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开局就截胡 > 200.第200章
  第200章
  这时梁母才有机会问了句,“拉娣,这大媳妇是谁家的,长得真俊。”
  梁拉娣神色复杂的说:“她就是秦淮茹,是我哥的媳妇。”
  “啊!是她啊!”
  梁母吓了一跳,才觉得后怕,还好不是上门来闹事的,不然她这张老脸都没地儿搁。
  “妈,你别多想,秦姐人挺好的。”
  梁拉娣自己也没多想,现在就想把女儿好好带大,教女儿学会孝顺
  李治国伸手虚引了一下,就拉开了旁边一辆老大哥那边产的吉姆轿车。
  “就一会。”
  梁拉娣笑着说:“有秀儿就够了,他稀罕女儿。”
  贾东旭今儿没急着出去蹬三轮,小攒了几块钱,可以花几天了。
  在看这屋,挺小的,有一张挂着蚊帐的单身小床,就一米宽的那种。
  丁秋楠没接话,把门打开后,赶忙把包袱先放到一边,就把李治国带了进去。
  “看得出来,唉,都这样了,你以后就好好过日子吧!”
  丁秋楠抿了抿嘴,又说:“李哥哥,我有个笔记本,上面的笔记很有用,你可以看看。”
  李治国也没强求,他在家都是被惯着的,再说了,这双手要用来读书写字,干不了重活。
  “谢谢李哥哥。”    丁秋楠提着两个水壶,目送人开着车远去,心跳得厉害。
  售价四万卢布,车长五米五,三挡手动变速箱,很是高档,对新手也很友好。
  至于说停在四合院外边,那不靠谱,万一把车刮花了,虽然不用出钱,但借来的,终归不好。
  ……
  这样吧,回去跟你老娘和媳妇商量,要是她们同意,再来想办法。
  “东旭,读书不是小事,那是要熬时间的,无论是对身体还是意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何况你还没有推荐信。
  “我开车来的,走吧!”
  “京茹,京茹……”
  梁医生笑着说:“治国,你以后可得叫我二姑了啊。”
  “李哥哥,我读的是医农班,跟理科和文史班的教材不同。”
  李治国心想,但凡现在能灯火酒绿,他还读个屁的书。
  “妈,开开门,我回来了。”
  李治国人麻了,东旭读书也不是不行,但总觉得坑人啊,东旭实在不像是能考上大学的。
  东旭,读书很苦,你看我,用脑过度,平时只能在家躺着休息。”
  再说了,她哥每次只是来送东西,一两个月才来一次。”
  梁拉娣惊讶的说:“啊!哥,你要读高中?”
  “不读了,我家条件不好。”
  儿子多了,反倒稀罕女儿。
  回过神来,帮着打开箱子,过了一会,再把丁秋楠带回来的包袱打开,总算把高中三年的教材这些凑齐了。
  “她哥好显年轻啊,三年前我就见过,过了三年就跟没变过一样,不,是更帅了。”
  现在的国企,对于未婚的都会提供宿舍,干部已婚也有宿舍,其余已婚的工人,无房的就要等了。
  “谢谢李哥哥,我去给你找书。”
  “唉!”
  走了一会后,丁家到了,这有够偏僻的,他以前来过,但都没有进过门。
  就是动力差了点,油门踩到底,过去半分钟,还在八十码攀爬,最高时速也只有一百二,能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
  “哥,我认真的,已经想好久了。
  丁秋楠还是能吃苦了,这才到哪儿啊。
  李治国抱了女儿好一阵,才念念不舍的放下。
  何雨水带着两个玩伴来了,也就是秦京茹和关响,三人早就组成了小团队,共同进退,因为兜里都有钱。
  不过这会借来开两天,享受一下,也挺好的。
  “嗯!过会到你家,把高中教材给我。”
  “什么礼物啊!”
