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穿书后男主为我打天下 > 第六十八章
  申时(下午三点),原本称得上澄净的天空风云突变。
  天空阴翳,黑云压城。
  大雪如鹅毛,纷扬而下。伴着寒风凛冽,似有摧枯拉朽之势。
  不过两个时辰,地面上便已有及至脚踝的积雪。
  “咔嚓”一声,枝丫亦不堪重负,却没有落在积雪之上,反而在呼啸的北风中被席卷,张牙舞爪地冲向远方。
  好在,街道上空旷已极,并无行人。
  现如今,百姓家中有粮食亦有被褥,这个楚霁倒不是十分担心。
  但暴风雪之中,房屋坍塌是在现代社会依然无可避免的事情。
  因此,即使楚霁已经下令让百姓加固房屋,甚至派士卒一同帮忙,他还是心存忧虑。
  而且,冬日里本就是疾病高发的季节,原本沧州城中的医馆几乎就是日日人满为患。
  虽然楚霁也给各家各户发放了一些风寒防治的药物,但若是任由积雪封堵道路,在这个风寒发烧都可能要人性命的时代,百姓求医无路,只怕依旧要造成死伤无数。
  因此,沧州之中,万户闭门,然大小医馆灯火通明如旧。
  街道上的各色商铺亦已被有偿征用,负责清扫道路的四千士卒待命其中。
  沧州城分为东西各十六街,底下辖着县城两个、村庄十四个。
  秦纵一早便将医馆修建好的灾民安置处标记出来,对着舆图,规划出一条能以最快速度将医馆、安置处和村庄连通起来的扫雪路线。
  这份扫雪路线图也被分发到士卒手中,只待暴雪一停,便行动起来。
  这场暴雪,虽然直到三天之后才完全停止,但却也不是在这三天之内连续不断下着的。
  反而是下满两三个时辰之后,便会稍稍止住两个时辰。
  这才正是这场暴雪的可怕之处。
  原书中的沧州乃是苦寒之地,哪怕是秋收过后,百姓手中也无法富余出粮食来。
  好一些的人家,或许还能剩下几斤的粗粮;若是更为穷苦的,便得上山去挖草根树皮。
  暴雪一来,百姓便都需要躲在家中吃余粮。可对于他们来说,这吃了这顿愁下顿的,何谈余粮?
  是以,这暴雪一停,百姓便也顾不得满地积雪,或是到亲戚邻居家借粮,或是直接上山寻粮。
  可雪天难行、天寒地冻,两个时辰后暴雪又至,这些不得不走出家门的人,十之八.九都永远再无法回到家中。
  外出寻粮的多为家中青壮,家中余下的多为老幼病残。没有粮食、没有被褥、更没有自救的能力,他们只能在无望中等待死亡的降临。
  钝刀子割肉,不过如是。
  暴雪的中止给予了渴求存活的沧州百姓以希望,却将他们推进了更深层次的绝望。
  可现在,楚霁占尽先机,便能反其道而行之,将这两个时辰利用起来。
  让士卒趁着风雪初停,便将救援之路初步清扫出来。
  更何况,这场暴雪造成的是猝发型雪灾,来势汹汹。虽然暴雪只下了三天三夜,但根据原书的描述,雪停之后,积雪有半人之高。
  若是到那时再组织人进行清扫,只怕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戌时(晚上七点),济世堂明灯初上,东十三街上的其他店铺亦是如此。
  “千户,雪停了。”小兵看着外头的暴雪终于停了,急忙来报。
  洪瑞三两步走到窗边,他看着外头的积雪,面色凝重。
  果然像是将军说的那样,才两个时辰,这暴风雪就停了。
  “传令下去,待红色烟花升空,所有人都行动起来。从济世堂至向东,至东十六街的主道,再出城门,至连通赵家村、五柳村、大河村的官道,都是咱们负责的区域。”
  小兵领命称是。
  “记住,绿色烟花升空,所有人都撤回来。如果没看见烟花,至多一个半时辰,也必须全部撤回。”洪瑞依旧不放心地再次叮嘱。
