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251章变革的主导者
  朱由检的旨意一下,满朝文武,有脑筋转得快的,几乎一下子就已经想明白了过来,这就是皇帝对太祖旧法,变与不变的表态了!
  
  皇帝的表态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太祖旧法,必须得变,就算满朝的文武大臣都不想变,皇帝也得逼着他们去改变!
  
  对皇陵山贪腐案的这一百四十七人的量刑,就是皇帝逼迫他们的手段之一!
  
  要么变法,要么大伙儿一起以太祖旧法,剥皮实草,送去官府衙门前立着,警示后人!
  
  太祖年间的六十两银子,到现在,早就已经不值钱了,或者说,大明朝的官儿,哪怕是县衙之下的巡检司中的不入流的小官儿,手上谁还没有个三五十两银子啊?
  
  像江南那些经济发达的县府,哪怕是县衙中的一个文书曹吏,收受的他人的礼金,别说六十两了,六百两,甚至六千两都有了!
  
  内宫中的江南等几个织造局的管事太监,哪个家里不是金山银山的,随随便便都能够拿得出几十万两真金白银来打通关节?
  
  真要按照太祖旧法,那大明朝的这些官员,有一个算一个,一个个全都拿下去剥皮实草,绝对没有一个冤枉的!
  
  因此,对于皇陵山贪腐案的涉案人员,绝对不能引用太祖旧法,将他们一股脑儿全都给剥皮实草,做成稻草人了!因此,这太祖之法,不变也得变了!
  
  几乎很快,就在朱由检要将皇陵山贪腐案的一百四十七名涉案人员,全都剥皮实草的消息传开后,从大明京师开始,然后是北直隶,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纷纷做出了相应。
  这一次,几乎所有人,全都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太祖旧法,一定得变!
  
  而皇陵山贪腐案中那一百四十七名涉案人员,也不能全都杀了,总得给他们留下一个洗心革面的机会!
  
  而随着消息的慢慢传开,与山东、河北、山西相邻的陕西、甘肃、河南、江西等地的地方官员,也慢慢的做出了‘正确’的回应。
  
  一时间,反对变法的声音,几乎被压制到了最小,最后甚至完全的销声匿迹,不见了踪影。倒是主张恢复上古三代之法的‘复古派’,慢慢的反而有了一定的增长的趋势!
  
  既然要变法,那干脆就恢复上古三代之法好了,上古之法,还有什么‘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的说法呢,那样的话,他们这些朝廷官员们,身上岂不是又多了一层保护符了?
  
  只不过,对于这样的复古派,朱由检向来是嗤之以鼻的,对于他们的奏疏,朱由检也全都扫进了垃圾桶,连看都懒得多看一眼的!
  
  太祖立下的规矩法度,过了这两百多年,就已经成了旧法,不得不进行改革了,那所谓的上古三代之法,也不知道过了几千几百年了,还能适应现在这个时代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吗?
  
  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嘛?
  
  用脚后跟想也知道,上古三代之法,如果真的合适的话,从三代以降,春秋战国,先秦两汉,再到东西两晋,南北对立,唐宋交替,直至元败明兴,几千年来,为何就没人主张恢复三代法制呢?
  
  上古三代之法,还有什么‘画地为牢’呢,在地上随随便便画个圈圈,就当成是牢房了,犯人连逃都不敢逃一下?现在,可能吗?
  
  三代之时,皇帝还都实行禅让制,而不是父子相承呢,现在,可能吗?别说是自己了,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坐在这皇帝的宝座上,再想让他心甘情愿的把皇帝宝座再让出去,都根本没那个可能!
  
  
  因此,恢复什么上古三代之法,那根本就是个笑话,所谓的复古派,不过是一群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而已!
  
  只是,变法的调子是定下来了,可是要如何变法,怎么去变法,才是让朱由检最为头痛的事情!
  
  变法,总得有个大的施政纲领,变法方针吧?怎么着,也得有个主导变法的首领人物,或者说标志性的人物吧?
  
  而很显然,内阁次辅李国,甚至是还在皇陵山工地上的内阁首辅施凤来,都根本不符合朱由检的心理预期,或者根本不是朱由检心目中,那个能够担当变法大任的首领人物!
  
  倒是徐光启,比较符合朱由检心目中的这个变法的首领人物的要求,只是,徐光启是天主徒,而且这个时代的天主徒,对教宗所宣扬的那一套,都十分的迷信,甚至可以说是盲目的崇拜。
  
  若是真让徐光启主导变法,虽说以徐光启跟西洋传教士的关系,很有可能会引进无数多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甚至是文明成果,但同样的,徐光启很有可能也会将教宗的那一套理论,也一股脑儿的引了进来!
  
  说不定到时候还要带着大明朝,整个变成天主教宗麾下的一个仆从国之类的呢,在教宗的一声令下,往西去征讨西亚地区的异教徒呢!
  
  那样的大明帝国,可不是朱由检希望看到的!
  
  哪怕大明帝国要对外扩张,那也必须是在自己的主导之下,而不是在什么教宗的领导之下,打着‘消灭异教徒’的旗号!
  
  真要消灭异教徒的话,说不定最先遭殃的,还就是大明帝国土地上的这些黎民百姓呢!信奉了几千年的道教、佛教,到了天主徒嘴里,那可全都是异端邪说,信奉这些的也全都是异教徒,都是他们需要消灭的对象呢!
  
  嗯,徐光启的才能,是朱由检离不开的,在新政的改革之中,也必定能够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只是,徐光启天主徒的身份,就注定了朱由检是绝对不可能让他来主导这次的变革!
  
  这一点,朱由检在这些时日里,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只是,除了徐光启之外,能够主导变革的,放眼整个大明朝野,还能有谁呢?英国公张维贤,还是定国公徐希皋,又或者是帝师孙承宗?
  
  帝师孙承宗,朱由检还没有接触过,起复孙承宗的圣旨,倒是已经连下了好几道了,只不过,有王在晋在朝一天,孙承宗就不可能入京,也没那个脸面入京!
  
  毕竟,不久之前,王在晋才旧事重提,将孙承宗柳河之败的旧事给翻了出来,以阻止孙承宗入京!
  
  而英国公张维贤,三朝宿老,在朝中,在军中的威望和资历,都已经够了。只是,他毕竟是武将,而且还是勋贵世家,若是以他主导变法,变法会走向什么方向,大明帝国会变成什么样,朱由检也根本没法想像。
  
  同样的,徐希皋也一样!或者说,所有的世家勋贵,都因为他们的身份和立场,而没法像张居正那样,主持一场对大明朝,对天下百姓,都有利益的政治改革!
  
  嗯,要主导改革,或许还应该从满朝的文官之中去选择吧?只是这满朝的文官虽众,但是谁又有徐光启那样的才能和见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