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开局就截胡 > 第90章摆烂
  第90章摆烂
  就是贾东旭年纪轻轻,只比他小几个月,这就不上班了,想养生了?
  让别人陈碧华一人上班,养活家里好几口人,那可养不活的啊,因为傻柱不会接济的。
  二大妈主要是来聊八卦,这事等当家的回来,晚上院里还要热闹一阵。
  “对了,二大妈,贾张氏今年多少岁了?”
  李治国是院里长大的,可没关心过年龄啊!
  二大妈没说一阵,就回家煮饭去了。
  李治国又重新躺回椅子上,旁边小京茹继续扇着扇子,每隔一会就摸出一个果脯放进嘴里,倒是没给亏待了。
  “嗨,东旭兄弟,你还真是个大聪明。”
  “叔叔再见!”
  李治国这儿不养闲人,也就京茹还小,等大点了,如果不能多干活,就给送走。
  李治国趁机低声问了句,“你真想去上班?”
  李治国点头,给小京茹夹了点白菜,多吃蔬菜才长得高。
  “咱院里是咋了啊,贾东旭也学会了偷懒,那啥,姐不是说你啊,你是好孩子,就贾东旭学坏了。”
  “发了,这鱼得有六七斤重!”
  唐春燕站在旁边看着许大茂和面,她以前在家学了几次下厨,没学会就不做了。
  还好,他有两只手,左手一抄就把另外一根鱼竿握在手里。
  他几乎可以确定贾东旭就是在学他了,可他是装穷啊,贾家让人顶岗,估摸就是真穷了。
  李治国笑了笑就出了院里,心想,贾张氏这才过几天好日子就回不去了?
  贾东旭一个学徒工病退还想当大爷,这才挣几个钱啊!
  随后,他载着小京茹去了菜场,来得可不迟,因为贵的东西不容易卖出去。
  李治国感觉耳朵发痒,半边脸都酥麻了,立马翻身,几乎在睁眼的瞬间就准确的抓错了鱼竿。
  他刚掀开门帘出去,就有大妈问:“里边啥情况啊!”
  “看我一竿开天门……起,再起,三起!”
  李治国还真担心这情况发生,所以注意给人荤素搭配。
  也没忘带上他那本《我这一辈子》的书籍。
  对此,贾东旭浑然不在意,既然要学就要学到底,李治国都不怕,他怕什么。
  小京茹指了指前面有个卖米糕的。
  他在家啥活不干,就躺着睡觉了,中午还要吃白面,我钱都没有,哪来的白面给他。”
  “李治国,你可算是出来了,贾家那事听说了吧!”
  “傻柱,还不快回去做饭,瞎聊啥呢。”
  贾东旭也不敢近距离嚷嚷,反倒有点心虚,他今天是装晕,就是为了厂里能同意顶岗。
  第二天,院里还在议论纷纷,谁都没想到贾东旭奇迹般的下地,早早的去厂里上班了。
  那啥,我还有点事,晚点回来在聊。”
  “院里都传开了,我在中院听了一嘴,贾张氏亲口承认的,还说她家跟你一样,以后也过好日子。
  别人到车间就认了陈芸当师傅,加上李治国强势,没人敢惹。
  “京茹,想吃什么,就跟姐夫说。”
  李治国撤了,贾家都不叫事,贾东旭没娶媳妇之前,娘俩不是照样过日子,饿不着,但也吃不好。
  合着就你们娘家在家享福,真当是李治国了啊,院里谁都愿意给惯着?。
  李治国都没料到能在护城河里钓到这么大的鱼,他这鱼竿是在郊外砍的竹子。
  卤肉面伙计从店里冲了出来,晃花了眼。
  “贾张氏,这我没法说了,东旭他有病啊,怎么让人干活。
  那贾东旭啊,是在学李治国呢,那就是傻。
  再说了,以后工资还要涨的,轻松了,愉快了。
  “不过说到底还是李治国带坏了院里的风气啊,贾东旭就是照着学的。”
  “我到贾家去问问情况,东旭要是真病了,这也不能给拦着吧。”
  李治国走的干脆,要真贾东旭不上班了,以后还不是天天在院里。
  他带了一卷草席过来,在草地上铺好后,就躺上边睡个午觉先,这叫回归自然。
  “确实是大鱼!”
