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世界军事百科 > 第十六章《世界军事百科·第四卷》(2)(2
  美国海军最杰出的成就就是将战火烧到了英国水域。
  进入欧洲水域的第一艘美国海军船是方帆双桅船“报复”号,由兰伯特
  同时,美国在法机构买了斜桁横帆小船“突袭”号,戈斯塔瓦斯
  如果霍普金斯由商船改成的分舰队是第一支美国海军的话,那么议会1775年底批准的13艘快速帆船就被认为是第二支。这些快速帆船不是由商船改造而成的,从龙骨起都是按真正的战舰建造的,但建一支由真正战舰组成的高效率舰队的诺言一直也没实现。13艘快速帆船中的6艘因为种种原因根本没有出海,而另外几艘中有4艘是短命的。
  
  特别好,特别快的“汉考克”号有32门炮,被一艘有44门炮的英国船缴获。在佩诺布斯科特湾,约翰
  号是光荣地沉没。它的船长尼古拉
  所以到1780年,只有3艘快速帆船可用,“波士顿”号和“普罗维登斯”号在一次向南巡航之后进入查尔斯顿,共同守卫这个城市。
  
  后来,在向英国人进攻时这两艘战舰全都损失了。“特兰伯尔”号独自生存到1781年,主要是因为在1780年之前它不能越过康乃狄克河而出海。
  
  美国海军中最优秀的军官是约翰
  号和“艾尔弗雷德”号进行巡航。1777年他被任命指挥有18门炮的“兰杰”号,同年秋天驶去法国。当法美联盟条约签字的时候,他恰好在法国,在基伯龙湾愉快地接受了一支法国分舰队的致敬。1778年春,他带着“兰杰”号绕着爱尔兰向岸上袭击,抓获了有20__________门炮的“德雷克”号。一年以后,他受命指挥一艘东印度公司古老陈旧的商船“波恩霍姆
  黄昏时分,当他偷偷接近一支英国船队时,遇到2艘护航船———理察
  琼斯意识到炮战对他极不利,于是企图登上“塞拉彼斯”号。后者灵活地躲开,想快速掠过“理察”号。笨拙的东印度公司的旧商船转弯,船首撞上了“塞拉彼斯”号船尾。英国船长为了证明他船的优越,从黑暗中钻了出来,轻蔑地喊道:“你的船碰撞了吗?”琼斯的回答很响亮:“我还没有开始战斗呢!”
  
  现在“理察”号试图掠过“塞拉彼斯”号但失败了。2艘船相撞,风把2艘船转到了一起,艏靠艉,艉靠艏。琼斯抓住机会命令士兵用铁钩把两条船锁在一起,他自己则抓装塞拉彼斯号上的一根断绳子绑到自己船的后桅上。2艘船捆在一起,几乎炮口对炮口相互射击了2小时。这时,“联盟”号从黑暗中钻了出来,用舷炮朝“理察”号打了3炮。朗代船长后来对一位朋友坦白道,他想击沉“理察”号,活捉“塞拉彼斯”号,当个胜利者。
  
  “理察”号慢慢下沉,所有的炮除3门发射9磅炮弹的火炮外都炸毁了,这3门中有一门是琼斯自己操纵的。在这紧要关头,一个美国水兵爬上了“理察”号的桅桁从“塞拉彼斯”号的舱口将一枚手榴弹扔上了它的炮台甲板,使散放的弹药引爆炸死了许多炮手。接着,主桅开始倾斜,皮尔逊船长的神经垮了,亲手扯掉了军旗。倾斜了的“理察”号第二天沉没,琼斯将军旗移到了“塞拉彼斯”号上。
  
  美国水域的海军行动
  
  法国人与美国结盟后,开始准备将土伦舰队的一部分开往美国作战。1778年4月,12艘舰船在海军中将德埃斯坦伯爵率领下出发。
  
  英国人认识到要想保住英国在美洲的地位,有必要立即给豪上将增援。但海军部只能够以海军上将奥古斯埃斯
  法国结盟使得费城的英军处于易受攻击的地位,因为英军的海上供应须途经德拉瓦河,这是法国舰队很容易封锁的。接替全部在美英军指挥的亨利
  曾宣称:“兵贵神速,突击制胜”的德埃斯坦没留意到自己的箴言。如果他快速渡过大西洋,他本可以在德拉瓦河抓住豪的舰队并将它同克林顿的火炮一齐摧毁。从土伦到德拉瓦角他就花了85天,于7月6日到达。幸亏拜伦的英国援军因遇到风暴比他还到得晚。豪于是面对一支火炮数量几乎是他两倍的法国舰队。
  
  豪为一场可能没有希望的战斗不屈地准备着,他在进入纽约港的主航道上将他的舰船密集地一字排开,而克灵顿在桑迪胡克的尽头构筑了炮兵阵地。7月11日德埃斯坦的舰队到达,并在距敌4海里处抛锚。华盛顿将军提出全面合作进攻纽约,似乎现在就是华盛顿在战争初期就期望的那种联合攻击的时候。然而一个简单的事实使这一显而易见的机会成了泡影。法国舰船的吃水深度使它们越不过水深仅22英尺的沙滩。受挫的德埃斯坦最终把舰队撤走了。失去这一空前未有的机会,华盛顿非常失望。它本可以切断英军的海上联系,封锁住它的供应和援军及可能逃跑的途径。
  
  德埃斯坦撤到波士顿舒舒服服地休整。如同帆船时代司空见惯了的一样,战场因为冬天西印度群岛的天气较好而移到了那儿。11月初德埃斯坦驶向加勒比海。英国人同时将5000人的部队从纽约派往那儿,主力舰队也于1779年初到达。英国主力舰队现在由海军上将拜伦指挥,豪勋爵交出了舰队的指挥权,扬言“只要现在的内阁当权”他就不干。
  
  早在西印度群岛的部队玩起了“偷袭产糖岛屿”的老把戏,德埃斯坦和拜伦很快地双双卷入。7月,这位法国将军有机会给英国海军指挥官上了一次战术课。德埃斯坦刚刚占领格林纳达岛就接到报告,说有一支舰队正在接近。这是拜伦,带着几船部队和22艘战舰前来解救格林纳达岛。接下来的格林纳达海战显示了他们乱糟糟地追击这支精心组织的、有意抵抗的部队的危险性。
  
  次日天亮前,几乎没有风。德埃斯坦正努力将它的舰队从港口开出,天一亮曙光暴露了压过来的英国人。拜伦急于将四散的法舰抓住命令全线追击,但渐起的风帮助法国人组成了战斗队形。混乱的英国人没有组织,6艘舰失去战斗力。战斗接着打向西面,但德埃斯坦想到他的战略目的是掩护格林纳达岛,于是升旗召集舰队炮轰英国受伤舰船,然后驶回港口。第二天,打败了的英国人退到了圣基茨岛。虽然法国人与往常一样伤亡比英国人大,但他们不仅在格林纳达站住了脚而赢得一场战略胜利,也干净利落地赢得一场战术胜利。
  
  德埃斯坦想起了7月到10月是西印度群岛海域即将来临的台风季节,这期间,这一地区的海军部队或驶回本土或驶向北美战区。德埃斯坦首先驶向海地———法国在西印度群岛的最后一个停靠港。在海地角华盛顿将军的信件已在等候着他,信中说英国人乘法国舰队不在的时候侵占了南方殖民地并且在1778年底占领了萨凡纳。考虑到这些请求,德埃斯坦准备帮助收复这一港口。
  
  9月1日,法国舰队司令带着他舰队的20艘舰船和3000人的部队的运输船到达萨凡纳附近。他是在接到返回法国的命令后进行这一慷慨的远征的,所以想很快地把它办完。于是,法国人和美国人没有充分准备就在10月9日向萨凡纳发起进攻,进攻失败了,法国人遭受惨重失败,德埃斯坦自己也受了伤。他驶向法国,留下了他的失望和痛苦。
  
  法国舰队和英国舰队的相对优势
  
  1778年的法国海军在许多方面是世界上最好的。有大约45艘舰船随时可以出海,法国适于战斗的舰船比英国多。这些舰船经过科学设计,比英国舰船造型更漂亮、速度更快、吨位更大。法国的水兵炮手可能是世界上最准的射手,远程射击明显比英国人强。最后,法国人在海军战术理论与实践方面均超过英国人。比高
  另一方面,英国人只有《永久战斗条令》,虽说早在七年战争时指挥官们就开始执行刚刚发布的《补充条令》以获得更大的灵活性。豪勋爵和理察
  战争中皇家海军的短处和法国海军的优势既然如此,为何法国海军没有取得明显胜利?主要原因似乎是她的防御传统起了制约作用。
  
  这一传统发展于以前的历次战争,那时法国资源同时受陆上和海上战争之累,海军被提醒要保存舰船。于是当英国人朝船体射击以便摧毁和俘获敌人舰船,永久地控制海上时,法国人却向桅和帆射击削弱敌人的能力,只求暂时地控制。例如在夺取梅诺卡岛的海战中,加里森尼尔没有丢损一艘舰船,也没摧毁一艘敌舰,而将宾的舰队赶跑了,从而使法国陆军有充裕的时间来占领这个岛。
  
  欧洲水域的海军行动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欧洲水域第一次海上行动是韦桑岛海战,也就是1778年7月23日在布列塔尼顶端附近韦桑岛以西100海里处,法国布勒斯特舰队和英国海峡舰队进行的一场海战。法国舰队司令德奥维利埃伯爵率领29艘舰船无意鏖战,__________一心想安全返抵布勒斯特。3天中,他利用上风位置一直避免战斗。
  
  7月27日,率领海峡舰队30艘舰的凯佩尔司令终于失去了耐心。
  
  他命令全线追击,不惜破坏有序的队形,以图冲向法国舰队的后尾。
  
  但是德奥维利埃突然收拢舰船,猛烈攻击混乱不堪的英舰。英国人前锋好几艘舰的桅杆被打断,后尾也受重创。这场非决定性的交手有效地结束了战斗。凯佩尔终于懂得了一场杂乱的全线追击并不一定能取得胜利。
  
  德奥维利埃认为打得不错,天黑时退回了布勒斯特。虽然法国人伤亡比英国人重,但他们显然在谋略上高英国人一筹。另外,他们也为与英国皇家海军交战后驶回全部舰船这一不寻常的行动而高兴。对于七年战争时期的失败者来说,这是一场不小的胜利。
  
