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开局就截胡 > 第103章讨好
  第103章讨好
  阎埠贵一脸讨好,他一直想找机会借自行车去骑一圈,就是没好开口,现在李治国家里有两辆车,应该能借个小半天的了吧。
  “自行车?奖励这玩意儿干啥啊,我媳妇大着肚子也不敢骑车啊。”
  李治国有点蒙,这是哪个领导拍着膝盖下的决定,直接换成手表,哪怕亏了点差价,他也不嫌弃啊。
  或是别的东西也行,这自行车不靠谱。
  “哎哟,奖励的你还嫌弃啊,你不用可以转手,还是别卖,你都不缺钱花了。”
  阎埠贵心想,你要卖了,我咋好开口借车。
  “行,这事我知道了,出去一天这累了,明天我到厂里去给骑回来吧。”
  “来了,妈。”
  贾东旭提着桶掀开门帘出来,看到场中聊得热闹,眼中有羡慕,心想要是李治国来了,肯定能加入队伍,但他不行啊,没人带他入行。
  “大茂,这可不行,你秦姐过阵子就要生孩子,这产假就俩月,到时候她中午还得回来奶孩子,有辆自行车也方便,所以这车我不卖。”
  “李治国今年都拿多少奖励了,谁算术好给算个总数?”
  没等一会,秦淮茹回来了,激动地拿出了奖励证书,“哥,你又得奖励了……”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绝户啊,院里也没少说这事,只是没当着面提罢了。
  “多了去了,冶金部给了二百块加自行车,农业部给了一百块,还带一个助理技术员的岗位,对标十六级岗,每月工资三十七元。
  李治国也是突然想到这事的,现在可没有奶粉,用的是“麦芽糊精”,这个是玉米、大米、小麦或木薯中提炼的淀粉,用来代替奶粉。
  时间不早了,他琢磨着媳妇该回来做饭,结果却先等来了许大茂。
  “孺子可教也!姐夫写歌跟吃饭喝水一样容易。”
  “那感情好!多的话我就不说了,欠陈姐你一个人情。”
  “李治国,你又获奖了。”
  陈大嫂觉得李治国这招很厉害,就是要苦了一大爷,但没准别人就乐意呢。
  阎埠贵是真心赞叹,要是换了别人,怕是恨不得立马冲到轧钢厂了,还能等到奖励过夜?
  曾大哥平时在院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也是个爱观察的主。
  “还是你行,处变不惊,是做大事的。”
  第二天一早,等院里的人上班去后,陈大嫂就早早到了中院,拿着针线盒,找人唠嗑。
  这可是未来少先队员的队歌,以后小学生唱起这首,没准就能记起他李治国的大名。
  几个大妈让出位置,让贾张氏进到圈子里,唠嗑呢,人越多越热闹。
  “李治国你可美了,跟你商量个事,厂里奖励的自行车,你能转让给我吗,稍微便宜点,把零头给抹了。”
  不过都到屋外了,免得屋里烟雾缭绕。
  一顿晚饭过后,不等李治国去遛弯,傻柱都找来了,却是说起了别的事。
  “笃笃!”
