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战国七雄风云 > 第二章下宫之难
  公元前601年,一代枭雄赵盾去世。临终前他将赵家宗主之位传给了弟弟赵括,以报答庄姬当初的提携之恩;将晋国卿族之位传给儿子赵朔。但就是他这一决定,差点葬送了赵家。
  
  
  赵盾去世后,接替他执政晋国的是却缺。
  
  
  却缺的父亲叫却芮,骊姬之乱时,却芮跟随晋惠公逃亡秦国,是晋惠公即位路上的核心人物。
  
  
  晋惠公去世后,他拥立晋怀公即位。后来看准形势不利,改而支持重耳回国即位。
  
  
  晋惠公时期,打击晋国贵族和对秦国背信弃义等行为,都有却芮的身影,所以当晋文公即位后,他左思右想决定晋国贵族和晋文公不会饶恕自己,于是他秘密召集晋惠公的其他亲信吕甥等人一起商议放火烧毁公宫,来烧死住在面的晋文公。
  
  
  在这些商议的人有一位叫履鞮的宦官,这个人曾经奉晋惠公的命令刺杀过落魄在翟国的晋文公,现在他看到晋惠公一系大势已去,所以想投靠晋文公,于是他将却芮等人的计划通盘告诉给了晋文公。
  
  
  晋文公事先得知了计划,却芮等人的阴谋很快被破产,没有办法的却芮等人只得去投靠秦国庇护。
  
  
  秦穆公出于政治考虑,于是将却芮抓了起来,交给了晋文公处置,最终在各方力量的压力下,却芮等人全部被处死。
  
  
  却芮被处死后,他的儿子却缺流落在了翼城城外耕种为生,生活十分困难。
  
  
  晋文公早期,由于扶持晋文公的势力众多,权力竞争十分激烈。晋文公为了能够控制他们,采取了相互制衡的策略。当某一天,赵家盟友胥臣经过翼城时,突然发现了却缺,看到却缺落魄的样子,他突然想到了扶持却缺来拉拢失势的却家。
  
  
  于是胥臣回到绛城后,极力向晋文公推荐却缺。于是晋文公下令任命却缺为下军大夫,进入晋国政治舞台。
  
  
  公元前627年,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政治清洗,赵家掌握了晋国大权,为了提高阵营的力量,赵盾以却缺攻打白狄有功为由,将却缺拉进了六卿行列。
  
  
  却缺执政的时间不长,从公元前601年到公元前597年,只执政了4年,接替他执政的是荀家中行氏的荀林父。
  
  
  荀林父最初是晋文公的司机,后来在对戎狄作战中立下功劳,得到了晋文公的任用。但因为晋国内部派系林立,没有任何背景的荀林父一直被排挤在核心权力之外。
  
  
  公元前620年,赵盾执掌晋国大权,在清除了狐家后,将没有背景的荀林父拉进了六卿之列。
  
  
  荀林父没有显赫的背景,又进入核心权力不久,晋国其他卿族对于他的执政都不太服气。
  
  
  而南面的楚国得知情况后,认为北上中原的时机已到,于是出兵攻打中原南部重要诸侯郑国,准备挑战晋国的霸权。
  
  
  面对楚国的入侵,晋国内部也产生了争论,有人认为为了维护晋国霸权,应该出兵救援郑国;但也有人认为此时的晋国实力减弱,南方的楚国力量强大,不如避开其锋芒。最终在各方的不断争论下,决定还是出兵。
  
  
  公元前597年,荀林父率领大军南下来到黄河边,这时荀林父听说郑国与楚国已经达成了和议,于是想撤兵返回。这时,先谷提出了反对,坚决要求渡过黄河与楚国决战,以保持晋国的霸主地位。
  
