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当先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看起来还行吧,内心没多大的波动。
  但后边这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尤其是看到歌词里写道:“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
  一时间,方主任只觉得心里堵得慌,想起了他那经历苦难的妈妈,不由潸然泪下。
  “好,李治国,你这首歌写得太好了。”
  方主任想保持冷静,伸手擦了擦脸庞,可泪水就是止不住。
  “姐夫,吃鸡蛋。”
  就上个月,她还给改了一件衣服送给老妈呢。
  李治国把人揽着靠在一起,享受着饭前的宁静。
  “早啊,东旭!你这忙着啊,岗位的事有眉目了吗?”
  李治国不想亏待了岳母,这一天天地给干活,他不能学东旭兄弟出去吃独食,把老娘落下了。
  “知道你不缺钱,这不给我妹妹的吗。”
  “主任,您找我们。”
  还是小老婆陈雪茹好,真舍得给钱,没那么聪明,也更漂亮啊。
  方主任这会已经擦干了泪水,情绪稳定了。
  “哎!李治国,我送送你。”
  “李治国,你真愿意帮我?不坑人?”
  “三大爷,你这什么眼神?”
  秦淮茹一脸懵,刚开始还不是这态度的啊。
  李治国并不觉得意外,这首歌唱起来听着还好,但只要认真读歌词,就是催泪弹啊!
  “我听说贺老头那儿子是过继的,也没见过真人。”
  还是算了,李白这名字太大,他这小家小户的扛不住。
  方主任起初还担心李治国年轻,把握不住,结果看了一会就发现不对劲,别人面对两个大妈,应付起来居然游刃有余。
  你中午别煮饭,到时间了,我通知光明过来接你,中午咱们在外边吃。”
  方主任好一阵才冷静下来,觉得惊讶。
  小京茹就爱吃蛋黄,乐得眉毛都弯了,大眼眨呀眨的,就跟年画里走出来的似的。
  秦淮茹不多说了,一手扶着腰,肚子越来越大,也没以前利索了。
  转眼来到八月底,三十号这天,周日,李治国一大早就被摇醒。
  秦淮茹伸手在妹妹额头上点了一下,亏得年龄小,不然她都得吃味了。
  “治国,这是给我妹妹的,你替我给她买点东西,没多久就快生了吧。”
  李治国倒没注意到,这会正被小京茹拉着在耳边说悄悄话,想要一个漂亮点的书包。
  “是看呆了,你说我家小媳妇怎么就这么漂亮呢。”
  “笃笃!”
  阎埠贵想打听一下,坏小子是怎么把人诓住的,太好奇了。
  这首歌太适合我们农业部为建国四周年献礼。”
  “嗯!”
  “好好,不说。”
  在国庆之前,全市所有的私营粮站强制完成公私合营改造。
  两位大妈点头,跟着就和李治国聊了起来。
  陈雪茹就猜到今天会过来,一直往门口张望呢。
  七分一两的酒,卖出去一毛,三成利润,还要除掉人工成本,也难怪贺老头往酒里掺水。
  “记得啊,怎么了?”
  “你看你,都说了我不缺钱,下不为例啊。”
  “没啥。我说东旭,刚李治国是不是跟你说啥了?”
  秦母不说,也没法说,难不成告诉女儿她恰好在窗外听到了。
  却说李治国带着两姐妹一路去了大栅栏,这边是商业街,价格比百货大楼里要便宜点。
  “又下馆子啊!”
  李治国接话说:“我就是专门为农业部创作的,作为工农的一员,让我感到无上光荣。”
  小京茹就怕被姐姐念叨,说她费钱。
  反观女儿呢,小气,抠门,这随了她奶奶,倒是会过日子了,可是亏娘家人啊。
  “主任,这月的账算好了,没有一处出错。”
  到了前门街道办,把租金收了,还有上个月的工资,今儿一天下来,他居然跑了四个地方收钱,三号关响这天,真挺忙啊。
  “嗯!”
