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再拖两年,我来解决。梁拉娣,你今年二十一岁,再拖两年能拖得起。”
  李治国已经认真想过了,虽然麻烦了点,但有办法解决。
  “拖两年?我家里也不会同意啊!”
  梁拉娣一直纠结这个,而且之前试探过二姑那边,也劝她想开点,根本不可能和李治国在一起。
  至于说李治国和秦淮茹离婚,这都不敢想,秦淮茹都给人生了俩儿子,再说她觉得自己也比不上秦淮茹。
  “到时候会解决的,听话啊!”
  走着走着,就到了村落,跟老丈人家昌平那边的环境还是有区别的,丰台这边更靠近京城,如今这里也是属于京城管辖。
  “拉娣,你咋今天回来了。”
  梁拉娣从大石头后边出来,拍了拍衣服上的灰。
  我们赶紧过去看看,没准有好事,咱带上点东西过去,不是我说你啊,三妹也没说不照顾咱家,这不你之前说话太冲,才吵起来了吗。”
  梁母忙说:“你三妹带了个年轻干部到家里,是你二姑那边的亲戚。叫你们两口子一块过去吃饭,把秋秋也带上。”
  “我可以学。”
  “姐,你回来啦。”
  “叔,我叫李治国,是梁拉娣认的哥哥。”
  他说着进了屋,便宜老丈人病了,总得要表示一下。
  “去啥医院啊,老毛病了,养几天就好了。”    梁父没太当回事,谁没个病啊,生老病死,老天自有定数,不想那么多。
  “哥哥好,我叫梁小雨/小冬。”
  好吧,条件估计更差,既来之则安之,就当是下乡参加变形计?
  没一会,便宜岳母回来了,紧接着便宜大舅子和嫂子,还抱着一孩子来了。
  当然也有更穷的,住的是茅草屋,这种比较罕见了,证明亲戚朋友全都很穷。
  “这,”梁父想推辞,可手上没力气啊。
  “好,听你的。”
  “哥,您是我李哥。”
  梁拉娣随便说了两句,就带着李治国走了。
  李治国别看已经是当爹的人了,但刮了胡子依旧还是小伙子,显年轻啊。
  “啊!”
  李治国不怕亲戚多,因为他本家没亲戚啊,即便有,联系上了也不顶用,不如媳妇的娘家。
  那是因为梁拉娣的爷爷过世了,家里没有见过世面的给孩子取名。
  梁拉娣有点消化不过来,这有点,她是跟了一个大户人家?
  “听明白了吗?有什么疑惑,有时间再问,这会该去你家了,我有胃病,不能错过中午饭点。”
  “三妹,你不给介绍介绍。”
  李治国见到屋里椅子上瘫坐着一个年龄挺大的男子,旁边放着一个粗碗,屋子里还有中药的味道。
  “这是?”
  李治国答非所问的说:“等两年,你给我生个孩子吧!”
  梁拉娣不问了,却说:“李哥儿,你稀罕我吗?”
  梁拉娣本来想买肉回来的,可天气热,一路放在包里容易坏。
  “是这样啊,你二姑在城里还好吧。”
  俩孩子高兴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把钱往哪儿放。
  梁正林也是头大,媳妇跟家里人合不来。
  “哥哥,这太多了。”
  “有现成的,早晨多蒸了有窝头,拌个凉菜,在煎几个鸡蛋就行。”
  但也有一开始就选定养老人,一般都是选家里的老大,这就要看儿媳妇厉不厉害了。
  李治国简单说了两句,既然都截胡了,总得上门来看看的。
  梁正林一看到李治国,就笃定妥妥的是干部啊,别人这穿着,这手表,不是普通家庭敢这么造的。
  梁拉娣看着老爹这样,心里也难受。
  很快,从屋里走出一个妇人,依稀有点梁拉娣的影子,就是年龄挺大了。
  梁父手里拿着红包,感觉到了分量和重量,心想可能毛票比较多吧。
  那手起刀落的,干净利索,这是虎妞啊,他突然有点后悔,怕了怕了。
  这会他直接给俩孩子一人拿了一块钱,塞到手里,怎么说他都是便宜姐夫了。
  李治国笑了笑,坐在放地上的背包上边,点了支烟,纵情于山水之间,不亦乐乎!
