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开局就截胡 > 第106章上学的事
  第106章上学的事
  “哟,李治国,你都到了啊,我还怕你起不来呢。”
  阎埠贵从办公室出来,他第一堂课已经上完了,但还是第四堂课,就中间这段有时间。
  “都约好了,我能迟到吗。三大爷,你带我去校长那儿,介绍一下情况,别的我自己说。”
  李治国是打听过的,这校长收礼啊。
  但已经不是他上学那会那位,换人了,不然也不用阎埠贵当个中间人。“这好,啥事你都能谈下来。”
  阎埠贵一点不担心,别看他们校长也算厉害,可依旧挡不住坏小子的头脑。
  小京茹这会好奇地打量旁边的教室,这里跟村小可不一样呢。
  贾东旭也想家里多一间房,让老娘搬走,奈何只能想想,他家每月拿不出多余的三块钱来。
  中途,李治国也琢磨明白了,这是套近乎,想要别的农用机图纸。
  “也是哦,正好李家和太太家是在一块的,他岳母住进来,照看孩子什么的,都方便。”
  他懒得扯什么身份,或是托关系,直接送点钱把事办了,皆大欢喜扰。
  “也不能算占吧,李治国租的这房子,每月给太太拿三块钱。
  贾东旭想躲,凭什么让他干活,这可不是帮太太了。
  三大妈招呼着,倒没想让李治国帮忙,坏小子不干活的,全院都知道。
  阎埠贵在办公室窗口看到了,他就知道李治国到哪儿都能吃得开,回头请教一下,看怎么跟校长打好关系。
  “哎呀,可算见到正主了。我特别喜欢你写的这首歌。”
  “李治国,你可别了,你有病啊,我们人手够了。”    阎埠贵连忙把人拦住,陈大嫂等人也纷纷劝说,不得已李治国只好坐下了。
  老太太已经到屋里了,坐在椅子上,客厅大门对着中院,能看到院里的人进出,不寂寞。
  不料老娘突然开口说:“你煮什么饭,不差这一会,多干点活能把你累着了,听你哥的话,快去打水。”
  “赶巧了,太太,我也帮你搬家。”
  刚坐一会,就见东旭兄弟回来跑下一趟,这会干活的啊。
  “京茹,走,带你去逛下一个地方。”
  聋老太太乐呵呵的,对于这大孙子的人品,她不好说,但人还是不算多坏,懂得孝顺。
  这会有其他人在,他赶忙找了个借口去尿遁。
  李治国直接就说:“我家里没长辈,谁给我带孩子,我就给谁养老。”
  “太太,你那屋我这几天收拾一下,等村里收了麦子,就把我岳母接来了。”
  小京茹忽然想起这事,不想回去了。
  “好啊,姐夫!”
  二大妈忽然接话说:“这你们就不懂了吧,李治国能做吃亏的事。
  后边这位大妈就是过来人了,知道跟老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烦恼。
  他刚遛弯专门去买了一把锁,现在不住也给锁上,不给人参观了。
  中午,他带小京茹吃了顿简餐,没带着媳妇,他很少大吃大喝,不能学东旭兄弟,老是想吃独食。
  这还得是你啊,日子好过了,也不要脸的。
  咱院里啊,除了三个大爷,就老何家能算是三间房的大小,现在要多一个李治国了。”
  李治国有点懵,他来之前想过可能会被挖墙脚,但没想到会看中了他作曲家的才华,眼光有点独特了。
  路上琢磨着,老太太这屋吧,原剧里是留给傻柱的,最后让棒梗给住了,然后傻柱又接着住。
  李治国根据地图,稍微花了点功夫就找到了农业大楼,在门卫那里拿出工作证登记后,居然被带到了主任办公室。
  只是不清楚,最后落到了谁的手里。
  方主任随后就没提歌的事,聊起了打谷机,完了,还给送了一盒茶叶。
  “那就好,不用急,在九月份之前写出来就行,到时直接交到我办公室来。”
  李治国也不意外,老太太知道攒钱的,剧里还敢把攒下来的粮票拿去卖了,困难的时候,一斤粮票能卖两毛钱,比粮食都还贵,就知道粮票的威力了。
  贾张氏回过神,麻溜地干活,让东旭看看,就该这么给养老,以后也这么伺候她。
  “对,最好还是儿歌,这是你擅长的领域。”
  方主任有别的考量,农业部不止准备一个节目,一首歌的好坏影响不大。
  另外一边拐角过去,就是老何家了,雨水是女孩,迟早得嫁人,那间房子倒是可以算计算计。
  李治国再次懵了,他就写了一首儿歌,别人这就知道了。
  李治国心想,我去,阎埠贵没给介绍吗?这中间人当得不合格啊。
  也突然间想通了,难怪李治国赞成养老这事,原来是想租房子啊。
  当即就从兜里拿出三十六块钱,早就准备好了的。
  “哎呀,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样,是坏小子能做出来的事。”
  “找我写歌?”
