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野心家 > 第一百章陈胜格局太小,注定成不了大器
  当年陈胜占领了陈地后,曾召集当地掌管教化的三老和有名望的人士共商大计,大家都建议他称王。适逢张耳、陈余前来投奔,陈胜便征求两人的意见。当时张耳、陈余分析说:“秦王朝暴乱无道,兼并了别人的国家,残害百姓,而今您冒着万死之险起兵反抗,目的就是要为天下百姓除害,假如您现在仅是得了陈地便称王,便会向天下人显露您的私心,因此希望您不要急著称王,而应火速率军向西,并派人去扶立六国国君的后裔,培植自己的党羽,为秦王朝树立更多的敌人。秦的敌人多了,兵办势必分散,这样一来,秦必然首尾不能兼顾,到时便可占据咸阳,铲除残暴的秦政权号令诸侯,您的帝王大业就可完成了,如今只攻下区区一个陈县就称王,恐怕会使天下人失去斗志。”
  
  本来张耳、陈余两人的话分析得非常在理,而且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但陈胜最后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急不可耐地自立为王,私心暴露无遗,彻底寒了天下豪杰的心,以至后来,张耳、陈余离开了陈胜投奔了武臣,并劝说武臣自立为赵王。
  
  还有一件事,在陈胜小的时候曾对他的小伙伴们说过“苟富贵,勿相忘”的话,陈胜称王后,他过去的朋友们纷纷前往投靠,其中就包括他的岳父。按理,岳父大人上门,理应热情招待才对,可陈胜对岳父并不热情,更没有下拜,陈胜的傲慢无礼终于惹怒岳父,抛下一句“依仗叛乱超越本分自封帝王,对长辈傲慢无礼,注定不能长久”的话,便拂袖而去。
  
  对待岳父尚且如此,对待其他朋友则更不用说了。早先有一位跟陈胜一起给地主种田的同乡听说他做了王,便特意从登封阳城老家来陈县找陈胜,敲了半天门也没人搭理。直到陈胜外出,拦路呼喊其小名时才被召见,一起乘车回宫。
  
  这人因是陈胜的故友,所以进进出出比较随便,有时也难免讲讲陈胜在家乡的一些旧事。不久便有人向陈胜打小报告:“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啊!”陈胜一听,十分恼怒,竟然把这个“妄言”的伙伴给杀了,早就将当年所说的“苟富贵,勿相忘“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自此以后,陈胜的老朋友都一个个悄悄开溜,从此再没有亲近陈胜的人了。
  
  按理,每打下一个地方,都要设置防务,但陈胜没有这样做。博士孔鲋曾规劝他说:“兵法上说‘不依靠敌人不来攻我,而是仰仗我之不可以被攻打。’如今大王您凭借敌人不来进攻,而不依靠自己设防不怕为敌所攻,一旦遭遇挫折不能奋起,则悔恨也来不及了。”可陈胜听后,却傲慢地对孔鲋说:“我的军队,就不必烦劳先生操心了。”
  
  孔鲋是孔子的八世孙,也是秦末儒生的代有人物,陈胜如此粗鲁对待,不听良言,实则连天下的读书人都得罪了。
  
  陈胜自立为王后,曾任命朱防、胡武二人专管督察群臣的过失,这两个人对于他们不喜欢的人,不是送交司法官员审理,而是擅自进行处置。众将领攻城掠地,浴血沙场,但只要稍有差错,朱防、胡武二人便立即将将领抓起来治罪,搞得众将领最后离心离德。
  
  更让大臣、将领寒心的是,陈胜没有做到赏罚分明。当时吴广率军围攻荥阳,李斯的大儿子三川郡守李由坚守荥阳,吴广久攻不下。当时楚将田臧等人建议说:“周文的军队已被击败,秦军很快便会到来,秦军一到,必将大败我军,不如留下一小部分兵力围守荥阳,调动大部分精兵迎击秦军?”
  
  其实,田臧等人说迎击秦军是假,想保存实力逃跑是真,但他们又怕吴广阻挠坏了他们的事情,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假传陈胜的命令杀掉了吴广,并将吴广的头颅献给了陈胜。这么荒唐的事陈胜非但没有追究,反而派使者把楚令尹的官印赐给了田臧,并任命他为上将军。
  
  吴广被杀后,陈胜派往各地的将领便各存异心,争相称王,起义军内部公开分裂。如北征的武臣自立为赵王,蜕变为割据头目。其部将韩广在攻略燕地后也自立为燕王。攻取魏国旧地的周市虽未自立为王,却立了魏国后裔宁陵君魏咎为王,而自任魏相,割地自保。与此同时,群起响应的各地英豪也不再听陈胜节制,直接孤立了作为反秦主力的陈胜“张楚“政权,给了秦军反扑的机会。
  
  公元前209年冬,陈胜命张贺出城西迎战章邯,自己亲自在城楼监战。城西一战,张贺战死。自此陈胜不敢再战,闭关死守。在章邯围城的强大攻势下,12月,陈胜在逃跑的路上被他的车夫庄贾设计杀害,最后庄贾带着陈胜的首级去向秦军邀功请赏去了。其实庄贾并不是陈胜的什么心腹,且进入义军没多长时间,陈胜是在没人用的情况之下才用他的。有人猜测这是章邯暗中派出去的内探,不管他是不是内探,那时陈胜已走上了穷途末路,跟着他迟早也是死,倒不如拿他的人头保命换钱?
  
  纵观陈胜的起义,目光短浅格局太小,注定他成不了大器,最终还是落得众叛亲离,人头落地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