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海棠的沉思 > 《我的大学》有感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之一。写了阿廖沙十六岁到喀山直至二十岁这五年的生活经历。他满怀希望来到喀山但是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大学的门并没有向他敞开。为了生活,他去做了伏尔加河码头上的搬运工人,混在搬运工,流浪汉,混混儿中间。码头上的职业小偷曾劝他去**,去干坏事,但阿廖沙并没有跟他走,没有掉进那个大染缸去。他沉浸在书籍的洗礼中,并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了革命理论的学习。
  
  
  “消极的人生态度与愚昧的生活内容往往是形影相随,互为因果的。”高尔基描写了“铅样沉重的生活”在**民族中造就了无数听天由命,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不幸沉沦的人,以及曾经有过热情、不久即心灰意懒颓废的人。时隔100年左右,去地球上的某些地方,你会看到一些男子骂社会不公,政府不行,而他们却在家不工作作,天天酗酒,偶尔家暴,或懒散地做一点事情。在很多山区,中西部山区,很多人的出路是去沿海打工。所以他们消极的人生态度造就了穷苦的生活。高尔基抨击了民族性格中层层叠叠的积垢,表明想改造国民性,重铸民族灵魂的鲜明意向。“鄙陋的文化状态和低水平的精神境界,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方式和相关系方面互相仇恨、彼此敌对的特点。”在《童年》中“继父”用下贱的长腿,穿皮鞋的脚尖踢他母亲的胸脯。我在《女性的贫困》看到早早辍学打工,遇到男友结婚,男友整日不工作,还玩起了赌博,家暴女生,女生仓皇出逃,迫于生计卷入色情行业,孩子父亲也不提供任何经济支持抚养孩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社会挣扎的女性,看的我心有戚戚,书揭露的真实颠覆了我的观念。高而基身在泥潭,却依然仰望星空。是无数数不清的优秀书籍促进了他的精神自觉,促使他摆脱愚昧和庸俗的泥潭而成长起来。
  
  
  “她是一个很沉静的女人,两只灰色眼睛含着无可奈何的温良的顽强劲头儿,好像是一匹累得筋疲力尽的母马在拉车上坡,自个儿明知拉不动了,可是依然得拼命往上拉!”老师问学生,几年的考试失利,你心态还挺好,一幅云淡风轻的样子,学生答到:“老师,最近几年看过无数悲惨的文学作品,看到太多人世问的苦难,所以释怀了。”大多数人还有什理想啊,活着就很不容易了。当年轻女性说出这句话,可想而知背后有多少不易察觉的心酸。《看见》、《乡下人的悲歌》、《女性的贫困》,这三本纪实文学,还有一些女学经典作品。我看到了太多黑暗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人生,有太多为了读书贷款,毕业后负债累累而艰难生存的女孩,有太多打几份工仍不能支付子女学费而挣扎内疚的母亲,有太多人因付不起房租而沦为网吧乱民,有太多人生活在水生火热中而被虐待至死……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所以她仍然拼命往上拉!明白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人是在对周围环境的不断反抗中成长起来的。”高尔基和万斯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万斯是《乡下人悲歌》的作者,万斯出生在滥用药物成瘾的母亲家庭,一个给不了太多父爱的父亲,母亲一直不停更换男朋友,使他有无数过客般的继父。在深陷泥潭而不知出路的绝望,在糟糕环境持续痛苦,这是真实的乡人悲歌一般的童年生活。原生家庭带来的无尽循环,精神层面的消极与落后仿佛是个魔咒,持续困扰著作者,也困抚著一代又一代想要摆脱乡下人烙印的年轻人。万斯自知性格问题后做出了从军的选择,短短几年让他提高自制力与意志力,一个明白自己不足而努力改变的人注定不会成为失败者。最后上大学时他为了凑学费,打几份工,有时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勤奋钻研学习,保持学习成绩优异,后面身体垮掉真接累进医院了。他对周围环境不断反抗中成长起来。涅槃重生,通过个个觉醒的个体不断突围,向上流动、跨跃所层,只能自己流着血泪走遍这条路,一步都少不得。
  
