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开局就截胡 > 第108章进城
  第108章进城
  秦家厨房里,秦淮茹坐在灶孔前烧火,这会锅里炖着一锅鸡汤,就快好了。
  “妈,明儿下午你就跟我们进城里去。
  治国他把隔壁那屋租了过来,已经收拾好了,到时候你就住那儿。”
  秦淮茹聊着家常,这事过会饭桌上也会说。
  “明天就进城啊,好,好。”
  秦母也想进城,不光热闹,还能照顾女儿女婿。
  这时二婶问了句,“淮茹,你们怎么不搬到大院里去,那么多间房呢,住都住不过来,用不着再租房子。”
  “哎!没啥事,就是见家里大哥大嫂,还有老三都进城了,羡慕着呢。”
  李治国解释了一下,无非就是帮忙照顾媳妇,以后给带孩子。
  李治国这是逗乐呢,小丫头舌头生得好,吃鱼不怕刺的。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这么多人,每人分点不就能吃了吗。”
  那会也老了,好在女婿家房子多,留在城里住得过来。”
  “哎哟,这做噩梦了?”
  还有送山蘑菇的,一看就是老上山人。
  下午,他戴着草帽,真去地里了,亲自割了几把麦子,也试着挑了一下麦堆,麦秆轻,不重啊。
  李治国喊了一嗓子,乡亲们都不容易,各家有的东西也不一样。
  这会,李治国为了避免来时发生的事又上演,赶紧装睡,谁知道真能睡着。
  没过多久,四合院到了,把媳妇载着跑一趟,省得留在大院那边给做饭,等晚点回去,就只等着吃了,多好。
  要我说啊,现在也就新社会了,要不然让京茹给李哥儿当个小媳妇,一辈子吃穿都不用发愁了。”
  秦淮茹把妹妹说了一通,这会天还早,都还没吃早饭呢。
  对,他还写歌呢,紧跟步伐,才有好日子过。”
  “大娘,听说你要进城了,给女婿带孩子,以后都不回来了?”
  二婶儿是想到自己家了,老秦家三兄弟,有两个都进了城,住上了大院,唯独落下了她家。
  李治国竟无言以对,装穷装久了,容易忽略他还是房东,老丈人一家都是租住户。
  “好嘞,姐!”
  他笑着把小京茹给搂了起来,调侃说:“京茹,你这是回了自个儿家,还认生啊。”
  小京茹吃着小嘴都糊上了,高兴着呢。
  李治国还真怕媳妇来个大扫荡,还不得真把老丈人家的地给刨断根了啊扰。
  李治国点头,“那明天光友也跟着一起走吧,后天周一上午,我送他去学校。
  秦淮茹听明白二婶儿的意思了,但她没有接话,家里的事她做不了主,回头有机会找男人问问吧。
  李治国一睁眼就见到床前哭着的小京茹,这有点懵呢。
  老丈人觉得这丫头是个累赘,反正过会还得回这边大院。
  小京茹连忙叫喊,忽地想到声音太大,又赶忙捂嘴。
  “那啥,光明,还是你来烧火吧。”
  李治国说的“捡娃”是二叔家的大儿子,从小就取了这么个贱名,说是捡到的孩子好养活。
  厨房里就差这一个菜,锅里汁水已经煮好,等鱼处理好纷纷下锅,这是个快菜,没一会就装在大盆里上了桌。
  “快看,是秦家老大一家进城了。”
  李治国刚到鱼塘放竿,不到两分钟就有了收获,一条巴掌大的鱼,没有嫌小,这可是鱼塘,小鱼好钓,大鱼其实很难上钩。
  “哥,早饭马上就好了,给你单独熬了鸡汤粥。”
  这几天不是农忙吗,李治国说去帮老丈人收麦子,我估摸着吧,是惦记着好东西了。”
  “好像有什么事出去了。”
  小京茹怕给丢下了,赖在前杠上不下来。
  “没事,都醒了,那就起吧。”
  李治国撤了,看来他天生没有干活的命,只管等着吃就好。
  我刚还问过,她到城里后,就没吃过一顿粗粮,顿顿不是大白面就是大米饭,天天能见着肉,还经常跟着她姐夫下馆子呢。
  秦光明赶紧过来补位,他的厨艺已经可以了。
  阎埠贵摇头,他算是把贾东旭看明白了,好高骛远,见什么挣钱就想学什么,可也不瞧瞧自个儿有几斤几两。
  李治国摇头,难道他真这么会带孩子,都能把人拐走了。
  “光友呢?”