  
  可当天晚上,先谷不等荀林父作出决策,自己偷偷的带着部分兵马渡过了黄河。荀林父无奈下,只得率领剩余晋军渡过黄河来到南岸。
  
  
  楚军得知晋军渡过了黄河,其内部也产生了分歧。楚庄王想要退兵,令尹孙叔敖也不同意与晋军作战,但楚将伍参主张作战。
  
  
  最终楚国内部经过一轮激烈的争论后,楚庄王无奈听从了伍参的建议调转车头北上,驻扎于管地(今河南郑州市)。
  
  
  而晋军这个时候也率军来到了敖、鄗(今河南荥阳县北),郑国为了求生存,希望晋楚两国相争,于是不断挑唆两方,楚国于是派出使者樊姬来试探晋国的态度。
  
  
  在经过一番试探过后,楚军发现了晋军内部严重不合,于是假装与晋军求和,当双方约定了会盟日期,晋军放松警惕后,楚国突然派出许伯、乐伯、摄叔向晋军挑战。两军逼近后,摄叔跳进晋军营垒割下一人的耳朵和俘虏一人后,驾着战车返回楚军。反应过来的晋军于是分三路向其追去,楚将乐伯于是射中了晋军跟前的一只麋鹿,以示警示追击的晋军将领鲍癸,惊吓到了的鲍癸只得下令停止追击。
  
  
  晋国将领魏锜、赵旃因为在六卿调整大会上没有得到自己的利益,心怀怨恨,想要让晋军失败,于是他们主动请求挑战楚军,但没有得到荀林父的允许。奸计没有得逞的两人又提出出使楚军求和,最终没有办法的荀林父只得同意。
  
  
  当天晚上,赵旃来到楚国军营外席地而坐,命令属下不断袭击楚军军营。惹恼了的楚军随后趁晋军没有防备之际,突然发兵攻打晋军。
  
  
  晋军中军帅荀林父突然发现楚军大举进攻,心中十分慌乱。混乱中,他下令后撤,导致中、下两军一道涌向河岸,争相抢夺船只渡河,先上船的人为了逃命对着正在爬上船的人一顿乱砍,一下只船中掉下了大量手指。
  
  
  溃散的晋军,为了争夺船只,喧嚣之声彻夜不绝,有的战车陷入泥坑,无法前进,楚人在后教他们抽去车前横木,马仍盘旋不进,楚人又教他们拔去大旗,扔掉辕前横木,战车才冲出陷坑。
  
  
  这场战役由于上军提前有所防备,得以从容不迫的撤出战场。
  
  
  邲之战失败后,晋国执政荀林父的威望更不如从前,加上晋国卿族老大赵家内部分裂,晋国的权力已处于真空阶段。
  
  
  当时赵家宗主赵括主张继续延续赵盾时期的路线,亲近早期盟友先家、却家,压制逐渐强大的荀家、士家,排挤老牌卿族栾家、胥家。
  
  
  而年轻的赵朔认为早期盟友先家力量太弱,老牌栾家在晋国盘根错节势力庞大,与其相互斗争,不如合作,主张赵、栾、却组成新的政治联盟。
  
  
  栾家最早可以追溯到晋靖侯的孙子栾宾,他是曲沃代翼事件中,曲沃系的重要谋划者。后来因为儿子栾成支持翼城系,在晋武公夺取到政权后,被排挤出了晋国政坛。
  
  
  骊姬之乱时,栾宾的孙子栾枝站对阵营,支持重耳即位,栾家才得以再次进入晋国政治舞台。
  
  
  公元前618年,赵盾清除了部分反对势力后,将栾家宗主栾盾拉进了六卿之列。但后来栾盾看不惯赵盾的专权,得罪了赵盾,又被赵盾排挤出权力核心。
  
  
  栾盾去世后,他的儿子栾书试图改善与赵家的关系,于是积极与赵朔靠拢,两人关系十分亲密,但这很快引起了赵家宗主赵括的警惕。
  
  
  公元前597年,却缺去世。晋国迎来六卿调整大会,赵家宗主赵括等人在会上提出将栾家剔除出六卿之列,改为由赵家分支邯郸氏宗主赵旃(赵穿儿子、赵盾堂侄)来代替。
  
  
  这个提议当然没有得到其他卿族的支持,虽然大家都没有表态,但赵括等人的嚣张跋扈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反感和后怕,倒赵这颗种子在这时在各卿族的心中萌根发芽。
  
  
  公元前594年,荀林父去世,范家士会执政晋国,非赵家阵营的势力开始崛起。
  
  
  公元前592年,赵家盟友先家先谷因为作战失败怕追责,于是想联合狄戎势力发动政变夺取大权,被各卿族镇压后灭族,赵家阵营力量大大受损。
  
  
  同年,却家却克执政晋国,但因为赵括等人的阻扰,赵朔主张的赵、栾、却联盟受到阻碍。
  
  
  两年后,赵家赵朔突然去世,留下年幼的赵武,赵家军事权力被剥夺,一场倒赵阴谋开始偷偷的酝酿。
  
  
  公元前587年,在却克支持下,栾家栾书接替却克执政,此时晋国卿族内部主要分成了四派:
  
