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玄幻小说 > 重生2001过小日子 > 第2章二叔与小弟
  正当老林在思考小母鸡身体结构的时候,奶奶看到扑棱著翅膀逃离堂屋的鸡群,匆忙结束了+1+1的声望获取,几步来到堂屋。
  
  
  就看见王林两手抓着只小母鸡做思考人生状。
  
  
  “诶呦,你抓它干什,快放了,抓没了刺就长不大了(老家说法)。”
  
  
  王林也有些自感没趣,依言放了小母鸡。
  
  
  谁知道它居然不怕人了,直接啄起了王林脚下的西瓜皮。
  
  
  牛批啊,你tm要是个三儿,就这股子劲儿,绝对能转正。
  
  
  “看你一脸的西瓜瓤子,赶紧去洗洗,顺带擦擦汗。”
  
  
  看奶奶的样子就是要开始长篇大论,王林赶紧老实的拿了条大裤衩去洗澡。
  
  
  都说不听老人言,耳朵很清闲。
  
  
  王林很想让说这句话的人来和奶奶处处。
  
  
  “别用压水井的水,泉水伤身体,老了关节痛,用水缸的水。”
  
  
  看着王林听话的拿了条毛巾去洗脸,奶奶还不忘在身后叮嘱。
  
  
  到得后院,王林脱的只剩内裤,也没进浴室,直接拿了一个盆,舀起一盆直接从头浇下,也不用香皂沐浴露,直接用毛巾搓几下,再浇两盆,搞定。
  
  
  拧干毛巾,擦擦滴答的水,到浴室换上大裤衩,毛巾和衣服直接扔浴室,踩着嘎吱响的拖鞋回到堂屋。
  
  
  摆正不知道传了几代的躺椅,再摆好一个小凳子搁脚,然后舒服的躺下去。
  
  
  诶......
  
