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开局就截胡 > 第107章憋屈的许大茂
  第107章憋屈的许大茂
  “谁说不是呢?!许大茂,不跟你聊了,我这还得抓紧干活,回头李治国要来检查的,不擦干净,不让我回去做饭。”
  贾东旭觉得今儿看许大茂顺眼多了。
  “那你忙吧!”
  许大茂转过身去,就在心里骂上了,“贾东旭,你特么就是个大傻子。”
  他今天提前回来的,谁知道就遭到了暴击,见李治国占便宜,他心气不顺。
  “媳妇,你今儿都没出门看看?”
  许大茂进屋后,见媳妇躺床上睡觉,一言难尽,娶了个天天在家的媳妇,也挺恼火的。
  再说房子到了李治国手上,这就完事了,别说傻儿子,就是他也无能为力,也没想过那房子的事,家里住得开。
  小路两边就是麦田,金黄的麦穗惹人喜爱。
  “姐夫,我跟你一起去。”
  许大茂说起就火大,他要是能早一步想到这点就好了,也能让老娘回来给他带孩子啊。
  “姐夫,我不怕!”
  李治国事先没办这事,就是想显得亲民一点,不搞大操大办,跟接待领导似的。
  秦光明一脸讨好,现在的好日可是靠着姐夫才有的。
  就在三进大院搬家的时候,京茹妈妈还在院里住了一晚上,所以小京茹才没想妈妈。
  李治国好心提醒,一进城很快就期末考试,还不得勇争倒数第一。
  易中海洗了手上桌,先给老太太拿了一个白面,递了碗筷,这才到他这儿。
  傻柱说完就跑了,不去看看着心里不踏实。
  “这好。”
  “嗯,爸,三叔。”
  “那就好。明儿我打算带我妈到城里去照顾淮茹,光友也想转校去城里读书。
  麦秆也好,就是不耐雨水,要堆放在柴房里。”
  “哎,你给我回来,那贾东旭……”
  “那你可得好好看看,我回去做饭了。”
  贾东旭却没走,期期艾艾地说:“李,李治国,我写了一首歌,你能帮我看看吗?”
  老丈人满脸笑容,他在粮店上班,这渐渐也有了人脉,平时跟人吹嘘的时候,认识了几个老乡。
  傍晚,等院里上班的回来听说这事后,全都一脸懵,就一个白天的功夫,李治国就占了老太太的房子?这是不当人啊。
  “这好,回头让光友好好读书,要把算数学好,多识字。”
  你站中间,我站边上
  何大清把儿子叫住,就怕犯浑了,李治国占老太太房子,不关他家的事啊。
  “这就来!”
  “好啊好啊!”
  李治国出声回应,大舅子很有眼力劲上前接了大袋子。
  李治国又聊了一阵,忽地叫喊起来,“京茹!”
  “那我也给翠云攒着。”
  估摸等到了村里也少不了,早知如此,还不如上车就装睡。    不过他现在也不怕了,士农工商,他占齐全了,随时可以“变节”。
  “好嘞!”
  这画面让他挺沉醉的,乡村的田园生活其实是很多人的向往。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村里而去。
  小京茹听到呼喊连忙跑过来。
  ……
  秦光友年纪轻轻也知道投其所好了。
  “姐夫,我来了。”
  唐春燕从床上做起来,下午倒是听到外面热闹,但没精神起来啊。
  秦淮茹忽地开口说:“哥,你不是说让光明和光友都学自行车吗?”
  不过说起孩子的事,许大茂也挺疑惑的,媳妇过门这么久了,怎么不见动静呢?
