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野心家 > 第一百三十七章韩信东出伐赵,背水一战斩陈
  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纠集数万兵马,东出太行山,对赵国发动了进攻,在赵国西部边界的险要隘口——井陉相遇,一场大战即将上演。
  井陉口是太行山八个隘口之一,在井陉口的西面,有一条长约100里的狭窄驿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听说韩信来伐,赵王歇和赵军统帅陈余不敢小觑,集中了10多万兵马,在井陉口严阵以待。
  
  当时韩信的军队不过区区数万人,而且有一半是刚招募来的新兵,缺乏训练,更没有作战经验,跟赵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开战之前,赵国有个谋士李左车曾向统帅陈余提议说:“韩信在活捉魏王豹以后,出兵攻破代国,后来刘邦又派张耳协助韩信,乘胜来打赵国,汉军士气正旺盛,我们必须避开它的锋芒,不可轻敌。”
  
  接着,他又向陈余提出自己的作战计划:“汉军从远道来进攻我国,粮草需要从千里以外运来,这就好比要等到樵夫打了柴后才能烧饭,士兵是吃不上饱饭的。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通过;汉军的作战部队虽然已经通过100里的隘口驿道,估计他们的运粮部队必然没有跟上来,一定还在大军的后面,请您拨给我三万人马,从小道去劫夺汉军的粮草,切断汉军的粮运,并且堵住汉军后退的道路。您率领赵军深沟高垒,据险坚守,不要同韩信进行主力决战,使他求战不能,后退无路,这样不出10天,我便可以把韩信、张耳的人头献到您的帐下了。”
  
  陈余听了李左车的作战计划,却不以为然,回答道:“我们是正义之师,对于远道来伐的敌人,何必用诈谋奇计呢!况且兵法上有说‘十则围之,倍则战’,汉军虽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千人而已,他们千里奔袭,士兵早已疲劳不堪。对于这样的弱敌,如果我们不正面迎击,岂不被各路诸侯耻笑,以为我们可欺?”
  
  就这样,陈余断然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深知敌我力量悬殊,不能猛冲猛打,于是把军队驻扎在离井陉口很远的地方,一边观察形势,一边寻找战机。后来听探子回报,说赵军统帅陈余拒绝了李左车的作战方案,想在井陉口一口吞掉自己的军队,一个出奇制胜的作战计划便在脑海中形成。
  
  当天,他指挥军队开到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然后挑选出2000名年轻力壮的骑兵,给每人一面旗帜,趁着天黑刘他们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本营的侧后方,在那里埋伏下来,并一再嘱咐他们说:“明天我军将要和赵军决战,到时我军假装后退,赵军看到后必定倾巢而出,这时你们可乘虚而入占领赵军的兵营,将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换上咱们的旗子。”
  
  交代完任务,韩信便传令开饭。以前临战,总要饱餐一顿,可这次韩信却只给骑兵们备了少量饭菜,士兵们不禁有点纳闷,韩信解释说:“等明天大破赵军之后,再吃大餐吧!”
  
  骑兵们不禁心里嘀咕:赵军这么多人,怎么一天就能打败,鬼才信呢!可军令不可违,吃完饭后便,骑兵们便按计划行事。
  
  2000名骑兵出发后不久,韩信又派出一万人马作为先锋部队,前进到井陉口附近,沿着绵蔓水摆成阵势。绵蔓水由现在山西省太原市附近北流入井陉口,当年是一条水深流急的河流。
  
  韩信猜测,陈余为了将自己的军队一网打尽,肯定不会攻打这一万先头部队的。于是他对先头部队的将领说道:“赵军已经抢先占据有利地形,筑成壁垒。我们这一万先头部队既不是主力,又没有设置大将旗鼓,陈余必然不会先来攻打你们。因为他怕一攻打你们,我们后面的主力部队就会往回撤退。”
  
  
  事情果然如韩信所料,这支先头部队并未遭到任何阻击,便顺利地开到了绵蔓水的东岸,建起阵地。
  
  对面的赵军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退,纷纷讥笑韩信不懂得兵法。
  
  第二天,韩信亲率军队,扛着帅旗,敲起战鼓,向井陉口杀将过去。陈余见汉军发起进攻,认为机会到了,便立刻传令军队出击。于是赵军漫山遍野地向汉军冲了过来,双方展开混战。
  
  不久,韩信、张耳假装不敌,把旗鼓扔掉,向绵蔓水方向后退。赵王歇和陈余看到韩信、张耳节节败退到绵蔓水边,认为围歼的时候到了,于是命令全体赵军空营而出。
  
  前面是倾巢追赶过来的敌兵,背后是水深流急的绵蔓水,在这紧要关头,汉军根本没有退路,要么向前拼死杀敌,要么后退淹死水中。置之死地的汉军将士们当然不甘心束手被擒,于是人人奋勇争先,无不以一当十,拼死战斗。
  
  赵军依仗人多势众,来回冲杀了很多次,但一时之间还是攻不破汉军的阵地,十多万赵军被牢牢地牵在绵蔓水边。
  
  此时,埋伏在赵营背后的2000名骑兵,见到赵军倾巢出动,便乘虚攻入赵营,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换上了自己的旗帜,赵军的大本营瞬间变成了汉军的大本营。
  
  赵军在绵蔓水边跟汉军苦战了大半天,往返冲杀了无数次,已经疲劳不堪,眼看天色已晚,无奈之下,陈余便下令鸣金收兵,准备第二天再战。
  
  当筋疲力尽的赵军回到半路时,远远望见大营四周插满了汉军的旗帜,不禁大惊失色,以为赵王已被汉军俘虏,于是抛戈弃甲,纷纷溃逃。
  
  趁着这个当儿,韩信指挥军队发起反攻,占据赵营的骑兵也乘势杀出,赵军阵脚大乱,很快便被打垮,经此一役,陈余被斩,赵王歇被俘,赵国宣告灭亡。
  
  事后,将士们对韩信的指挥艺术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纷纷问道:“按照兵法,行军布阵应该是右面和背后靠山,前面和左面临水,现在将军却违反兵法规定,背水列阵,并且充满信心地告诉将士们说,等天明打败赵军再一同会餐。我们当时并不相信您的话,可是您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原因呢?”
  
  韩信笑着回答说:“背水为阵在兵法上也是有的,只是大家没有考究罢了。兵书上不是说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么?我之所以要背水列阵,就是按照这个道理。我知道,我在军中时间不太长,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威望来。况且军中大多数是刚刚招募来的新兵,缺乏训练,战斗意志不够坚定,指挥新军作战,就好比赶着市上的人群去作战一样。因此,必须把他们安置在后退无路的‘死地’,才能使他们人自为战,拼死冲杀;如果把这些士兵配置在安全地带,有路可逃,一到战斗激烈,他们就会争着逃走,哪里还会听从指挥呢!”
  
  将士们听了韩信这番话,最终明白了这一阵法奥妙之处,无不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