  这话秦将军原本就叮嘱过,现在千户又说了一次,小兵虽心有疑惑,但还是郑重点头。
  红色的烟花在天空之中绽开,外头的街道霎时喧闹起来。
  士兵拿起各自的工具,毅然决然地离开原本炭火充足的房间,冲进满城冰雪严寒之中。
  一批人手拿扫帚,将道路之上的积雪暂且堆积在两旁,使路面留出可供车辆行驶的宽度;一批人用铁锹将路旁的积雪铲起,转移到马车之上;一批人将沙石铺在清扫好的地面上,帮助化冰化雪的同时也能起到防滑的作用。
  待车板上堆满积雪之后,便有士卒驾驶着马
  车,将积雪倒入已经结冰的护城河中。
  冬日,因着沧州原本只下过几场零星小雪,降水量少,江水枯竭。楚霁又趁着护城河中水量浅时,让人关闭了两江与护城河之间的闸门。
  是以,现在的护城河中虽已结冰,但冰面很浅,完全可以容纳城中积雪。
  一切都在忙中有序地进行着。
  沧州城外,连通底下村庄的官道旁,错落着大大小小的水泥房子。
  这里也是临时安置的住所。
  沧州多山,又地处西北,有几处是常年积雪的山区。
  而有些村庄便建于这积雪的山脚之下。往年降雪之时,便偶有雪崩发生,吞噬了无数人的性命。
  此次暴雪突至,造成雪崩的可能性更大。
  是以,楚霁一早便下令,将这些人转移出来,暂且安置在沧州城外建造好的房屋内。
  外头被白雪映着,即使是晚上,也依旧亮如白昼。
  水泥房子里,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口。
  王妞妞从来没有这样看过冬天的雪。
  往年这个时候,家里所有的衣裳被子都会被娘亲翻出来,盖在她的身上。
  可即便是这样,她也冻得全身发麻,僵直地躺倒在床上,只要一动就会有冷风钻进被窝。
  那爹爹娘亲都在做什么呢?
  妞妞歪着头,仔细回想。
  对了,每年这个时候,家里就会有好多地方,不是塌了,就是破了。
  爹爹娘亲只能顶着大雪,用捡来的木板或者柴草,把这些地方修补起来,连夜里也没办法睡觉。
  除此以外,爹爹还要趁着雪停的时候,到村长爷爷家里,一起去祈求山神爷爷不要发怒。
  今年就不一样了。
  他们一家收完了地里的粮食,就被人带到这个地方来了。
  听爹爹说,是有一个好心的大人,觉得他们住的地方太危险了,才让他们都住到这个温暖的大房子里。
  这个房子真暖和啊,没有一点儿漏风的地方。
  她每天晚上睡觉的地方叫做炕,暖得她晚上睡觉都不需要盖被子。
  那个好心的大人叫什么来着?
  对,是楚大人!
  她曾经问过爹爹,楚大人比山神爷爷还要厉害吗?爹爹告诉她,楚大人比所有的神仙都更厉害。
  想起了这一件大事,王妞妞放心地松了一口气。
  爹爹娘亲说,楚大人是他们一家的大恩人,是整个村子的大恩人,一定要记得他是楚大人。
  王妞妞趴在窗边,用双手撑着小脑袋,继续望着窗外。
  这窗子是用一种叫明纸的东西糊的,不仅一点儿风都透不进来,还能隐隐约约看见外面的样子。
  王妞妞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趴在这里往外头看了。即使马上就到睡觉的时候了,她也舍不得离开窗边。
  忽的,她瞧见外面来了好多的人。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把地上厚厚的雪都扫掉。
  扫雪这事情,她很熟悉。
  每年冬天下完雪之后,村子里的所有人都要出门扫雪,爹爹时常连饭也来不及吃。
  想到这里,王妞妞连忙喊道:“爹,你看,外面好多人在扫雪!”