  那时已被选为议员的凯佩尔因其作战表现受军事审判时,法庭里坐满了他的同党。他们将审判变成了一场滑稽戏,他在一伙暴徒的欢呼声中被宣判无罪。对那些忘掉或不明白这些情况的皇家海军军官们来说,他的无罪释放似乎清楚地表明《永久战斗条令》已经失去了神圣性。凯佩尔同时受到了象对土伦海战中的马修斯和梅诺卡海战中的宾那样的指控,但他既没有被开除也没被枪毙,结论是乎是清楚的———军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最佳判断进行战斗。
  
  法国曾期望西班牙与其共同参战。西班牙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兄弟,也是七年战争中法国的难兄难弟。1779年6月初,德奥维利埃率领他的舰队28艘舰从布勒斯特出发向南与一支西班牙舰队汇合,同时,西班牙驻伦敦大使激怒英国人,使其宣战。
  
  已经制定的法西计划确定1779年夏从怀特岛和朴次茅斯进攻英国。
  
  为此法国能够集合62艘舰船,西班牙40艘,而英国最多只有80艘。
  
  面对这一危机,英国明显地缺乏指挥人才。豪兄弟和凯佩尔已经不体面地下台了。国防部被迫请出已退休的查尔斯
  在一片恐慌中,英国人急忙准备迎击预计中的入侵。德奥维利埃为了等待拖拉的西班牙人与他会合花了一个月,67艘舰船的联合舰队直到7月末才集合完毕。8月中旬联合舰队一直停留在朴次茅斯附近的海面。哈迪领着他的35艘舰进进出出,没进行任何实际挑战,然而,此时法国和西班牙人的舰上水和粮食都告急,疾病也越发严重。当法国政府犹疑不决并改变计划时,德奥维利埃看见了哈迪的舰队,而且追了一阵。但最后终因供应断绝,气恼地返回布勒斯特。
  
  当英国政府全力以赴准备打退入侵———这场入侵没发生———的时候,约翰
  1779年底,海军上将乔治
  实际上,罗德尼执行这一使命既敏捷也很有眼力。在圣文森特角看到一支11艘舰船的西班牙舰队后,他顺着西风张起风帆,命令全线追击。包了铜的英国舰船慢慢赶上了西班牙人。天黑时,小风变成了大风,英国人开始进攻西班牙舰队尾部。战斗进行了一夜———有名的“月光战”。一艘西舰爆炸,罗德尼俘虏了6艘。海峡打通,解救直布罗陀就毫无困难了。
  
  2月中旬,罗德尼从直布罗陀驶向西印度群岛,途中留下那些准备返回海峡舰队的舰船。虽然法国人和西班牙人不时地组织联合舰队在海上行动,在数量上超过英国所能集结的舰船,但欧洲水域1780年其他时候的海上行动都局限于运动战。
  
  切什梅海战
  
  切什梅海战是俄土战争期间,俄国分舰队与土耳其分舰队于1770年7月7日在希俄斯海峡的切什梅湾进行的战斗。
  
  俄国分舰队在奥尔洛夫上将指挥下,经过积极搜索,发现了土耳其分舰队。土耳其舰船排成两条战斗线,在希俄斯海峡内离岸0.5海里处抛锚停泊。6月24日,在舰长军事会议上通过了斯皮里多夫海军上将提出的攻击土耳其舰队的方案,方案规定不按当时奉行的线式战术原则行动,而排成几乎垂直于敌人战斗线的单纵队,驶帆接敌,从近距离攻击敌前卫和中军,同时用数艘军舰集中突击“雷阿尔
  号被击毁,俄国的“叶夫斯塔菲”号战列舰也被烧毁。失去指挥的土耳其分舰队在海岸炮的掩护下仓皇退入切什梅湾,接着又被俄国分舰队封锁在湾内。为了彻底消灭土耳其舰队,斯皮里多夫于7月6日夜间命令格雷格海军少将指挥的前卫驶往切什梅湾的入口处。夜间,前卫各舰冒着敌人的炮火进入切什梅湾,抛锚停泊,向敌舰发射燃烧弹。
  
  随后又有4艘纵火船进行火攻。夜战中伊林中尉指挥的那艘纵火船使土耳其的1艘战列舰着火燃烧,后来火势延及其他敌舰。到拂晓时,土耳其分舰队已被彻底消灭:15艘战列舰、6艘巡航舰和40余艘小船被毁;l艘战列舰和5艘大桡战船被俘;至少有l
  切什梅海战具有重大的军事战略意义。土耳其指挥部丧失舰队以后,不得不彻底放弃在希腊群岛向俄军发动进攻的企图,转为集中力量保卫达达尼尔海峡和濒海要塞。俄国舰队则完全控制了希腊群岛。
  
  切什梅海战为俄国海军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建立俄国海军的机动进攻战术奠定了基础。为了纪念切什梅海战,专门铸造了奖章,并在皇村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即切什梅海战纪念柱。
  
  伯罗奔尼撒起义
  
  伯罗奔尼撒起义是希腊人民反抗奥斯曼帝国封建军事压迫的一次民族解放起义。起义于1770年3月1日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爆发。
  
  在反抗土耳其压迫的斗争中,希腊人民指望得到当时正同土耳其进行战争的俄国的援助。希腊贵族代表利用这一局势领导了正在酝酿的起义,并建议把起义时间预定在俄国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指挥的分舰队抵达维图洛海湾之日。根据起义者的请求,俄国分舰队的2支配有炮兵的小型登陆队于3月2日登陆,与起义者会合,并组成2支队伍开始行动。
  
  东军团遇到3000名土军,遂发起攻击,迫敌逃窜并占领米斯特拉斯城和要塞。西军团未遇土军抵抗,解放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中部地区。4月21日,斯皮里多夫海军上将的分舰队占领那瓦里诺要塞。伯罗奔尼撒半岛人民到处奋起进行民族解放斗争,起义人数增至8万人。
  
  起义者、俄国分舰队和登陆队的联合行动,迫使土军指挥部从其他方向撤下部分兵力调往伯罗奔尼撒半岛。土耳其舰队也开进这一海域。
  
  装备低劣、军事素质较差的起义者面对优势之敌,被迫转入游击战。
  
  由于多次受到土正规军的攻击,起义者放弃了在此之前已经解放的地区。起义者的退却使俄国分舰队和登陆兵的处境困难起来。1770年6月7日,俄国分舰队将登陆人员接回舰上,被迫撤离伯罗奔尼撒半岛海岸。6月间,土正规军镇压了伯罗奔尼撒起义,数千名希腊人惨遭迫害,整个半岛被洗劫一空。伯罗奔尼撒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对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压迫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帕特雷湾海战
  
  帕特雷湾海战是第一次希腊群岛远征期间,俄国分舰队与土耳其分舰队于1772年10月26
  驻希腊群岛的俄国舰队指挥部获悉土耳其舰队企图袭击阿乌萨港,以便消灭在该地停泊的俄国舰队。为了先发制人,海军上校科尼亚耶夫指挥的俄国分舰队奉命驶入帕特雷湾消灭穆斯塔夫帕夏指挥的土耳其分舰队。10月26日,俄国军舰将土耳其分舰队封锁在帕特雷湾内。
  
  10月28日炮战中,俄国分舰队逼近土耳其分舰队,近距离发射球形弹、双头弹、霰弹和球形燃烧弹,击破了土耳其分舰队。帕特雷湾海战共击沉敌9艘巡航舰和8艘辅助船只,击毙200多人。俄国分舰队只受到轻微损伤。
  
  尽管土耳其分舰队数量上占优势并占据有利阵位,但俄国分舰队采取了果断行动。俄国官兵表现了高度的战斗素养,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打破了土耳其袭击阿乌萨港以期消灭俄国舰队的计划。
  
  瓦尔米会战
  
  瓦尔米是法国马恩省的村庄。公元1792年9月20日,革命法兰西的军队与奥普联军及入侵法国企图扑灭革命力量恢复君主制度的法侨保皇党分子支队,在瓦尔米地区进行了一次交战。卡尔
  奥普联军和法侨支队绕过法军在瓦尔米西南展开。但法军仍坚守其阵地。9月20日晨,联军对法军阵地开始炮击,11时发起攻击。统率法军的久穆里耶将军灵活地指挥部队,实施了机动。当奥普联军在日赞库尔以北地区压迫共和国部队时,沙佐将军的9个步兵营和8个骑兵连即被调往受威胁方向,制止了敌军的进攻。同时派出了12个步兵营和8个骑兵连迂回敌军左翼。在抗击敌军攻击的过程中法军组织良好的炮兵火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法军革命军士兵在战斗中坚定顽强、斗志昂扬,挫败了奥普联军的攻击,迫使它停止了进攻。下午5时前,双方持续进行着猛烈的炮战。9月20日夜间,久穆里耶将军调整了部署,率部队占领了更有利的阵地,法军做好了继续战斗的准备。但是,卡尔
  9月30日,干涉军开始撤退。克勒曼将军指挥的2.5万人的法国步兵军受命追击敌人。但是这个军的行动不够坚决。法军转入总攻加速了驱赶干涉军的行动。至10月5日,干涉军损失近半,终被驱除出法国边界。
  
  瓦尔米会战的胜利,是革命法兰西军队对封建君主国家联盟的第一次胜利。在战斗中法国士兵的高昂斗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军事学术上,瓦尔米会战的特点是:法军两集团军在执行共同任务时精密协同,使用了密集的炮兵火力,以及在战斗中军队实施了灵活的机动。
  
  瓦尔米的胜利成了法国人民为争取祖国自由而斗争的象征。
  
  大西洋韦桑岛战役
  
  大西洋韦桑岛战役是法兰西共和国对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英法两国分舰队于1794年6月1日在韦桑岛以西430海里的海面上进行的一次战役。
  
  当时,法国的一支分舰队驶离布勒斯特,前去迎接来自北美洲的一支满载粮食和食品的商船队并为其护航。正在海上的一支英国分舰队获得这一消息后,即前去截击。6月1日晨,英国分舰队发现了法国分舰队。9时30分,法国分舰队从远距向正在靠近的英国舰船射击,战役遂告开始。10时许,几艘英国舰船将法国分舰队的队形拦腰截断,并在很大程度上予以打乱。战役转为独立舰群间的交战。
  
