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238章廷推第四
  很快,参与御前朝议廷推的六十三名文臣武将,就已经各自写好了心目中的备选人员,交给身旁的内监,转呈给小顺子,放到了小顺子旁边的小太监手上的红木托盘之中。
  
  斜眼瞧了一眼红木托盘中折放好了的宣纸,朱由检收回视线,再次环视众人,说道:“诸位爱卿,可还有备选人员,还没有书写的,尽快找内侍索要纸笔书写。”
  
  说完,又过了好一会儿,朱由检见没有人再写后,这才又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已经拟定了备选人员名单,那朕便如刚才所言,殿上宣读。”
  
  说着,朱由检又转头对小顺子说道:“小顺子,朕读,你写。”
  
  小顺子陈顺忠身子一震,急忙躬身应道:“是,皇上。”
  
  前一次在乾清宫中表决五城兵马司东城指挥使魏国良的请改御营兵制疏的时候,是御前太监王承恩王大珰读,小太监记。
  
  当日的情形,过了这么久后,已经在宫中慢慢的传播开来。王承恩王大珰在殿上的举动,朝臣虽然不敢有所怀疑和质疑,但私底下,特别是站在王承恩身边的那几个小太监,对于王承恩王大珰当时的举动,可是看得一清二楚!
  
  当时,王承恩可是好几次将否,念成了可,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扭转了整个表决的结果,从而才让魏国良魏大人的条陈,得以通过的。
  
  而这一次,原本,小顺子还以为皇上会将宣读备选人员名单之事,交给自己呢,甚至于小顺子也已经想好了,要怎样念,才能更加的符合皇上的心意。
  
  可没想到,最后却是皇上亲自来念,而由自己负责书写!
  
  其实,朱由检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事,有了前一次王承恩宣读表决结果的例子在前,满朝文武,对于表决的结果,肯定会有所质疑。宣读备选人员名单的那个,更是会成为众矢之的,众人怀疑和质疑的对象。
  
  而这一次的表决,入阁人员,朱由检必须严格把控,必须得保证徐光启能够顺利入阁,而且还要以高票入阁,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而为了不让参与朝议的文武大臣,对备选人员有所质疑,对宣读备选人员之人有所质疑,朱由检也就只能自己亲自来宣读这个备选人员了!
  
  否则,换成别的任何一个人,甚至是内阁辅臣、六部尚书来宣读这些备选人员,也都会遭受旁人的质疑。
  
  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是最公平的方法,其实是在唱票的时候,再选上一两个人,或者几方势力,全都派出代表来,共同监督唱票,这样其实是最公平的了。
  
  只不过,那样的话,能不能保证得到朱由检想要的结果,就是朱由检也没法掌控的了!
  
  等小顺子准备好之后,朱由检这才伸手,从一旁的小太监手上托著的托盘里,胡乱的抓动了几下,将折纸抓乱后,再从中抓起一张折纸,展了开来,瞧了一眼折纸上的名字,旋即念道:“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温体仁。”
  
  停顿了一下,朱由检又接着念道:“吏部侍郎何如宠。”
  
  念完后,朱由检转手将折纸放到了另外一边,一个小太监手上捧著的托盘里,然后才又拿起了一张折纸,打了开来,念道:“少詹事,翰林院修撰刘鸿训,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钱象坤。”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朱由检又念道:“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吴宗达。”
  
  念了两个人写的举荐名单,一个举荐了两个人,一个举荐了三个人,拢共五个人,就有三个身上挂着礼部侍郎的官衔,嗯,虽然这些官衔都属于加衔,并没有多少实权,甚至也根本不在礼部或者吏部办公。
  
  但是,从这些被推荐的人员名单上来看,礼部侍郎,还真的是直通内阁的快车道,终南捷径呢!
  
  微微愣了一下之后,朱由检这才又拿起一份折纸,打了开来,瞧了一眼,微微愣了一下,旋即念道:“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徐光启。”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后,朱由检才又接着念道:“礼部侍郎,少詹事,南京翰林院掌事周延儒!”
  
  好吧,两个举荐人,竟然又是两个礼部侍郎!朱由检真的已经有点怀疑了,大明朝堂上,到底有多少人挂着礼部侍郎的官衔啊?
  
  仅仅从这一点上,也就可以看出,大明朝的官制,是有多么的混乱!嗯,等自己改革实行新政之时,也一定要将这大明朝的官制,一并给清理整改过来!
  
  那些乱七八糟的加衔,最好能够全部取缔,保留一个本官,也就是了,这样也能更好的各司其职!
  
  在心底微微感慨了几句后,朱由检这才又放下了那张折纸,重新拿起另外一张折纸,打了开来,瞧了一眼,然后继续念道:“少詹事,翰林院修撰,刘鸿训,吏部侍郎,何如宠。”
  
  ……
  
  用了将近小半个时辰,朱由检终于将乾清宫中那六十三个文武大臣,包括两个司礼监的掌印和秉笔太监举荐罗列的,将近两百个备选人员名单,全都念完了。
  
  而一旁的小顺子,连同另外几个小太监,也终于将那些备选人员,全都写在了一块玉石屏风上。
  
  好在,这两百多个备选人员名单中,百分之九十左右,都只出现了一次,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人举荐,仅有其中十几二十个,倒是得到了不止一票,也就是说不止一个人的举荐。
  
  而这些人中,按照举荐票数的多少,从前往后罗列,依次是少詹事,翰林院修撰刘鸿训,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吴宗达,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钱象坤,礼部侍郎,侍读学士徐光启。
  
  至于徐光启举荐的少年英才,刚刚才三十四五岁的礼部侍郎,少詹事,南京翰林院掌事周延儒,则排在了第十八位上,只得了区区三票。
  
  而排在他之前,特别是排在前十名的,却几乎全都是四十岁以上,甚至已经五六十岁的老臣了!嗯,或许,周延儒得票偏低的原因,也正是因为他的年龄吧?
  
  毕竟,谁也不希望在朝堂内阁之中,看到了一个太过于年轻的面孔!现在的大明朝堂上,能够站在周延儒前面的高官,都已经没几个了!
  
  周延儒以而立之年,成为南京翰林院掌事,就已经让人侧目,甚至被视为幸进之辈了,若是再让他以三十五岁的年龄入阁,那可就更要让人眼红嫉妒了!
  
  内阁设立之初,虽然多是挑选青年才俊,以被皇帝咨政备询,但发展到现在,内阁早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内阁了,内阁辅臣,也不再是青年才俊,而是名宿重臣了!
  
  若是在太祖成祖年间的时候,以周延儒的才名,入阁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可是现在,周延儒的年龄,却是他进入内阁最大的障碍!
  
  就算周延儒能够顺利入阁,在内阁中也铁定会遭到众人的排挤、压制,难以施展拳脚!
  
  因此,周延儒仅仅只得到三票,排在十名之外,虽然有些意外,但也在徐光启的意料之中,并没有让他感到如何的诧异。倒是自己,竟然得到了二十一票之多,名列第四,有些出乎徐光启的意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