  王宽听见女儿在喊他,没听清是什么,害怕女儿是出了什么事情,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跑回了屋内。
  “爹,有人在外面扫雪!”看见爹爹过来,王妞妞又喊了一声。
  听到这儿,王宽松了一口气。
  今年可大不相同了,往年他时不时就要凑在床边看看女儿,生怕一个没注意,孩子就被冻得没了气息。
  随即他又反应过来,怎么会有人在外头扫雪呢?
  王宽走到窗边,定睛一看。
  风雪之中,一群人正在清扫着原本被大雪覆盖的行路。灯笼里的火光明灭,映出一张张坚毅的脸。
  虽然隔着窗户,又是晚上,并不看得十分清楚。
  但那些人,分明穿着沧州守军的军服!
  一股难言的热意涌上心头,也几乎涌上眼睛,让他这个向来粗糙的汉子也禁不住要滚下泪来。
  他是每年都要扫雪的人,知道这活计是多么折磨人。
  那冷风一吹,脸上手上像刀割的一样。脚踩在积雪里面,寒意立马就渗进来,鞋子不一会儿就都湿透了。而脚就会像是插在冰碴子里头一样,冻得没有一丝知觉。
  而这活计,与这些沧州守军,本没有丝毫的关系。
  可他们,却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了这天凝地闭的荒原旷野之上。
  随手抹了把眼睛,王宽叮嘱好女儿不要乱跑,寻了家中的铁锹,便要推开房门。
  “诶呦,这是要去哪儿?楚大人说了,必须闭门。赶紧回来!”
  王宽的媳妇儿刘萍刚从厨房里出来,便瞧见自家丈夫正准备推门出去。想起了楚大人的命令,她连忙将人喊住。
  “诶,你别管了。我要出去扫雪。”王宽显然也想起了楚大人今日一早下达的命令,迟疑片刻,还是决定出去。
  “这好好的,大晚上扫什么雪?等明早天亮了再扫不迟。”刘萍不明所以,赶忙劝道。
  “你瞧瞧,他们都在为了咱们扫雪,咱们又怎么能干坐着?”王宽将她领到窗户口,指着外头的沧州守军。
  刘萍看着外头的景象,半晌说不出话。
  终于,她点了点头:“去吧。早些扫完雪,早些回家。”
  外头的沧州守军正干得热火朝天,洪瑞也亲自到场,和众人一样,清扫着路面。
  “都打起精神来!回去就能喝着羊肉汤了!”将一铲子雪铲到麻袋里,洪瑞鼓励着众人。
  众人一听见羊肉汤三字,眼睛都亮了,松松肩膀又埋头干起来。
  忽的,一个小兵喊道:“千户,有人出来了。”
  洪瑞闻声望去,远远地瞧见有一个黑影推开了木门,艰难地用铁锹铲开家门口的积雪。
  他心下一惊,担心这人家中出了什么急事,连忙点了五个人:“你们五个,赶紧去看看出什么事了。”
  五个士卒领命而去,相互配合着,很快将积雪扫开,来到了王宽家门口。
  不一会儿,一个小兵疾步来报:“千户,那汉子非要帮着咱们扫雪,怎么劝也不肯回去。”
  洪瑞闻言,有些意外,也有些感动。
  “走,我跟你去看看,把这汉子劝回去。”
  有这心意就够了,但这抗灾抢险是他们该做的,怎么能让老百姓冒着危险?
  他刚走到门口,就听见了那汉子朴实的声音。
  “叫你们在外头替我们扫雪,我怎么过意得去?”
  洪瑞闻言,大声说道:“这位大哥,您快回去吧。我们身为沧州守军,受百姓供养,理当冲在一线。”
  “我可是村里扫雪的一把好手,你们指不定还不如我呢!”王宽又道。
  “大哥,我们虽然经验没有您丰富,但是都受过专业训练,知道怎么在暴雪里保护自己。您啊,就放心回去睡觉吧。”
  狂风猛烈而来,将洪瑞的声线吹散,让他不得不一把扯下脸上的面罩,大声喊着。
  “你瞧瞧,我这铁锹都是现成的,上去铲两铲子的事情。”王宽也同样高声回应着洪瑞。
  双方正争执不下,旁边一户人家的大门也突然打开,同样走出个扛着铁锹的汉子。
  “王宽大哥,方才就听见你的声音了。你也是准备扫雪啊?”那汉子大喊道。
  “可不是嘛。这位小兄弟非说不安全,不让我去。”
  洪瑞看又出来一人,又是感动又是无奈,只得道:“楚大人说了,各家闭户,非攸关生死病疾不得出。您这是何苦违抗楚大人的命令?”