  “我去接老太太。”
  陈大嫂琢磨了一下,不是啥坏事。
  “李治国,我回去做饭了。”
  陈大嫂是他请的托儿,要在院里带起养老风,从而把聋老太太给送到易中海家里去。
  陈大嫂应了一声,她没去,这得留下来继续说养老的事。
  李治国心想你能看明白个屁啊,好吧,他也不打击东旭兄弟了,人总得有点兴趣爱好不是,不然跟咸鱼有何区别。
  而且糕干粉,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价格有两个标准,分别是3块和7块,袋装的,不是罐装。
  “听三大爷说了,具体多少钱,你是宣传科的应该清楚吧,给说说看。”
  李治国把车靠边上,索性聊几句再回去,不能冷落了院里的姐姐们。
  李治国真不激动,既不缺钱,也不缺车,难不成还得冲到厂里,那显得太没格局了。
  二大妈接过话来,她倒是不慌,她有仨儿子,以后不缺养老,当家的中意老大光齐,打算给留在身边。
  “六百五,还有一辆自行车,还有秦淮茹的工资,他老丈人和内弟的工资,以后他还有津贴。”
  这时后院听到风声的二大妈,还有前院的三大妈,王大婶等人也都纷纷来了。
  但至少比贾东旭强吧,这么一想心里倒是平衡了不少,这院里不能烧了东旭兄弟。
  “东旭,快去洗碗,一天天地不干正事。”
  陈大嫂见人多了,就不经意地说:“我家老娘岁数大了,家里两个哥哥对她不好,我琢磨着想给接到城里来养老,就是不知道怎么跟老曾提起这事。”
  许大茂直接就把奖励说了出来,满满的都是羡慕,都是后院的住户,院里的进步青年,他怎么感觉落后太多了呢。
  我直接一年交一次,让老太太这日子也宽裕点。”
  然而到了中院,他就被拦住了,大妈们纷纷从屋里出来,一溜烟地就凑到了一块。
  “是啊,一大爷工资那么高,可惜了。不过一大爷经常照顾老太太,给人送粮食过去,我都看到好多次了。”
  许大茂满脸堆着笑走进来,也是动了心思的。
  李治国给留门了,等人进来后就把门关上。
  “唉!都说养儿防老,这儿子啊未必靠得住,很多时候还得我们这些做女儿的来负担。”
  婴儿还是得靠母乳,这比啥都强,健康好养活,也省钱。
  “这个,淮茹她妈不是快要进城了吗,到时候我这堂屋得摆一张床,多少不太方便,所以啊,想租隔壁老太太的房子。”
  陈大嫂提了建议,立马就有人应声,觉得这好。
  “陈姐,快进屋。”
  陈大嫂的段位挺高的,之前就帮着把易中海诓来参加了酒席。
  贾东旭回到屋里,就奋笔疾书,写道:“我们一起去照相,你站中间,我站边上。等到哪天穿上新衣服,我也站中间,让你靠边去。”    这写得多好啊,务实,应景!
  陈大嫂忽地提到,“要我说啊,干脆让老太太跟着翠云得了,她家里还有一间房也住得开,还省得来回跑。
  “哎!咱家两辆车,以后留一辆给儿子。”
  “好嘞,明天上午我就帮你把消息传出去。”
  “贾张氏,我们在说养老呢,陈大嫂想把老娘接过来,挺为难的。”
  好家伙,要不是李治国清楚傻柱的为人,这都得把人给打出去。
  自然就更重视农业,打谷机可是利器,最关键的是燃烧骨油,不消耗能源。
  许大茂这是想占便宜来了,自行车一百六十八块五毛,他想整数拿下。
  中院,这时大妈们汇聚到一块,又聊起了八卦。
  “唉!少年慕艾,傻柱这辈子娶上媳妇,还得等到四十多岁吗?
  不知道哪家的寡妇,来把傻柱拯救。”
  回到家后,他一时兴起,想到了自己的身份。
  贾张氏放下盘子,汤水都给造干净了,不浪费。
  李治国把歌单折叠好,放进包里,改明儿送到前门街道,继续让主任给当宣发。
  一大妈说着就起身,她因为生不出孩子,以前跟院里聊天少,平时闷了就去老太太那里,关系最好。
  等一大妈走后,又说:“翠云也是可怜,没给老易留下一男半女的,以后养老是个大问题了。”
  因为贵,所以也叫做高干粉,表示只有高级干部才买得起。
  陈大嫂也是个聪明的,见中院没人,这才轻手轻脚出了屋,一溜烟跑后院去了。
  李治国之前就觉得打谷机是好东西,没想到上面这么重视,不过仔细想想也正常,如今可是农业大国,到了九十年代,这四个字都是写进课本里的。
  “那好,我们等着老太太。”
  “哎,都聊着了。”
  “这可以啊,奖励大爆发了。”
  “可不是吗,我们是嫁了,可逢年过节,也没往娘家拿东西,就是还讨不到好。”
  倒是贾张氏还在睡大觉,不过这在不在不重要。
  “咱儿子长大后,估计就开小汽车了。好了,做饭去吧。”
  贾东旭凑了上来,手里拿着歌单,也激动地问:“李治国,你这次发明啥了,怎么奖励这么多?”