  别人李治国和贾东旭都成了,他也不能差啊。
  同时他是街道办的干事,只等工龄一到,就能转正成为干部。
  何大清追出屋,还没等说明白,傻柱都已经跑没影了
  李治国想着晚上吃鱼,也让乡亲们知道他的钓鱼技术。
  傻柱从屋里出来,往李家那边看了一眼,悻悻地走了。
  洗完了一天的碗筷
  让我们一起去照相
  换下的旧衣服给老娘
  有朝一日也,让老娘洗碗去……
  旁边,小京茹扑倒妈妈怀里,其实月初那会见过一次的。
  四种身份都占了,需要他当什么,那就是什么,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不是,你这都快考试了吧。这事再讨论一下,现在转学也行,不用再交学费,就是你这考试成绩藏不住了。”
  “东旭,你真写歌了,人才啊。”
  “你们看小京茹穿的那衣服,那鞋子,全是新的,人也养得水灵了,还是城里的日子好过啊。”
  “姐夫,你笑着有点怪怪的呢。”
  “女婿,是我托人带的话。”
  老丈人和三叔,带着光明都来了,仨人都请了农忙假,不会被扣工资,因为周六严格算起来是义务加班的。
  这边就没塞钱了,也没经过街道办,他的身份足矣。
  转眼周六到了,李治国带着媳妇和小京茹先去了医院。
  唐春燕穿上鞋,赶忙在镜子前梳理了头发,擦了擦脸,露出一个微笑,一溜出门去了。
  “姐夫,我现在就想进城去读书了。”
  “那你好好打扫,我回去煮饭了。”
  “李哥儿占了太太的房子,我去看看。”
  等到贾东旭打扫完,就叫李治国过来检查,这才能走啊。
  “不麻烦,学校那边已经谈好了,等在村上办了手续送过去就可以。
  迎面吹来了热浪的风
  “姐夫,还有我。”
  他原本想在等等,但既然来了,干脆就把岳母带走,以后京茹中午在家也能吃上热乎的。
  李治国也不好扫兴,就说:“嗯,咱家有两辆自行车,你大着肚子现在骑不了。
  “没啊,我今儿有点头疼,在家躺一天了,午饭都没吃。”
  “光明,上班还习惯吧!”
  李治国两辈子都是城市户,缺乏乡村生活经验,这是短板,但这不是有媳妇在吗。
  秦淮茹说起村里的事,那是头头是道。
  李治国看向窗外,一手搂着小京茹,一手抓着媳妇的手,谁都别落下。
  贾东旭把歌单从上衣口袋里拿了出来。
  “妈妈。姐夫,我妈妈来了。”
  李治国拿出街道工作证,把自行车寄放在车站,这才过去汇合。
  ……
  “哎!你是不知道,对面老太太搬去中院,那房子被李治国给占去了……”
  “京茹,你家的鸡养在哪儿的。”
  一大妈见男人回来,就把锅盖打开,饭菜都已经做好了。
  “嗯!咱们村里有谷堆吗?”
  易中海回到家见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整个屋里多了点味儿,就知道以后日子不会太好过了。
  “习惯的,姐夫。”
  小京茹伸手一指,终归还是没忘记故乡。
  就他那小舅子也不是读书的料,能混完初中就算不错了。
  三叔也想去,被李治国给劝住了,他就是去逛逛而已。
  李治国没法说啥啊,只希望别影响到农活,那就罪过了。
  李治国一肚子的疑惑,回到家后就靠在椅子上,这才把折纸打开,只扫了一眼就麻了。
  很快产检完,就把人送到了三进大院那边和老丈人汇合,他跟着跑了前门中学拿到了入学证明,以及需要的手续清单。
  他想把这些画面给画下来,奈何画不了啊,看未来能否解锁新称号吧。
  “还有光明也在街道上班,日子也好过,不知道咱们啥时候也能进城去看看……哎,我李哥看过来了,快,过去帮着拿行李。”
  “马上就好了,我主动帮李治国打扫的,都是哥们,这活不累,顺手的事。”
  小京茹也不太清楚,好在两个哥哥在,立马带着姐夫找到了家里的鸡。
  “嗨,我去看看太太那屋收拾出来了没。爸,你也知道李治国不干活的,我秦姐大着肚子还怎么收拾太太的屋啊。”
  他正说着,就听见有村民呼喊,却是在跟他打招呼呢。
  李治国一下把人搂起来,“你都多久没回家了,到你家去看看,过会在回来吃饭。”
  “妈妈!”