  
  阿廖沙读了很多正派的书,青年人的浪漫主义不许他脱离他应走的道路。这些书鼓励他去追求那种虽然还不分明确,但却比他已经见过的一切具有更重大意义的事物。阿廖沙生活在滔滔不绝的空话,真理已经变得像穷人家的菜汤一样稀少了,其中有个书生平时吃不饱饭而病歪歪但他执拗地追求永的真理,使他更加疲惫不堪。最后去学校上课的路上死在了电车。读书是他唯一的乐趣。为理智殉难的人,在作者的记忆是神圣的。
  
  
  近几日结束了《我的大学》,书虽名曰《我的大学》,但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指在会上的修炼。我起初以为阿廖沙会过上好一些的生活,也期盼着他过上好的生活,然而生活并不是电视剧,没有那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毕竟他在前面说了“当你已经离开大路又找不着小路而且身心疲惫无力继续寻找的时候,只能咬紧牙关穿过木林踩着腐烂树枝经过沼泽地凹凸不平的土墩径直向前,这样最后你总能走上宽阔的大路。”高尔基在1892年正式踏上了写作之路,在此时他在当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从此专心从事写作,此时出版了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1898年,因《随笔与短篇小说集》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其散文诗《海燕之歌》(后更名《海燕》)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我在此是把阿寥沙看成了高尔基。其作品成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这样看来他最后是走上了宽阔的道路。但是他也有争议,虽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都写自己出身底层的平民,不少学者对此比较质疑。例伊万蒲宁就说“一个关于他的神话,为什宣布那些他是最伟大的天才的出版社,出版他的多达几百万册的作品的出版社不提供他的传记。”依这个观点推出他并没有完全把自己的生平告诉读者。在布洛克豪斯词典记载,高尔基出身于一个完全的资乡阶级。高尔基快速成名在**文学界是独有的。梅什科夫认为,首先,“人们对他这些不平常的人生经历感兴趣。另外,当高尔基流浪汉用有教养的语言,而且是诗一样的语言向那些所谓的正派人叙述自己悲惨的不幸时,他们是多吃惊,这种现象不单单是文学的。”
  
  
  “人们寻求的是忘忧和安慰,并不是知识!”人们爱追求有趣的“虚构”的故事,那种充满虚构情节的书,才是顶顶有趣的书,比如说爱情小说和言情小说,用以忘掉眼前沉重的和习以为常的生活。我还见到阿廖沙对知识的渴求,晚上六点钟工作到第二天中午,他只能在工作室的空隙中,在把面包放进烘烤箱时,或在两团面包揉的过程中才能读点书。人是对因围环境不断抵抗中才成长起来的,在逆境中坚难求生存。他曾经表示为了能够上大学的幸福,他甘愿受到任何拷打,别人每周日拷打他一顿,他都会接受。去现在的大学看看,进大学是有宏大志向,几年下来,潜心学术的只是小数。很多人大学毕业即面临失业,大家就业工作情况也是参差不齐。是时候让大家学学阿廖沙求学精神了。
  
  
  老头曾告诉他任何人那得到的教训比看书更痛苦些,更让人刻骨铭心,从生活学到的也会更多。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一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路;行万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生活的主要意义便是使大家脱离兽性,不断成长。在文章中他说他像陀螺一样团团转,对被无形的什催促着,对任何事情都没了兴趣,他很迷芒很无助。他感到前进的绝望和无助,通过自杀去获得解脱,但是并未成功。在罗马斯的帮助和鼓励之下,他又重新开始了生活的起起伏伏。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这是这一年多来对我触动最大的一本书。深深感受到阿廖沙的坚韧与不凡,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却依然热爱生活,依靠自己的坚韧不拔活着。愿自己成为一个心灵强大的人,不慌不忙地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