  “姐夫,你又在写歌了吗?”
  这点小钱对他来说毛毛雨,但却能让以后住得舒坦,太值了。
  “哎呀,李治国是整发了,院里老何家也发了,一大爷和二大爷工资高,老许家挣钱也多。
  “我没去厂里,具体情况还不知道,钱多好啊,以后留着养儿子。”
  “全家吃饭我洗碗,有朝一日,我也坐家里边,让老娘洗碗去。”
  “房租我不会少老太太的,每月三块钱,比外边还多五毛。
  “大事就免了,能过上好日子就行。”
  “李治国,是你啊,快进来,你曾大哥在家。”
  贾东旭端着盆从屋里出来,到了水槽边胡乱洗了把脸,把盆就放那儿了,过会东旭洗衣服知道收拾。
  小京茹不识字,趴在旁边就没看懂,只觉得姐夫好厉害。
  好吧,秦淮茹想得够远的,都还不知道生男生女,不过迟早得有儿子。
  贾东旭这就不想放电影了,那才挣几个钱,不如写歌,有空也搞搞发明,跟李治国学得了。
  李治国明说了,反正事后别人也能看明白,不如交心,君子坦荡荡。
  “明白了,这事挺好的,姐帮你。”
  李治国这也怕人曾大哥误会啊。
  贾东旭在旁边听着心里不是滋味,凭什么李治国截胡了秦淮茹,这还过上了好日子,就没等到秦淮茹后悔的时候啊。
  偏偏李治国今天没早睡,他偷摸着敲响了陈大嫂的房门。
  贾东旭灵感爆发,又有新歌词了。
  “唉,可不是吗,老太太腿脚不便利,出来的也少。”
  见人进来,连忙起身出来招呼,“陈大嫂,你先坐,喝口水。”
  秦淮茹点头,一脸幸福地去厨房了。
  他专门写儿歌是有企图的,以后那些闹事的,都是唱着他的歌长大,总不能闹到他这里来吧。
  李治国把人打发走,想占他便宜,这不是扯淡吗。
  建国才四年,不可能一直让好人泪流,他还年轻可以再等等。
  咱们院里二十多户,有五户都走到前面了,这里边最意外的就是李治国,他可没靠长辈帮衬,全靠自个儿。”
  李治国安抚好激动的媳妇,还是做饭要紧,他都饿了。
  “哎!”
  孙二娘也心有感叹,不过她老爹已经走了,前阵子才烧了周年。
  陈大嫂下意识说了句,倒是没误会,就怕男人多想。
  李治国也落座了,喝了口茶,这才说:“陈姐,找你来是商量个事,这样,这样……明白了吗?”
  “翠云也经常过去送吃的,还帮老太太洗衣服。”
  小京茹趴在窗户口观察外面,这是交给她的任务,谨防有人偷听。
  他再回去接着研究歌单,已经想出两句歌词了,再给凑凑就能赚钱。
  “哎,那姐可记下了。”
  李治国感觉贾东旭要学废了,这一点都不专一,就想挣大钱,这可不好,做人得脚踏实地才行。
  哪怕有钱,也只能用“糕干粉”,这个是米粉、面粉,加一点奶粉混合成的,用来给婴儿断奶代餐的,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是奶粉。
  易中海家里住的开,跟刘海中家一样,除了当客厅用的堂屋,另外还有两个小房间。
  “嗯!”