  这会李治国拿出香烟来,给散了一圈。
  等到哪天穿着美丽的衣裳
  正所谓,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以前是地主家的,现在是村集体的,姐夫你要钓鱼啊,那我过会给你找鱼竿去。”
  “成,找两根鱼竿啊!”
  “我大孙子租的房子,给了钱的。以后每月街道给的五块钱,我给翠云交伙食费,大孙子给的三块钱,我自己攒着。”
  李治国愣了良久,才折叠起了歌单,放进了空间。
  易中海忙说:“太太,翠云哪能要你的钱,我都给你养老了,以后伙食费我全包了,那钱你自个儿拿着吧。”
  “傻柱,你去哪儿?”
  二叔知道他没啥能力,到城里找不到活,但他也有儿子啊,就指望姑爷以后能帮衬。
  “那你过会跟爸妈说这事,对了,上次我见村头那鱼塘是谁家的?”
  另外一首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的背景很强大,惠及子孙后代。
  “谢谢姐夫!”
  李治国拿着锁的,把门给锁上,今儿起这房子就归他处置了。
  “不多了,麦子很快就收割完,后面晒晒就好。”
  刚下车岳母就迎了上来,嘘寒问暖,等客车走了,这才想起大着肚子的女儿。
  他问到了老秦家的干活主力,老丈人三兄弟里命最苦的老二,学啥不好,就学会耕田了。
  “那可不,也不瞧瞧小京茹是跟着谁,这可是咱们老秦家的姑爷,现在是街道干部了。”
  聋老太太乐呵呵地,看不出有什么想法。
  秦光明喊了一嗓子,他天天跟着居委会的一起出去跑,倒是得到了锻炼,在外边不认生了。
  李治国伸手牵着媳妇。
  媳妇是贫农出身,他也在农业部挂职。
  “记得的,在那边。”
  小京茹指着窗外,可不是吗,不光是三婶儿来了,还有老秦家好多亲戚在路边等着。
  距离我住那四合院也挺近的,走路去上学也方便。”
  “带身上的,你帮我看看,应该不比你那首差了,就是没想好该卖给哪个单位。”
  这一路上,李治国感觉自己请了几个托儿,不停地让他变相炫耀?
  而他的姥爷是商户,办过厂子的小资本家,还有小老婆陈雪茹是商户出身,等特殊时期一过,摇身一变,他也可以当商业领军人物。
  “老易,洗把手,这就吃饭了。”
  “这谁通知的,都知道我们要回来了啊。”
  “女婿!”
  隔天,秦淮茹下班后,又把老太太的房间收拾了一番,铺上了床,再从家里拿了一些生活用品过来,这就能住人了。
  “有啊,我家旁边那竹林里边就有一个谷堆,每次做饭,就去扯一把,有了谷草好生火呢。
  好家伙,李治国突然明白了,为啥老秦家的人要在这时候问这些事,感情是要在车上炫耀一下啊。
  “师傅,麻烦路边停车。”
  小京茹挥着手,他们也到车站了。
  小京茹的两个哥哥连忙跟了过来。
  “哥,那边,还有那边,都是我家的地。听妈妈说,以前都是地主家的地。”
  中院何家,傻柱听说了这事,回家把饭盒一放就想出门。
  傻柱到了老太太的屋,见贾东旭正在擦拭柜子,屋里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
  “女婿!”
  等吃了几口,就忍不住问:“太太,你真把房子给李治国了?”
  二叔皮肤黝黑,这会满脸笑容。
  贾东旭乐呵呵地走了,等赚了钱,他也买辆自行车,若还有剩下的钱就用来下馆子,好日子不就来了吗。
  相隔很近,在这边都能看到房屋,走了一段小路就到地方了。
  三叔早就发现小女儿能讨得姑爷的喜爱,但读书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姐夫,这儿呢。”
  学费呢,一期是两块五,中午在学校吃食堂,下午三点过就放学了。
  这会其他乘客都有意无意往他们这边看过来,估计在想,这帅小伙是做啥的啊。
  完了,算着时间到了车站,后座的大袋子已经装满,都是从空间里拿的东西。
  歌名《让我们一起照相》。
  李治国估摸着这都半年了吧,鸡可养大了吗?