  “女婿,那我今晚上就收拾东西,明天把家里钥匙给你三婶儿,就让她照看了。”    秦母乐呵了,这事定了啊。
  秦淮茹招呼着弟弟,却是在等这个主菜。
  “哎,别忘了抓一把出来啊。”
  “对啊,大娘,都几十年乡亲了,你可别把我们几个姐妹忘了啊。”
  “哥,累着了吧,钓这么多,都吃不完呢。”
  等到早饭过后,这天也没几个小时就得出发,主要是客车不等人,下午就那么一趟。
  三大妈没了兴趣,转身做饭去了。
  “得嘞,她也不重,带着跑一趟了,也能给拿东西。”
  等他走后,没一会,秦家的地里就汇聚了不少大婶儿。
  “哎,听姑爷的。”
  “知道啦,我心里有数的,放哪边都一样,不都是我们老李家的房子吗。”
  京城,四合院里!
  阎埠贵提着桶从后院回来,刚打理完盆栽,下意识念叨了句,“今儿怎么不见李治国呢,这周六有什么好忙的。”
  秦光友一脸兴奋,上次六一他因为读书没能去城里,早就惦记上了。
  阎埠贵说了一堆理由,好歹把媳妇给说服了,明儿周日就去把收音机买回来。
  地里好些孩子都能干活,挑着几把麦秆,在路上走得飞快,这是收获的喜悦。
  明天呢,我们都住在大院里,后天下午,我再带妈去四合院。”
  李治国这边已经起竿,又是一条四指宽的鱼,这不就美了吗,基本上打败全村无敌手了吧。
  “还愣着干啥,都去送送,以后还指望能帮帮咱们家。”
  很快,午饭开吃,很是丰盛,李治国先喝了半碗鸡汤,这才吃着菜就了半杯酒,不亏苦力人,他也是在帮着收麦子的。
  “媳妇,有件事啊,想跟你商量一下,你看我们家啥大件没有,我琢磨着吧,这每月不是有额外收入了吗,我就想给家里添置一台收音机。”
  “好嘞,姐夫!”
  三大妈随了男人也喜欢算计,占点便宜。
  他突然想到,明天众人都上班去了,他带着岳母还怎么搬东西,一趟跑不完啊。
  临近天黑,李治国提着木桶才回到秦家,钓了十八条鱼,永远的十八岁。
  秦淮茹倒是觉得住哪儿都好,只要男人高兴就成。
  李治国想了想,跟进了厨房,学着给灶孔里塞了几把柴火,结果差点把火给灭了。
  “姐夫,我要跟你回城里。”
  秦淮茹从厨房出来,忙说:“早饭马上就好了。”
  一顿饭下来,他又喝了半杯酒养胃,状态刚刚好,晚上睡觉也踏实。
  “姐夫,你一次放太多柴了,点不着的。”
  三大妈这话就让阎埠贵不敢苟同了,他打听清楚了,哪回钓鱼李治国不是睡大觉来着,基本都让那小京茹给看鱼竿的。
  这时,又有一个大婶儿说:“要我说啊,京茹那丫头命也好,打李哥儿进村,她就黏糊上了,看吧,都要到城里读书了。
  “哎,婶儿就想着那么多房间空着呢,那多浪费啊。”
  “二婶儿,那大院离我们厂有点远,治国他在四合院里也住习惯了,院里邻居多,也热闹。”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收音机用处多了,能了解外面的大事。
  “刷!”