  “嗯!蛋黄给你,吃了长个。”
  “得了,这能花几个钱,都叫上吧,家庭聚餐人多才热闹。”
  李治国让媳妇带着小京茹先去前院等着,他跟这儿聊几句的。
  若换了之前,他巴不得下岗,但现在公私合营越来越近,还真不能丢了街道干部的身份。
  那当初为啥要截胡秦淮茹啊,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秦淮茹一愣,“妈,这不有京茹吗?天天都是她给剥的,我要抢着做了,她还不乐意。”
  陈雪茹没空去啊,她大着肚子呢,就当说个趣事。
  李治国也没提有可能下边造假,先给稳稳,等哪天心情不好,他就到下边企业去突击检查,谁也别想好过。
  秦淮茹知道劝不住,就跟着说:“那也不用叫妈和光明他们啊,人多得费钱,就咱妈那胃口可不小。”
  年长一点的却说:“主任,我觉得这首合唱写得好。妈妈穿着破烂的衣裳,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贾东旭不乐意了,怎么,觉得他就只会洗衣服做饭?等他回了车间,又是光荣的工人了。
  见李治国载着秦淮茹和小京茹走远,这才一脸乐呵的转身回院里。
  “怎么,看呆了?”
  谷堆是什么,是丰收啊,家里有谷堆,仓里就有粮食,咱们这些人才有饭吃。”
  小京茹站在床前,背着一个帆布包,是姐姐给她缝的书包。
  “没说啥!”
  顿了下又说:“还有这句,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姐,你看姐夫都说不好看了。”
  又过一会,一个大妈给李治国捏肩膀,一个端着茶杯站在旁边,可把人给伺候好了。
  “你姐夫还是我男人呢。哪能啥都惯着你。”
  做餐饮的,没有五成利润,都不好意思谈赚钱。
  贾东旭这都学会主动打招呼了,但依旧当秦淮茹不存在,心里依旧没过那个坎,明明秦淮茹是和他先相亲的啊。
  年长的对过去的苦难感触更深,尤其这首歌还是在写妈妈。
  陈雪茹顺势坐在旁边,眼神里有光,想了。
  阎埠贵在旁边看着,愣是没回过神来,贾东旭这脑子有毛病吧,那可是你曾经的情敌,这上赶着讨好,还要脸吗。
  见两人争论起来,方主任忙说:“两首都好,都是我们农业部的歌了。
  不仅能设计出脚踏式打谷机,还这么会写歌,也难怪老毕差点就跟他翻脸了。
  他对徐慧珍不来电,真找了这未来的小寡妇,日子不会好过的。
  他之前让许大茂养的鸡,真就给养好了,每天都能寻摸两三个鸡蛋。
  让妈也别做午饭了,晚点让光明跑一趟,把妈接过去一起吃好的。”
  贾东旭回了一句就走了,李治国愿意帮忙给他补工龄,这不符合规定的,越少人知道越好。
  李治国感觉最近有点吃多了,要减少点营养,就只吃了蛋清。
  “治国,你还记得前门小酒馆吧!”
  “没啊!街道那边没合适的岗位,只好等媳妇休完产假,我在回去顶岗。”
  但见小老婆素面朝天,戴着珍珠耳环,穿着一件素色的丝绸夏装,更显天生丽质,哪怕大着肚子,也依旧招人惦记。
  年轻一点地说:“主任,这首独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写得太好了。”
  李治国唾沫纷飞吹嘘了片刻,倒是没忘了时间,在两个大妈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撤了。
  宣传科的人到了,是两个大妈,别看身材走样了,但音乐素养很高。
  “早啊,李治国!”
  李治国随口问了句,心想老贺家也是一堆的破事,那徐慧珍也挺能挣钱的,但太认死理。
  很快,吃早饭了,秦母拿了一个白面递给女婿,却没管女儿。
  “哎!”
