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从末路抵抗军到联合国第六常 > 第二十五章家乡来人
  最近这段时间。
  
  
  正当古晋城的德容中校,为兰芳独立军掀起的连绵不断的游击战攻势,感到头疼的时候。
  
  
  身处坤甸城中的罗忠信,其实也并不轻松。
  
  
  因为最近每场战斗的规模太小,战果也太过于零碎。
  
  
  有时候甚至只是击毙、击伤那一两个敌人,对手又是穷到掉渣的仆从军底层士兵,战利品基本无从谈起。
  
  
  所以,罗忠信自然不可能捞到亲临一线指挥战斗的机会。
  
  
  只得留在坤甸城内,配合各种行政工作,力求尽快恢复兰芳行政系统的部分基础功能。
  
  
  但偏偏,在本轮兰芳军刚刚掀起游击攻势的前一两天,罗忠信脑海中时不时突然响起的系统战斗结算提示,差点把他逼疯。
  
  
  直到善解人意的统子哥,在罗忠信的不断抗议下,适时地推出了手动切换战役结算功能,他的脑子才得以清净下来。
  
  
  纵观目前婆罗洲上的战争态势,兰芳独立军,在先进武器和全新战斗理念的支撑下,已经由之前的全面被动挨打的局面,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围绕在古晋城中,那支荷兰军队周围的战火,甚至已经不再局限于,罗忠信等人之前计划中的山口洋至桑高一线。
  
  
  根据陈季礼最新提交给总长办公室的报告显示,独立军目前的游击攻势,最远已经到达更北边的泗务城。
  
  
  甚至位于婆罗洲中南部的拉亚山附近,似乎也有非兰芳正规军游击队活动的痕迹。
  
  
  说实话,对于如今远高于预期的战争态势,罗忠信是有过一些猜测的。
  
  
  毕竟独立军装备的那些新式武器,与敌人手中武器究竟有多大差距,只有他这个当事人最为清楚。
  
  
  但就算是之前罗忠信私下最乐观的猜测,也早就被事实中的战果所推翻。
  
  
  事实证明,这一轮战略反攻的形势不是小好!
  
  
  而是一片大好!
  
  
  不但将荷兰本土军队,压制在古晋城不敢出来,就连那些欧洲雇佣军,也放弃了在城外单独行动的打算。
  
  
  不管去哪,都带着一大堆仆从军前呼后拥的,生怕遭到兰芳独立军的突袭或埋伏。
  
  
  私下,罗忠信也对这种战场态势大大超出原有计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最后来自军事情报处的调查报告,却让他很是有点哭笑不得。
  
  
  首先就是,前世出生于华国和平年代的罗忠信,习惯性地大大低估了婆罗洲的百姓。
  
  
  尤其是敢于背井离乡下南洋的这些汉人,骨子的彪悍和武勇。
  
  
  罗忠信为补充完善游击战策略,所提出的民兵制度,在各驻军根据地甫一展开,便在无意间,解开了当地汉民身上的某种枷锁,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
  
  
  在兰芳独立旅这种正规军的帮助下,各根据地迅速建立起规模大小不一的民兵组织。
  
  
  其成员,以本地汉族和亲近番人部落的青壮年为主。尽管装备水平仍然相当落后,但主观积极性极强。
  
  
  不仅踊跃参加根据地组织的民兵训练,更是以编外侦查员的身份,不断为主力部队提供各种讯息。
  
  
  让独立军的战士,每每能在战斗开始前就掌握敌人情况,占据绝对的信息优势。
  
  
  影响仅次于民兵制度的,则是在这一轮军事斗争中,大放异彩的狙击战术。
  
  
  别看整个独立旅上下,目前仅仅装备了10支79式狙击步枪。
  
  
  但53式步骑枪本身的性能,已经足以让兰芳军队中的优秀射手们,在仅依赖机械瞄准具的情况下,完成远超目前世界主流武器交火距离的远程击杀。
  
  
  远的不说,红星军军史上,著名的超级狙击手张桃芳前辈。
  
  
  就是靠着一支没有安装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在半岛战争中,创下了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的恐怖纪录。
  
  
  由此可见,只要枪支性能和狙击手的个人枪法到位,有没有瞄准镜,其实并不能成为那些优秀射手完成狙杀任务的阻碍。
  
  
  在罗忠信的记忆中,前世地球上狙击战术的崛起,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
  
  
  尤其是芬兰抵抗苏军入侵,以及苏德战场的城市拉锯战为甚。
  
  
  但罗忠信前世,并不是什专业狙击手,也没有经过专业的特种作战训练,对于狙击战术对战场态势的影响,并没有太过深入的理解。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罗忠信本人。
  
  
  包括此时兰芳军方的所有高层,实际上,对目前欧洲主流军队的内部情况并不够熟悉。
  
  
  婆罗洲上也从未出现过,交战双方以步兵方阵形式对射的大规模战斗。
  
  
  自然也预料不到,在兰芳的狙击战术出现后,敌方前线指挥官,时刻处在被狙击的生命威胁下,对双方战场态势,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想象一下。
  
  
  一帮本来就是由欧洲雇佣军和本地仆从军组成的乌合之众,前线负责发号施令的指挥官,又往往在战斗发生的第一时间被狙杀。
  
  
  剩下的那些人,毫无任何战斗意志可言。
  
  
  毕竟一个月几十个银币而已,玩什命啊?
  
  
  更别说那些,从来没领过薪水的仆从军了。
  
  
  就这帮人,打打顺风仗还行,一旦陷入困境,那是绝对不可能拼命的。
  
  
  于是,一边是士气日渐高昂的兰芳独立军,一边是几乎成为惊弓之鸟的敌人。
  
  
  婆罗洲前线的交战态势反转,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起来。
  
  
  战场打得一帆风顺,能让身处大后方的罗忠信头疼的,就只有兰芳内部的问题了。
  
  
  前文曾经说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兰芳的行政机构,在罗忠信接手之前,就已经大多处于废弛的状态。
  
  
  而想要将之引入正轨,罗忠信作为如今兰芳的最高领导人,所需要面对的问题,真可谓千头万绪。
  
  
  幸好,就在这个时候,一则罗忠信期待已久的喜讯传来:家乡来人了!
  
  
  今年一月中,身在嘉应州的罗忠仁,也就是罗忠信的亲大哥,就已经收到了那封来自婆罗洲的家书。
  
  
  信中,罗忠信除了表达对家人的关心和思念外,主要内容就说了两件事:
  
  
  一是详细介绍了他建立兰芳独立军,直到攻占坤甸,接受刘恩冠的禅让,成为新一任“大唐总长”的经过。
  
  
  并表示了自己想要立足兰芳,建立起一番基业。为家族,也为所有家乡和本地汉人百姓谋后路、谋生计,发誓赶走荷兰殖民者的决心;
  
  
  二是向大哥说明他此刻接手后兰芳的现状。
  
  
  尤其是目前兰芳政务百废待兴,各方面普遍缺乏有能力,又足够可靠的人才。
  
  
  提出了希望家族能给予支持,帮助他从老家招募各方面人才,到婆罗洲共襄盛举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