  贾东旭想读文科,考北大中文系,那里有诗歌的氛围,他写了那么多诗歌,可以去参加诗歌比赛,获个奖,以后进作协,去文化馆或是报社上班,多好。
  关键是,他这跟丁秋楠一道,别人扛着个大包袱,他就提着个袋子,这多少有点,实属基操。
  丁秋楠还想在把人留一会,老妈不在家,也没人打扰。
  “行了,我们也别瞎聊了,秋楠读书比谁都要用功,我相信她的人品。
  “没事,我就随便翻翻,还没想好读什么班。”
  让片爷和赵雅丽分别担任丝绸店和小酒馆的公方经理。
  “治国,你说的是你自己?”
  甚至连科目、教材都可能有变化,这让复读生也不占便宜。
  梁医生觉得奇怪,感觉谁也用不上啊。
  哪怕没考上,也是之后的事,复读有个好处,不用在交学费,可以无限续杯。
  “什么礼物,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李哥哥,我妈可能去我爸那儿了,没关系,我带着钥匙。”
  于海棠羡慕的说:“雨水,恭喜你考上高中,我就惨了,没考好。”
  贾东旭已经琢磨好久了,老娘攒着有家底,媳妇在上班,完全可以供他读书啊。
  又或是这一句,“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里,每次都想偶遇人群中的那个你。”
  上午他已经带小老婆和学弈出去玩了,幼儿园可以随便请假。
  “不是,是谁忽悠你读书的?”
  “小事!”
  翻开一看,第一篇竟然是一幅画,一个帅气的男子骑着自行车,载着一个漂亮女孩在草原上飞奔,周围有蝴蝶飞舞。
  不过以后水泵厂会分住房,这要看指标和工龄,不是每人都有。
  贾东旭递上三个厚厚的本子,真的用功了。
  转悠了一个小时出来,四个人,除了于海棠都买了书。
  李治国原本躺着的,这会赶忙坐了起来,这不是坑人吗。
  这让她忍不住问:“关响,你也有钱啊。”
  李治国打了声招呼,他脸盲,好吧,瞎扯的,实在是这几个女同学,都很一般。
  “我爸爸给的零花钱。”
  丁秋楠的高考成绩也出来了,根据往年的情况分析,被医科大录取的机会很大,但还要等录取通知书。
  “嗯!这里有点东西,给你的。”
  “没谁啊,哥,我是跟你学的。”
  “我有个箱子放在柜子上边的,拿不下来。”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哥,我真的想读书。”
  李治国看了看屋里,随即就抱着课本往外走,丁秋楠提着两个水壶跟上。
  她说着就从枕头下边拿出一个本子,放到课本里夹着。
  “李哥哥,你先坐,我给你倒水。”
  无人回应,这才想起又带着关响出去玩了,还有他的校友何雨水,我去!
  ……
  就是这书,借回来后,断断续续的加起来看了不到俩小时,反倒是把丁秋楠的日记本看了好几遍。
  “啊!”
  李治国低头,轻轻碰了碰秀儿的额头,养老,有时候女儿比儿子靠谱。
  果不其然,李治国开口就说:“我这就回去了,等你考上大学,送你一礼物。”
  “嗯,我送送你,我要到桥头打开水。”
  “不用,这又不累!”
  教材找好了,他看了看手表,当即就想走,回去赶个晚饭,也要找个地儿把车停好。
  丁秋楠敲了会门,结果没人开。
  “秋楠我帮你拿吧!”
  梁医生冷静下来,倒是赞同的说:“读大学好,你还能更进一步。”
  ……
  “拉娣,你好好坐月子,缺什么,回头我给你送过来。”
  八月的天,京城下起了大雨,总算凉爽了几天,但京城产粮不多,城里的口粮全靠全调,大伙的日子依旧不见好过。
  “姐,我找人借的,九月份我要去读高中。”
  “我儿女多,总要攒下点资源。”
  转眼两天后,高考结束,学生们开始填志愿,最多可以填二十四所大学,东边不亮西边亮。
  用过煤炉的就知道,要把一锅水烧开,很费时。
  而且还拉开了高档轿车的车门,这摆明了是高干,就不敢靠近了。
  “好啊!”