  中午时分,战役以英军胜利而结束。战役结果表明,英军在战斗素养方面优于法军。当夜,英国分舰队为修理损坏的舰船驶向朴次茅斯,从而被击溃的法国分舰队未遭英舰追击,而返回布勒斯特。韦桑岛战役中,法军损失7艘战列舰,有7艘战列舰被击坏,损失约3000人;英军有11艘舰船被击坏,伤亡1150人。
  
  法国分舰队失利的原因是,指挥人员指挥不力,水兵军事训练差。
  
  法国分舰队虽然失利,但水兵们仍然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将整个商船队护送到了布勒斯特。
  
  克尔察尼斯会战
  
  克尔察尼斯会战是波斯沙赫阿迦
  1795年秋,波斯军队入侵乔治亚。为了抗击波斯人的入侵,希拉克略二世募集了一支不大的部队,并将其按前卫、左路、右路、主力和预备队的传统阵式部署在梯弗里斯附近的克尔察尼斯丘陵地带。
  
  战斗在拂晓开始,格鲁吉亚前卫部队进展顺利,击败了波斯侵略军的先头部队。但当敌主力部队投入战斗后,兵力薄弱的格鲁吉亚军队被迫撤向梯弗里斯。格鲁吉亚人在梯弗里斯城下英勇奋战,击退了波斯人的3次进攻,但是,数量上的优势使波斯人取得了胜利。9月12日,梯弗里斯被波斯军队攻占,城市遭到洗劫和焚毁。一部分居民被杀,一部分被赶去当奴隶。
  
  1796年,俄军根据格奥尔吉耶夫斯克条约关于东乔治亚为俄国保护国的条款,进驻乔治亚,以防止波斯和土耳其的进一步侵犯。
  
  英国占领南非
  
  18世纪末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各国产生巨大影响,欧洲各国封建君主都力图干涉法国革命。当时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荷兰对法国革命的看法不一,其中荷兰爱国党同情法国革命,而以奥伦治亲王为首的王党则持敌对态度,1795年1月,拿破仑大军开进荷兰,建立巴达维亚共和国,奥伦治亲王逃往英国。
  
  当时,荷属南非正发生农民起义,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南非的官员已被赶走,南非处于无政府状态。于是,英国政府要挟奥伦治,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在1795年派兵进入南非并占领好望角,这是英国人在南非立足的开始。
  
  《亚眠条约》签订后,虽然规定将南非退还给荷兰,但1814年,英国再次进入南非并占为己有。
  
  拿破仑进军意大利
  
  拿破仑进军意大利指法国同第一次欧洲国家联盟战争期间,拿破仑
  法军统帅部计划于1796年在两个战场展开积极的战斗行动。法军朱尔旦将军和莫罗将军的部队必须从莱茵河一线对奥军实施主要突击。
  
  在意大利作战的波拿巴统率的法军担负次要任务———攻占北意大利,以后进入奥地利同主力会合,以便占领维也纳。然而,决定性的战斗却发生在意大利。到1796年4月初,在意大利的法军主力已部署在热那亚湾沿岸一带,同科利将军率领的撒军和博利厄元帅率领的奥军(该部下辖阿尔然托将军和塞博胜多夫将军指挥的两个集团)对峙。扼守从皮埃蒙特通往法国各山口的是克列尔曼将军指挥的法国阿尔卑斯山方面军,与之对峙的是奥斯塔公爵指挥的撒军。博利厄于4月11日开始积极行动,企图把法军逐出意大利。翌日,法军也转入进攻。法军主力迅速楔入撒奥盟军的间隙地,__________利用盟军部署分散的弱点,轮番击破。从而切断了撒军与奥军之间的联络。波拿巴与在宽大正面上行动的敌方不同,他自始至终集中优势兵力对付敌人独立的集团,以求将其各个击破。4月12日,法军在芒泰诺泰附近击溃奥军主力,4月22日,在切瓦和芒多维附近打败撒军,迫使撒丁于5月5日同法国单独媾和。奥军在5月10日洛迪战役中又遭失败。法军5月15日占领米兰,6月4日围困曼图亚,其一部推进到托斯卡纳,并于6月29日占领了设有英国海军基地的里窝那。7月底,揭开了曼图亚争夺战的序幕。
  
  奥军统帅部曾4次企图打破对曼图亚要塞的围困,但奥军经几次战役被彻底击溃了。这些战役有:卡斯提良战役、罗维雷多战役、巴萨诺战役、阿科勒战役以及里伏利战役。自1796年5月,奥军由维尔姆泽将军指挥,同年10月,改由阿尔文齐元帅指挥。1797年2月2日,曼图亚守军投降,奥军被全部赶出北意大利。3月,法军侵入奥地利,并开始进攻维也纳。4月18日签订了列奥边停战协定。此后,波拿巴又挑起同威尼斯共和国的冲突,并占领威尼斯。1797年10月17日,缔结了有利于法国的坎波
  拿破仑的意大利进军是在保卫共和国的口号下开始的,但后来变成了侵略战争。在这次进军中,拿破仑的战略是根据法国资产阶级的政治目的而制定的,旨在破坏撒奥联盟,推翻奥地利在北意大利的统治,由自己取而代之。法国资产阶级力图夺取可作为粮食和资金来源的意大利,开辟通往巴尔干和近东的方便道路。拿破仑在进军过程中,在意大利领土上建立了许多个共和国,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但是法军粗暴地侵犯了意大利人民的主权,劫掠被征服地区的财物,残暴地压制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拿破仑的意大利进军,充分显示了集中使用兵力于战区较之把兵力用于警戒线占明显的优势。
  
  法军的胜利主要是由于拿破仑的指挥艺术和运用了新的战术。拿破仑一贯运用并发展了革命军队的战术———纵队和散开队形相结合,坚决摒弃奥军统帅部盲目遵循的警戒线战略,力求首先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虽然敌人占总的优势,但是拿破仑巧妙而迅速地调动部队。
  
  运用集中突击的打法将敌各个击破。拿破仑在其统帅生涯中,善于依靠革命军队涌现出的有才能的将领,如贝尔蒂埃、茹别尔、马塞纳等人。
  
  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
  
  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指法国同欧洲各国第二次同盟战争期间,俄奥军队在苏沃洛夫元帅指挥下在北意大利对法军的战斗行动。
  
  1798年,俄国加入第二次反法同盟后,部队进行了调动:乌沙科夫海军中将的分舰队从黑海调往地中海,格尔曼将军的军团和罗津别尔格将军的军团调往北意大利,里姆斯基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奥国政府的坚决要求,苏沃洛夫被任命为北意大利联军总司令。1799年4月15日,苏沃洛夫抵达瓦列焦后,决定首先训练部队的协同动作,提高奥军战斗力。在组织奥军训练中,苏沃洛夫尤其重视对士兵掌握冷兵器、进行夜行军和以纵队实施冲击的训练。为了训练部队,他运用“制胜科学”的原则,制定出一系列守则和条令,并把一些俄军军官和军士暂时调来训练奥军各部;为了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他压缩辎重,并创立了流动给养弹药仓库。同时,军队还组建了炮兵主预备队。联军进攻准备的加快,使其能够在战斗中先发制敌,夺取战略主动。
  
  苏沃洛夫分出部分兵力封锁佩斯基耶腊和曼图亚要塞,然后亲率主力于4月19日出发对舍列尔军作战,并于4月25日前出到阿达河畔。这时,莫罗将军受命指挥配置在阿达河西岸的法军。苏沃洛夫决定对米兰实施主要突击,而在其他方向上采取佯动。在阿达河畔3天的交战中联军大败莫罗军。为了扩大战果,他们在6个星期内几乎占领了整个北意大利。法军统帅部调集兵力,企图以两翼包围突击来粉碎联军:由麦克唐纳的军队从托斯卡纳向摩德纳、巴马、皮亚琴察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由莫罗的军队从热那亚向托尔托纳实施辅助突击。转入进攻后,麦克唐纳于6月12日在摩德纳附近击溃了奥军并向巴马推进。
  
  苏沃洛夫识破了法军的企图,遂以自己的各个歼敌计划打破其企图。
  
  他把阻击莫罗军队的部队留在亚历山大里亚附近,亲率余部前往迎击麦克唐纳军。他们在48小时内行军85公里,于6月17日出敌不意地前出到特里皮亚河一带。
  
  6月17
  这次交战是巧妙运用辅助突击以保证粉碎主要方向之敌的范例。
  
  苏沃洛夫在北意大利的胜利,乌沙科夫率领的俄国舰队在地中海的成功进军,几乎彻底摧毁了法国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英国和奥地利担心俄国势力加强,决定把俄军赶出意大利。1799年8月中旬,苏沃洛夫接到从维也纳来的、经沙皇保罗一世认可的奥皇命令:率联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前往瑞士与里姆斯基
  苏沃洛夫远征意大利是当时重大的政治和军事事件。由于俄军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联军多次大败法军。这次远征中,苏沃洛夫的统帅活动是在异常复杂的形势下进行的。同盟内部存在政治矛盾,同盟各军的军事体制不同,他们内部盛行并决定其军事训练和军人教育的战略战术概念也有差别。英奥政府力图把对共同敌人作战的重任推到俄军一方,凡此种种都使苏沃洛夫的统帅活动变得极为困难。奥皇及其统帅们极力主张占领对方的领土和要塞,而苏沃洛夫当时就认为,消灭对方的武装力量是战斗的主要目标。苏沃洛夫的战略立足于对形势的周密分析,强调各个击破敌人,强迫对方按自己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总决战。苏沃洛夫运用在对其他地段进行辅助行动的同时,集中兵力对正面狭窄地段实施主要突击的原则,对部队实施纵深配置,使正面、翼侧和迂回突击相互结合。苏沃洛夫的作战计划符合于具体情况,具有自己的特点,与奥地利人依据陈旧的警戒线战略和线式战术原则制定的计划截然不同。在北意大利的战争中,为达到军事和政治目的,苏沃洛夫巧妙地组织了与海军的协同动作。具有深刻民族特点的苏沃洛夫军事学术的基础,是相信人在战争中起决定的作用。俄军良好的精神和战斗素质,以及渴望在俄军援助下从法国占领者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意大利人民的支持,帮助苏沃洛夫取得了胜利。
  