  “哥,我好了。”
  “好着呢……”
  他不时问一些比较肤浅的问题,虽然他有着农业大师的头衔,却也需要通过实践来对上号,最终才能全部化为自己的本领。
  主墙体是以石头块混着石灰堆砌,房顶上是瓦片,屋体结构是木材主梁,窗户和门全是木质。
  李治国点头,跟着就拿出一把钱来,从中抽了一张就塞到大侄子秋秋手里。
  “奖励评估中,奖励宿主八级焊工技能。”
  屋里,李治国对俩孩子招了招手,说:“到叔,呃,到哥哥这边来,你们叫什么名儿。”
  “小雨、小冬,哥哥来得匆忙,也没带什么东西,给你俩拿点零花钱,自个儿去买东西。”
  “嗯!明白了。”
  “咦,这不是梁拉娣吗?你回来看你爸啊。这小伙是你对象啊,长得可真俊。”
  李治国说着就拿出一把钱来,现在用的是第二套币,分、角、元,除了有一、二、五常规面额。此外还有三元和十元的面值。
  “哎!”
  感情他找的媳妇,都是京城人,啥时候也找个外地的,呃,还是算了,不定忙得过来。
  “哦,没什么,拉娣,你这里……”
  这也是常态,家里孩子多了,成家后总是要分家的。
  她已经把鸡给抓到了,让弟弟帮着抓着鸡脚,倒提着给来了一刀,鸡血也不能浪费。
  “爸,不是让你去医院吗?”
  梁家人都傻眼了,这怎么还带个陌生男人上门。
  李治国说着过去尝试着发了支烟,便宜老丈人要抽的,他也跟着点了一支,让俩孩子到外边玩去了。
  “梁拉娣,等到了你家,就说我是你认的哥哥,以后对外我就是这身份。
  梁拉娣忙说:“朱婶儿,这是我认的干哥,不是对象,他是我二姑那边的亲戚。”
  “妈,三妹回来了啊,我吃了饭就过去看看。”
  往后我们见面也方便,不然你现在住那大杂院来来往往的,哪怕我现在是你哥,也容易被人说闲话。
  梁拉娣想了想说:“把大哥叫来吧,就说二姑那边的亲戚来了,是干部。
  “叔收着吧,我跟梁医生是亲戚,拉娣也是我妹妹,一家人。”
  而在去年,昌平县也已经划入京城,成了cp区。
  他问清楚茅厕后,赶忙去放了水,这条件不太行啊,考虑着下午要不要去乡里找个旅馆。
  整个一套大概价值三十万左右。
  入乡随俗,现在还没有吸烟有害健康的概念,能抽得起卷烟的是少数,绝大部分是抽旱烟,俗称叶子烟,千里日雪茄。
  三元面额的井冈山也直接翻了一万倍,价值三万以上。
  ……
  “嗯!”
  路上又遇到好几拨村民,梁拉娣都是如此介绍的,甭管别人信不信,但李治国的身份是传出去了。
  “嗯,等我抽完这支烟就走。也跟你聊几句,会捏肩膀吗?”
  “哎!小伙子,快进屋。”
  “是干部,妈,把咱家的鸡给杀了,中午烩个鸡杂,晚上吃炖鸡,还有什么好吃的也给安排上。”
  李治国把烟灭了,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跟着两人从小树林钻了出去,到了主道上,继续网上前。
  梁拉娣以前就觉得哥哥很优秀,现在更爱得有多优秀。
  一小会后,就到了一处石头瓦房,京城周边乡下基本上都是这种房屋结构。
  “叔,没事,我来还不得麻烦你们了。”
  李治国没办法说怎么骚操作,总不能预言吧。
  “不是啥大病,就是年轻时干活落下的病根,站着就腰痛邻。”
  李治国把红包塞到人手里,跟着就坐到了板凳上。
  “嗯,听明白了。”
  梁妈招呼着,虽然有点疑惑,但可以之后在找机会问清楚。
  李治国这有点眼晕,感情都这么能生啊,他这便宜岳母看着年岁不小了啊。
  “嗯!”
