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野心家 > 第七十二章胡亥爱胡闹?但他怕赵高
  此时的胡亥仅是十来岁的孩子,由于母亲去世过早,始皇亦因政务繁忙鲜有照顾,只是派上一批宫女、奶妈、太监轮番侍候,所以从小就养成爱胡闹的坏习惯,成了宫中有名的野孩子。
  
  胡亥到底有多野?不防看看他的几个经典代表作:
  
  八岁的时候,由于一位老太监手脚不太利索,拿东西迟了一会儿,他立即叫齐所有侍候他的宫女,轮番对那位老太监吐垂沫,让老太监那张老脸不知往哪里搁才好。
  
  九岁的时候,他偷了一个小太监的衣服,将自己装扮成小太监,趁宫女们不在意时偷偷溜了出去,害得宫女、太监们找了大半天,为此事还差点掉了脑袋。
  
  十岁的时候,他经过练武场偷偷顺走了大公子扶苏的宝剑,并将宫女们凉晒在外面的每件衣服都成功地截了一个洞。
  
  十一岁的时候,始皇嬴政设宴招待群臣,让儿子们也一起参加。其他王子都中规中矩地坐在席上,该举杯时举杯,该下筷时下筷,可胡亥却总是坐不住,还早早吃饱中途溜了出来。按照当时的规矩,大臣们进殿时,必须将靴子脱下放在殿门外,当胡亥走出殿门,见那一排排摆放得整整齐齐的靴子,不禁一时兴起,一边走一边随意地将群臣的靴子踢得乱七八糟,然后哈哈大笑离去,害得大臣们事后满地找鞋。
  
  反正这样的恶作剧还有很多,如果换作别人,随便拿一件都是杀头的罪。可当始皇得知是胡亥干的好事时,竟都一笑置之,说这小家伙还挺会折腾人的,便没有下文了。或许是始皇觉得,自己对这个小儿子亏欠太多了,只要他不做犯天条的事,偶尔胡闹一下倒也没所谓。正是在始皇的宠溺下,胡亥从小便养成了爱胡闹、喜怒无常的性格。
  
  虽然胡亥很野,但他也有怕的人,这个人是谁?就是赵高!他为什么会怕赵高?因为如梦死后,嬴政委托赵高照顾胡亥,赵高对胡亥的脾气摸得一清二楚,并有一套对付他的好办法。
  
  那年,老太监被宫女吐垂沫后,越想越气,便找赵高诉苦。赵高想了一下就将老太监带到胡亥身边,对胡亥说:“这样的奴才就应该重重处罚,不过公子自己吐垂沫才痛快呢,不信你吐一百次试试!”
  
  胡亥不知是计,便使劲地往老太监脸上吐垂沫,赵高则在旁一边数数一边喝彩,可吐了十多次,胡亥便觉得喉咙发痛,没法再吐下去了,只好向赵高求饶。
  
  还有那次偷剑截脱衣服的事,扶苏很生气,直接找到赵高告状,赵高便找到胡亥,将一把剑递给他说:“这些衣服看着就不顺眼,截一个洞怎能解恨?全部将它们砍烂才痛快呢!”
  
  胡亥想想也是,便拿起剑将衣服砍得稀烂,不过第二天他发现手痛得非常厉害。
  
  自从那次踢了群臣的靴子,赵高便叫宫女将胡亥的所有靴子收了起来,然后对胡亥说:“靴子太臭了,还是不穿的好,光着脚丫多环保。”
  
  结果害得胡亥光着脚丫几天都不敢出去。
  
  经历了好几次之后,胡亥深深领教了赵高的厉害,所以自此以后,只要赵高一出现,他便不敢再胡闹了。
  
  话说这一天,赵高拿着一堆写满律法的竹简准备给胡亥上课时,远远就听到胡亥在门内训斥宫女:“天天都吃这些东西,你们当我是猪么,难道不能换点新奇的?”
  
  显然是胡亥近来又有点痒痒了,想找点事儿胡闹一番。
  
  “谁这么大胆拿猪吃的东西给公子吃?”赵高提高娘娘腔,对里面喝了一声,里面立即鸦雀无声。
  
  “拉出去将手砍了煲汤给公子喝!”赵高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一句话吓得屋里的人瑟瑟发抖。
  
  “启师
  “是么,那你想喝什么汤?”赵高笑眯眯地盯着胡亥问。
  
  “什么汤都不想喝了。”越是赵高笑的时候,胡亥就越觉得恐慌,深怕一不小心又中了他的圈套。
  
  “你们听好了,公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叫厨师去煮盘猪蹄汤过来给公子喝!”赵高转身对瑟瑟发抖的宫女们说道。
  
  “我,我要上茅房
  望着胡亥远去的身影,赵高得意地笑了,自言自语说:“我就不信治不了你这个毛头小子!”
  
  胡亥在外面转了一圈,觉得差不多了,便回去上课,因为他知道,赵高这个老家伙鬼点子太多,如果自己迟回去了,可能又要受到意想不到的折磨。
  
  “启师,今天要学律法么?”胡亥见赵高在翻阅著竹简,便轻声地问。
  
  “嗯
  “学律法有什么用呢?”胡亥其实非常讨厌这门枯燥无味的课程。
  
  “当然有用,学会了律法,将来就能用律法管理好整个国家。”赵高耐心地解释道。
  
  “可我常听皇兄说,我们的律法太严了,应该提倡仁政。”胡亥见赵高和颜悦色,便大胆地说了一句。
  
  “他懂个屁!”想不到这句话激起了赵高的反感,只见他抬起头来,指著竹简说:“如果没有这些严格的律法,怎么管理民众,秦国又怎能灭六国而成就伟业?”
  
  “启师说的是
  “我们大秦帝国从商鞅变法至今,律法已相当的完善,计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军爵律》、《置吏律》、《效》、《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大大小小十八种,通过这些律法,我们可以让民众遵纪守法、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