  ……
  李治国把之前跟大舅子说的话,又给重复了一遍,喝了那么多鸡汤,他也懂了怎么给人分享鸡汤。
  “嗨,甭提了,贾东旭那叫写歌?那都是瞎扯,你照着荡起双桨的旋律哼一遍,多少能对得上,可那歌词根本就不得台面。
  “京茹,小心鱼刺啊,要不,你别吃鱼了,白菜好,开胃。”
  一听这话,李治国就秒懂了,奈何二叔只会耕田种地啊,去了城里不是自废武功吗。
  秦光明知道姐夫去哪儿了,一溜烟跑去三叔家喊人。
  这边李治国洗了脸,就坐在屋前发呆,见前面田地里已经有好些村民在劳作,这是真勤劳啊。
  他周一得去前门街道办一趟,正在大院离得进,省得来回跑。
  现在好了,去城里读书了,哪怕考班上倒数第一,回到村里依旧有面子。
  “不是早饭的事,那啥,家里的东西带到城里,就留给咱爸他们用,别都给搂回家了。”
  “二婶儿,你也甭羡慕,这不捡娃年龄还不够,等大点了,再看有没有合适的活。”
  “呜呜,姐夫。”
  “好嘞!京茹就别跟着去了吧。”
  三大妈不乐意,她又听不懂,不稀罕。
  “姐夫,我爱吃鱼。”
  “好嘞,姐!”
  “大叔,我就要跟姐夫回去。”
  “当家的,你还不知道啊。今儿秦淮茹又孕检,完了,跟李治国下乡去了。
  秦母乐呵了,“忘不了,村里房子还在,这么多亲戚,得空还得回来的。”
  秦母见吃得差不多了,这才说:“女婿,我听淮茹说,明儿就叫我进城去了?”
  “光明,把谁家送的礼都记上,咱不能忘了情分。”
  “淮茹。”
  小京茹也不哭闹了,知道给帮忙干活了。
  李治国打了个哈欠,睡得还行,就是床有点硬。
  在家养鱼塘钓鱼,求的就是一个爽快,一下午钓个几十条,也能风光无限。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客车来了,运气不错,这一趟从昌平过来的车上没啥人,上去后都有座位,也方便放东西。
  这时,老丈人跟着说:“女婿,光友转学的手续下午就办了,还有京茹的也开好了证明。”
  刚这鸡蛋,是村里黎家的,送大蒜的那家占了村里最好的两块地。
  李治国就趁机溜了,没想小京茹跟了过来,说要跟看鱼竿,这也好。
  “光友啊,这来了就是京城人,以后好好读书,姐夫看好你……”
  他想靠写歌赚钱啊,我看得下辈子去了,他适合写大白话的诗,没准还能糊弄人。”
  就是第二天一早就被吵醒了。
  “当家的,我又想起件事啊,那贾东旭不是让你帮他看什么歌吗,到底写咋样了。
  “姐夫,这边的浮漂也动了。”
  还好,旁边还站着三叔家的老大,解释说:“姐夫,京茹她黏糊你呢,昨晚上睡不好,哭闹着要找你,怕你不要她了。”
  “你这说得在理啊。”
  “你哟,你姐都没你这么粘人。”
  但她男人就只会耕田,偏偏城里没有田可耕啊,不然没准也能住上那大院。
  “是得学,我看李治国去钓鱼都带着书的,他是不上班,但肯定偷偷用功了。”
  “光明,去叫你姐夫吃饭了,菜好了。”
  “哥,来了。”
  ……
  秦淮茹还真就把自己当李家的人了,凡事为小家庭着想。
  阎埠贵最先计划是买自行车,可太贵了,四大件里边啊,就收音机最便宜,先来一台,也跟上李治国的步伐,过好日子。
  小京茹跟了进来,有些怯怯地指了指灶孔,这烧得不对啊。
  秦淮茹这会进了屋,她刚在帮着老妈收拾东西,既然要去城里,那家里所以的好东西都要给收刮走啊。
  他可说了啊,这歌让你帮着卖出去,能给好处的。”
  “这多亏了有个好女婿啊,别人不仅有钱,还愿意帮老丈人一家,人品过硬。”
  李治国点头,话都说到这份上,明儿走的时候不能少了送礼吧。
  秦淮茹既然嫁了过来,就不伺候老秦家了,服侍他一人就行。
  秦淮茹递上洗脸帕,给男人擦擦脸。
  “爸、妈,我带淮茹回院里一趟,放点东西再过来。”
  几个大婶儿说着笑,自家地里的活也不干了,帮着老秦家收麦子。
  阎埠贵叮嘱着,每天吃多少粮食,是有计划的,再给抓一把出来放罐子里,积少成多,就是省钱。
  “光明,赶紧地把鱼处理好,就等下锅了。”
  老丈人家都进城,要收拾的东西挺多,地里也要交代,还有养着的鸡鸭什么的,也得给霍霍了。
  “不是,小京茹,你哭什么?”