  这话一出,众人手上一顿,原本有人还惦记着房子,瞬间这心思就淡了。
  我擦,李治国麻了,这居然也能截胡成功啊,不靠谱的系统莫名就靠谱一回了。
  阎埠贵这会说:“李治国做事吧,就喜欢算计到前边,谁也别想占他便宜。
  聋老太太收了钱,自己放兜里,没有交给旁边的一大妈。
  这边李治国溜达了一圈回来,就去了易中海家里参观了一番。
  介绍一下,我姓方,你叫我方主任就行。”
  “大孙子,你租太太的房子做啥啊,你家里都住得开了。”
  “哦,好!”
  我在想想啊,下半年有位刘老师带班,她教学能力强,把你妻妹安排到她班长,坐第一排,固定座位。”
  “当然没问题!你妻妹是贫农出身,目前还没入学,之前阎老师已经说过了。
  “咦,怎么都没人?”
  “这得看你啊,都这么久了,回去看看你妈。”
  方主任热情给倒了茶水,这才接着说:“你设计的打谷机非常实用,对全国来说都有大用处。
  “太太!”
  贾张氏现在可不惯着儿子,不学勤快点,以后她去厂里顶岗上班了,那家里可不得乱套了。
  “大孙子,你回来了。”
  “行,回来给姐夫做个伴。”
  “不是,我过会还得回去煮饭呢。”
  “贾张氏,愣着干吗,给太太铺床啊。”
  李治国怎么感觉把人都给拐跑了,连爹妈都忘了。
  等路过春桥副食店的时候,顺带买了点零嘴和晚上吃的菜,就等媳妇回来了。
  面对激动的校长,李治国伸手握了一下,现在可没有追星,再说他只是作曲家,没到这种地步的。
  他把人搂起放到前杠上,回院里了,现在天气热,尽量少出门。
  “叮!宿主截胡傻柱、棒梗,聋老太太的房屋!”
  “不是说周末搬家吗,怎么选在今天了。”
  聋老太太脸上笑容不减,看样子,也给琢磨明白了。
  李治国干脆就开口说了,“你这房子空出来了,租给我怎么样,每年三十六块钱,从今儿就算日子,我一年交一次。”
  叶校长把人送到了学校门口,等自行车走了,这才折回。
  小京茹这才想起,她还有个妈妈?
  阎埠贵是提前想明白的,但这会也意外李治国居然当着大伙的面说了出来。
  钱花没了就写首歌,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
  “东旭,你年轻,听说你病也好了。
  正说着,只见贾张氏提着一个桶,还有一个夜壶从后院走来,这也被抓了壮丁啊,后面还跟着贾东旭。
  也就一小平房的房间,里边设施简陋,没见什么新的,目前对小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李治国不签这合同,是不想明面上又多了一间房,他都那么多房子了,说不过去。
  都挺好的,只是他既不想给人开车,也不想下厨做饭啊!