  李治国起初还有点不习惯,时间一长就成自然了。
  “哎!听女婿的。”
  陈雪茹伸手在眼前晃了晃。
  到时候直接给儿子起个李白?
  终于忍不住问:“妈,我哪里对你不好吗,怎么一大早,你就给我甩脸子?”
  李治国摇头说:“正好周日,一起出去逛,中午在外边下馆子。
  年轻一点的更喜欢歌颂美好。
  “出发吧,早晨凉快。”
  三人这就出门,出发走到中院了。
  “好的主任。”
  李治国直接把事情定了。
  李治国接过杯子品了一口,还是那个味,提提神,下午得干活。
  “姐夫,你别告诉姐,是我说的啊。”
  “就贺老头那儿子要娶媳妇了,定在下个月办酒席,托人问我有没有空去。”
  陈雪茹虽然是做小的,但她的年龄比秦淮茹大,心里上觉得自己是姐姐。
  秦母来城里两个多月了,相处久了,也知道女婿的脾性,大方,会疼人。
  他能不知道吗,正阳门下这剧,那小酒馆是主战场,后边带着那院子也整挺好的。
  贾东旭难以置信,难道真拿他当兄弟了,一直以来是他误会了?
  “贺老头有儿子的啊,那怎么酒馆里,就他一人在忙活?”
  关键主任护短,就算犯了错,顶多骂几句,这地儿好啊。
  “那怎么行,你这天天做饭的也累,就这么说好了,到点就让光明过来。”
  日后,李治国拿着信封走了,就这里边的钱,能顶小酒馆半年的营业额,所以他真不惦记那小酒馆。
  “好,看来下边也会做事了。”
  “李治国,之前跟你说的所有粮站公私合营的事,在经过试点之后,已经定下来了。
  没一会,吃了早饭,李治国就靠在椅子上听收音机,歇息片刻养足精神就出发。
  小京茹把剥开的鸡蛋递给姐夫,满满的成就感。
  “治国!”
  方主任点头,“难怪了,你这歌词写得太好了,现在是工农当家做主。
  “淮茹,你别光愣着,给你男人把鸡蛋剥了,别大着肚子就不知道做事了。”
  贾东旭转眼回到家,掀开门帘就说:“妈,你说得对,李治国人挺好的,跟我是兄弟呢。”
  得了,我这还得带秦淮茹去逛街,等你回了车间,刚说的事再来找我吧。”
  陈雪茹把男人带进了内堂,依旧准备了咖啡。
  贾东旭在家干了几个月家务,已经没了意气风发,还是想回厂里打螺丝孔,当钳工。
  李治国之前就提过这事,但中途给忘了,今儿说什么都不能再拖。
  “姐夫,我明儿就去学校报名了呢。”
  李治国起身,别看马上就九月了,今年的天气依旧有点热,但也就这几天的功夫,就得转凉。
  饭后,李治国到小办公室歇息了片刻,就见陈雪茹拿着一个信封进来。
  她刚在窗外都听到了,女儿竟然说让她别去下馆子,这不给惯着,还是女婿好。
  “京茹是你妹妹,你才是媳妇,一天天地,就知道享福了啊,这拎不清的。”
  十月就会发行面粉票,在十一月购粮就会使用,初步只会管控细粮,你这边也做好准备,下个月会比较忙。”
  贾东旭搓了搓手,帮着给推自行车,一路给送出了大院。
  “回车间,这也挺好的。
  小京茹见院里有人背着好看的书包,就惦记上了,家里只有姐夫疼她会给买。
  “哎哟,东旭,你一大早这是咋了。”
  “淮茹,你发什么呆,吃鸡蛋啊,这都新鲜的。”
  “嗨,我看贾东旭是傻了吧。”
  看了看时间,一溜去了丝绸店,虽然改了店名,但已经叫习惯了。
  秦淮茹坐在旁边,筷子扒拉着碗里的大米粥,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秦淮茹愣了一下,心里一下就堵得慌,难道她对老妈还不够好吗?