  苏黎世战役
  
  苏黎世战役指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俄法两国军队于1799年9月25
  从俄国开到瑞士准备同苏沃洛夫元帅的部队会合的里姆斯基
  瑞士境内的法军指挥官马塞纳将军,趁查理大公的奥军基本兵力不顾苏沃洛夫的强烈抗议而撤离瑞士之际,于9月25日以优势兵力进攻部署在利马特河左岸的里姆斯基
  战斗中,双方互有胜负,但最后以法军获胜而告终。
  
  9月26日,马塞纳开始向俄军中央和右翼发起总攻。俄军不顾敌兵力上的巨大优势,顽强地进行了防御,使法军遭到重大损失。
  
  但是,当里姆斯基
  俄军共损失近1.5万人,在沿山地撤退途中丢掉约80门火炮和大部分辎重。
  
  里姆斯基
  随后,苏沃洛夫的部队不得不在难以行走的山地抗击法军的优势兵力。
  
  法西葡战争
  
  法西葡战争是法国和西班牙对葡萄牙的战争。1793年,葡萄牙拒绝接受拿破仑提出的葡与英断绝关系的要求,并加入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为了回答葡萄牙这一行动,法国于1801年3月21日在阿兰胡埃斯同西班牙缔结了条约。根据条约规定,西班牙承担侵占葡萄牙的义务,以实现法国的意愿。双方军队都避免交战,仅仅实施机动。军事行动持续了两个半月。西班牙军队占领了葡萄牙的几个省。战争以签订巴达霍斯和约而告结束。
  
  俄国——伊朗战争
  
  俄国———伊朗战争指俄国同伊朗争夺外高加索和里海沿岸统治权的战争。战争是由于伊朗封建主企图侵略19世纪初归属俄国的乔治亚和外高加索其他地区而引起的。
  
  外高加索诸小王国和汗国因内讧造成在政治上软弱无力,伊朗和土耳其在英法两国的唆使下,企图乘机兼并整个外高加索。外高加索人民在反对伊朗和土耳其封建军事扩张的斗争中,多次请求俄国给予援助,并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归属俄国。1801年,东乔治亚自愿归属俄国,明格列里亚公国、伊美列丁王国和古里亚公国也先后得到俄国的保护。
  
  俄国———伊朗战争军事行动的起因是,俄国拒绝接受伊朗于1804年5月23日提出的要求俄军撤离外高加索的最后通牒。
  
  1804年6月,集结在埃里温地区的伊军主力在王储阿拔斯
  英法两国支持伊朗。1807年5月签订了伊朗法国同盟条约,随后又签订了旨在反对俄国的英国伊朗条约。俄伊战争曾有过几次较长时间的停息,并由于在此期间俄国同土耳其战争、同瑞典战争和进行卫国战争,而使俄伊战争对俄国不利。伊朗政府得知拿破仑进攻俄国后,于1812年8月初中断与俄国政府的和平谈判。阿拔斯
  俄国伊朗战争伊朗政府并未放弃其对外高加索的侵略企图。由于东方危机的产生,出现了对伊朗有利的国际形势,沙赫企图乘机采取报复行动。他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改编了部队,英国人向它提供武器和派遣教官。土耳其苏丹也支持沙赫,旨在分散俄国对巴尔干事件的注意力。英国企图将俄国逐出近东,因而支持伊朗与俄国交战,并把1814年11月25日签订的旨在反对俄国和阿富汗的奴役性的德黑兰条约强加给伊朗。按照英国的计划,外高加索和中高加索应由俄国转归伊朗,并置于英国的势力范围之下。俄国政府力图避免战争,当准备割让出部分领土时,开始与伊朗进行谈判。但1826年夏,在以阿拔斯
  俄国在俄伊战争中的胜利使外高加索人民和塔吉斯坦人民免遭伊朗侵略者的蹂躏和屠杀,使英法两国的侵略企图化为泡影,也使乔治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塔吉斯坦各族人民得到了民族发展的机会。
  
  在1804
  俄普法战争
  
  俄普法战争是第4次欧洲国家同盟同拿破仑法国之间的战争。同盟国的目的是企图将法军从被其侵占的地区逐出,恢复法国革命前的制度。俄普法战争实际上是1805年战争的继续。俄普两国在反法同盟中起著主要作用。但是,同盟国没有共同的计划,行动也互不协调,这对战争的结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拿破仑则打算将敌各个击破。
  
  1806年10月14日,拿破仑在耶拿—奥尔施塔特会战中击败了普萨联军。他仅用6个星期,便占领了包括首都柏林在内的几乎整个普鲁士。11月,拿破仑率部迎击集结在普乌土斯克、奥斯特罗伦卡和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基地区的卡缅斯基元帅统率的俄军。拿破仑的计划是:在俄军与保卫东普鲁士的列斯托克将军统率的普鲁士军团会合之前,将俄军击溃。但贝尼格森统率的俄军于12__________月26日在弗克拉河畔的后卫战斗中和在戈莱明、普乌土斯克附近的战役中粉碎了拿破仑的计划。
  
  1807年2月l日,拿破仑派主力迂回到部署在比亚拉和下维斯瓦地区的俄军的左翼,企图切断俄军与柯尼斯堡的联系,并将其消灭。在巴格拉季昂将军和巴克莱
  俄普法战争的结果巩固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这场战争证明,拿破仑的纵队战略、战术和散开队形较之普萨联军的警戒线战略和线式战术优越。在这场战争中,只有也受过纵队与射手散开队形相结合的战术训练的俄军给了法军以顽强的抵抗。
  
  法西战争
  
  法西战争指拿破仑战争期间,西班牙人民反对法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次战争的特点是人民群众反对法国占领者的斗争与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结合在一起。
  
  1807年11月,法西联军侵占了葡萄牙。拿破仑企图夺取比利牛斯半岛,于1808年春开始占领西班牙各战略要点。3月20日,缪拉元帅的军队进入马德里,西班牙王国政府对法国侵略者未予抵抗。5月2日,马德里爆发了反对占领者的自发起义,但遭到缪拉部队的残酷镇压。拿破仑利用国王查理四世与其子斐迪南七世之间的纠纷,使波旁王朝放弃王位,立其兄约瑟夫
  1808年6月6日,塞维利亚洪达以全国的名义对法宣战。西军达15万人。法军约10万人,但在组织、武器装备、战斗经验方面均优于西军。然而,法军指挥部过低地估计了西班牙人民的抵抗力量。在解放战争的最初几个月里,得到志愿兵武装队伍支援的西军取得了巨大胜利。由3个师组成的1个法国军被包围在拜兰地区,并于1808年7月22日投降。法军在西班牙全国到处都被卷入战斗。在葡萄牙的法军与在西班牙的主力联系被切断,葡英联军于8月在葡萄牙登陆,法军面临被葡英联军击溃的境地,遂于1808年8月30日向西军投降。在西班牙法军的处境也变得十分危急。
  
  约瑟夫
  正规军的失败并没有挫伤西班牙人民的斗争意志。游击战———反对占领者的游击运动———的烈火在全国燃烧。游击队设置伏击,不断地袭扰敌人,经常给法军城防部队以突然打击。1809年底,在法军占领区内活动的游击队,不计为数众多的零星的游击队小组,大规模的就不下20个,而到1810年底就增至30多个。他们使法军遭受相当大的损失。仅1支由从前曾是大学生的弗朗西斯科
  西班牙战争成为一场持久的、不利于法国的战争。拿破仑开始了对俄作战的积极准备后,被迫减少在西班牙的法军人数。1811年12月和1812年初,他从西班牙调出了1.4万名士兵。1812年5月,又从西班牙向法国本土派遣了最富有战斗力的军队。拿破仑1812年开始的对俄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西班牙的局势。7月20日在大卢基签订了俄西条约。
  
  西班牙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西英葡联军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战斗行动。法军被迫向塔霍河撤退。拿破仑军队在俄国溃败,注定了法军在西班牙的失败。1813年,拿破仑被迫再次从西班牙调出1万名有经验的法军士兵。1813年6月21日,在西班牙境内的维多利亚城地区发生了最后一次大规模会战。英葡西军的联合部队和游击队打败了约瑟夫
  在1808
  阿索斯海战
  
  阿索斯海战是俄国舰队第二次对希腊群岛远征期间俄国分舰队同土耳其分舰队于1807年6月19日在爱琴海上阿索斯半岛附近进行的海战。
  
  土耳其分舰队在赛义德
  6月15日,当俄国分舰队驶至伊姆罗兹岛附近海域时,土耳其分舰队驶近特内多斯岛并炮轰要塞。次日,土耳其从安纳托利亚高原沿岸运送登陆兵7000人登上该岛,开始围攻要塞。6月17日俄国分舰队驶向特内多斯岛。土耳其分舰队发现俄国分舰队前来,立即撤到海上。
  
  谢尼亚文中将直到6月19日才在靠近阿索斯半岛的利姆诺斯岛附近海域发现土耳其分舰队。当天即发生海战。土耳其分舰队有火炮1196门,而俄国分舰队只有火炮754门,在火炮的数量上土耳其分舰队占了优势。此外,土耳其军舰的航速也较快。
  
  俄国分舰队司令在制定作战计划时考虑了这些情况。谢尼亚文的计划规定:占领上风位置,首先攻击敌方的3艘旗舰。对每一艘旗舰都用两艘俄国军舰从一舷进行突击,从而使俄方在炮火上占了巨大优势。
  
  俄国其他军舰的任务是,支援对敌方旗舰发起攻击的俄舰,阻止土耳其舰队兵力支援旗舰。采取这种打法是考虑到土耳其海军人员的心理特点:只要旗舰不在,就不再顽强战斗。
  
  早晨,3个战术群按照谢尼亚文的信号向土耳其旗舰接近,到能发射霰弹的射距时便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另外两个战术群在谢尼亚文的指挥下包围了土耳其舰队前卫的先头舰只,并进行攻击。12时左右,土耳其舰队的后卫企图支援旗舰,但遭到俄国军舰的攻击,支援的企图未能成功。下午,土耳其军舰开始溃逃。俄国军舰在追击中俘获已受重创的旗舰1艘。护送该舰的1艘战列舰和1艘巡航舰由土耳其舰员自己放火烧毁。另有几艘土耳其军舰在向达达尼尔海峡撤退时受到重创。
  