  等到媳妇下班回来都挺晚了,所以就放弃,等想吃就去下馆子得了。
  “京茹,我这躺会,你见浮漂动了就摇醒我,千万别大喊,不然把鱼给吓跑了。”
  车间工人们纷纷无语,看着陈碧华愣在那里不知道干嘛,这跟当初秦淮茹不一样啊。
  可你贾东旭凭什么啊,让大肚子的媳妇来顶岗,还是个男人吗。
  于莉迟疑了一下,也说:“谢谢叔叔。”
  院里大妈看着贾东旭一路跑进院里,纷纷看不下去了。
  陈碧华以前也没打过工,不知道情况,之前倒是来过车间,可也看不明白啊。
  “花姐呢,快,这种人必须得抓去收拾收拾。”
  他挺喜欢老舍的《茶馆》和《骆驼祥子》。
  就年前那会,他也是到这菜场买菜,遇到的俩丫头。
  “是挺傻的,自以为聪明,他现在是满了两年学徒,拿第三年工资二十七块五。
  “嗯,小丫头,你叫什么?说个名字,下次遇到了,叔叔还请你吃好吃的。”
  也不看看李治国有多能算计,他贾东旭只要丢了工作,有的是苦日子过。”
  “嗯,记下了,叔叔先走了,回头再见。”
  ……
  何大清颇有怨念啊,饱汉不知饿汉饥,都是不知道疼媳妇的。
  大丫头于莉也想到了,“叔叔,那次是我们错怪你了。”
  李治国端着茶杯,刚从屋里出来,就见许大茂放下菜盆走来。
  李治国看了一阵,还是决定包饺子吃得了,好饭不怕晚。
  其实真不怕,拐子基本只对男孩下手,女孩都是赔钱货,生多了送出去的可不少,城市农村都有这现象。
  “大茂,你不会哪天也生病了,让我去顶岗吧。”
  窗外,李治国赶紧走了,别被发现偷听,传出去影响不好。
  “妈妈到那边胡同买菜了,让我们在这儿等着。叔叔,你给的米糕真好吃。”
  于海棠一下接了过去,她就嘴馋。
  就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要致富,先钓鱼!
  但陈碧华顶岗,最少得降一级,这又是二十二块五。
  只能用老办法把鱼拖着,跟着河边走了一段,给鱼遛弯,直到把鱼给累惨了,这才拉到岸边,用手给提了起来。
  “行,我知道了。”
  “这属于基操,呃,就是太正常了,我的钓鱼技术杠杠的……”
  “姐夫,我长大了,也当工人。”
  “好嘞,大哥!”
  贾张氏见到人,忙说:“怎么跟你哥说话的,人肯定是来看你的。李治国,快进来,刚还念叨你呢。”
  李治国从布袋子里拿出两个纸包的米糕,这年头没塑料袋虽然不方便,但是环保啊!
  许大茂一脸麻木,这都怎么了啊这是,一个个都不想上班啊,合着就他苦哈哈的挣钱养媳妇。
  何大清跟了过来,把儿子叫了回去,他却留了下来。
  许大茂想躲,有预感不是啥好事。
  “给拿四个,一个给她,另外三个包好。”
  李治国笑了笑,这特么什么情况啊,院里的风气都被贾东旭给带坏了,严重影响上一代,以及下一代的三观。
  中年妇女麻溜的装米糕,遇到大主顾了。
  李治国应了一声,就见贾东旭看了过来,嚷嚷着:“不是,你来我家干嘛?”
  许大茂感觉要琢磨一宿了,这不害了他吗。
  贾东旭一路欢快的小跑回院里,这下好日子不就来了吗。
  “好的姐夫,我小声说话。”
  “一大爷,我该干嘛。”
  李治国说着片汤话,这哪天不是好日子啊,都是新社会了。
  “还好!”