  这好日子啊是省出来的,之前都五块五了,陈碧华每月才四块钱呢。”
  “要不这会去把老太太扶出来聊会,这大上午的,也没啥事。”
  入夜,院里清静了,明儿还得上班,可不敢睡晚了。
  把聋老太太送到中院去,也好让人多看看傻柱不是,成人之美。
  这话不是李治国教的,属于陈大嫂自由发挥,却是一下子切中了要害,带出了养老话题。
  几个大妈倒是都很佩服一大妈,孝顺啊,人也善良。
  “贾张氏,你那老娘还在吗?”
  秦淮茹在里屋踩着缝纫机,这会正在做襁褓,之前有一块了,现在这一块里面加了棉花,等冬天给孩子用的。
  老何不就靠他指点吗,还有老阎,我看他最近日子好过的,有天还偷摸买了半斤肉回来。”
  贾张氏激动地问:“李治国,你获奖了啊,有钱还有自行车,这么多钱,你咋花得完啊。”
  李治国揽着傻柱的肩膀,跟着给发了支烟,让傻柱给他点上。
  他之前没想那么早要孩子,就是觉得带孩子麻烦,不过既然都要了,那就争取三年抱俩,多养几个孩子,多几个人伺候还不好吗。
  “看了,没看懂,你写的歌词我能看明白。”
  他之前有想过把孩子送到乡下去养,或是送到三进大院那边,但现在还没有留守儿童的概念,所以还是带在身边吧。
  陈大嫂高高兴兴走了,回到家后却绝口不提这事,哪怕自家人也要保密,不然若是坏了李治国的大事,可就成仇人了。
  他李治国的人情可是很难得的,这才发出去第一个。
  “大概是听明白了,就是,你干嘛要这样做?”
  不过你不上班,特殊照顾你,每月给你十二块津贴,每月三号让你自个儿去农业大楼领取。”
  “不清楚,交了不止一样上去。东旭,你在研究歌词啊,不是在跟大茂学放电影吗,他给你的书看了没?”
  咱们院里啊,一直以来都是尊敬老人的,连李治国那坏小子都没坑过老太太。
  秦淮茹给人倒了水,就回里屋去了,男人要聊什么事,没叫她就不参与。
  “回吧,别把春燕饿着了。”
  没事,这次失败,下回接着反击,总有成功的时候吧。
  忽地,陈大嫂话锋一转,说:“咱院里还好,建国前日子不好过,老人大多都不在,就还剩老太太一人,无儿无女的,过得孤独。”
  这首歌的歌词比较少,但钱应该不会少拿,可不就算计到了吗。
  等了一会,把一大妈也叫了出来,至于像是孙二娘,蒋大妈这些都是不请自来。
  “我来找你的,过会你到我家来一趟,我媳妇也在家。”
  “李治国,你都拿到这么多奖励了,要不就多给秦姐拿点家用吧,就五块钱,中午在食堂就花完了。”
  “这还差不多,秦姐好多的人啊,可不能跟着你受苦。”
  “好嘞!”
  这写的是生活,再凑凑就要完成了。
  先是划船不用桨,再来等着接班,可不是人生导师吗。
  “李治国找你?那你快去吧,他有本事,没准哪天咱们家就靠着他也过好日子。
  蒋大妈也跟着感叹,现在当女儿不好做啊。
  “嗯,三大爷和许大茂说了这事,咱家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改天得空了我去厂里领钱,自行车就留给你了,咱家两辆车,让人羡慕去吧。”
  许大茂就是想试探一下,来之前就觉得不成,但万一呢。
  “哎,这好!”
  立时灵感如泉涌,洋洋洒洒地就把那首《我们是接班人》给写了出来。
  陈大嫂估摸着是有什么事,等人走后,就给男人说了一嘴。
  “成,傻柱,当大哥的给你这个面子,给你秦姐再涨一块钱,这总行了吧。
  傻柱美滋滋地抽着烟,又聊了几句,乐呵地回去了。
  他没多闲聊,回去躺着听会广播不好吗。
  之前太太给的随礼,他让老阎换成白面给送回去了。”
  三大妈接话说:“这事我可以作证,确实是还回去了。李治国其它方便或许不行,这点没毛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