  阿索斯一战,敌人共损失战列舰3艘、巡航舰4艘、轻巡航舰1艘。俄国军舰无一损失。在阿索斯海战中,海军中将谢尼亚文发扬了杰出的俄国海军统帅乌沙科夫海军上将的传统,集中分舰队的兵力攻击敌方旗舰,以新的作战方法丰富了海军学术。这些方法包括:1、把军舰组成几个协同行动的战术群攻击敌之单纵队,这就降低了接敌过程中敌人的射击效果,并可在最短时间内占领实施炮火突击的有利阵位。
  
  2、集中优势兵力突击敌人分舰队中央的旗舰,同时包围其前卫。
  
  3、以两舰队一舷攻击敌之一舰。
  
  4、钳制敌人的后卫兵力。
  
  由于在阿索斯海战中获胜,俄国舰队巩固了自己在地中海的地位,加强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土耳其海军的失败,加上俄国陆军在多瑙河方向和高加索方向所取得的胜利,迫使土耳其在1807年8月12日同俄国签订和约。
  
  戈罗杰奇纳会战
  
  戈罗杰奇纳是科勃临市北面的居民区。公元1812年8月12日俄国第3军团同拿破仑军队在此会战。
  
  法国人在布列斯特和科勃临战斗失利后,萨克森军退至斯洛尼姆与奥地利军会合。这支拥有4万人的重兵集团奉命开进科勃临地区,阻止卢茨克的俄军继续前进。托尔马索夫将军识破敌人阴谋后,先命令前卫队,后派马尔科夫将军和卡缅斯基将军各率领1个军开进戈罗杰奇纳地区。
  
  俄军阵地设在戈罗杰奇纳河右岸高地,左翼依托沼泽森林。列尼耶企图用萨克森军的兵力迂回到俄军左翼,实施突击。托尔马索夫发现此企图后,及时重新部署兵力和火力,调往受威胁方向,击退敌人进攻。巴甫洛夫格勒团和亚历山大团的骠骑兵在此次战斗中立功。奥地利军越过沼泽地发起进攻也未成功。
  
  俄军坚守全线阵地,敌人蒙受巨大损失。但托尔马索夫在戈罗杰奇纳的处境仍然危险,于8月1日前夜将第3军撤至科勃临,靠近斯特尔河。军队在此补充兵力后,于9月又开始积极进攻。
  
  瓦卢京纳交战
  
  瓦卢京纳山村是斯摩棱斯克以东10公里处的村庄。1812年卫国战争期间,8月19日,俄军第1集团军的部分兵力与拿破仑军队在此地区进行了一次战斗。
  
  由戈尔恰科夫将军指挥的俄军后卫在科洛德尼亚河西岸瓦卢京纳山村附近展开,掩护巴格拉季昂将军的第2集团军后撤。由于误传了军令,在第2集团军通过后,戈尔恰科夫将军即率后卫撤离了阵地,只留下卡尔波夫少将指挥的3个哥萨克团。北面沿戈尔布诺沃、科沙耶沃一线后撤的由巴尔克莱
  新
  在此情况下,第1集团军某纵队的前卫指挥官图奇科夫第三主动率所部3000人转向南进,在科洛德尼亚河东岸占领了阵地,并将部分兵力向瓦卢京纳山村推进。自10
  下午和傍晚,法军又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时而企图以梁拉军和若诺军迂回俄军的左翼,时而又企图以达乌军和若诺军实施中央突破。
  
  奥尔洛夫
  战斗过程中双方都投入了新锐兵力,战斗结束前俄军在瓦卢京纳山村地区的兵力达1.7万人,法军达3.2万人。
  
  瓦卢京纳山村之战是斯摩棱斯克会战的最后一幕,这一战斗使俄军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得以撤离斯摩棱斯克并汇合在一起,以利于尔后的协同作战。
  
  韦列亚会战
  
  韦列亚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莫斯科州的城市,位于普罗特瓦河右岸莫斯科西南113公里处。
  
  1812年卫国战争期间,俄罗斯人民在此建立了一次战功。多罗霍夫少将指挥的游击队攻击并夺取了韦列亚。拿破仑侵占莫斯科以后,为确保其交通线的安全,曾命令占领韦列亚,并把它变成法军的据点。
  
  为此,在城内驻扎了一个威斯特伐利亚步兵营,城外围以土墙。韦列亚距斯摩棱斯克大道15
  9月27日,多罗霍夫支队占领了博罗夫斯克。为保持和主力部队的联系,游击队留下部分兵力,然后继续向韦列亚挺进,并截断了所有通往莫斯科和莫日艾斯克的道路。
  
  9月27日夜,多罗霍夫支队隐蔽地渡过了普罗特瓦河,悄悄地接近了韦列亚。黎明,游击队向敌防御工事突然发起攻击。威斯特伐利亚步兵营措手不及,没有组织反抗就投降了。游击队俘敌士兵350余人,军官15人,而自己仅伤亡30人。
  
  法军指挥部力图保全韦列亚,曾派兵驰援韦列亚卫戍部队,但从莫日艾斯克赶来的法国援军发现该城已被俄军占领就慌忙撤退了。详细的侦察,出其不意的行动,巧妙地利用夜暗隐蔽地接近敌人,以及适时地采取战斗保障措施,这些都是多罗霍夫支队获得胜利的保证。
  
  别列津纳河会战
  
  别列津纳河是白俄罗斯河流,第聂伯河右支流。长613公里,流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
  
  公元18至20世纪,在俄国与瑞(典)、法、德等国的多次战争中,别列津纳河是重要天然屏障。最著名的是卫国战争时期的别列津纳河会战。1812年10
  1920年夏,波兰地主资产阶级干涉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红军在别列津纳河地区进行过两次进攻战。卫国战争时,在战争开始阶段和在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中,在此进行过多次顽强战斗。
  
  俄军对外远征
  
  俄军对外远征指俄军彻底消灭拿破仑一世军队,解放拿破仑统治下的西欧各国的军事行动。卫国战争期间,拿破仑的“大军”被击溃,库图佐夫元帅指挥的俄军出现在西欧各国边界,欧洲大陆的军事、政治局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被奴役的各国人民不愿再受法国征服者的压迫,纷纷起来进行民族解放斗争。俄国政府决定在仍有拿破仑军队的诸邻国的领土上继续作战,正如库图佐夫所说的那样,把敌人彻底消灭在他自己的土地上,把法军从各国领土上驱逐出去,使拿破仑无法利用这些国家的资源继续进行侵略战争,在欧洲建立持久和平。同时,沙皇政府把恢复和巩固被拿破仑削弱的欧洲各国封建专制王朝制度视为己任。
  
  拿破仑失败于俄国之后,力图争取时间,重建一支大军,维持他在欧洲的统治。他打算首先依托涅曼河、维斯瓦河、奥得河、易北河等大的河川屏障,利用莫德林、托伦、库斯特林、格洛高等坚固的要塞,阻拦俄军向法国边界推进。俄国统帅部的战略计划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普鲁士和奥地利退出战争,不再站在拿破仑一边,而成为俄国的盟友。
  
  俄军在出国之前有10万多人,533门火炮。拿破仑军队约有7万人,编成2个基本集团:一个配置在东普鲁士,另一个配置在华沙地区,均由缪拉元帅指挥。
  
  俄军于1812年12月底开始进攻。从科夫诺地区向科尼希斯贝克、格但斯克方向对敌东普鲁士集团实施主要突击。俄军的大部兵力均投入这一方向上作战,有:第3西部集团军、维特根施泰因将军的独立军团、哥萨克首领普拉托夫的哥萨克军团,共约6万人,由海军上将齐查戈夫统一指挥。在华沙方向上,米洛拉多维奇将军统一指挥的部队从格罗德诺及其以南地区对施瓦岑贝格、雷尼埃和波尼亚托夫斯基各军团实施进攻。在这两个集团的中间,从梅列地区向普洛次克方向展开进攻的是主力集团军,俄军总司令部随其行动。主力集团军的任务是不让东普鲁士和波兰两个方向的敌军会合,为各个歼敌创造条件。
  
  俄军横渡涅曼河时,法军未作认真抵抗。缪拉认为在这一地区作战没有作用,便下令撤过维斯瓦河。1812年12月30日,指挥普鲁士军团的约克将军不顾国王的意旨同俄国统帅部代表缔结了在普鲁士政府就与俄国结盟问题作出决定之前保持中立的协定。1812年1月5日,舍彼列夫将军指挥的前卫队在追击法军中占领科尼希斯贝克。1813年2月5日,主力集团军占领了普洛次克;2月8日,米洛拉多维奇指挥的俄军占领华沙;同日,与指挥奥地利军团的施瓦岑贝格将军进行停战谈判。
  
  到1813年1月底止,俄军肃清了波兰至维斯瓦河地域的拿破仑军队,并在多处强渡了维斯瓦河,封锁了格但斯克、托伦、莫德林要塞。
  
  在维斯瓦河对岸,直接与俄军对峙的是意大利总督博阿尔内指挥的5.5
  1813年2月中旬,俄军到达奥得河,在1个半月内向前推进750
  柏林的失守,迫使法军仓促撤过易北河。当时,拿破仑已有30万军队,其中大部分是从后备兵员中征募的。而俄普联军总数达25万至28万人。拿破仑计划是把联军遏止于易北河上,同时在莱比锡地区集中主力,尔后转入反攻。库图佐夫明了拿破仑的意图,决定在决定性的方向上集中兵力先发制敌。于是,集结在柏林、卡利什、布莱斯劳的部队均按会合方向,向莱比锡地区急速开进。但是,正当极其重要的军事行动迫近之时,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于1813年4月28日,突然在本茨劳逝世。军队领导权转到3个人手中:亚历山大一世皇帝、新任总司令维特根施泰因将军和接替海军上将齐查戈夫的巴克莱
  到1813年夏末,联军已拥有49.2万人,1383门火炮。波希米亚方面军在布季涅地区;西里西亚方面军在什韦伊德尼茨地区;北方方面军在柏林地区,部分在汉堡城下。具有与拿破仑作战制胜经验的俄军被分散使用,派到各盟国军队中。维特根施泰因将军的集团军和巴克莱
  拿破仑这时拥有约44万军队,1200门火炮。法国以1个集团军来对抗同盟国的1个方面军。此外,以拿破仑为首的9万后备军配置在格尔利次附近。联军指挥部正为各方面军同时转入进攻作准备。其中,配置在中间的西里西亚方面军的任务是实施佯动,波希米亚方面军和北方方面军则分别对敌两翼和后方实施决定性的突击。
  
