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179章为君之道,在于中庸
  在听了慈圣宣懿皇太妃刘氏的话后,朱由检就一直陷入了沉默之中,刘氏也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瞧着朱由检。
  
  过了许久,估摸著朱由检已经在心里有了一定的判断和定论之后,刘氏这才又说道:“皇帝,你是一国之君,为君之道,最要紧的就两个字,你知道是哪两个字吗?”
  
  听了刘氏的话,朱由检微微愣了一下,旋即摇了摇头,说道:“孙儿不知,还请皇祖母指点。”
  
  刘氏没有回答朱由检的话,而是拿起一旁矮几上放着的狼毫,在洁白的宣纸上,写下了两个字,放下笔,将那张宣纸拿了起来,递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接过宣纸,瞧了一眼,却见上面写着“中庸”两个字,不由得又愣了一下,失声说道:“中庸?皇祖母,这,这是什么意思?”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也;庸者,平常也。”说到这里,刘氏又停顿了一下,瞧着朱由检,过了好一会儿,才又说道:“皇帝,你是天子,为政为君,不能被自己的喜恶而左右。”
  
  “具体的为君之道,老身只是一个妇道人家,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所以然来,但是老身自十六岁入宫,服侍神宗,在这宫中,也待了五六十年了,见过经过的事也多了。”
  
  “神宗皇帝当政四十余年,自万历十四年后,鲜有上朝理政之时,深居宫中三十余年,而朝政不乱,权柄不失,这是为何,皇帝你可知道?”
  
  听了刘氏的话,朱由检不由得又愣了一下,旋即摇头说道:“孙儿不知。”
  
  刘氏转头瞧了朱由检一眼,然后才又说道:“你不知道,老身同样也不知道。为君之道,如何中庸,如何驭下,如何治国理政,这些,都得靠皇帝你,自个儿去慢慢的揣摩体会,外人,谁也教不了你,便是帝王之师也教不了你。”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刘氏又接着说道:“神宗皇帝如此,你皇兄在位之时,同样如此。你皇兄在位七年,国政尽皆委与阉人之手,而朝政不乱,天下相安,其中缘由,你可曾想过?”
  
  听了刘氏的话,朱由检不由得又愣了一下,仔细的想了想,似乎感觉有些明白了,再一想,却又好像完全不明白了!
  
  刘氏瞧了瞧朱由检,却转头对高时明等殿中伺候的太监、宫女说道:“高时明,你们都退出殿外去。”
  
  高时明想也没想,便躬身应道:“是。”朝殿中的宫女、太监挥了挥手,带着他们退出了正殿。
  
  朱由检的贴身小太监陈顺忠微微愣了一下之后,这才也朝朱由检和刘氏躬身一礼,跟着退出了正殿,反手关上了宫门。
  
  刘氏瞧着高时明、陈顺忠等人离开正殿后,这才又低声说道:“皇帝,你皇兄重用阉党,虽然把朝堂弄得一团乌烟瘴气,民间也多有怨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是你皇兄有意为之的?”
  
  “有意为之?”听了刘氏的话,朱由检不由得愣了一下,吃惊地瞪大了眼睛,望着刘氏。
  
  刘氏轻轻地点了点头,停顿了一下,才又说道:“阉党虽然贪财揽权,但你有没有想过,阉党为何被称为阉党?”
  
  听了刘氏的话,朱由检不由得又愣了一下,瞧着刘氏,有些不敢肯定地说道:“是因为魏忠贤是阉人的缘故?”
  
  没想到,刘氏却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就是因为魏忠贤是阉人!”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之后,刘氏才又说道:“皇帝,纵观历朝历代,皇帝觉著,在文臣、武将、外戚以及阉人这几类人中,对皇位威胁最大的,是哪一类,或者哪几类人?”
  
  听了刘氏的话,朱由检不由得又微微愣了一下,沉吟了片刻,才又说道:“武将外戚、阉人文臣,若说对皇位威胁最大的,武将、外戚还有阉人,应该都差不多吧?文臣似乎相对要小一点。”
  
  刘氏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武将专权,汉末唐季,已经彰显无疑,武将专权的结果,只会是地方藩镇割据,整个国家四分五裂,百姓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十室九空!”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刘氏又说道:“外戚专权的危害,在汉末之时,同样也已经彰显无遗,至于阉人……”
  
  说到这里,刘氏又停顿了一下,然后才又接着说道:“汉末唐季,同样也曾经有过阉人干政之事。只是……”
  
  “跟武将和外戚比起来,阉人的危害,却是要小得多,阉人再如何擅权干政,甚至于在唐季之时,还曾有废立皇帝之举!”
  
  “但是,终唐一世,废立皇帝之阉人有之,自立为帝者,可曾有之?”
  
  听了刘氏的话,朱由检不由得又愣了一下,汉末唐季,那是华夏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两个时期,汉末之后,紧接着便是三国,然后就是五胡乱华,南北朝将近一百多年的混乱纷争。
  
  而唐朝末年,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自立为王者,比比皆是。“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这句话,就是唐朝末年的藩镇节度使说出来的!
  
  而且这句话,在当时,还不仅仅只是一个人,一个武将或者武官的呓语,而是当时割据各地的藩镇节度使的共同的心声!
  
  从唐朝末年,到宋朝建立之前这短短七八十年的时间里,连一百年都不到,便经历了五代十国,称王称帝者,数以百计!
  
  而且大宋,也正是因为汲取了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才重文轻武,对武将加以诸多限制,从而也才导致了大宋文化经济繁荣富庶,但武力不昌。
  
  别说跟辽、金正面相抗了,就算是在面对仅有宁、夏之地的西夏的时候,宋朝都只能忍气吞声,以岁币的形式,寻求边境上的暂时安宁!
  
  重武轻文行不通,重武轻文的后果,不是成为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的倭国,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只知道一味的对外扩张,就是形成唐朝末年,武将尾大不掉,藩镇拥兵自重,各自为政,最后导致整个华夏四分五裂的局面!
  
  重武轻文行不通,同样的,重文轻武,也只会演变成宋朝时的情形,国家富庶,但国力却并不强盛!再富庶的国家,没有一支强大的武力的保护,也只会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