  还未等王宽说话,那边一户人家又走出一个汉子,手里提着扫帚:“咱们都知道,楚大人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我原本要进城去卖竹筐的,还好楚大人叫人通知不许出门,不然我哪里还有命回来?”
  “但现在不一样了,这雪都停了,又是家门口,没什么危险。”
  “我们可没有忘了,是你们打跑了山匪,也是你们打败了大阙,你们是沧州的大恩人。我们怎么能眼睁睁看着恩人在这里受苦受冻?”
  “是啊是啊。不是都说人多力量大吗?我们也都是有把子力气的,这点活要是都干不动,那地里的农活简直不要干了!”
  ……
  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拿着各式各样的工具,主动要求上街扫雪。
  “大伙儿冷静冷静!楚大人说了,两个
  时辰以后还有暴雪呢!没那么安全,到时候就是我们也得撤回去!”
  洪瑞的话音落地,众人果然安静了下来。
  可他刚松了一口气,又听得此起彼伏的声音。
  “你们撤回去,我们就也回家呗。这有啥不安全的?”
  “就是,反正就是在家门口。”
  “楚大人都说了还有大暴雪,我们大家伙儿一起干,不是也能叫你们早点撤回去吗?”
  ……
  这个瞬间,在洪瑞的记忆里珍藏许久。直到他垂暮老矣,依旧能记得这场风雪之中,灯火明灭里,其实并不清晰的人影。
  此时此刻,洪瑞想起的,是楚大人常说的一句话:“军民本是一家。你对待百姓的真心,他们全部都能真切地感受到。”
  强忍着泪意,洪瑞呼出一口气:“诸位,我要去请示一下秦将军。毕竟是楚大人下了命令,我也不能做决定。你们先回家去吧。”
  众人点点头,想着也的确是这个道理。
  楚大人是为了他们着想,他们虽然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但终究也不好叫这个小兄弟为难。
  王宽也准备先回家了,临走前,他突然想起来个事儿。
  他一把扯住洪瑞,问道:“这位小兄弟,这秦将军说的,能作数吗?”
  洪瑞原本以为他还不想回去,吓了一跳,没想到是为了这事。
  “您放心,秦将军说的,肯定作数。”
  “这么说,秦将军他能做楚大人的主?”王宽有些疑惑。
  他记得,这沧州不是楚大人官最大吗?秦将军应该也听楚大人的才是啊。
  洪瑞笑着解释道:“说到底,那肯定还是楚大人做主。但秦将军和楚大人心意相通,秦将军要是同意了,那楚大人必定也是这个意思。”
  王宽这才放下心来,朝着洪瑞朴实一笑,便转身回了家。
  这刚打开家门,他就把那句话琢磨出一些别的意味来。
  心意相通?这话,怎么还听着怪叫人难为情的呢?
  刘萍见自家丈夫傻站在门口,也不知道进来,连忙走过去,问道:“这是咋了?”
  王宽下意识说:“媳妇儿,你说这两个人心意相通,是啥意思?”
  刘萍一听这话,顿时闹了个大红脸,上手拽住王宽的耳朵:“孩子都这么大了,你这个老不羞的!”
  “诶唷,诶唷,”王宽一边顺手带上门,一边求饶:“媳妇儿你轻些,我的耳朵!”