  拿破仑方面拟定,首先集中打击8月15日最先转入进攻的西里西亚方面军,并开始调动其主力部队,攻打该方面军。但是,当他获悉波希米亚方面军已迫近德累斯顿时,又将主力调回。施瓦岑贝格缓慢迟疑的行动,使法军有可能作反击准备。8月26
  1813年的战争以莱比锡战役而告结束,其重要结局是建立起强大的反法联盟;击溃了拿破仑重建的军队;德意志摆脱了拿破仑的桎梏。
  
  1814年战争开始前,在莱茵河一线展开的联军约有46万人,其中有俄军15.3万人。俄军仍和原来一样,分散配置到各盟国的军队中:主力方面军20万人,其中俄军6万多人;西里西亚方面军7.5万人,其中俄军5.6万人;北方方面军18万人,其中俄军3.6万人。拿破仑能够沿莱茵河左岸展开与联军对峙的部队仅有16万人。1813年12月至1814年1月初,3国联军全部强渡莱茵河,并开始向法国腹地进军。主力方面军和西里西亚方面军向巴黎发起攻击。1月29日,在布里埃纳附近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战,拿破仑迫使联军后退。3天后,他的部队在拉罗蒂埃却遭失败。1月底至2月上半月,拿破仑首先对西里西亚方面军,然后又对主力方面军连续发动攻击,迫使他们后撤。直到2月27日巴尔
  失败使同盟国间的分歧加剧,对军事行动的进行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巩固联盟,英、俄、奥、普4国于3月1日签订肖蒙条约,规定:未经全体同意,缔约各方均不得与法国签订和约或停战协定。此外,在夏蒂荣会议上,同盟国还作了一次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尝试,条件是要法国撤回到1792年的疆界。拿破仑拒绝了这一建议。联军在拉昂之战3月9
  俄军在作为卫国战争继续的对外远征中,顺利地完成了面临的任务,对西欧各国人民摆脱拿破仑压迫的解放斗争给予了巨大援助,博得了国际上广泛的称赞。俄国的军事学术对顺利完成此次远征起了重要作用。俄军的战略,很大程度上是在库图佐夫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与欧洲民族解放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解放利益。在1813年战争的第一阶段,俄军单独同拿破仑军队作战。
  
  俄军战略的重要特点,是战略上的进攻性和达到歼灭敌军这一主要目标的明确性。当时,由于武装斗争总条件的变化和具体情况,完成这一使命不能取决于一次孤注一掷的总决战,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连续突击。从军事学术上看,俄军对外远征的特点,首先是在远征中出现了新的战役诸要素:为同一目标,在宽大正面上从数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并在这一方向上集中主要力量;以强大的快速部队向大纵深发展进攻;彼此相距甚远的各重兵集团之间的协同动作等等。俄军对外远征的战术特点,是以方阵和纵队与猎骑兵的散开队形配合行动。这些战术形式符合当时的要求,为俄军所充分掌握,保证了战斗任务的完成。
  
  莱比锡会战
  
  莱比锡会战指第6次反法同盟对拿破仑法国战争期间,于1813年10月16
  拿破仑决定于10月16日进攻同盟国的波希米亚军团,因为据他估计,同盟国的其他军团在这天还不能参战。为了迎击从南面进攻莱比锡的施瓦岑贝格元帅指挥的波希米亚军团,拿破仑派出5个步兵军,配置成两线,同时在第2线还配置有4个骑兵军,作为总预备队组成部分的近卫军组成战斗队形的第3线。该集团由缪拉元帅指挥。
  
  为迎击贝尔纳多特元帅指挥的同盟国北方军团和布吕歇尔将军指挥的同盟国西里西亚军团,拿破仑将2个步兵军和1个骑兵军调往莱比锡城以北,由内伊元帅统一指挥。宫内大臣贝特朗统帅的一个军在兰德瑙桥附近面向西展开。会战开始之前,仅波希米亚军团和西里西亚军团到达莱比锡城下。当时,北方军团在哈勒距莱比锡30公里,而波兰军团则在瓦利德海姆。参加莱比锡会战的同盟国军队拥有30余万人和1385门火炮;拿破仑军队拥有近20万人和700门火炮。
  
  联军统帅部根据亚历山大一世、弗里德里西
  10月16日,巴克莱
  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决定突破戈萨方向上敌军战斗队形的中央。
  
  15时,缪拉指挥的骑兵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对戈萨实施猛烈的突击,击溃了联军的战斗队形。紧跟在法国骑兵之后,步兵也转入进攻。帕连将军所部哥萨克军和预备队中的几个骑兵团、俄国近卫军和掷弹兵被派去迎击拿破仑的骑兵。在步兵与步兵之间,又调去了俄国将军苏霍扎涅特指挥的112毫米火炮队。经过俄军努力奋战,敌人的进攻于17时被击退。法军迂回巴克莱
  在默克恩地区,双方进行了激战,从而使拿破仑的处境更为不利,因为他的部队正被联军赶出阵地,随时都有被包围的危险。10月4日交战结果,双方各损失3万人,皆未赢得决定性胜利。联军又增调兵力,确保了其在数量上的优势。10月17日,拿破仑准备让步,建议进行和谈,同盟国未作答复。当天夜里,法军开始变更部署,拿破仑将部队收缩到距莱比锡城较近的周围地区。翌日凌晨,这些部队在康涅维茨、霍耳茨豪森、茨韦伊瑙恩多尔夫、谢恩菲耳德、普法夫芬多尔夫、兰德瑙桥一线已大致构成环形配置。这样,拿破仑就在距莱比锡大约4公里处16公里长的战线上展开了大约15万人和630门火炮,以至于使战斗队形的密度很大,每公里平均9000余人,火炮39门。
  
  联军也变更了兵力部署,之后,从南、北、东三面向敌发起攻击,由南实施了主要突击。经过一整天的激战之后,拿破仑的部队被逐出许多村庄。居优势的联军部队不断发起攻击,迫使拿破仑放弃防御并于10月6日夜开始撤军。然而,联军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派到莱比锡西面的是一支力量薄弱的部队,它未能阻止拿破仑军队的撤退。
  
  只是由于正通过埃尔斯特尔河桥撤退的拿破仑军队过早地将桥炸毁,才使他的残部与主力失去联系并全部被俘。联军于日终前占领整个莱比锡城。
  
  为时4天的莱比锡会战,是拿破仑战争期间最大的一次会战。双方都损失惨重:拿破仑损失近8万人,火炮325门;同盟国损失5.4万余人。俄军的行动,对于联军取得莱比锡会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在会战中承担了最艰巨的任务。由于参战民族之多而被称为“民族之战”的莱比锡会战,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假如联军统帅部不错过全歼敌人的机会,那么拿破仑的失败将会更惨重。奥地利仅希望削弱,而不是击溃拿破仑军队的两面政策,阻碍了会战一些决定性目标的实现。联军在部队的指挥上,存在犹豫不决、行动不协调的缺点,而且缺乏有力的统一领导。担任联军统帅的施瓦岑贝格实际上未能履行其总司令的职能,而3国君主会议也并没有成为联军部队战斗行动的名副其实的指挥者。这就妨碍了战役远大企图的实现,造成行动踌躇,使部队的大量人员在战地待命,未能参战。会战的主要重担落在以英勇顽强著称的俄军肩上。
  
  拿破仑在莱比锡会战中没有表现出他作为统帅的才能。他的行动已不像昔日那样有成效,因为大规模的预备队被分批使用掉,没有在决定性的地段上建立必要的兵力优势,所进行的攻击基本上是采取正面的。莱比锡会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它使法国失去了在欧洲的许多征服地,加速了拿破仑的垮台。
  
  祖鲁战争
  
  祖鲁战争指19世纪30
  1838年12月16日,祖鲁军在因科马河附近的一次决战中失败,损失3000余人。丁干被迫将土格拉河以南的领土让给布尔人。布尔人深怕祖鲁军事组织迅速恢复,便在氏族部落贵族中挑起内讧,并支持了干之弟潘达谋求权位。1840年1月,布尔人帮助潘达消灭了干部队,2月份宣布潘达为祖鲁人的“国王”,从而取得了土格拉河和黑乌姆福洛济河之间的割地。
  
  然而,布尔人在这里建立的共和国也未能长久存在。1843年,沿土格拉河的纳塔尔被英国殖民者占领。其后,潘达的儿子开芝瓦约成为丁干的继承人,他把各部落团结在一起,率领祖鲁人同外来征服者进行斗争。他于1856年执政之初,就着手进行祖鲁军队的重建、装备和训练工作。1878年12月,英国驻南非高级官员弗里尔向开芝瓦约提出最后通碟,要求解散军队,准许英国总督进驻南非并有权控制祖鲁人的行动。开芝瓦约谋求通过和平谈判来避免战争的努力,未能取得成效。1879年1月11日,英军在切尔姆斯福德勋爵的指挥下,成三路纵队越过土格拉河。祖__________鲁军队共约2.5万人,但只有少部分人装备了火枪。1月22日,祖鲁人隐蔽地包围了英军部署在伊散都纳山下的一个纵队,并突然向其发起进攻。他们冒着疾风般的枪炮火力冲入敌兵营,与敌展开白刃战,歼灭了800多名英国士兵和百多名辅助“土著军”
  
  (不列颠的纳塔尔居民)的非洲士兵。祖鲁军损失了3000人。
  
  祖鲁人歼灭英军纵队,是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斗争史上的最光辉的一页。南非共和国的民主力量把12月16日作为非洲人民英勇抵抗外来侵略者的象征来庆祝;而殖民者则把这一天当作国家最重大的节日,即白人战胜黑人的纪念日。
  
  祖鲁人战胜英国军之后,开芝瓦约力图和平解决同英国当局的争端。英国人拒绝任何谈判,将军队人数增加到2万,配备36门火炮。
  
  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祖鲁人又几次打败英军。两军于1879年7月4日在乌伦底村附近进行的战役,决定了战争的结局。在开阔地上,5000支火枪和一些火炮的火力使祖鲁人无法进行白刃战。祖鲁人的攻击在英军方阵前30米处受挫,当时就牺牲近2300人。祖鲁军最后被英国骑兵所歼灭。
  