  “李治国,你听说了吧,贾东旭要让媳妇顶岗。”
  回过神来,人已经到了中院,结果就见贾张氏掀开门帘冲了出来。
  两根鱼竿就插在草席旁边,触手可及,真有鱼也不慌。
  “大哥,你居然钓这么大一条鱼。”
  李治国刚是琢磨着,要不让贾张氏去顶岗,人还年轻,四十多岁。
  “谁去看看李治国起了没,都半上午了,也不知道出来唠嗑。”
  “算了,你还年轻,玩不转,快去好好洗菜,给你媳妇做完饭吧!我到前面遛个弯,等会就有得吃了。”
  但如果要过夜就得煮好,或是用冷水冰着,总归能找着法子。
  ……
  “姐夫,我想吃那个。”
  “就是这么个道理啊!就是刚李治国好像想让我做什么事,最后也没说,我有点想不明白了。”
  “得嘞,知道叔叔是好人了吧。
  他说完就走了,这事吧,没那么快消停。
  他在前面推着自行车,小京茹提着菜篮子在后边跟着,妥妥的年画画面,和谐。
  这书吧,是老舍写的,现在看着没事,以后就有问题了。
  “那你想太美了啊!”
  不过那陈碧华长得也安全,不怕事,到厂里能干活。”
  李治国夹了片腊肠,香着呢,天气大了,得赶紧把腊肉腊肠吃完,免得放坏了,浪费。
  “嗯!”
  一大碗面条,有一半进了小京茹肚子里,汤也给喝了大半,还挺能吃的。
  “谢谢姐夫!”
  秦淮茹倒是没觉得有什么,能当上工人可是荣誉。
  “得,这就买。”
  同在京城,有机会或许能救人一把,让老舍也来一句,“什刹海水深千尺,不及治国救我情?”
  “哟,做饭呢。”
  “天啦,二车间这下又出名了。”
  “嗯!东旭说生孩子不用花钱,还有产假。”
  李治国满足了好奇心,还真是于家姐妹,那就走也。
  三分钱成本愣是钓到了七斤大的鱼,激动的他想花钱登报宣传了。
  “嗯,我刚去问过了,陈碧华愿意去顶岗,以后到车间跟你当个工友。”
  李治国心说那于母心挺大的啊,每次买菜都把女儿搁这门口,也不怕遇到拐子。
  “哎!这贾东旭像有病的吗?前两天还晕倒,昨天就下地上班,今天带媳妇顶岗后就能跑,都不知道多装一会。”
  李治国瞎吹了一番,跟着去了下一家,除了相熟的,那儿人多就往那里去。
  于海棠挺能说会道的。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反正过路的大爷已经来了好吗诺赵几拨了,见到这场面,也是摇头,谁家钓鱼还带着个小丫头给看竿的啊!
  “姐夫,有了,浮漂动了。”
  轧钢厂的工人议论纷纷,这影响太不好了,前边有个李治国大家都认了,惹不起。
  “可不是吗。”
  来这里还有米糕,还是热乎的,你们一人一个。”
  李治国说着又从大碗里给夹了点面条过去,他就叫了一碗面,俩人吃不浪费,这不咋饿啊。
  几个大妈刚还在聊着八卦,见人一来,立马改口,只喷贾东旭。
  小丫头于海棠一下就想起来了,那果脯就叫海棠呢。
  过了一会,小京茹才问:“姐夫,你干嘛送米糕给别人啊!”
  等他路过老许家时,听里面正在嚷嚷呢,下意识在窗口听了下。
  她哪怕在厨房都听到了外面在议论,二大妈那嗓子挺大的。
  李治国直言不讳,不是为贾家操心,而是觉得人傻。
  不过,如果贾东旭真不上班了,没准能躲过一劫,逆天改命,增加寿命?
