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234章万年台
  微微迟疑思索了一下,徐光启心中便已经想到了两个合适的人选,旋即躬身对朱由检说道:“禀皇上,推广种植红薯一事,需得部司高官,加御史衔,一如总督巡抚例,方能为之。”
  
  说着,徐光启偷眼瞧了朱由检一眼,见朱由检微微点了点头,才又接着说道:“原工部侍郎、河道总督南思受,兵部侍郎、佥都御史李孟暗,才华卓著,皆是可备之选。”
  
  朱由检微微点头,在嘴里低声呢喃了一句:“工部侍郎、河道总督南思受,兵部侍郎、佥都御史李孟暗。”
  
  呢喃了一句后,朱由检这才又说道:“朕记下了。”说着,停顿了一下,朱由检又说道:“学士,后金鞑子,为患辽东,战火绵延至今,未有停时。学士可有御辽之策?”
  
  听了朱由检的话,徐光启不由得又微微愣了一下,沉吟了片刻,才又说道:“皇上,臣赋闲在家,又非前线将帅,辽东战事,臣实不敢擅言,以误军机。”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徐光启却又说道:“然则,臣以为,战之胜败,在于兵、甲,将不贪生,兵不畏死,坚甲利器,则战无不胜矣。”
  
  听了徐光启的话,朱由检不由得也微微点了点头。
  
  在另外一个位面时空中的时候,朱由检就已经知道,徐光启属于那种全能型的人才,不仅在天文、算数、地理、农政等方面,著非凡的见地,在军事上,同样有着卓越超长的眼光。
  
  甚至于,明朝末年的红衣大炮,有一大半,都是在徐光启的监督之下,铸造完成的。
  
  现在听了徐光启的话,朱由检更坚信了这一点:徐光启,真的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区区礼部侍郎,或者是内阁辅臣,甚至是次辅、首辅,都不足以安置他!
  
  若真要给徐光启安排一个适合他的位置的话,恐怕还真的只有后世中枢的总理大臣一职!嗯,徐光启做个总理,是完全绰绰有余的了!
  
  微微停顿了一下,徐光启却又接着说道:“将为兵胆,将不贪生,则兵不畏死,兵不畏死,则战必勇,兵不畏死,则敌必克!”
  
  说着,又略微停顿了一下,徐光启才又说道:“然则,将不贪生,兵不畏死,此仅为兵强也。兵强而甲不坚,则士卒多损伤。士卒损伤过多,则势必又会引起军心士气之消亡。”
  
  “此消彼长之下,则必胜少而败多。战事越持久,则伤亡越大,民之心中,亦会愈加恐战惧战,于国于社稷,则多有妨碍矣。”
  
  说到这里,徐光启停顿了一下,才又说道:“故而,臣以为,练兵先修甲,甲坚器利,而后,方能练兵。”
  
  朱由检一边听着徐光启的话,一边,微微点头,等徐光启的话音刚落,便又问道:“如此,学士以为当如何修甲练兵?”
  
  略微沉吟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后,徐光启这才又说道:“臣以为,当选求真材实料,制造实用的军事以备中外战守之用,制造万年台以保城池要隘永无失陷之虞。”
  
  “万年台?”听了徐光启的话,朱由检不由得微微愣了一下,有些奇怪地说了一句,“万年台是什么?”
  
  徐光启微微愣了一下,然后才又说道:“万年台,四方之台,视红衣大炮之长短粗细,周长或二三十步,或五六十步,下设窑洞,储以兵甲弹药,粮草淡水,以为抗敌固守之用。”
  
  听了徐光启的话,朱由检不由得又愣了一下,旋即便瞪大了眼睛:我去,这万年台,他良的不就是炮台吗?没想到徐光启竟然想到了要用炮台,作为防守城池的重要手段!
  
  而且,从徐光启的描述来看,他嘴里所说的万年台,那还是掩体式,或者说半地下式的炮台呢,炮台下面竟然还有储存粮草弹药,甚至驻兵的地方,甚至就连生活用水,徐光启都已经考虑到了!
  
  若是按照徐光启所说,在辽东前线,布置一条由炮台掩体工事构建而成的防线,辽东鞑子还能够入关吗?
  
  嗯,在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的历史上,曾经有一条特别有名的防线,叫做马其诺防线!绵延数百公里,耗资数十亿,几乎将整个国境线,都用这道防线给半包围了起来,以防备敌军。
  
  只不过,最终,这条防线却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防线所面对的最主要的敌军,利用装甲车辆的高速机动性,直接绕过了防线,从防线左侧穿插,绕到了防线后方,从而让整条防线,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条防线,可谓是劳民伤财,却又徒劳无功的典范,甚至包括主持修建这条防线的法兰西共和国的陆军部长,都因之而成为了整个战争史上的笑话。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分析,这条防线,其实还是发挥了它原有的防御敌军的作用,至少,在防线建成之后,敌人就再没有从正面,突破过这条防线!
  
  而在大明帝国北边和东北边,跟鞑子接壤,或者说激战的区域,原本就有一条用于防御敌军的坚固工事——长城!
  
  从一千多年前,始皇帝,甚至再往前推的战国时候,就已经开始兴建的万里长城,在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修缮、翻新,甚至是重建。
  
  特别是大明立国之后,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历代先皇,甚至在前朝长城的基础上,在整个边塞地区,兴建了内外三重长城,以抵御来自北边的蒙元残余势力的侵袭。
  
  甚至于在外长城的最东边,竟然深入到了鸭绿江畔,往西直达大漠深处,绵延一万两千余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万里长城!
  
  现在,虽然这条绵延万里的长城,辽东部分,已经失陷于鞑子之手,甚至不得不将防线后撤到山海关,使山海关成为了长城新的东端起点。
  
  但是,北边长城的主体还在,只需要加以修缮,在适当的地方,兴建起几座徐光启所说的万年台,防住整个北边,将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而就算满清鞑子想要绕过长城,攻入中原,除非在整条长城防线上有所突破,否则,就得绕到万里之外的大漠深处去了。
  
  而就算辽东鞑子,以马背为生,来去如风,行动速度,怎么也比不上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的装甲车辆吧?想要达到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的闪电战的效果,更是不可能!
  
  甚至于,一旦辽东鞑子真的劳师远征,绕道沙漠,进攻大明,对于大明边关的守将来说,那可真是梦寐以求的好事啊!
  
  离开了老巢的辽东鞑子,那还有什么可顾虑的?不趁机端了鞑子的老巢,都对不起鞑子的这番配合!
  
  想到这些,朱由检不由得暗自点了点头,瞧着徐光启,良久才又说道:“徐学士,朕欲以你主持工部事,督造红衣大炮,打造万年台,学士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