  英国讨伐队在对祖鲁各部落推行“绥靖”时,打死和俘虏成千上万的人,烧毁村庄,赶走牲畜。并把全国分裂成13个单独存在的“国家”,他们之间又经常被挑动进行内战。英国殖民者使这个国家陷入一蹶不振之后,便于1887年正式将它并入纳塔尔殖民地,称为“祖鲁兰”。
  
  祖鲁人为争取自由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引起各国报刊广泛的反响,并得到了西方和俄国进步力量的同情。
  
  西摩战争
  
  西摩战争指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上叶西班牙为侵占北摩洛哥而进行的战争。1860年2月,西班牙军队4.4万人乘苏丹政权日趋衰弱和法军从阿尔及利亚入侵摩洛哥之际,突然占领得土安。3月23日,西军击败摩军后,向丹吉尔推进。英国不希望西班牙在直布罗陀附近的地位得到加强,在它的压力下,西班牙只得暂时停止业已开始的军事行动,并被迫很快将其部队撤出得土安。
  
  但是,根据1860年4月26日签订的西摩条约,摩洛哥被迫赔款1亿列阿利;西班牙在休达地区扩大了一点领地,并在西迪伊夫尼获得了渔业基地。1884
  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欧洲列强加紧了在摩洛哥的殖民扩张,这种扩张是在帝国主义强盗(主要是法国西班牙和德国)之间的激烈争斗中进行的。殖民主义列强曾派出大批军队同摩洛哥人作战,其中包括4万人的西班牙远征军。1909年,里夫地区的摩洛哥请部落(柏帕尔族)曾数次战败西班牙殖民者,但未能阻止它们的扩张。
  
  1910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摩洛哥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埃利—阿赖什(今阿赖什)和埃利克萨雷利—克比尔。
  
  根据1912年签订的法摩条约和法西条约,摩洛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1912年11月,西班牙在摩洛哥领土上建立了一个保护区。丹吉尔及其周围地区被划为国际共管区。但是,摩洛哥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涨———这一斗争在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更为加强,已成为西班牙占领者同法帝国主义者在摩洛哥划地分赃的严重障碍。1918年底,西班牙殖民者制订了详细的“绥靖”计划,首先征服保护区西部的安杰拉和吉巴拉诸部落,尔后对里夫地区实施向心突击。
  
  为此,占领军增加到6.3万人。1921年春末,西军包围了西部起义军的主力。但是,里夫诸部落展开了游击战争,拥有2万人的西班牙远征军在安瓦尔(今安瓦利)战役和蒙特—阿鲁伊特战役中遭到失败,西军指挥部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保持其东部地区的阵地上。里夫诸部落于1921年9月在东部地区成立由阿布德
  里夫军队的特点是机动性强。里夫军在坚持进攻战术的同时,善于利用诸如迂回和包围等机动方式,力求对敌部队、分队间的结合部实施突击,并经常袭击敌后方。至1923年4月,西军总计达14万人。1924年6月,里夫军转入进攻,于11月底将占领军从国家腹地全部赶出。
  
  西班牙独裁者普利莫
  1925年4月,里夫军对法国占领军展开攻势,并在起义的格藻阿和桑哈贾部落的帮助下将军事行动移到法国保护区。拥有重炮、坦克和飞机的10万法军损失惨重,被迫撤退。在这种形势下,西法两国于1925年6
  嗣后,在胡塞马地区登陆的18500名西班牙登陆兵,攻占了共和国首都阿季迪尔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共和国继续英勇抵抗,拒绝了英国政府通过暗中调停而强加给它的旨在巩固殖民统治的所谓“自治”。1926年5月,法西两国军队在克尔特河地区转入进攻,包围了里夫军的主要集团,并对其大本营塔尔吉斯特城实施突击。被分割成几部分的里夫军于5月27日停止抵抗。阿布德
  里夫共和国同西法殖民联军所进行的多年的英勇斗争,是当时民族解放运动的极为重大的事件。正如伏龙芝所指出的,在军事学术领域里,它表明,装备低劣的小部队在山地沙漠地带,同正规军大兵团作战时,采用机动性强和灵活果断的游击战,是行之有效的。
  
  里夫人民所进行的战争,使北非人民解放运动获得了革命武装斗争的经验。里夫人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在于社会矛盾尖锐,部落分散,起义具有地区局限性,同时也是由于法西帝国主义者在军事上占优势。
  
  英国—埃及战争
  
  英国—埃及战争是英国为了在埃及建立殖民统治,镇压埃及人民民族解放运动而进行的侵略战争。
  
  战争爆发前,爱国力量为反对外国资本及与外资相勾结的地主集团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席卷了整个埃及。这场斗争是由阿拉比
  当时,亚历山大港的守备部队由7500名训练较差的士兵组成,工事陈旧简陋。结果,埃军伤亡2000人。市民和守军刚刚撤出这个燃烧着的城市,英军登陆部队立即占领和洗劫了该城。埃军在本国北部设防后,于7月28日,在阿拉比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贝都英族的一些酋长被英国人收买叛变而造成的。阿拉比
  英国—埃塞俄比亚战争
  
  英国—埃塞俄比亚战争是英国殖民者为了阻挠于19世纪中叶开始的埃塞俄比亚的统一和夺取红海沿岸重要据点而发动的一场战争。
  
  英国先策动封建主反对执行保持中立和加强国力政策的埃塞俄比亚皇帝弗多尔二世,在这一企图失败后,又利用埃塞俄比亚当局逮捕英国领事及一批欧洲人的事件,于1867年12月至1868年1月派兵在埃海岸登陆。在作战过程中,装备良好的英军在阿罗格交战中获胜,继而又在短期围困后于1868年4月13日攻占马格达拉要塞。当天,弗多尔二世因不愿被俘,自尽。但英国殖民者在埃塞俄比亚并未能站稳脚跟。他们不断遭到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反抗。
  
  1868年5月底,英国政府被迫从埃塞俄比亚撤军。
  
  罗得西亚国家建立
  
  罗得西亚(非洲人称津巴布韦)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塞内尔
  罗得斯于1870年来南非后,在经营钻石、大搞投机活动中,暴发为百万富翁。1881年进入政界,历任开普殖民地议会议员、财政部长,1890年升为总理。为了实现在南非的政治思想,他把开普殖民地扩大到赞比亚河,以便打通开普到开罗的内陆通道。他积极策划了武装侵略河间地区的行动。
  
  位于赞比亚河和林波波河间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金矿,是实现“开普—开罗计划”的中间环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马塔贝莱兰统治者洛本古拉不愿开门揖盗。1891年,罗得斯招募冒险分子组成武装“拓荒队”,开进河间地区。
  
  1893年派亲信詹姆森率1500多名雇佣兵,分3路进攻马塔贝莱兰人村镇。洛本古拉虽率众英勇抗战,但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罗得斯占领了河间地区。1895年,罗得斯将新占领的河间地区和赞比亚河以南地区命名为罗得西亚(又称南罗得西亚)。1923年,英国政府给予自治领地位。
  
  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指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发动的殖民掠夺战争。
  
  1870年,意大利国家刚统一就对外发动殖民战争。这一年的80
  到这年年底,曼涅里克二世已动员了一支12万人的军队。1895年12月7日,在安巴—阿拉吉附近的战斗中,埃塞俄比亚的马科涅诺公爵指挥的埃军首次大败意军。1896年3月1日,在阿杜瓦附近的会战中,1.8万人的意军被击溃。战前,埃军很好地组织了侦察,获得了敌人的作战计划。因此,埃军得以各个重创彼此相隔很远的意军纵队。在一系列战斗中,埃军指挥部巧妙地把对敌的正面冲击与翼侧的纵深包围结合起来。主要突击目标是意军阿利别尔通将军的纵队。尽管意军炮兵进行了有效射击,但这个纵队仍被击溃,险遭全歼。其余意军纵队也被击败。在阿杜瓦附近的会战中,尽管敌人的技术装备占优势,但是,当地武装力量终于第一次战胜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1.7万名侵略军,死伤1.1万人,被俘4000人。埃军亡4000
  俄国站在埃塞俄比亚一边,竭力阻止英、法、意在东北非扩张势力。为向埃军士兵提供医疗救护,俄国于1896年在国内进行募捐。俄国红十字会向埃塞俄比亚派出了医疗队。根据1896年10月26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签订的条约,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主权的完整。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指智利与玻利维亚、秘鲁进行的战争。战争的起因是:智利企图侵占阿塔卡马沙漠中玻利维亚和秘鲁境内的最大的硝矿。
  
  战争爆发前,智军有近3500人,秘军8000人,玻军3000人。但智利的陆、海军战斗力较强,且装备较好。大不列颠因经销智利的硝石而大力支持智利。
  
  1879年2月14日,智军陆战队在安托法加斯塔省(玻利维亚)登陆,从而太平洋战争爆发。
  
  4月,同玻利维亚订有互助条约(1873年)的秘鲁也参加了战争。
  
  企图在南美洲扩大势力的美国则允诺援助玻利维亚和秘鲁。
  
  智军于1879年10月掌握了制海权,同年年底前占领了玻利维亚的全部海岸和秘鲁的塔拉帕卡省。
  
  1880年4月,智利海军封锁了秘鲁的主要港口卡亚俄,使秘鲁及其盟国玻利维亚的行动更加困难。
  
  6月,智军占领了整个阿塔卡马,实际上迫使玻利维亚退出了战争。
  
  12月间,智军陆战队在秘鲁首都利马以南登陆,于1881年1月占领利马。秘鲁人遂转入游击战。1883年7月,智军又两次打败秘鲁人,从而注定了这场战争的结局。
  
  太平洋战争的结果是:按照1883年安孔和约,秘鲁失去了许多省份。
  
  1884年4月,玻利维亚签订停战协定,智利据此协定获得安托法加斯塔省,使玻利维亚失去了出海口。
  
  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指重新瓜分殖民领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美帝国主义发动这场战争,旨在攫取西班牙在加勒比海地区(古巴和波多黎各)和太平洋地区(菲律宾)的富有重要原料产地的殖民地,并把它作为向拉丁美洲和亚洲进一步进行扩张的战略基地。这场战争是在古巴(1895年)和菲律宾(1896年)发生反对西班牙的大规模起义的情况下爆发的。
  