  傍晚,秦淮茹从厂里回到家,就忙着去做饭,还好家里有小京茹,已经提前做了不少事,给她减轻了负担。
  秦淮茹下意识先给男人递了一个白面,又拿了一个掰开后和妹妹一人半个。
  出了菜场,他刚想把小京茹抱上自行车,忽的在门口看到了疑似于家姐妹。
  小京茹这童言无忌的,哪懂一辈子是多久,长着呢。
  “哎,我谢谢你了。”
  李治国给了钱,让小京茹一边吃着,就去买了包饺子用的食材,其余有些东西想买,但他不会做啊。
  “李治国,正好你在,帮我说说东旭吧。
  没等李治国回话,傻柱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嚷嚷着:“贾东旭这是不当人啊,就想偷懒了,哪有让大肚婆去顶岗的。
  陈碧华是真想去的,在家也是做家务,中午还吃窝头,到厂里就能吃白面了。
  “那是你姐夫认识的,就俩米糕你还护上了啊,先回去把肉菜放好,中午带你去吃大肉面。
  之前他去说了,上面只说考虑,还没同意,这下应该没跑了吧。
  很快,回到四合院,他把买的食材放在厨房晾起来,放到阴凉处,当天的新鲜肉不会坏的。
  李治国改变主意,还是别教会这小人了,这院里有他一个小人,我呸,是好人就够了。
  “行,不耽误你休息,我这也得回去了。”
  我呸,那啥,我不是说你啊,我是说贾东旭就是个大傻子。”
  这可把李治国闹了个耳痒痒,还好定力还在的。
  “那也挺好的。”
  今儿没办法造假了,晚上能不能喝上鱼汤,就靠小京茹的眼力劲。
  “嗯,这不周末了,也吃顿好的。”
  得了,这事还是问问东旭媳妇的意见,怎么说也是他半个徒弟。
  小京茹附在姐夫耳边说着悄悄话。
  现在这年代,除非家里就一个女儿,或是条件太好,不然没人把女儿当宝贝养着。
  “姐夫,你怎么打哪儿都认识熟人。”
  “下午我听二大妈说了,没到中院去,你听谁说的。”
  他上班每月才给四块钱,现在不上班,每月钱反倒多了,就是媳妇的工资只谈到了二十二块五。
  “姐夫知道,这不遛个弯吗。”
  李治国也不打算搞事了,贾家过得好不好,是自个儿的选择。
  “让他们吵吧,中午总得吃吧。”
  “姐夫,太阳晒进屋里了。”    小京茹见太阳光照进了门槛,就赶忙跑去叫姐夫起床。
  小京茹的方向感真挺强的,就第一次跟着钓鱼,居然认得回家的路。
  李治国走了进去,到了铺前,只见贾东旭躺着的,面色红润,根本就不像病了。
  可贾东旭算个毛,谁给放在心上。
  而且据他所知,东旭媳妇不太聪明,到现在都不太会用缝纫机。
  李治国这一觉醒来,精神饱满,在家吃了早饭后,准备去菜市场逛逛,又是周六了,过得真快啊,明天媳妇又可以休假了。
  “贾东旭在学你呢,哦不,是跟你的情况一样了,他也让媳妇顶岗。”
  于海棠挥着手,白得了米糕,吃高兴了。
  贾东旭故意说得很大声,走的时候还看了秦淮茹一眼,心想,我这不比李治国差了吧,我也有病了。
  小京茹坐在石头上,双眼睁得大大的盯着河面上的浮漂,她在村里见过别人钓鱼,知道是怎么回事。
  小京茹这会正在对付小碗里的面条,真香啊。
  李治国颇有些无语,问着:“俩丫头,还记得叔叔吗?”
  “呃,好,这就起!”
  小京茹在菜场里看花了眼,好多肉啊,还是城里好,她以后都要留在城里。
  小京茹嘟着嘴,她就是想得美了。
  要不是带着个拖油瓶,他直接去钓鱼叫外卖了。
  “什么机会啊?你又想坑人,就上次你过生日,我出大血了。”
  会让人误以为靠女人养着就能过上好日子,这不利于以后时代的发展啊。
  但转念一想,贾张氏去了厂里,那还不得天天吃好喝好,以后还有退休工资,也太美了。
  正说着,忽然听贾家那屋传来了吵闹声。
  “李治国,这事吧,我觉得贾东旭做得不得对啊,大老爷们就应该挣钱养家,你是例外,你是真病了。”
  好吧,先冷静会,这报上不了。
  易中海也是头疼,你让他怎么给孕妇安排活?
  等到家后没一会,饭菜就端上了过来。
  “媳妇,你好好上班,不懂的,就问师傅。我先回去养病了。”
  贾家他太熟悉了,这个点都还在做饭,没什么见不得光的,他掀开门帘就进去了。
  运气炸裂,正好遇到浮漂猛地下沉,往水下拖去,此时不起更待何时。
  “李哥儿你来了,快请屋坐会。”
  他家三个大人,今年还得多一孩子,就这点工资,养个屁的家啊。”
  “李治国,你这是去买菜啊!”
