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野心家 > 第七十三章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大怒,匈奴成
  “今天圣上又杀了一个太监。”
  
  这已经是第十个了!
  
  始皇每次发病都会像疯子一样难以控制,身边的人也跟着遭殃。
  
  当然,这事除了极少的近臣之外其他人是不知道的,但赵高清楚,自从始皇吃了方士们制的丹药后,非但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是越来越严重了。
  
  “卢生那个狗东西去了这么久,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啊?”始皇虽然知道方士们的丹药对自己的病没有多大作用,但还是抱有最后一丝幻想。
  
  公元前215年,在外面转悠了两年多的卢生终于回来了,不过这次他带回来的不是仙药,而是一本谶书《录图书》,这本谶书上面记录了一个惊天秘密:“亡秦者胡也”。
  
  回想起早两三年前在东巡时的两次遇刺,始皇总觉得有人要置自己于死地,但又苦于没有找到凶手和幕后指使者。
  
  因此,一直渴望对手的秦始皇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打击的目标,他内心的焦躁与不安终于得到释放。
  
  亡秦者胡,胡是谁?胡人也!
  
  想到这儿,始皇突然眼前一亮,大手一挥,对群臣说道:“想我大秦十年横扫六国,区区几个胡人又何足挂齿?”
  
  于是,一声令下,命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立即启程,北伐匈奴。
  
  其实,在秦国刚刚统一六国时,始皇就有意趁热打铁一举收服匈奴,但在召集群臣廷议时遭到李斯等人的强烈反对。李斯认为与匈奴交战有弊而无利:一是匈奴居无定所,很难将其制服。二是攻击匈奴,如果派轻骑兵速战速决,粮草供应问题很难解决;如果派辎重大兵压境,则部队的机动灵活程度受损,很可能追击不上匈奴。三是取胜匈奴,俘获的匈奴民众也不好驾驭,弄不好还是安全隐患。
  
  由于李斯等人反对,再加上中原刚刚统一,百废待兴,始皇只好将北击匈奴的打算搁置下来。这次见卢生献上“亡秦者胡也”的图谶,始皇的精神为之一振,便借题发挥,委派能征善战的大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精兵强北击匈奴。当然,蒙恬也非常争气,对匈奴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一举收复了河南与榆中地区,第二年又收复高阙,直抵阴山及河套地区。
  
  由于受到沉重打击,匈奴人自知抵挡不住蒙恬的攻击,同时还担心东西两翼受到袭击,最后单于便带着他的残兵败将逃到漠北去了。
  
  经此一战,始皇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不久,他发现,对匈奴一战,表面上看是大获全胜,但正如李斯当年所指出的那样,胡人居无定所,没有不能放弃的地盘,他们随时可以离去,也会随时回来,秦军的胜利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可言,反而为自身平添了不少麻烦。
  
  正是匈奴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法,令秦军非常头疼,蒙恬班师回朝的日子也变得遥遥无期。
  
  长久之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一时之间始皇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
  
  “反正没打仗时大军闲着也是闲着,何不让蒙恬将军率部分军队去修筑长城?这可是一劳永逸的做法。”赵高不失时机地提议说。
  
  “话是这么说,不过修筑长城这么大的工程,需要不少人力,光靠军队那是不行的。”始皇也不是傻子,对于赵高的提议还是有点犹豫的。
  
  “现在,我们大秦帝国一统天下,最不缺的便是人,那些犯罪的人关着也是关着,不如将他们都赶去修长城,如果不够人手,再从民间征集男丁不迟。”赵高之所以鼓动始皇修长城,一方面是怕蒙恬回朝将来一家独大,另一方面也是想消耗民力,积累民怨,为将来夺权报仇创造条件。
  
  为了防止匈奴再次侵扰,始皇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让蒙恬去修筑长城。
  
  其实,修城御敌并非始皇的首创,早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各诸侯为了抵御对方的进攻,就开始在自己的领地上修筑高大的城墙,这些城墙被称之为长城。公元前4世纪前后,燕、赵、秦等国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也相继修建长城。
  
  为达到一劳永逸的目标,始皇这次修筑长城,不仅把赵、秦、燕、韩等国的旧有长城连成一线,还增筑扩充了许多部分,形成了长达1.2万华里的万里长城。除了筑长城,始皇还命人修建了直道,按照他的想法,长城不仅可以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保证秦不为“胡”所灭,修直道还可以使秦国的骑兵在三天三夜之内直抵阴山,给“胡人”以致命一击。
  
  不过,修筑万里长城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好大喜功的始皇嬴政根本就没想到,这个世纪工程会耗尽天下民力,并搞得民间怨声载道,甚至民间开始流传生下儿子就掐死,生下女儿在好好养的传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说明了当时修长城的艰难和惨烈。由于当时工期限得紧,不完成任务便是死罪,所以层层官员都是报喜不报忧,至于民间怨气达到什么程度,始皇根本就不知道。
  
  见始皇接纳了自己修筑长城的建议,赵高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某天他又对始皇嬴政说:“圣上自从住进皇宫后,身体是越来越差了,何不叫人择一风水宝地,另建皇宫?”
  
  其实始皇是个非常迷信的人,听赵高这么一说,不禁恍然大悟:敢情自己身体不好,竟是皇宫的风水问题啊!
  
  于是命人寻找合适的选址,做出科学的规划,在咸阳东南15公里处开始修建“天下第一宫”阿房宫。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被后人合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据史书记载,其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包括前殿(主体宫殿)、磁石门(以磁石为门)、兰池宫(寝宫)、上天台(殿祭祀天神的建筑物)、祭地坛(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场所)、上林苑(供皇帝射猎的地方)等众多建筑,杜牧的《阿房宫赋》和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都极言其宏伟壮丽与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