  “当家的,这不能空着手去,你去把家里攒的鸡蛋拿来。”
  “哎呀,大娘,你真要当城里人了呢,以后我们得空了,能到城里找你吗,可别就不联系了啊。”
  “是有这事,你看我,中午光顾着跟三叔讨论,倒是忘了告诉您了。”
  二婶儿这下高兴了,男人是指望不上了,以后还能让儿子靠着姑爷去城里。
  秦淮茹随后就回厨房,还得看着锅里,老妈这会还在屋里收拾,厨房就一个光明在帮忙。
  遛弯了几圈后,秦光友再次提醒可以去钓鱼了。
  村里不少乡亲都派代表来相送了,李治国一手提着鸡蛋篮子,一手提着一大袋茄子,都没搞清楚对方的身份,是亲戚还是乡亲?
  这没回过神,脖子上就多了一串大蒜。
  “京茹,别一天天地就知道粘着你姐夫,这都耽误你姐夫睡觉了。”
  煮的酸菜鱼,因为鱼不大,都是一条条的,夹在碗里慢慢剥着吃,谁让细刺多呢。
  小京茹搂着姐夫的脖子,不撒手了。
  等明天就把这辆自行车留在大院,再把家里那辆新的拿来用,别放久了生锈。
  “姐夫,我听你的。”
  “哎,那可惜了,占不着便宜。”
  秦淮茹也跟着忙了一上午,等到中午饭过后,一行人就大包小包地拿着东西前往大公路边上去等车。
  三大妈眼看着李家这日子越过越好,她家好像也沾光了,每月帮人排队买粮能挣好几块钱。
  “买收音机啊,那多贵,还得费电,不过日子了啊。”
  一觉醒来车站到了,他提着一篮子鸡蛋,脖子上挂着山蘑菇和大蒜,牵着媳妇下了车。
  “大娘,你可是过上好日子了,那可是京城,路上跑着小汽车的。”
  “行吧,光友你带路,我去前面转转。”
  你看李治国没事就听收音机,没准他那些发明,就是从中找的灵感。
  几个大婶儿说不出的羡慕,老秦家真的发了,全家都要进城。
  小舅子连棉絮都背了两床走,你敢信?
  今晚上老秦家摆了两桌,三兄弟带着老婆孩子都在这里,谁也没落下。
  秦母笑着说:“女婿那边想要三胎,我家淮茹能生,等我带完三胎孩子,能松手了,估摸是要好些年去了。
  不然这大包小包的,真怕车上塞不下。
  好一阵,小京茹的情绪才稳定下来,清醒了,也乐呵了。
  李治国没耽搁时间,蹬着自行车出发了。
  秦光明麻溜接过木桶,就去院坝边上刮鱼鳞去了。
  这会他注意到二婶儿几次想开口,最终都给忍住了。
  不由笑着问:“二婶儿,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儿?”
  李治国今天的心情是真不错,有点在农家乐的感觉了。
  阎埠贵恍然说:“这还得是他啊,明明得了那么多奖励,也是初心不改,刚算计完老太太的房子,回头又收刮上老丈人家,这活该他过上好日子,我这也得好好学学。”
  “哎呀,有了。”
  “哎哟,这是回来了啊,刚还念叨你了。”
  阎埠贵听到小京茹的声音,几步就到了院门口,可不是坏小子回来了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