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从末路抵抗军到联合国第六常 > 第十五章军工生产
  12月14日上午9点,兰芳行政院总长办公室内。
  
  
  兰芳独立军最高军事委员会,关于建设独立军第一步兵旅的军事改革会议,正在罗忠信的主持下进行。
  
  
  今天参加会议的,除了独立军所有副排级以上军官,还有刚刚被任命为兰芳国防部长的江觉民等人。
  
  
  江觉民,年45岁,祖籍粤省嘉应州,现如今坤甸城内**的族长。
  
  
  其祖父江戊伯,不但是兰芳创立者罗芳伯的亲密战友和结拜兄弟,更受到罗芳伯推荐,在其过世后接任兰芳第二任“大唐总长”。
  
  
  以罗江两家的关系,早在罗忠信刚刚到达婆罗洲的时候,就曾短暂寄住在江家。
  
  
  甚至在他前往东万律,为高祖父罗芳伯扫墓祭祀的时候,江觉民都曾陪同前往。
  
  
  等罗忠信成立抵抗军的时候,江觉民代表着**,不仅从财务上给予了支持。
  
  
  甚至还将自己的三子江继光,送进了罗忠信的队伍,即现今的独立军二排排长,在坤甸城战役中负责带队进攻程家大宅的江继光。
  
  
  因此,在正式接任“大唐总长”职务后,罗忠信经过慎重考虑,便将现如今兰芳行政机构内权责最重要,即将全权负责整个独立军后勤补给重任的国防部部长职位,交给了江觉民这位深得他信任的世叔。
  
  
  遵循着华人自古以来“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的传统。
  
  
  今天这场会议上所讨论的军事改革方案,其实前两天,就已经由罗忠信亲自提出,并经过了几位主要军事主管的内部讨论和认可。
  
  
  今天会议的目的,与其说是讨论方案的内容,不如说是分配方案实施的任务更加贴切。
  
  
  “按照目前的方案,原兰芳独立军直接扩大编制为一个步兵旅,下设五个步兵营、一个炮连、一个侦察连、一个警卫连……”已经被任命为第一旅副旅长的温仲义,正在向所有人介绍著这次的改革和整编方案。
  
  
  于此同时,已经对这份方案了若指掌的江觉民,则是在内心思考着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昨天下午,当有关军事改革的小范围通气会结束之后,江觉民就被罗忠信单独留了下来。
  
  
  主要是围绕一些不方便放到大会上讨论的问题,罗忠信需要单独对他交代一番。
  
  
  “江叔,您别拘束,刚刚会后邀请您留下来,主要是有点事情,需要单独跟您交代。”将茶杯放到江觉民的面前,罗忠信微笑着放松身体,将后背轻靠在椅背上。
  
  
  “总长,咱们不是说好了吗?谈公事的时候称职务。”江觉民的神情也很轻松,对于罗忠信入主兰芳这件事,他和他所代表的江家,无疑都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当年的江戊伯,正是以罗芳伯身边第一武将的身份,靠着率军征伐本地苏丹国的军功,才得以接任第二任“大唐总长”。
  
  
  后来更是在退隐后,因为本地番人叛乱而再度出山,又当了7年的“总长”。
  
  
  作为江戊伯的后代,他们江家比所有人都清楚军权的重要性。
  
  
  而以兰芳独立军如今的战斗力,或许未必能打得过爪哇岛的荷兰人殖民政府,但在婆罗洲的范围内,恐怕已经没有对手了,这还是独立军没有完成扩军的前提下。
  
  
  罗忠信点点头,“好好好,是我忘记了咱们说好的规矩,我道歉!江部长,时间紧迫,那我就开门见山啦?”
  
  
  “是,请总长指示!”见谈到正事,江觉民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他当然清楚,在目前情势下,抗击荷兰侵略者,就是整个兰芳上下不容置疑的首要任务。
  
  
  再加上独立军扩军在即,总长在这个时候,将国防部长的职务交给自己,必然是需要一个值得信任,又有足够能力的人,配合他完成至关重要的军事改革和战争准备工作。
  
  
  “好,今天找江部长你,主要聊两件事。”罗忠信感到有些遗憾的是,现如今这个年代,后世的卷烟离普及还远着呢。
  
  
  雪茄的产地,也仅限于古巴等极少数地区,婆罗洲上反正是没有那些玩意。
  
  
  旱烟倒是有,可他抽不惯,作为后世烟民,不得不被动戒烟,想抽一根的时候,除了硬扛着,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第一件事,就是关于兵工厂的问题。
  
  
  如你所知,现在的兰芳独立军,已经开始装备最新式的武器。
  
  
  马上队伍扩编的时候,也将全体装备新武器,对于新式子弹的消耗会比较大,我已经通过关系采购了一批子弹,顺便买到了两条最新的子弹生产线,用来满足部队补给的需求。
  
  
  这方面需要你们国防部来安排。”罗忠信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反正所有来自系统的东西,全都解释成通过神秘渠道,从欧洲采购的。
  
  
  “是,属下明白!”江觉民迅速答道。
  
  
  对于独立军所装备的新式武器,他一直也是很好奇的。
  
  
  虽然从来没亲眼见识过这些武器的威力,但从儿子那边听说,最起码不输给荷兰人手上的最新武器。
  
  
  如今听说罗忠信打算用新式武器武装一个旅,他要说不惊讶那是不可能的,这得多少钱啊?
  
  
  莫非当年罗芳伯老大人,给家留下了一笔宝藏?
  
  
  当然,这些想法只是在脑中一闪而过,作为一家之主,什该问什不该问,他还是分得清楚的。
  
  
  罗忠信则还在继续刚才的话题,“我的意见是,原来兵工作坊的设备,还能用的全部转为民用,不能用的直接废弃,该拆的拆、该卖的卖。
  
  
  所有雇工,全部集中起来,加上新招募的工人一起,组织学习新式机器的使用。
  
  
  对了,其中许多机器需要蒸汽动力和水力驱动,新的兵工厂必须在河边重新选址。”
  
  
  兰芳原有的兵工制造作坊,除了极少数蒸汽驱动设备外,大部分都还是更原始的手动生产设备,甚至比不上如今大清国的制造水平。
  
  
  除了那些熟练工人被罗忠信所看重之外,剩下的在罗忠信看来都没有什价值。
  
  
  幸运的是,坤甸城正好位于卡普阿斯河的入海口,水力资源丰富,凭借系统设备的黑科技水平,工人们上手的难度并不会很大。
  
  
  另一方面,在还未曾获得新式枪械生产线的情况下,罗忠信并不打算继续沿用兰芳原来的燧发枪及前装火炮生产线。
  
  
  而是在集中力量生产子弹的同时,在内部抽调少数老工匠,慢慢尝试对53式步骑枪进行研究仿制。
  
  
  以他前世莫辛纳甘服役超过百年的经历来看,哪怕全都使用现在的老式工具,其实完成步枪的基本维护修理等工作,只要不要求工作效率,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