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玄幻小说 > 我的中土 > 第十章新兴势力
  赤民微微点头,口中有气无力地哼道:“帝君回来了,好,好。”
  
  青阳扶赤民来到屋中坐下,看着他衰弱不堪的样子,忍不住再次追问道:“我记得先生离开小颢时还是好好的,这病是几时开始的,怎如此厉害?”
  
  一旁的赤民夫人见赤民还在费力地喘着气,便忍不住替他说道:“自从离开帝都,他就跟掉了魂儿似的,回来清邑没多久就天天喊心口疼,喘不过来气。哎呀,真愁死人!”
  
  青阳听罢,脑海闪过了大哥休颓萎在床的样子,不免心下一沉。
  
  这时,赤民似乎稍稍缓过气来,冲着夫人埋怨道:“嗨,你胡乱唠叨个啥嘛!”
  
  赤民夫人也不争辩,轻叹了口气,不再言语。
  
  赤民转向青阳,缓缓问道:“帝君很久没来清邑了,这次回来可是有什打算?”
  
  青阳颇为感动,连忙说道:“先生莫操心,养病要紧。这是我最早的封土,原本早就该回来看看的,这次顺路,就来了。至于其它的打算,要等到今年有了收成,再考虑重建小颢的事吧。”
  
  听青阳说得如此轻描淡写,赤民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去岁与共工氏大战,小颢颓坏,鸟师大损,至于寒冬断粮,族人食艰难,小颢之人被分散迁往汶邑、清邑、鼓地、邳地、九黎、和雎阳各地就食过冬。如今的小颢十室九空,离散的族人已经四方安家,这便有如覆水难收,再想让大家拖家带口千辛万苦地回来怕是难了。”
  
  青阳听了这一席话面色凝重,低头不语。
  
  赤民停下来,摆手示意屋中下人们退出门外,勉力施了一礼,恳切地说道:“赤民愚钝,难免遇事始料不周,处变又力有不逮,有伤帝君之明。只是老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青阳忙回礼,说道:“青阳惭愧,先生有话只管讲。”
  
  赤民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共工氏败亡,康回父子和少数巨贼虽被一扫而光,可共工氏的土地和人丁还在。重、黎、颛顼、以及修、该这些当初的少壮头领,不仅一举占据了济水之南到淮泗的广大土地,还吸纳了共工氏和九黎氏各部落的人丁,尤其是高阳君颛顼,更是持有帝君所授权钺,北联河洛,南压淮水,其势已难制矣。”
  
  青阳双眉紧锁,缓缓点头道:“如先生所言,奈何?还请先生教我。”
  
  赤民暗灰的脸上泛起了些许血色,他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虽说济水之南的九黎氏人大部分已经加入了高阳氏,但他们本来就不是我少昊氏人。小颢破败,我们尚有汶邑和清邑,两地虽远,却有汶水和济水相连。我少昊氏东有羲、和两大氏族相属,北有缙云氏的强兵相助,拥帝君之号,名正而言顺。老臣知帝君与羲和氏颇有渊源,大家又共有济水、汶水之利,今后当着意连结。缙云氏少君昂,虽出于小宗,却与缙云氏夫人同支,自幼带兵,英武有才具,可拔擢重用。帝君内治汶、清,外联缙云、羲、和,假以时日,不愁少昊氏不兴。”
  
  青阳频频点头,越听越觉得笼罩在前路的阴霾开始逐渐消散,他按耐不住心中的振奋,说道:“青阳受教。有先生相辅,乃我少昊氏大幸。我明日便启程去汶邑,清邑这就拜托先生了。”
  
  赤民也激动地喘著粗气道:“老臣自会竭尽全力。”
  
  青阳的眼睛有些湿润,他拉住赤民的手,充满期待地说道:“好,一言为定!只是还望先生把身体养好,来日方长。”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
  
  雎阳的农人们又开始在田地忙碌起来,他们身上都挂着竹牌,那是高阳氏的族徽。
  
  春天总是给人新的希望,住进高阳氏的大城寨,度过了冬天的粮荒,人们期待着今年的丰收,期待着不再有征伐和杀戮,期待着富足和人丁兴旺。
  
  重、黎、修、该也都效仿颛顼,以食为兵,收揽人心,很快巩固了自己的地盘和民众,成为淮泗流域的新兴势力。
  
  有了雎阳到济水之间的大片土地,有了广桑九黎人和北来南土的民众,加上新兴势力的拥戴,号称上承水德的高阳君颛顼,在人们心中的声望已经如日中天。
  
  远在汶邑的帝君青阳只得接受这一既成事实,继续授予颛顼征伐之钺。高阳氏也因此享有了高于普通氏族的名号和地位。
  
  箕山之南,颖水右岸,有一块台地。台地的北面和东面有颍水漫流环绕,南面是一条小河,向东汇入颖水,当地的人们称之为滑水。
  
  斜阳映衬出西北方箕山的峰谷,台地上升起一缕缕的炊烟。水边浅滩笼罩着一层薄雾,忽然,两只雉鸡扑啦啦地飞起,躲进了树丛的深处。人声渐进,一支散乱的队伍出现在颖水右岸,沿着水边逶迤向南,来到台地边缘。
  
  这显然是一群迁徙的移民,他们拉着车,担着担子,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尽自己所能背负着各种家什,没有人空着手。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个健硕的青年,头插雉羽,身背弓箭,用扛在肩上的竹矛挑着大包的行李。
  
  “哎!来的可是雉氏的雉行、雉原兄弟?”
  
