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237章备选之人
  身为皇帝的朱由检已经开了金口了,他的提议,自然不可能受到任何的质疑和辩驳。
  
  更何况,将名字书写于宣纸之上,上呈朱由检御览,并当场公布投票结果,对于已经参加过无数御前朝议的文武重臣来说,也算不上什么稀罕事。
  
  当初,五城兵马司东城指挥使魏国良上呈的第一份建献条陈,便是通过这种方法,在御前朝议上获得通过,并形成决议,落实并执行的。
  
  只不过,对于六科给事中和通政司通政使、左右通政来说,这件事还有些新奇而已。
  
  很快,在小顺子的指挥下,几个内监便端着笔墨纸砚,走到了乾清宫中的文武重臣面前,将笔墨纸砚递给了对方。
  
  接过笔墨纸砚后,那些文武大臣们,很快便在宣纸上,写下了自己心目中的举荐人选,有些甚至还举荐了不止一个!
  
  内阁辅臣,跟六科给事中一样,在成立之初的时候,也是位卑而权重的典型,入阁的阁臣,甚至根本不需要多高的品级,五品甚至是从五品的翰林、翰林编修,都能够入选其中,成为阁臣。
  
  只是后来,随着内阁权柄的日益增大,内阁阁臣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身上的官衔,也从原本的只是殿阁大学士,增加了六部尚书的加衔。
  
  而在有了六部尚书的加衔之后,内阁阁臣的品级,才水涨船高,成为了二品高官。可以说,如果没有六部尚书的加衔,仅仅只是殿阁大学士的话,官品甚至仅仅只是四品而已!
  
  然而,也正因为入阁之后,会获得一个六部尚书的加衔,因此,本就已经是六部尚书的实权尚书们,也就几乎在无形之中,被挡在了内阁的大门之外。
  
  都已经是二品高官,实权尚书了,入不入阁,也就没多大的区别了。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魏忠贤当权时的兵部尚书崔呈秀。
  
  崔呈秀是兵部实权尚书,也是魏忠贤最为倚重的心腹,但直到魏忠贤倒台,崔呈秀在尚书府自缢身亡,他也没有入阁,身上也没有殿阁大学士的名号!
  
  再比如徐启光,他现在已经是礼部侍郎,三品高官了,往上升一步,就是六部尚书,而且是实权尚书。
  
  但是,侍郎毕竟是侍郎,还不是尚书,从礼部侍郎位上,升内阁辅臣,也不是没有过先例的。而且,除了礼部侍郎的本官外,徐启光身上还有一个侍读学士的头衔。
  
  因此,从侍读学士位上,往上跨一步,升为殿阁大学士,或者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入阁,徐光启都完全不会有任何的障碍!
  
  只不过,那些已经是六部尚书或者都察院都御史的二品高官们,却是终此一生,也都已经没有入阁的可能了!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二品以上的高官,以及世家勋贵,如英国公张维贤等人,却是最早写完自己心中的举荐人选,停下笔来的。
  
  停笔最慢的,倒是六部侍郎、佥都御史、左右通政、六科都给事中等这些有入选资格的四五品甚至是三品官员们。
  
  一些人在犹豫着,要不要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又或者在患得患失的考虑著,自己会不会入选,或者哪些人,哪些同乡或者同年、同窗、朋友等,会举荐自己,又或者是自己举荐谁,谁入选之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等等。
  
  在这种患得患失的情况下,下笔自然就慢了。
  
  而在这些三四五品的官员中,最快写完停笔的,倒是徐光启。
  
  徐光启本官是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本就有入选的资格,再加上昨天进宫面见皇上时,皇上交给自己的那两个重担,任何一个,都不是自己现在的官位能够插手的!
  
  因此,徐光启几乎可以肯定,自己还会往上升一升,而自己若是再往上升一步,不是尚书,就是大学士了,除此之外,再无别的可能!
  
  而若是升为尚书,不管是户部尚书也好,还是工部尚书也罢,农书局总编纂和工部事务,这两者,就不可能都兼顾上。
  
  因此,在徐光启看来,自己很有可能会入阁,也只有入阁成为大学士后,才能够以加衔的身份,插手户部和工部的事务。
  
  嗯,就算自己不在举荐人的名单之上,就算自己排名不在前十,很有可能皇上也会特旨,擢升自己入阁。
  
  虽然通过特旨简拔的方式,将自己擢升进内阁中,会让自己在内阁中很难站稳脚跟,甚至很有可能遭受到同僚的排挤,对自己的前途和名声,甚至都不见得能有什么帮助。
  
  但不管怎样,自己只有在入阁之后,才能够名正言顺的主持工部事务,并兼管农书局,才能完成皇上交托给自己的重任!
  
  因此,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也不管其他人会不会举荐自己,徐光启在宣纸上写下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自己,想了想之后,徐光启又在宣纸上加了一个名字——周延儒。
  
  朱由检并没有硬性规定要举荐多少人,或者只能举荐几个人,因此,徐光启便将自己的名字,和周延儒的名字,全都写了上去。
  
  周延儒应该算得上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年仅二十岁时,便连中会元、状元,才名满天下。天启朝时,更是以少詹事的身份,出掌南京翰林院事。
  
  朱由检继位后,周延儒更是从南京,被调回北京,升任礼部侍郎,嗯,周延儒现在虽然才刚刚三十出头,但官位,却已经追上自己这把老骨头,成为了可以跟自己平起平坐的三品大员!
  
  自己有资格入阁,同为礼部侍郎,而且誉满天下,才名远扬的状元周延儒,自然也有入阁的资格了!
  
  更何况,内阁设立之初,本就是为了挑选青年才俊,以助陛下处理政务文书,就算周延儒以三十多岁的年龄入阁,朝堂之上,也不可能有任何的怨愤之言。
  
  将周延儒的名字写上之后,徐光启便微微闭上了眼睛,将朝堂之中的才俊之士,从头到尾,全都回想了一遍,又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两个名字,然后才将宣纸对折,再对折,折好之后,递给了身旁的内监。
  
  内监躬身接过徐光启递过来的宣纸后,转身几步走到小顺子跟前,将手中的宣纸,躬身递给了小顺子,小顺子接过后,放到了一旁的内监手上拿着的托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