  
  荀家中行氏、智氏组成一派,赵家、韩家组成一派,士家范氏、彘氏、刘氏、大宗士氏组成一派,栾家、却家组成一派。
  
  
  栾书执政后,为了对付赵家,先后将荀家、士家、韩家拉入阵营,赵家被孤立了起来。
  
  
  同年,栾书抓住赵家赵婴齐与赵朔遗孀庄姬私通,在绛城四处传播谣言,一时间绛城人议论纷纷。
  
  
  赵括听到传言后,害怕影响到家族声誉,于是将弟弟赵婴齐派往到齐国躲避,这正好中了栾书的计谋,赵家唯一还掌握军权的赵婴齐被排挤出了晋国,同时因为这件事,赵括得罪了庄姬失去了晋国公室的支持。
  
  
  公元前585年,在栾书、晋景公的策划下,以绛城环境受到了破坏为理由,召集各卿族商讨迁都到新田。
  
  
  当时绛城在赵家两代的经营下,其势力遍布绛城各地,所以要想除掉赵家就必须要离开绛城。
  
  
  在做完迁都新田的工作后,公元前583年的某一天,寡居深宫的庄姬突然向晋景公告发赵同、赵括两兄弟谋反,晋景公紧急召集各卿族率领军队以平叛为理由,向赵家所在的下宫发动进攻,将毫无防备的赵家人除尚未长大的庄姬儿子赵武和流亡在外的赵婴齐以外,全部屠杀,史称下宫之难。
  
  
  下宫之难的直接结果,不仅将赵家势力铲除干净,而且执政的栾书趁此机会对各卿族军队进行了缩小。同时巩家卿位分配给了盟友却家,形成却家两席卿位,不久又将赵家邯郸氏卿位剔除,交予却家持有,至此却家拥有了三席卿位。
  
  
  却栾联盟的强大不仅威胁到了各卿族的利益,也让好不容易摆脱赵家阴影的晋景公感到了威胁。刚好这个时候,韩家宗主韩厥感念当初赵盾的养育之恩和提携之恩,向晋景公为赵家求情,于是晋景公顺水推舟召集各卿族来到宫中商议恢复赵家的卿位。其他卿族自然希望让失去威胁的赵家来抗衡崛起的栾却两个家族,都表示了同意。
  
  
  当时赵武只有10岁,整个赵家人员都基本被清洗,唯一幸免的是赵家分支邯郸氏,于是邯郸氏成为了赵家的唯一依靠。
  
  
  公元前581年,刚即位的晋厉公年轻,政治威望和经验都十分不足,整个国家权力落入到了栾家、却家手中。
  
  
  执政的栾书与赵朔关系交好,虽然自己亲自策划灭掉了赵家但对于好友的唯一儿子赵武还是多有照顾。
  
  
  赵武成年后,吸取家族灭亡的教训,小心侍奉著晋君,对灭族的仇人栾书恭敬,对危机关头帮助自己的韩厥视若亲人,对权势倾天的却家更是不敢有丝毫得罪,对待其他卿族也非常友好,反正就是不得罪人、低调低调再低调,然后蠢蠢发育,振兴赵家家族。
  
  
  公元前574年,晋厉公发动政变处死了权势滔天的却家族人。
  
  
  第二年,栾家又发动政变杀死晋厉公,拥护15岁的晋襄公曾孙姬周即位,是为晋悼公。
  
  
  晋悼公即位后,不动声色的提拔栾家的政敌,赵家、韩家开始逐渐兴起,而栾家逐渐被架空退出权力核心。
  
  
  公元前554年,赵武接替去世的荀偃中军佐职务,开始主管晋国对外事务。
  
  
  4年后,执政的士去世,赵武继任为晋国执政。赵家在经过42年的隐忍后,终于再次回到晋国的权力中心。
  
  
  公元前518年,赵鞅接替宗主之位此时随着世卿制度的不断发展,周代宗法制度走向了没落,在这样背景下年轻的赵鞅步入了晋国政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