  “他家两间怎么了,空着一间当饭厅多好,再说了,他那岳母住了太太的屋,也不影响他和秦淮茹的感情。”
  “就中午饭过后,老太太说想搬了,全院都来帮忙了,你三大爷也在里边。”
  他说是租房,估摸着是要占房子了,太太搬去了中院,一大爷也没个后代,要那么多房子干吗。
  “姐夫,周六回了乡下,我还回来吗?”
  “不是我,是李治国占了这房子,他倒是回去歇着了,让我给干活,这还能算是兄弟吗。”
  很快,李治国牵着小京茹,跟着阎埠贵到了校长办公室。
  这大妈一直觉得坏小子不差房子住的呢。
  “哟,贾东旭,你这是要搬到后院来?”
  叶校长有点怀疑,信封里面恐怕不是资料,可这是不是来得太陡了一点,整得他都有点不会了。
  “这也好,我也去看看。”
  “好,大孙子这话说得好。太太这房子租给你了。”
  李治国抓住机会,正好让大妈们帮忙把老太太的屋打扫一遍。
  聊了几句后,就把小京茹的入学手续流程和证明拿到手了。
  “得嘞!”
  “好,打今儿起,太太这房子就是大孙子安排了。”
  大妈们纷纷感叹,老李家在院里彻底不同了,都跟三位大爷一个档次了啊。
  重要的是要把奖励送出去,等下次有什么图纸,可以直接给农业部,不用再经过冶金部了。
  叶校长这都给考虑到了,忽地他想到了什么,忙问:“李治国,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不是你写的。”
  叶校长是一个中年男子,同样戴着眼镜,有知识分子的气质。
  贾东旭含泪去取窗帘,完了就打水擦桌椅板凳,这老太太住过的,多少带点味儿,人麻了。
  还是搞搞小发明,这就挺好,挣点小钱不显眼。
  等太太走了,房子落在李治国手里,谁能给抢走。”
  “我说今儿李治国可算够大方的了,太太那屋虽然挺大的,但也租不起三块钱吧,更别说一次就给一年的钱了。”
  但刚才啊,大妈们都说了,李治国是算计这房子了,他先给占了,以后谁能抢走,这就是坏,占老人便宜,得了一间房啊。”
  以前收礼不都是要寒暄,暗示,甚至别人要跑好几趟才能明白吗?
  他还说让傻柱出马,这还没用上了。
  “妈啊,你是我亲妈啊!”
  “李治国,请坐请坐。”
  ……
  聋老太太看到李治国,那是一脸乐呵。
  “难怪了,那他家现在是三间房,以后孩子大了也能住得开。
  “叶校长,过几天我来交资料,我妹妹的事就多麻烦你了。”
  以后迟早要给大孙子找房子,她家的邻居旁边是孙二娘,带着孩子的,这房子占不了。
  “不麻烦,随时欢迎来。”
  但技多不压身啊,就当收获了虚拟财富吧!
  正好,把屋里的家具都擦一遍,窗帘也换下来洗了晒着,一晚上就得晾干。”
  “李治国,你好,可算见到正主了。
  贾张氏没咋吭声,倒不是想老太太的房子,她没那资格。
  “什么,李治国占了太太的屋,这是怎么回事?”
  聋老太太也是有私心的,谁都不圣人,大孙子用了她的房子,小易还能不给她养老。
  所以先稳稳,等周六上午顺道去办了就去乡下。
  正好,你这房子空出来了,就给我那岳母住着,给我带孩子,估摸着得住好些年去了,我和淮茹打算三胎。”
  这样,我给你写一份需要的手续,再给你开一个证明,你拿到村上把手续办齐,交到我这儿,就等着开学了。
  但他既然租了,谁能抢走?完全不用担心。
  李治国原本想去前门街道,但这周都跑两回了,如果再去一次,不就变相说明他还没病吗?可以上全勤班了啊!