  “放养的啊,白天放出去了。”
  李治国之前从农业大楼出来,就想到了两首歌比较合适。
  全家都吃饭,却让我洗碗
  小京茹拍着手,她是好久没回过家了。
  秦淮茹见男人不嫌弃农村生活,心里也高兴。
  秦淮茹想着去年她也在地里割麦子,今年就当上光荣的工人了,真好。
  就先拿一辆给光明还有光友练练手,明儿下午回来就把车拿去吧。”
  “好,那就上车吧,快到点了。”
  他抱着小京茹坐在窗口,旁边坐着媳妇,很快客车出了市区,看着窗外的景色,这不就有灵感了吗,我们一起去照相?我呸!
  “姑爷,京茹她在城里读书的事不麻烦吧。”
  秦光明一脸兴奋,他明天能学车了,等回村就跟伙伴们吹嘘一番。
  贾东旭嘚瑟上了,在傻柱这里可不能诉苦。
  秦光友脚下穿着一双破鞋,裤腿上有泥泞,衣服上还有麦芒屑,一大早就去地里干活了。
  一首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歌词很赞,跟散文似的,到了九十年代,依旧风靡乡村小学。
  “咳咳……这是淳朴的笑容,快到了,还记得你家在那边吗。”
  小京茹忽地冒出一句不合时宜的话来。
  “东旭,我发现你这人吧,优点挺多了,行,你快回去吧。”
  李治国在坝子里歇着,今儿天气热,钓鱼估计得等傍晚去了。
  我站中间也,让你靠边去
  “姑爷。”
  “好的啊!”
  李治国接过手,说:“我先拿回去慢慢看,到时候再聊。”
  “二叔,家里的农活还多不多?”
  “忙得过来的,村里亲戚多,互相帮忙。”
  淮茹下班回来,直接就吃饭,大着肚子的,干活已经不便利了。
  不一会,老秦家到了,看热闹的也纷纷散去,秦家几个妇人都去厨房做饭。
  “这写得多好啊,都是东旭兄弟的生活感悟啊!”
  聋老太太不要那五块钱,有三块就够花了。
  “这好!”
  都是好歌,他打算都交给农业部,正好借着这次下乡,把灵感都给凑齐了。
  几个同辈的青壮赶忙迎了上来,见李哥儿散烟,连忙双手接上,有机灵的已经掏出火柴帮着点上了。
  “大叔和三叔日子也好啊,听说住在三进大院里,到了晚上不开路灯,在院里都得迷路,里面大着呢。”
  客车师傅刚路上也听了一嘴,已经揣摩出了那年轻帅小伙的身份,前门街道办的干部啊,这得罪不起的。
  合着全家都跟姐夫享福,就他一人留村里受苦吗。
  秦光友就想去城里,刚听姐姐说了,老妈要进城了,留他一人在家。
  “嗯,过会你再跟我多说说农村的事。”
  “嗨,贾东旭,你在这儿打扫啊!”
  到时候,家里这活看怎么安排,能忙得过来吗?”
  “这好!”
  让我们一起照相
  李治国挺惊讶的,这是文化人才能做的事啊。
  老丈人秦长春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还好现在上班也顺畅了,他只记录,不算账。
  在外面打工,挣了钱就得回到家乡,让乡亲们也跟着一起高兴,羡慕嫉妒也行。
  李治国简单解释了一下,又说:“还有光友转学的事也谈好了,他就读前门中学,每学期是五块钱学费,这就要贵点了,也是小事。”
  他自个儿是工人家庭出身,媳妇现在也是工人。
  “不错啊,这养得好。”
  李治国看到一群跑山鸡,这放心了,他不缺嘴,就好一口鸡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