  梁拉娣低头一看,衬衣扣子系错位了,连忙转过身去把扣子调整过来。
  “快请坐,拉娣快给倒开水。”
  “那咱们赶紧过去看看。”
  大媳妇动了心思,最后一咬牙,把珍藏的一块腊肉带上了,这还是她从娘家带回来的。
  到时候让你二姑梁医生当个见证人,以后你就叫我哥,这也免得别人说闲话,明白了吗。”
  二哥当上门女婿去了,弟弟妹妹年龄还小,刚你也见到了。”
  离梁家不远的地方,梁母到了大儿子梁正林家的院子里,就叫喊着:“正林,你三妹回来了。”
  梁正林确实年龄更小,何况他是啥身份,就一种地的。
  梁父看到了,忙说:“这使不得,怎么还给钱啊。”
  李治国心想五个兄弟姐妹,在这年代也属正常,城里都有生八个的。
  李治国差点骂娘,这不是坑人吗,他之前有手工耿技能,加上本身是钳工出身,多少会点焊,这给他提升到八级焊工有什么意义?
  难道还能让他给焊一个鸟巢出来?
  “李哥儿,不对,是哥,你在想什么?”
  我去,居然是焊工!
  另外还有两个身份,前门街道办的干部,以及十几个店铺的公方经理,这算一个。
  “那就走吧!”
  俩孩子吓到了,平时手里连毛票都没有,能攒个一分两分的就能乐上半天,忽然拿到一块钱巨款,这手都在抖。
  梁拉娣跟着又介绍说:“我家五姊妹,大哥娶了媳妇,在前边修了房子分出去单过。
  梁拉娣忙说:“这是李治国,二姑那边的亲戚,我认的干哥哥。他今天到丰台来调研,在车上碰巧遇到了,他就顺便到家里来看看。”
  妈,你去叫人,我叫小雨他们帮着做饭。”
  李治国伸手指了指,还好发现得及时。
  屋里跟着走出一个丫头和一个男孩。
  梁母跟着就从了院子,老大家的房子就在附近,隔着不远,是当初娶媳妇时新修的。
  梁拉娣这边又问了下老爹的情况,倒是没有大碍,可这么拖着就喝点自家在山上找的草药,也不是个办法。
  “婶儿,我在农业部工作,今天下乡公干来的,拉娣是我认的妹妹。”
  李治国说着忽然见前面那一片没有农田,荒无人烟,这倒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啊!
  “叮!宿主截胡《人是铁饭是钢》梁拉娣。”
  别人或许需要爱得轰轰烈烈,海誓山盟,但他不需要这种情绪,因为没有轰轰烈烈,就不会有伤心落泪,多好。
  “正林,你三妹回家也不送东西过来,有这么当妹妹的吗,她可是在城里的工人,每月都领工资呢,也不知道接济你。”
  梁父抬起手招呼着,他这腰痛得实在是站不起来。
  李治国说着拿出一个红包递了过去,这是昨天就准备好了的,这种情况下送红包很正常,探病啊。
  梁正林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半个窝头,已经吃上了。
  梁拉娣高兴了,都让生孩子了,能不稀罕吗?
  “好嘞!妈你先回家,我跟着就过来。”
  “哥,饭很快就好,我大哥和嫂子过会也要过来。”
  李治国笑着说:“这我该怎么称呼?我二十六了,虚岁二十七。”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包括收音机也添上,全部买新的。”
  梁拉娣从厨房出来,叫喊着:“大哥,这是李治国,我认的干哥哥.”
  “叔,您这情况,还是看看为好,我这一点心意,您收下。”
  难道这是妹夫?那可太行了。
  梁拉娣转过身来,已经穿戴整齐了。
  梁正林赶忙回了屋,就见媳妇板着脸,不太高兴。
  “拿着吧!”