  他心想这算是集体活动,动动手累不着。
  但他暂时没啥想法,有些机械过于复杂,如果冒险设计出来,费劲不说,也不符合知识储备。
  李治国真就明说,不怕有人抢先,不然他就让老太太搬回来。
  “三大爷这话在理,那房子反正在后院,我们也惦记不着,谁也不想住在坏小子隔壁吧。”
  “奖励评估中,奖励宿主川菜主厨称呼、老司机称号。”
  对于小京茹来说去哪儿都行,反正跟着姐夫就是了。
  “哟,李治国,你回来了,我们正在帮老太太搬家。”
  李治国没等入座,直接拿出一个信封递了过去,“叶校长,这是我妻妹的资料,你先看看。”
  这会离吃中午还早,索性跑一趟农业大楼,他工作证到手了,还要办个手续。
  “那就这么定了啊!住房合同不用签,这房子还是你的,下一年的房租,我现在就给你。”
  “大孙子,你要给秦淮茹她妈妈养老啊。”
  “好,大孙子你尽管拿去用。”
  “这……好。”
  真要占了啊,吃大亏就在后面等着呢。”
  要是小易想送她回后院,大孙子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贾东旭满肚子的牢骚,老娘也不理解,脑子一热倒是跟许大茂分享起心情来了。
  等出了农业大楼,李治国就已经把歌想出来了,还不止一首,可这太快了,也不符合他的背景,缺乏农村生活啊,等过段时间再上交吧。
  就那阎埠贵,都送两盆花了,他暗示了多次,也没给整明白,他要的不是盆栽啊。
  聋老太太这话问得还是很有水平,说到关键了。
  许大茂回来了,在中院易中海那屋看到了老太太,结果到后院,见贾东旭在太太屋里干活,不由调侃几句。
  到了前院,这个点不仅不见三大爷,别的大妈也不见啊,前院全都关门闭户的。
  李治国有作曲家称号,基础知识扎实,回答起来毫无问题。
  “哎,之前真没想到李治国看上太太的房子了,他家两间房的啊!”
  带着疑惑,叶校长捏开信封口子一看,好家伙,真是钱啊,粗略一扫不下二十块钱,这是年轻轧钢厂工人能舍得拿出手的?
  他只是租房,怎么就算截胡成功,莫非系统判断这房子,别人从他手里抢不走了?
  回过神来,脑海中已经多了川菜系列的厨艺,以及驾驶这时代车辆的技术。
  带着疑惑到了中院,正好见到三大妈抱着一床被褥从后院走来。
  “对哦,那看了我妈妈就回来。”
  “叶校长,你看资料没什么问题吧。”
  我也看了你以往的发明,也很有创造力,另外你还会写歌,正好,农业部想找你写一首新歌,用于国庆演出,你看怎么样。”
  “我是挺擅长的。”
  李治国跟着把车停到后院,给钥匙让小京茹把东西带回家,他随即就去了老太太那里。
  “住不开,淮茹她肚子大了,需要人照顾,我打算把她妈接到院里来。
  叶校长终于明白别人为什么这么大方,因为不差钱啊,而且还是文化人,不能给当成普通工人来看待。
  许大茂人麻了,不带这样的啊,这都欺负老人了啊。
  叶校长寒暄了几句,倒是真心请教写歌作曲的心得。
  阎埠贵在介绍完后就走了,不用他操心。
  “是我在游玩了北海公园后写的。”
  而是琢磨着,李治国都知道给孩子提前找好住房,她老贾家可只有一间房的。
  “叶校长,这是跟我一个院的李治国,在轧钢厂上班,就我早晨跟你说那事,你们聊着,我还有课先出去了。”
  蒋大妈这话一出,众人纷纷点头,遛弯聊天是一回事,住着相邻就另当别论了。
  “李治国这也太不是人了吧。”
  许大茂说完赶紧往前边看了看,还好声音不算大,那小子应该听不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