  随着喊声,从台地的坡上迎下来两人,当先的是一个高大的青年,浓眉大眼,棕发紫须。紧跟其后的是一个少年。
  
  “是。”年长的雉行答道。
  
  “一路辛苦了,斟伯和大巫灌早就在等你们了。”那紫须青年说着已经到了雉氏兄弟身前。
  
  “你看,没办法,老人孩子就是走得慢,不过总算是在天黑前到了。”雉行说完,回头看了一眼身后拖得长长的队伍,笑着舒了口气。
  
  这时,一旁的弟弟雉原问道:“这位兄弟,你怎称呼?”
  
  “哦,我叫垕。”那紫须青年说着,又一指身后的少年笑道:“这是小使米,也才加入有斟氏不久呢。一会儿他带你二人去见斟伯和大巫灌。营地我已经安排好了,你兄弟二人只管放心,今晚有我守在这儿,保证所有的乡亲们都象到家一样。”
  
  “啊呀!有劳垕大哥了。”
  
  “多谢垕兄。”
  
  雉行和雉原两人连忙道谢,对眼前这干练洒脱的紫须青年已经心生好感。
  
  垕笑道:“两位不用客气,加入有斟氏,以后咱们就是自家兄弟了。”
  
  话说箕山之南、颖水两岸,很久以来一直有着大大小小的诸多部族,其中比较大的一个便是这个有斟氏。
  
  有斟氏本来是个以渔猎为主的小氏族,以渔猎和种黍、粟为主。后来因为不断有南土人从淮水和夏地迁来加入,慢慢地有斟氏也开始和南土氏族一样种稻。现在虽然南土移民已经成了族人的大多数,但是话事的却一直还是本地人。
  
  雉家兄弟带领的这群人也是南土移民,来自淮水。他们北来之后起初定居在颖水东岸,却被其他本地氏族排挤,索性跨过颖水投靠了有斟氏,想的是成为大氏族的一员,不再被人欺负。
  
  雉行和雉原两人本来一路上还在担心会不会被有斟氏人轻看怠慢,此时见到垕上来就拿自己当兄弟,又将自己带来的族人们安置得井井有条,悬著的心很快就放了下来。二人再三谢过垕,便放下行李高高兴兴地跟着小使米去拜见族长了。
  
  春暖花开的时节刚过,蜀山氏的商队就在东季的带领下出发了。
  
  从天池大泽逆着洋水北上,登岸后穿过长长的峡谷,一出大山就来到了渭水之滨的盖盈氏聚落,孟盈之丘。
  
  孟盈之丘依山傍水,城邑虽小却地处交通要冲。这曾是昌意的封土,昌意改封去伊川之后,仍有不少盖盈氏人留了下来。又因为昌意夫人女枢的关系,盖盈氏和蜀山氏关系一直很好,所以每次蜀山氏的商队来渭水都会在这落脚,而盖盈氏也从蜀山氏的朱砂贩运中分利。
  
  条当然不会放过这次北上渭水的机会,趐则是在条的反复劝说下才肯跟了来,因为他心舍不得离开心仪的小姑娘朱鹭。
  
  这一次蜀山氏人带来了大量的朱砂和丝织,已经停留了相当长的时日,弓正东季打算多转几处大集市,看看除了三河之地的原有买家之外能不能见到新的大主顾。
  
  这一天,条带着趐正在渭水码头的集市闲逛,忽然被几个人的争吵声吸引住了。
  
  只听得一个汉子操著西土的口音气哼哼地说道:“咦,这可奇怪了,你们到底是来换货的,还是挑事儿的?这荆石多稀罕的物件,咋就不肯换呢!”
  
  想不到荆石都从云梦运到渭水这啦!条一听便好奇地凑了过去,想要一探究竟。
  
  “哎呀,这位大人,你不能强换人家东西啦!”只见一个红脸卷须的汉子急着说道,吐字和语调都颇为怪异,显然不是西土人,也不是条听到过的任何一处方言。那汉子身后还有四五个背着背囊的跟班,都没吭声,也不是本地人的样子。
  
  “咋?盐不换,朱砂不换,玉料不换,荆石还是不换,你到底能看上啥嘛!”那几个西土汉子不满地抱怨著,显然是火气上来了。
  
  “哎呀,朱砂我们不用,你那玉料还不就是用我们那边的昆冈之玉剌成小块,要我换了回去做什?至于说到盐,我们那边的石碛满地都是,还有你这个绿石头瀚海西边也有呢。”那卷须汉子依旧在认真地跟几人辩解著。
  
  猛然间听到“瀚海”二字,条精神为之一振,忙低声吩咐趐去叫东季,自己则快步走上前去。
  
  只听到那西土汉子怒道:“这不行,那没用,你倒是给我们看看你都有些啥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