  
  王林不禁发出一声舒服的呻吟。
  
  
  这栋房子是为爸妈结婚准备的产物,青砖石灰砌成,年代久远。
  
  
  墙壁的内墙用的是稻草和红泥,外面刷了一层石灰,质量还不错,只有一些踢脚线的位置因为潮湿掉了些墙皮,用腻子粉修补了,有很强的色差。
  
  
  楼板用的是木板,据说是当时还没过门的娘老子的意见。
  
  
  她志向远大,说家田少地少的,留点活钱在手干点营生。
  
  
  也不知道当时她跟同样要强的奶奶是怎相处的,估计一定很精彩。
  
  
  可惜了,当时王林还太小,没有啥记忆。
  
  
  估计是悟了吧。
  
  
  正所谓人生苦短,拒绝内卷嘛。
  
  
  房子两边各两间房,中间一个大堂屋,堂屋中间摆着张吃饭的八仙桌,一侧摆着一张竹床,竹床边上摆着几张小凳子。
  
  
  另一侧放着几张有靠背的竹椅,王林的自行车,其余空间特意留出来,雨天或夜放竹叉,晾没干的衣服之类。
  
  
  四间房,奶奶住左后屋,右后屋靠近后门和尿桶,当了储物间,两间前屋谁来了谁住。
  
  
  这时,后院厨房传来锅铲的声音,这是奶奶开始做饭了。
  
  
  奶奶大名王红袖,隔壁村人,现年57岁,还很年轻。
  
  
  当初结婚早,生育也早,18岁就生了老爸,老爸21岁时生的王林,不到40就抱上了大孙子。
  
  
  只是,也是个苦命的。
  
  
  爷爷大名王招财,早年间当过乡长,人道洪流期间受到冲击,身体一直不好,十年前就去世了。
  
  
  王林对他老人家的印象只有遗像,还有他老人家还在时,屋传来的咳嗽声。
  
  
  当然,也有人说奶奶命好,至少村人是这认为的。
  
  
  老头子虽然走的早,但走的很快,没有拖累她,现在一个人过的潇潇洒洒,不缺吃,不缺穿,手活钱还多。
  
  
  家的七八亩水田全都给别人耕种,每亩田给奶奶五十斤稻谷,刚好可以够奶奶和她养的那群鸡鸭吃的。
  
  
  两个儿子,都挺有出息,王林老爸在豫章开批发部,二叔在县城经营南北干货生意,都已是有车有房。
  
  
  也都挺孝顺,两兄弟每个星期总会有一个过来看看,买点吃穿用度过来,大吃大喝一顿,然后带走鲜鸡活鸭,大袋的应季蔬菜、干货、腌货之类。
  
  
  这边王林正想着呢,门外传来车声。
  
  
  不用去看也知道,估计是二叔来了。
  
  
  因为一周前老爸刚来过。
  
  
  就是不知道即将初三还在补习的小弟有没有来。
  
  
  老爸两兄弟,老爸大名王明国,二叔大名王明华。
  
  
  嗯,颇具时代气息。
  
  
  长的也都是方方正正的脸,剃著个小平头,笑起来先看到三道抬头纹再看到脸,身高一米六出头,穿上行政夹克可以冒充个村高官那种。
  
  
  小弟大名王炎,一听就知道,也是找人算过,命缺火。
  
  
  就是不知道当时爷爷怎想出了这一个文绉绉的名字,而不是给他取名王大火。
  
  
  小弟王炎,小王林三岁,即将初三。
  
  
  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是高考不走独木桥只要想过河,总是有的过的,就像王林,期末考不到400分,暑假照样玩的飞起,家已经默认他混个三本了事了。
  
  
  事实也是如此,前世王林考了470,这还是高三刷题复习了一年,外加高考时手感超群的结果。
  
  
  在2001年,中考才是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时候,中考录取率只有50%左右。
  
  
  都说不上大学也能成才,也能干大事,这是一个几率和比例问题。
  
  
  有人说不上大学,学门手艺,做点小生意未来也不会差。
  
  
  可是上不了高中的孩子,出门打工,年龄太小没人要,在家务农,父母亏心,孩子也待不住,送去学手艺,孩子叛逆不好管。
  
  
  所以,大部分考不上高中的孩子,都会有几年街溜子生涯。
  
  
  懂事早一些的,玩两年就会及早收心,找份正经营生,收不住的,这辈子就真的毁了。
  
  
  今年县已经取消了重点高中的说法,而是开办一中、四中两所高中,达到分数线就统一随机分配到两所高中就读。
  
  
  小弟的学习成绩有点玄幻,常年在中游徘徊,好的时候,要是还有重点高中他都能考上,差的时候,连花钱买分数的资格都没有。
  
  
  二叔二婶愁的头疼,强按著让小弟在家补习了一个暑假。
  
  
  这个家伙挺聪明的,就是爱玩,常说的一句话是:谁说我不努力了,我只是努力的不明显......
  
  
  原本老家奶奶这,小弟是来的最勤快的,这既有小伙伴陪着野,又没人管束。
  
  
  这头王林正摇著躺椅神飞天外,那边二叔一手提着菜,一手提了些水果就进了堂屋。
  
  
  “谑,你这,奶奶在做饭也不知道去烧个火,在这当大爷。”二叔是一贯的对他们两兄弟都看不惯,是见了面不说两句不舒服斯基。
  
  
  “小弟呢?”
  
  
  “买了袋西瓜,他说他要扛,正在较劲儿呢。”
  
  
  二叔说完,把东西放到靠墙的竹床上,砍下一块西瓜,自顾的坐在条凳上吃了起来。
  
  
  “唰,呼......唰,呼......”
  
  
  什?吐西瓜籽?
  
  
  不存在的,那东西明天不就自己出来了?
  
  
  老爸他们两兄弟吃东西一个德行,糙的很,动静还贼大。
  
  
  就因为这个,王林老是跟他们强,说:还好咱家不挨着大路,不然路过的人还以为咱家堂屋养猪了呢。
  
  
  这边二叔已经吃完了两块瓜了,那头小弟才一步一顿的拖着一个能装二百斤谷子的蛇皮袋挪了进来。
  
  
  “大哥,快来帮我一把,扯不动了。”
  
  
  “该,叫你瞎逞能,我刚洗的澡,不想出汗,你再努努力。”
  
  
  听到大哥这说,王炎也不意外,毕竟他大哥就是个偶尔摆烂,经常偶尔的懒仙人。
  
  
  “爸。”
  
  
  二叔这边只当没听见,再次砍下一块西瓜,唰,呼......
  
  
  看这两家伙都不搭理自己,王炎也不管了,扔下蛇皮袋,也砍下一块西瓜吃了起来。
  
  
  王炎吃西瓜跟他大哥一个样,吃几口,攒一嘴的西瓜籽,然后漫天的吐。
  
  
  就这样,堂屋出现了奇怪的一幕。
  
  
  一人慵懒的摇著躺椅,一人唰,呼,一人噗噗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