  “嗯,我拿了书就走。”
  但我建议,还是别读了,轻松过日子不好吗。”
  但他不行啊,需要仪式感,这就给耽误了。
  毕业了啊,馋了三年,男同学们本来想趁着最后机会,留个念想,奈何别人哥哥来了。
  既然要考,他也想凭真本事考上去,当然也要争取搞点加分项,这是合理运用规则的盘外招。
  李治国是来借教材的,先自学,不行再找丁秋楠或是别人补习。
  “雨水,这儿呢。”
  于海棠伸手揉了揉关响的脸蛋,又和秦京茹打了招呼,就一块去书店了。
  “海棠,等久了吧。”
  这会也就打个照面,他就带着丁秋楠走了。
  于是就滋生了开水站,同时也为了方便不开火的单身小伙。
  就东旭的诗文境界,超前了六十年,生不逢时。
  因为建国还不算久,每年的高考各科分数、包括录取规则,都可能出现变化。
  “这,这你不行,你没有单位挂靠,没有推荐信啊。
  “你们好,我是秋楠的哥哥。”
  李治国跟着就辞掉了公方经理的职位,在街道办也办了停薪留岗。
  到了边江大桥桥头,李治国用钥匙拧开车门后,就说:“秋楠,我相信你能考上的,放宽心,最差的情况也可以复读。”
  再往后翻,这哪里是什么笔记,而是日记本,字行间,流露出女孩对男子的复杂情感,崇拜、仰慕、依赖,亦或是爱慕,分辨不清。
  李治国顺便就说了,这会已经把书放下,轻轻把秀儿抱了起来,小丫头睡得正香。
  “我问过秋楠,她就说是哥哥,具体是啥亲戚就没提了。”
  现在流行小床,双人床一般也就一米五宽,但各家的大通铺比较多,住房紧张啊
  李治国又看了看手表,趁着还有时间去看秀儿。
  “行啊!”
  “嗯!家里啥都不缺。”
  “嗯嗯!”
  她家两间卧房,这点倒是挺好的,但房子不是买的,是租的,她爸还没等分到房子就被辞退了。
  贾东旭叹息着走了,老娘太抠,还是先找媳妇商量一下吧!
  “行,那我回去复习功课了。”
  梁医生还能怎么着,她好像还是媒人。
  “不说这事了,海棠,我要带关响去买书,我们去逛新华书店吧。”
  丁秋楠一看这动作,就知道人要走了,每次都挺匆忙的。
  “不是,你认真的?”
  有梁医生在这儿,他也不好多待,随后就走了。
  就如这一句,“在我最无助的年月里,有幸遇到了最好的你!”
  开水站也是这时代的特色,就跟澡堂子一样,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
  “李哥哥,这儿。”
  李治国起身走了过去,丁秋楠的房间就在旁边,坐在客厅能看到里边的角落了。
  何雨水知道没考上高中的后果,要讨人嫌了,在家里等着街道安排工作。
  “海棠,那你还复读吗?”
  “丁秋楠,你哥哥又来接你了啊。”
  于海棠还好,她是女孩,吃得不多。
  周六下午,丁秋楠扛着包袱从学校出来,她毕业了,得搬出宿舍。
  他是从农业部借的车,因为明天周日,那边一般不用车,后天周一把车还回去就行了。
  回过神来,他手上一翻,把日记本收进了空间里。
  梁拉娣是休产假,坐月子也是有工资的,厨房里也有吃的,不缺营养。
  丁秋楠左右看了看,说:“李哥哥,你没骑自行车来啊,那我们去坐公交车。”
  只因,他定制的书桌还没送来,现在的学生写作业,一般就是用吃饭的饭桌,或是找一条板凳就写了。
  换了以前,不用东旭找上来,他都可能忽悠东旭去读个书,但现在还是算了吧。
  忽的,他心中一动,进了城后,把车停在路边,从副驾位上翻找出丁秋楠最后放里边的笔记本。
  “读书不是只有进学堂,你回去再好好想想吧。”
  “各交各的,我还叫你姐。”
  但女同学没关系,毕业后还能写信联系。
  他跟东旭的兄弟情,还想维持下去,再说了,东旭读书了,谁去接关响放学?
