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184章徐光启和洋教士
  从陈顺忠那得知袁崇焕已经赋闲在家的消息后,朱由检只是让随侍的中书舍人草拟了一封诏书,诏袁崇焕入京诣阙。
  
  只不过,袁崇焕老家在两广岭南,这份让他入京诣阙的诏书,从北京城送到两广袁崇焕手上的时候,恐怕都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
  
  再加上从两广入京这一路上耽搁的时间,等朱由检在北京城见到袁崇焕,恐怕得到年底,甚至是明年开春去了!
  
  而在此之前,朱由检在得到皇嫂张氏的推荐后,已经给皇兄天启帝的帝师孙稚绳下了一道圣旨,诏其入京觐见。
  
  而当时,朱由检也已经从贴身太监王承恩那了解到了,孙稚绳就是明朝末年的镇国基石之一的孙承宗!
  
  因为阉党的排斥,这时候的孙承宗,已经辞官归乡将近两年了。只不过,孙承宗的家乡,就在北直隶的保定府,距离京师并不是很远,召其入京觐见的圣旨,没用上几天,就已经送到了孙承宗的手上。
  
  而这时,前去传旨的内监也已经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份孙承宗的奏表——病老乞骸的奏表!
  
  病老乞骸,这是臣子告老还乡,以示无意于仕途之时,常用的借口,至于是不是真的已经年老体弱了,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在询问过前去传旨的内监后,朱由检知道,孙承宗虽然已经年过六十,但精气神还很足,而且因为久在军中的缘故,比之普通的文臣,还多了几分健壮,从外表上看,是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年老多病的迹象的!
  
  因此,朱由检可以肯定,孙承宗的这份病老乞骸的奏表,只是他的一个借口而已!
  
  因而,在接到孙承宗病老乞骸的奏表后,朱由检很快便又让中书草拟了一份更加情真意切的诏书,再次派了内侍和羽林卫的一队亲兵,亲自护送著,送去了北直隶保定,孙承宗的家中。
  
  这一份起复孙承宗的圣旨,几乎是跟起复袁崇焕的圣旨,都是在天启七年十月上旬的时候,从京师发了出去的。
  
  而当时间推移到天启七年十月初冬的时候,大明帝都北京城中的文武百官,对阉党和魏忠贤的参劾的奏疏,也越发的多了起来。
  
  同时,一些之前因为阉党而被贬斥出朝堂中枢,贬谪边远恶州,甚至是削籍为民的官员,也开始慢慢的有人为他们上书鸣冤,甚至是打抱不平了!
  
  特别是在朱由检重新起复孙承宗和袁崇焕的消息传出来之后,这种上书请求起复被贬谪地方的官员的奏疏,也一下子变得多了起来、
  
  而这些被贬谪的官员之中,朱由检真正知道名字的,或者说看到名字,就有点印象的官员,还真没几个,不过其中一个人的名字,还是引起了朱由检的注意,那就是徐光启!
  
  看到徐光启的名字时,朱由检几乎是猛地一下子就惊得从书案后面站了起来!
  
  对于徐光启,穿越之后,朱由检回想了一遍明朝末年几乎所有在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知名人物,但想得起来的,也就袁崇焕、孙承宗、吴三桂、李自成、陈圆圆,甚至是多铎、济尔哈朗、黄台吉,大玉儿小玉儿、多尔衮这些人!
  
  至于徐光启,朱由检还真没想起过,不过在一看到徐光启的名字时,就跟看到满桂、毛文龙等人的名字一样,朱由检几乎一下子就回想了起来!
  
  徐光启,嗯,怎么说呢,应该是明朝末年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农业专家、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在这么多的这样家那样家之中,寻常人,别说拥有多个了,就算仅仅只是拥有其中一个,便足以成为某一个行业的专家,留名青史了。
  
  可徐光启呢,一个人身上,就拥有了这么多的‘家’的头衔,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间还能文善武,知晓农政、水利,算术、哲学,等等等等,几乎就是一个全知型的全能人才!
  
  天文地理什么的,就不说了吧,就拿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的农业来说,徐光启出身商贾家庭,家境虽然算不上是大富大贵吧,可至少也是衣食无忧的。
  
  按理说,成长于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的士大夫,而且还是读书人,一个功成名就,正儿八经以科举出身的读书人,偏偏还就写了一部跟农业有关的农书——农政全书!
  
  仅仅只是一部《农政全书》,就已经能够让人名留青史了,在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朱由检上历史课的时候,就专门有一个章节,说的就是这本《农政全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而对于徐光启来说,这本《农政全书》还真就算不得什么,跟他有关的,还有另外一本更知名的,甚至在另外一个位面时空中,只要上过初中,就没有人不知道的书籍——几何原本!
  
  嗯,几何原本当然不是徐光启写的,但却是徐光启翻译的,甚至于“几何”这个词,都是徐光启翻译和定性的!
  
  而跟徐光启一起翻译的,还有一个西洋的传教士,朱由检看到徐光启的名字的时候,才联想了起来,好像叫窦玛利还是利玛窦来着,也不知道现在这个传教士还在不在世。
  
  原本,在没有看到徐光启的名字时,朱由检还以为,历史上那个写了《农政全书》,还和西洋传教士窦玛利还是利玛窦关系紧密的明朝士大夫徐光启,应该已经作古了。可没想到徐光启不仅没死,而且还活得好好的!
  
  既然徐光启都还活着,那个利玛窦还是窦玛利的,是不是也还活着呢?听说徐光启不仅跟那些西洋传教士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好像还学习了铸炮技术,铸造佛朗机炮和红衣大炮呢!
  
  红衣大炮原本可是被称为红夷大炮的,一个‘夷’字,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而在看到徐光启的名字,联想到西洋传教士窦玛利(其实应该是利玛窦,只不过朱由检记错了,想当然的就觉得,窦是姓,玛利是名,理所当然的就应该是窦玛利了)的时候,朱由检还想起一件事来。
  
  在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朱由检在看电视《鹿鼎记》和《康熙王朝》的时候,对那里面的两个西洋传教士,可谓是印象深刻。
  
  《鹿鼎记》中,那两个西洋传教士还帮着康熙铸造了红衣大炮,平定三藩之乱!那两个西洋传教士叫什么名字来着?
  
  朱由检绞尽脑汁的想了好久,才突然想了起来,如果没记错的话,那两个传教士,好像叫汤若望和南怀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