  这些起义动摇了西班牙在这些国家的殖民压迫。美国政府为了把古巴和菲律宾的起义者拉到自己方面来反对西班牙,伪善地许诺帮助他们争取独立的斗争。在西班牙拒绝了美国要求它放弃古巴的最后通牒后,美国未经宣战即于1898年4月22日对西班牙开始了军事行动,向古巴和菲律宾海岸派遣了分舰队。5月1日,美国分舰队驶入马尼拉湾,实施突然攻击,消灭了西班牙分舰队。接着,美国远征军在海湾沿岸登陆,与菲律宾起义者一起击溃了西班牙军的抵抗。8月13日被围的马尼拉失守。
  
  与此同时,加勒比海地区的战斗也在展开。该海区成为美西战争的主要战场。美国两支分舰队封锁了古巴,西班牙在那里驻有20万军队和一支分舰队。在这以前,古巴的西部已被古巴解放军占领。6月,前去封锁要塞城市圣地亚哥的1.8万名美国远征军,在该城以东30公里处登陆。7月3日,在这里停泊的西班牙分舰队企图突破封锁而被歼。7月16日,美国远征军与舰队和起义者协同作战,占领了这座要塞。8月初,西班牙军在古巴被彻底击溃。7
  条约规定,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关岛割给美国;美国答应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作为抵偿。美军占领下的古巴形式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成了美国的保护国。列宁认为,美西战争是标志帝国主义时代开始的一个主要历史关头。这场战争表明了经济因素和新的战斗技术装备对战争进程与结局的影响增大,证明了周密拟定舰队与登陆兵之间协同作战计划的必要性,标志着海军学术发展新阶段的开始,这一新阶段是伴随着装甲舰队的出现来到的。
  
  英布战争
  
  英布战争是英国对南非共和国(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奥兰治共和国)所进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19世纪末,由荷兰移民布尔人建立的这两个共和国,特别是发现蕴藏着大量黄金和钻石的德兰士瓦,开始成为英国进行扩张所攫取的目标,同时也是英国同当时在这两个布尔族共和国的已有很大经济和政治势力的德国展开角逐的目标。
  
  英布战争是英国以德兰士瓦拒绝给英国移民以选举权为借口而开始的。
  
  1899年秋,英国开始在两个布尔族共和国边境附近集结军队。
  
  为防止英国入侵,布尔人于1899年10月11日对英宣战,并展开军事行动。布尔军队采用民兵制补充兵员,一旦成争爆发,凡年满16至60岁的男子均需携带马匹、步枪、备用子弹和粮食到集合地点报到;经济困难的,由公家发给武器装备。两个布尔族共和国建立了一支人数为4万
  1899年10月,布尔军队攻克了纽卡斯尔和格伦科两个城市,包围了莱迪史密斯、马弗京和金伯利。布尔军队在进攻时采用了散开队形,射击准确,善于利用地形构筑野战工事。而英国军队则采用密集队形,作战时既不会实施机动,也不进行伪装,以致伤亡惨重。
  
  但是,布尔军队由了围攻城堡而占用了基本兵力,大大削弱了进攻能力,使英军得以聚集兵力。
  
  至1900年1月底,英军已拥有20余万人。
  
  2月,罗伯茨将军率领英军转入进攻,解除了布尔军队对几个城市的包围,并于3月占领奥兰治共和国首都布隆方丹,5月31日又占领德兰士瓦首都比勒陀利亚。
  
  从此,这两个共和国均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但战争并未就此结束。
  
  同年10月,包达和狄维特率领的人数约2万人的布尔军队,化成小股“突击队”,展开了顽强的游击战。然而,布尔军队所作的努力,由于他们本身也是以殖民者的态度对待当地黑人而受到削弱。
  
  因此,他们的反英斗争没有取得土著居民的同情和支持。英军指挥部为了摧毁游击队的抵抗,将军队扩充到25万人,采取了“焦土”
  
  战术,广泛建立了筑垒发射点配系。
  
  1902年5月31日,布尔人被迫签订和约,承认德兰士瓦、奥兰治两个共和国并入英国。
  
  英布战争使军事学术尤其是战术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无烟火药、弹仓式步枪、机枪、速射火炮的运用,火力密度的增大,均要求摒弃密集的战斗队形。步兵开始采用各种形式的机动,成散兵线实施进攻。
  
  防御战斗中,组织火力配系,构筑野战工事,实施近迫作业和进行伪装,已开始起重要作用。英布战争表明,后方和士气的作用增大,游击战大有可为。
  
  潘兴率美军进入墨西哥
  
  1916年3月31日,由小约翰
  战斗发生在清早,由乔治
  据潘兴的公报说,比利亚本人这次没有在场,但其他人报导说,有人看见比利亚乘马车逃跑了。他不能骑马,因为断了一条腿,可能是从马上摔下时折断的。这支美国讨伐军是在比利亚越境袭击了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后奉命进入墨西哥,追捕比利亚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
  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在得到德国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7月30日俄罗斯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8月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立国时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同时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及维护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
  
  战争主要在由德国和奥匈帝国组成的同盟国(centralpowers),和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协约国(alliedpowers)之间进行。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最初在欧洲进行,但是很快就超出欧洲范围。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一战中双方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最终以同盟国集团的德、奥匈等国战败而结束。
  
  二十年代美国的国内国际关系
  
  1919年11月19日,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在历时两个月的辩论之后,拒绝批准旨在结束战争和建立国际联盟的《凡尔赛条约》。参议院的这一行动对威尔逊总统来说是个严重的挫折。因为威尔逊总统曾力劝巴黎和平会议接受国际联盟。
  
  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对该条约中有关建立国际联盟的条款持有保留权问题。这些保留权是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亨利
  威尔逊总统力劝参议员们投票反对附有洛奇的保留权的条约。他说坚持这些保留权等于取消整个条约。最后,参议院以55票对39票把包含洛奇的保留权内容的条约也给否决了。46名共和党人投反对票。
  
  1920年11月2日,55岁的沃伦
  哈定1865年出生于俄亥俄州。幼年喜好吹奏乐,具有朗诵天才。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并主办《明星报》。1891年哈定加入了共和党,1899年当选为俄亥俄州议会议员,1904年当选为该州副州长。1914年,当选为联邦参议员,一直任职到1920年。他在参议院任职期间,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并经常缺席。但他结交甚广,而且忠于共和党并能按党的核心领导的意思办事,因此在1920年被共和党党魁们提名为该党总统候选人。哈定利用选民对威尔逊总统及其民主党的厌倦心理,提出了“恢复常态”的竞选口号,结果竞选成功。
  
  1921年3月4日,哈定任总统后,解散了战时设立的各种机构,宣布政府不干涉私营企业活动,不过问企业的兼并等,不再规定物价或制订政府条例干涉经济,放任垄断资本家扩大势力,加强垄断地位。
  
  他还废除了威尔逊政府战时增收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过分利税,特别是降低了高收入者的税率,使富有的资本家交纳的税款大为减少,而广大人民的负担相对增加。在外交上,哈定政府发起召开了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海军军备条约》和《太平洋协定》。哈定总统任内起用了很多大资本家,因而发生了不少利用职权营私舞弊和贪污渎职案件。
  
  1921年4月12日,哈定总统在国会的一次联合会议上说,美国“将不参加”国际联盟。这位新总统对国际联盟的拒绝,赢得了主要来自他的共和党伙伴的热烈掌声。而这一国际组织是前任总统、民主党人威尔逊所竭力倡导的。在拒绝国际联盟的同时,这位总统保证,他的政府将与那些想组成一个他称之为非政治的国家联合体,以及想使惨遭战争践踏的欧洲国家复兴的外国政府合作。
  
  1923年8月2日,哈定总统去世。3日凌晨,美国副总统柯立芝按照宪法宣誓就任总统。他为人谦虚,做事虔诚,美国公众都很喜欢他。
  
  1923
  这一切都促使美国在1923
  这一时期正是卡尔文
  1928年3月27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内买进抛出数额巨大,参加交易者有赚有亏。这是华尔街有史以来非同寻常的日子。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随着疯狂的买进抛出不时发出阵阵的响声,转手股票多达479万份。这是一个股票交易数额惊人、为了美元而疯狂搏斗的日子。甚至在只有10分钟的时间里,价格的涨落造成的主要证券价值之差高达数百万美元。
  
  1928年5月15日,华尔街股票价格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之下迅速地下跌,成交额之大是华尔街股票市场上前所未有的。到昨天收盘为止,成交总数为482万股,其中多半是在最后两小时易手的,许多最有活力的股票在抛出浪潮得以控制之前就已下跌5至40多点。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发生第一次猛跌,拉开了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序幕。这次危机的规模、范围、影响及后果,大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危机。
  
  随着纽约股票价格的一路狂跌,很快造成了美国大量工业企业和农场的破产,商业贸易呈现崩溃之势。以汽车工业为例,美为1929年8月的汽车产量为44万,但1到10月就降为319万辆,11月进而降至169万辆,至年终已跌至10万辆以下。在短短的4个月内,美国的汽车产量下降约80
  当危机到来时,美国总统胡佛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他否认危机的严重性,继续奉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确信自行调节市场和自由放任的政策足以使美国走出危机的泥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胡佛盼望的经济好转形势不仅没有到来,反而危机越来越严重,致使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蔓延。在这种情况下,胡佛政府虽然采取了局部的反危机措施,但收效不大,形势仍然不断恶化。
  
  经济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触发政治危机。从1931年春起,美国的进步组织多次举行了向各州首府施加压力的饥饿进军。胡佛政府所面临的一次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是1932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业退伍军人向华盛顿的进军。这次进军最初是由俄勒冈州波德伦市的200名失业退伍军人发起的,在他们横贯大陆游行到华盛顿向国会请愿的进程中,受到了成千上万美国平民的热烈欢迎。到6月,已有2万多名退伍军人涌进了华盛顿。他们要求国会立即偿付退伍军人福利金。
  
  1932年7月28日,胡佛总统下令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及其助手艾森豪指挥骑兵队和坦克队、机枪队、步兵冲散了退伍军人并将他们撵出了华盛顿。但是,全国此起彼伏的反饥饿斗争并未因此而平息,相反越演越烈。工农运动此起彼伏,给美国的政局带来极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