  到了她这儿,天天吃细粮,经常见到肉,每月光家用都能攒下五块钱了。
  “坑你干嘛,我们是兄弟。
  秦淮茹只觉得心里委屈,转身后抹了抹眼泪,等回了堂屋,又假装一脸笑容。
  方主任摇着头避嫌了,出去时还轻轻把办公室门给带上了。
  李治国把信封对折,发现太厚,还不好塞进裤兜,只好先放桌上,过会带走。
  李治国真打算帮这个忙,东旭兄弟有点颓废了啊,这不是年轻人该有的状态。
  贾张氏人傻了,难道李治国又做了啥?
  陈雪茹说着八卦,忽的见春桃进来了,便张罗着吃饭。
  主任挺高兴的,工作顺畅,他的事就少了很多。
  “好,说得好啊。”
  李治国把自行车停在店门口,没必要过于避嫌,别人大着肚子的。
  你要真回去了,我替你去说说,把你的工龄续上,你就当放了几个月假,以后不影响领退休工资。”
  “中午有小灶,就知道你会来。”
  “妈没有啊!”
  “李治国,你是怎么想到这些歌词的,你不是在京城长大的吗?”
  很快,两个大妈看完歌单后,也震撼了。
  “妈,过会我带淮茹和京茹出去买点东西,一辆车去不了。
  “来得正好,你们看看李治国写的两首歌,尤其是这一首,将作为我们农业部的王牌节目。”
  “合唱得更好!”
  李治国就怕东旭兄弟回不去,因为贾张氏一直惦记那岗位好久了,就昨儿还在说要当光荣的工人,撑起老贾家。
  秦母听到动静,从炉子上提着水壶出来,给冲洗脸水。
  “谢谢姐夫!”
  “是不好看。”    李治国说了句实话,土得掉渣啊,就是用旧衣服给改出来的。
  “妈这是怎么了?吃错药了?大早上的给谁生气呢。”
  方主任原本只是想送奖励,好把人挖过来,现在陡然发现,这小子真可是个人才啊。
  如果说陈雪茹的性格是强势,那徐慧珍就是大女主。
  尤其这三大爷,更不能透露。
  “明白,下个月我会多往这边跑。”
  “人才啊!”
  李治国颇有点无奈,媳妇的预产期是在国庆前后,这还给赶上了发行粮票。
  秦母念叨了一句,赶忙去厨房把早饭拿过来,这会刚刚好,不怕凉了。
  阎埠贵摇头,这就不长记性,李治国这俩月是挺安分,不代表就转性了啊。
  秦淮茹自己剥了鸡蛋,剥开后分了一半给老妈,结果人却没接。
  正好,李治国在这儿,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赶紧请教,等理解到位,就准备排练节目。”
  秦母满脸笑意的收拾好脸盆,回了屋,就见女儿不是太高兴。
  “独唱更好!”
  秦淮茹走进屋,开口就说:“治国,你别太惯着她了,小小年纪就知道挑好的,这是嫌弃我给她做的书包不好看了。”
  过了一会,陈雪茹说起了最近这边的见闻,就聊天都觉得好。
  “你自己吧,妈吃不了这么好。”
  尤其是农民已经没有地主的压迫,真正过上了好日子。
  小京茹想要新书包,还不得把姐夫给讨好了,这会帮着给穿着袜子,就小跑着去给拿洗漱用具。
  “好,今天带你去买点学习用品。”
  “哎!你们去逛就是了,妈就在家里随便吃点。”
  秦母小声说了句,对女儿的意见挺大的。
  “这是根据我媳妇的内心角度来写的,我媳妇家世代贫农,以前连土地也没有。”
  厨房里,秦淮茹跟了过去帮着收拾。
  等到改开后,大栅栏这边一天能卖出上万件的背心,只要敢做生意的,都能挣到钱,当然也容易亏。
  “治国,真给京茹买书包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