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153章处理朝政
  用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时间,朱由检将所有积压的奏章,全都大致的翻看了一遍。
  
  其中一些奏章,内阁已经票拟,朱由检在看了内阁票拟的内容后,同样还翻看了内容,觉著票拟的处理结果没什么问题后,便用红笔在奏章上面批了一个“可”字,放到了一旁。
  
  至于内阁没有票拟或者票拟的处理结果,不和朱由检心意的,朱由检便用红笔轻轻地点上一下,放到了另外一堆上。
  
  至于参劾内阁首辅黄立极和其他辅臣的奏章,朱由检再次采取了拖字诀,既不朱批,也不御点,而是放到另外一边。
  
  处理过后的奏章,御笔朱批了可的,会下发有司,照准执行,至于御点驳回的,则会送到内阁,由内阁再次票拟处理结果,再次呈送御前。
  
  而被放到另外一边的那些奏章,则会继续留在乾清宫,朱由检的书桌上,既不下发,也不驳回,是为留中不发。
  
  当然,就算是留中不发的奏章,特别是那些参劾某个官员的奏章,这时候没有处置,但并不代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实际上,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不管是六部尚书、侍郎,还是内阁首辅、次辅,又或者贵为国公爷,身上其实都背着不止一份参劾的奏章。
  
  而这些六部尚书、阁臣又或者国公爷等,之所以还能高居显位,稳居朝堂之上,只是因为这些弹劾他们的奏章,都被皇帝留中不发了而已!
  
  现在得宠,深得皇帝的信任,自然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就算是犯下了一些错误,皇帝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不管。
  
  可一旦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或者说皇帝想要处置某个高官的时候,就会把这些之前留中不发的奏章,从中翻出一份来。
  
  哪怕不是御笔朱批的“可”,而是仅仅只是点上了一点,被御点驳回,只要重新发了下去,就会有人揣摩圣意,然后再次参劾那某个高官!而这一次,参劾的结果,多半会跟前一次完全不同!
  
  用了整整一个下午,再加上一个晚上的时间,朱由检终于将这些天积压下来的奏章,全都走马观花似的过了一遍。
  
  不紧要的奏章,内阁票拟的处理结果也还算合意的,朱由检直接就御笔朱批了,不合意的也直接打了回去。
  
  至于那些‘恭请圣安’,又或者是呈报某处祥瑞的奏章,朱由检直接就批了三个字“知道了”,然后便扔到了一旁。
  
  反正这样的奏章,在朱由检看来,完全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大明国的国运,也绝对不是几句‘天降祥瑞’,就能够国祚绵延,千年万年的!
  
  所有的奏章中,真正让朱由检留意的,还是跟陕西民变有关的奏章,以及参劾阉党党羽的奏章。
  
  陕西民变的奏章,八月份朱由检就已经看到了,当时御前朝议的结果是,著陕西巡抚刘诏,领陕西延绥总兵吴自勉、游击将军萧惟中等,领兵合击,镇压民变。
  
  虽然,这次民变的主角,是王二和种光道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朱由检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更没有在奏章中,看到那在另外一个位面时空中,朱由检耳熟能详的名字,这让朱由检稍微放心了些。
  
  但是,朱由检依稀记得,明朝末年的民变,似乎是贯穿了他做皇帝的整个生涯的!
  
  甚至于,大明朝之所以灭亡,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的崇祯皇帝之所以在煤山上吊自尽,就是因为内忧外患,内有波及全国的农民大起义,外有鞑子患边,虎视眈眈!
  
  在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朱由检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于明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只会站在农民或者说无产阶级一边,对率领农民起义的李自成,最后败于大汉奸吴三桂和满清鞑子之手,感到惋惜!
  
  但是屁股决定脑袋,在这个位面时空中,朱由检本身就是大明朝最大的头儿,也是最大的利益既得者和阶级统治秩序的维护者。
  
  因此,朱由检自然不可能再站在农民阶级一边去看待问题了,而是希望能够越快平息这场内乱越好!
  
  不过,跟另外那个位面时空的历史上的朱由检比起来,现在的朱由检,虽然还是站在农民阶级的对立面,但他对于农民阶级的同情心,却绝对比另外那个位面时空历史上的朱由检,要多得多,对农民的疾苦,也认识的深刻得多。
  
  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的历史上的朱由检,在面对农民起义的时候,想到的只会是如何尽快的镇压起义,剿灭或者招抚都行,只要能够尽快平息民变就行。
  
  至于民间的疾苦,另外那个位面时空历史上的朱由检,或许也有所了解,但认识肯定没有现在的朱由检深刻,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三大饷了。
  
  辽饷、剿饷和练饷,这可是压倒大明朝的最后一根茅草!
  
  在八月份,第一次看到陕西民变的奏章的时候,朱由检可是真的吓了一大跳,还以为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呢!
  
  直到看到奏章上没有朱由检熟悉的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等人的名字的时候,朱由检才稍微安心了一些。
  
  只不过,虽然现在这些奏章上还没有出现这些朱由检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却并不代表未来这些人就一定不会出现!
  
  而且,朱由检也不敢肯定,现在爆发的王二和种光道率领的白水义军,跟后来的闯军,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现在的陕西民变,会不会是之后更大的陕西民变的导火索,朱由检也不敢肯定。
  
  因此,对于这场陕西民变,朱由检比满朝文武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要上心得多!对于来自于陕西的奏章,自然也就格外的留意了!
  
  只不过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从陕西来的奏章中,都没有再提到白水义军,连王二和种光道的名字都没有再提到过,就好像陕西风平浪静,根本就没有发生民变一样!
  
  然而,越是这样的风平浪静,却越是让朱由检有些心里没底,甚至是感觉毛毛的。
  
  在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朱由检连从军的经历都没有,就更谈不上指挥千军万马了,如何行军打仗,朱由检可以说完全是个门外汉。
  
  在这个位面时空中,朱由检是大明天子,御驾亲征这种事情,出现的可能性也并不是很大,指挥打仗什么的,就更用不上他了!
  
  而且,朱由检也不是正德皇帝,改头换面,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也要御驾亲征。那时候的大明朝,国势正隆,就算正德皇帝再怎么胡乱折腾,也不会有亡国之危。
  
  现在却不一样,现在,朱由检如果还学着正德皇帝那般任性胡为的话,说不定,等不到十七年,只消两三年,大明朝的江山,就得彻底的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