  ……
  许大茂差点说漏嘴,这得找打了。
  贾东旭还真怕李治国从中作梗,现在听了这话也踏实了。
  李治国品了口茶水,这真不是小事了。
  他一直没能确定到底是不是于家姐妹,现在得有答案了吧。
  孙二娘正在中院里洗衣服,她是勤快人,早就买了菜回来,已经和好面了。
  等再从出来出来,小京茹已经帮着拿出了两根鱼竿还有凳子什么的。
  许大茂这次当了回人间清醒,被坑得多了,脑子也好使了。
  “这就是你姐夫我的魅力所在了。”
  有些时日没吃过炖鸡了,要不,改天让三叔回家探个亲,也好回村里帮着耕田?
  陈芸这个小组织也没去和陈碧华打招呼,觉得这女人就是贱,明明都有秦淮茹在前,还甘愿受男人指使。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跑对了路回到院里,掐着点的,阎埠贵应该回来了吧。
  他也体会了李治国的生活,真的是美了。
  大妈们这都想等着看贾家的笑话,哪有花钱娶了媳妇,大了肚子就送厂里。
  “东旭,你让碧华去顶岗,我觉得挺好的,就这么办吧。”
  唐春燕点头,“也是哦,李哥儿还有老丈人家养,贾东旭就靠媳妇,日子过不好的。”
  孙二娘忙说:“贾东旭从厂里回来了,让她妈洗衣服,贾张氏不乐意,吵了好几次了。”
  正好也看到有韭菜,这馅也香。
  李治国立马把鱼鳃给穿上,就这么把鱼提在手里,恨不得到王府井大街走一遭,在到大栅栏,最后就站在前门火车站门口,让人给看看眼。
  这下午呢,陪姐夫钓鱼,傍晚接你姐下班回来包饺子,炖鱼汤喝,迟早把你养成小胖墩。”
  “就是陈碧华不在家了,贾家现在谁买菜做饭?”
  “叔叔我叫于海棠,这我姐姐于莉。”
  小京茹见两个女孩盯着她手上的米糕,不由炫耀似的咬了一口,香着呢。
  “嗯,我东旭兄弟好点没有。”
  “姐夫,你走错路了,我们回去是往那边走。”
  “谢谢叔叔!”
  “媳妇,我这身体倍棒,肯定没毛病。在说了,哪有女人当放映员的,你就放心在家享福吧。
  不过他以后是要当科长的人,一点不羡慕。
  李治国推着车过去,见是做铁盒米糕的,也就是往铁盒子里加入调制好的米浆,盖好后放到炉子上烤,要六分钱一个,因为里边刷了油。
  鱼线加鱼钩花了三分钱,铅坠用的牙膏皮,浮漂用的泡沫,鱼饵是蚯蚓,连抄网都没有。
  还剩下一个米糕,得留给媳妇尝尝,等若是把自己吃的两个送了出去。
  “姐夫,你对我真好,我一辈子都跟你过了。”
  李治国没有多聊,说不出个所以然,还是去源头那儿靠谱。
  “快吃吧!你们妈妈呢?又把你们扔这儿了?”
  “哎呀,姐夫,是条大鱼寻。”
  贾张氏这都快哭了,本以为今儿媳妇顶岗,这能过上好日子,结果发现不对劲了,儿子变了啊。
  比预计的少五块钱也不算啥,光那两个月产假就是好几十,更不用提生孩子那一半的花费。
  小京茹在河边上拍着手,村里出生,田埂走多了,不怕这河边路。
  “叔叔?啊,我记起了,是给果脯的叔叔。”
  随即,打东直门出去后,他选一个好位置,就在河道边上架起了鱼竿,这地儿晒不着太阳,还安静。
  李治国忽的心思一动,“大茂,给你个锻炼的机会,要不要跟我学着点。”
  李治国手里这鱼竿是竹子的啊,鱼线只比竹竿长一点,钓着大鱼,他给起了三回,愣是没给拉起来,怕把鱼竿绷断就悲剧了。
  哪户买菜不是精打细算,恨不得占点便宜,这跟品德没关系,牵扯到素质高低。
  这才说:“哥,贾东旭真让陈碧华顶岗啊!”
  许大茂都忍不住聊这八卦,简直觉得荒唐,这跟李治国当时的情况不一样,别人没有额外负担。
  陈碧华见是李治国上门,不由露出笑容。
  “确定了,陈碧华顶替岗位,具体哪天去上班就不清楚了,我回去吃饭了,回聊。”
  “哟,李治国,你打那儿钓这么大一条鱼啊。”
  阎埠贵眼睛都红了,这得捡多大便宜啊,都能炖一大锅了,全是营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