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野心家 > 第一百零四章刘邦三打丰邑,雍齿不敌败走
  第二次攻打丰邑的时候,刘邦手下有九千多人,可等他到攻城失败去投靠项梁时,手下仅有百余人相随,可见当时落魄到什么地步。
  
  当时项梁正在薛县召开反秦大会,各路诸侯纷纷应约参加,刘帮带着这一百几十号人马过去,简直是个笑话。
  
  不过,刘邦有两个非常突出的优点,一个是脸皮特别厚不怕人耻笑,另外一个是特别能吹让人信以为真,正是这两在优点帮了他的大忙。
  
  当听到刘邦哭诉被雍齿背叛的不幸遭遇时,项梁不禁拍案而起:这种背信弃义的可耻之徒还值得留在这个世上吗?等老夫几时有空带班人马杀将过去把他灭了,替小弟出这口恶气!
  
  刘邦见项梁的义愤被自己挑逗起来,便不失时机地对项梁说道:“区区小人何必劳烦主公亲自出马,只要主公能借我五千兵马,定将丰邑夷为平地。”
  
  项梁倒也是个豪爽之人,听刘邦这么一提议,便二话不说拨给他五千士兵,并借给他十五位领兵的将领,听他统一指挥。有了这五千兵马,刘邦自然心里乐开了花,便迫不及待地领着军队向丰邑杀将过去。
  
  “刘季那小子又来攻城?”雍齿听到手下来报,不禁哈哈大笑:“手下败将何足挂齿!”
  
  听说这次刘邦带来的兵马只有区区五千人,雍齿自然不会把刘邦放在心上。
  
  不过,有了上两次失败的教训,这次刘邦学乖了,他先以两股羸弱的士兵去攻城,很快便被雍齿击溃,如此这般又连续攻了两次,都是失败而归。刚开始时,雍齿还比较小心,采用的是乌龟战术,躲在城内坚守不出,但当他见到刘邦久攻不下、损兵折将,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的时候,便认为跟上两次一样,已经到了反攻的时候了,于是大开城门,指挥士兵倾巢而出,企图活捉刘邦,可这次他上大当了!
  
  原来,刘邦隔晚便将精兵强将埋伏在丰邑的城墙脚下,当雍齿打开城门让士兵往外冲时,却遭到了埋伏在城墙脚的伏兵的突然袭击,雍齿的军队阵势大乱,士兵被杀的被杀,逃跑的逃跑,还有不少互相践踏而死。
  
  攻进丰邑后,刘邦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找雍齿算账,可翻遍了整个丰邑城,都没有找到雍齿。原来,狡猾的雍齿在混乱之时便知道大势已去,早就带着几个亲信偷偷从侧城门开溜,逃到魏地去了。
  
  可能有人不太明白,为什么刘邦一而再再而三地攻打丰邑、执意要将丰邑从雍齿手中夺回来?因为丰邑就是刘邦的老家!
  
  据《史记》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在当时,丰邑就是沛县下辖的一个小城镇,刘邦就出生在这个小城镇下面的一条名叫中阳的小村群落里,况且他的父母和妻儿都还在丰邑里面,如果不将丰邑夺回来,自己的父母和妻儿一家老小都会有危险。
  
  最让他不能释怀的是,当雍齿背叛自己投靠魏的时候,丰邑里那些乡民们竟然没有一个为他说好话,更不用说起来反抗了!以至多年以后,当刘邦当上皇帝免除沛县百姓的财税徭役时,偏偏故意溜掉丰邑,好在沛县的父老乡亲帮丰邑的百姓一再请求,刘邦最后才同意一并免除丰邑的财税徭役。刘邦虽然免除了丰邑的财税徭役,但从沛县出发返回长安途经丰邑时,并没有稍作停留,虽然丰邑的百姓竭力邀请刘邦停驾,想叙叙旧,却被刘邦一口回绝了,足见刘邦对丰邑百姓的芥蒂之深。
  
  作为整件事的始作俑者雍齿,命运好象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因为他从小就看不起刘邦,根本就不甘心当刘邦的手下,认为自己永远也不可能跟他走到一块,所以后来不仅背叛了刘邦,还帮项羽出主意,想害刘邦的父亲。正是这样一个与刘邦不共戴天的人,最后迫不得已还是投靠了刘邦。更让人意料之外的是,多年后,刘邦并没有找他算账,还给他封了侯,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大封自己喜欢的人和同姓的亲友,由此引来了不少的非议,很多跟他出生入死的部下都表示不服,张良更直言他分封不均,刘邦于是便问张良,怎样才能平息手下的不满?张良则问刘邦一生最讨厌、最痛恨的人是谁?刘邦脱口而出说,当然是雍齿啦,这家伙和我积怨最深,曾多次使我难堪,使我受辱,恨不得杀了他呢!
  
  张良一听,一拍大腿,对刘邦说:“好,现在当务之急便是先封雍齿!”
  
  刘邦当然不从,说道:“我不杀他已经是开恩了,还要我封他为侯,这是哪门子道理?”
  
  张良则解释说:“大家都是知道,雍齿是你的仇人,连他都能得到封赏,其他大臣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刘邦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赶紧下令封雍齿为什邡侯,一边叫丞相御史办理定功行封手册,一边置酒亲自款待雍齿。
  
  当雍齿战战兢兢地接过刘邦递给他的酒杯,还以为是刘邦记恨于他,想毒死他呢!可一听刘邦要封他为什邡侯,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太阳是不是从西边出来了?自己不被杀已是万幸了,哪还敢想得到什么封地?
  
  可君无戏言,当圣旨真的下来时,雍齿开心得仰天大笑,欢天喜地地去什邡走马上任当他的诸侯去了。
  
  果然不出张良所料,自从封了雍齿为侯之后,群臣的议论迅速被平息了,大家都认为,连雍齿这样的人都能领到封地,我们还愁什么呢?殊不知,这又是一出经典的张良计,大家都被他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