  忽的有田间劳作的大妈出声打招呼。
  不过我姥爷留下的铺面已经卖了,另外我手里有姥爷留下的一座三进大院,这院子给你秦姐娘家住了。
  李治国消化了八级焊工的经验,技多不压身。
  他简单介绍了一下,一点不怯场,就梁家这情况,遇到他算是改变命运了。
  “哎!妈这就去了。”
  梁妈又低声问:“拉娣,这李小哥他是干部吗?我看都戴着手表,穿着也很好。”
  大媳妇不乐意了,之前就为这事闹过一阵,跟婆家的关系闹僵了。
  “谢谢哥哥!”
  “爸,妈,弟、妹,我回来了。”
  “嗯!那个,我除了是轧钢厂的四级钳工,农业部的技术员。
  梁拉娣叫喊把李治国到了院子里。
  “婶儿,我叔是什么病,刚在路上听拉娣说了,她也不太清楚。”
  条件稍好的就用青砖代替石头,窗户上也会装上玻璃,不然就是纸糊的挡风。
  李治国老丈人家的房屋是结婚时,亲戚帮忙修的,跟着二叔结婚,亲戚在合力修房子,轮换着来,不给工钱,只用提供吃食,这样家家户户都有房了。
  梁妈一进门就叫喊着:“当家的,拉娣回来了,还带了个二丫那边的亲戚。”
  跟着就快速处理,中午吃鸡杂,这个倒是快菜。
  顿了下,他不管身后梁拉娣的是什么反应,跟着又说:“这次回去之后,我会把独门小院租给你住,这是明面上的,实际就是给你免费住。
  还有一座独门小院,里边有七间房,在锣鼓巷那边,离轧钢厂不远。”
  朱婶儿一听这话就没怀疑了,梁家二姑在村里可是名人,京城大医院的医生呢。
  “来得匆忙,没买东西,这给孩子随便买点啥。”
  好吧,这名字有点随便了,不难想象一个出生在雨天,一个生在冬天。
  李治国也不想多解释,他喜欢先上车后补票,跟上这时代的潮流,直接跳过谈恋爱什么的,看对眼就好上,日久生情。
  李治国这时有点尿急,从屋里出来一看,好家伙,看到梁拉娣正在处理一只鸡。
  再有呢,虽然没办法跟你扯证,但该你的也不少会,四大件都会给你备齐。
  李治国没有刻意去收藏什么东西,反正觉得不错的,就放空间里边存放,他啥都不缺,能浪费得起,不值钱也能当纪念品。
  梁拉娣到了背后,双手搭上去给捏肩膀,无师自通,她是焊工,手上劲不小,力度正合适。
  梁拉娣反应过来,连忙把老妈叫到了屋外,“妈,做饭了吗,家里还有什么好吃的?”
  梁妈也没什么主见,跟着又说了句,“要叫正林和你嫂子过来吗?”
  其中十元的因为是黑色,在收藏界俗称大黑石,在后世很值钱的。
  等到家里所有男孩都娶了媳妇,做父母的再来和孩子们商量养老的问题。
  大媳妇眼睛都直了,忙说:“李哥,这给太多了。”
  还有一个身份,是我姥爷是商户,小资本家吧,建国前经营着老字号信远斋,就在大栅栏旁边东琉璃厂那边。
  李治国抬手看了下时间,这都到饭点了啊,怎么梁家这饭桌上还是空荡荡的,不做饭的啊!
  “哎!你看这么麻烦你。”
  屋外,梁拉娣见弟弟妹妹出来,连忙招呼帮忙做饭。
  你是知道我二姑的,大医院的医生,本事大着呢,三妹能当上工人全靠她了。
  她跟着过来简单介绍了一下,跟着就对李治国说:“这我大哥和嫂子,还有大侄子秋秋,两岁了。”
  “媳妇,你知道个啥,三妹带了一个干部到妈那儿,是我二姑那边的亲戚。
  “没事,小钱。”
  李治国没放在心上,先投资,在养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