  沧州城楼中,秦纵正在施令。
  “于乌,你领一百人,前往江家村。那里房子塌了,赶紧将人转运出来,安置在东城门外。若是有人受伤,便送到东十六街安泰堂救治。”
  “卢多,你领五十人,前往新安村。将病人送到西十五街仁康堂。”
  “吕辽,你领一百五十人。到西十四、十五、十六街。那里积雪最深,需要支援。”
  几人领命而去,秦纵与杨佑皆松了一口气。
  虽然发号施令的是秦纵,但杨佑也是一点儿没闲着。
  暴雪突至,虽然楚霁已然做了许多准备,但还是不可避免地有意外发生。
  在这个信息滞后、通讯延迟的时代,如何高效有序地展开救援,是对统帅考验极大的一件事。
  而此刻,秦纵和杨佑的脑子,组合成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发出一个又一个准确的指令。
  “还好大人及时将烟花发放,又规定了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信号。不然咱们,还真是束手无策。”
  杨佑在地图上做好标记,由衷地发出感叹。
  秦纵闻言,施令时的侃然正色尽数褪去,眉目之间只有温柔笑意。
  这变脸的绝技,看得杨佑啧啧称奇。看来姜木说的没错,秦小将军对主公的心思,的确是不一般。
  他刚想说些什么,外面就有一士卒来报。
  “将军。东城门外有一批安置处内的村民主动提出要帮忙清扫官道。任凭洪千户怎么劝阻都不肯回去。”
  杨佑眉头微蹙:“没同他们讲,两个时辰后还会有暴风雪吗?”
  杨佑对于这一点深信不疑。
  他才智不输秦纵,自然知道楚霁的来历不凡。
  但他对于楚霁保持着绝对的忠诚与信任。他的性命和尊严是楚霁重新赋予的,能和姜木有此良缘也全赖楚霁劝解。
  因此,在更大程度上,他愿意同沧州百姓一般,相信楚霁是降世神明,而不再去揣测其他。
  想到这里,杨佑又不由得看向秦纵。
  毕竟,楚大人的真正来历,是秦小将军该去关切关怀的事情,而与他这个下属无关。
  小兵回道:“回杨大人的话,洪千户同他们讲了。但他们却说,知道楚大人是为了他们的安全,但他们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秦纵沉吟片刻,随即道:“通知下去,自愿扫雪的居民只得在自家所在的街道上扫雪。并且,一定要同士兵一同撤离街道”
  “秦将军,这百姓心是好的。但沧州百姓多良善,若是这先河一开,他们趁着士兵不在,偷偷扫雪该如何是好?”
  杨佑深受触动,故而有此一问。
  这倒不是他自作多情。当年张阿婆状告钱生,他明明都已经找好了人证,却亦有百姓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替张阿婆作证。
  “无妨。问问有没有人家有空余的地方,能让一些士卒正好安置下来。如此,一是方便了士卒第二次扫雪,不必再将时间耽搁在赶路上;二来也能防止百姓偷偷上街扫雪。”
  秦纵说完,又道:“再给每户拉一头羊送过去。若是有人家愿意帮着安置士卒,就再拉一头过去。”
  这些羊,本就是提前杀好的。
  雪灾不仅给百姓带来灾难,给各种牲畜的圈养也带来极大的困难。
  楚霁干脆就让人先行将沧州中农户圈养的各类牲畜收上来,要钱要肉都行。
  毕竟,他自己损失些没什么。但这些牲畜,尤其是猪样一类,百姓为了侍弄它们,这半年来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若是在这场雪灾中冻死或饿死了,当真是损失巨大。
  不仅如此,西郊农场中也有大半的牲畜被宰杀,只留下了一些等着来年配种。至于从大阙换回来的肉牛,一早便被楚霁安排着往南方的农场送去了,自有楚家的人接应。
  况且,东郊大营每日肉食的消耗本就巨大,这冬日里肉类也存得住。
  楚霁心态好得很,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损失。
  其实,楚霁并不必做到如此。他能保绝大多数的沧州百姓不饿死于饥馁、不冻毙于风雪,已是无上功德。
  秦纵曾问过楚霁这一点。
  楚霁却说,我楚家之巨富,虽取于世家,却究于百姓之供养。取之于民亦用之于民,理应如是。
  秦纵看着小兵的背影,又想起了当日楚霁说这话时的神情。
  目盼生辉,光华照人。
  他想,这就是楚霁为之呕心沥血的人民,人民亦不曾辜负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