  让贾张氏去,总觉得不太放心。
  彻底放松下来,一心只读圣贤书。
  梁医生把人送到门口,这会回到房间说:“拉娣,你们这情况,没法要二胎的。”
  王府井大街口,一个女孩一边叫喊一边挥着手。
  梁拉娣不知道该咋说,这合适吗,你都三十了啊。
  “哥,你说我也去读高中考大学咋样?”
  丁秋楠想起这事了。
  很多学生都是靠续杯考上去的,有读到初六,也有读到高七的,这得家庭条件好,能扛得住生活费。
  贾东旭点头,“那我回去说说看,我还是想读书。”
  “李哥哥,你能来一下吗?”
  梁医生一直知道这个弟弟想法异于常人,可这也……你不是街道干部吗?
  “对,我打算明年考大学,读个高一,提前参加高考,暂定的目标是考北大。”
  明天在带秦淮茹和俩儿子出去,没办法,这车是五座的,两边凑到一块坐不下。
  忽的,几个女学生走了过来,不远处还有十几个男同学在张望。
  “治国,你抱着书干嘛?还是高中课本。”
  李治国摇头,仅凭他一人,就提高了四合院的文化水平,有功啊!
  “啊,这……挺好的。”
  李治国打量这屋里,还好吧,就是偏僻,又是在北边,不方便。
  李治国把丁秋楠送到了边江大桥桥头,就只能把车停在路边了,哪怕想装一把,这道路都不允许,呜呼哀哉。
  而且很可能一等就是好几年,院里那个刘光天没考上,昨天才被二大爷打了,要不是李哥哥拦着,后果不堪设想。
  你看,我这些年写的诗,都攒着的。”
  何雨水可是大姐姐,傻哥也让她好好带着关响。
  李治国稍微一垫脚,就把箱子提下来了。
  李治国把包放在桌上,也就一些稀罕的干货,另外有一只鸡,这天气,给多了新鲜货也保存不了。
  李治国伸手压了压,把东旭兄弟的诗歌本挡了回去,这没法看啊,也点评不了。
  丁秋楠终归是女孩,力气不够大,当初是和老妈一起抬着放上去的。
  丁秋楠递上茶杯,让人在客厅里坐着,她就去了房间。
  “行吧!”
  李治国这话,变相对梁医生承认了,也免得一天天的瞎猜。
  李治国开着这辆吉姆轿车,对于他的职位来说,已经严重超标,杨厂长都配不了这车,下次得换一辆。
  随后把车开到一个机关单位停放好,他抱着书去看秀儿,意外的遇到梁医生也在这里。
  “肯定是高干,这车一般的单位都没有。我爸那单位够好了吧,也配不了这么好的车。”
  “咋了?”
  “哎!你们说秋楠的哥哥是干嘛的啊,真是她家亲戚吗?”
  丁秋楠懵了,这么高档的车,竟然是李哥哥开来的。
  在看这些城里的孩子们都挺好的,但下边县里的中学就不同了,好些学生甚至是教师都得了水肿病,营养不足,也吃不饱,这种条件下学习,太艰难了。
  李治国以前好歹是学霸,觉得应该问题不大。
  时间过得很快,当李治国办妥高中录取时,何雨水也被红星高中录取了,俩人都成了四合院的高中生,普天同庆。
  关响拿着两本小人书,出新款了。
  秦京茹接话说:“他呀攒不少了,我也有零花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