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野心家 > 第一百三十九章蒯通力劝韩信攻齐一代说客
  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灭赵后,俘虏了赵王歇和李左车。
  本来,如果陈余采纳李左车的计谋,韩信肯定没这么容易攻下赵国。因此,韩信对李左车赞赏有加,亲自为李左车解下身上的绳子,并置酒压惊,待为上宾礼。
  
  席间,韩信问道:“久闻先生熟读兵书,胸怀大计,不知可有攻燕、齐良策?”
  
  李左车客气地回答道:“身为败军之将,对于这样的大事,哪有发言权呢?”
  
  韩信听了,哈哈大笑两声,说道:“先生就不要谦虚了,如果陈余听从你的建议,想打下赵国,都不知猴年马月呢!我是真心佩服先生的远见,特意向您问计的,就不要推辞了。
  
  李左车见韩信如此推心置腹,甚为感动,便不再客气,直言道:“将军战功卓著,威震天下,确实令人折服。不过,现在军队深入敌后,士兵疲惫不堪,如果贸然领兵攻打燕国,恐怕以难取胜。”
  
  “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是好?”韩信听了,觉得在理,便接着问道。
  
  李左车回答道:“将军不如就地按兵休整,并派人安抚当地的老百姓,如此一来,百姓必定心生感激,杀猪宰羊慰劳军队,您和军队的声威便会远播。到这个时候,将军可派能说会道的人带上书信出使燕国,用将军的威名劝说燕王,令其慑服,则燕国必会前来归附。等燕国归附后,再派人去说服齐王,相信也是件不难的事。”
  
  韩信觉得李左车的计策可行,便派出使者前往燕国,燕王果然同意归附。
  
  在韩信攻下赵国时,齐国那边的头面人物田横显得非常紧张,为防韩信攻打齐国,他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屯驻在历下,加强了防备。
  
  这个田横本来就与项羽不合,只是因刘邦彭城兵败后迫于无奈跟项羽讲和,但并非项羽的同盟军。当然,他也不甘心投降刘邦,只是想独自保住自己的割据势力,静观形势的变化。
  
  正在这个时候,刘邦的说客郦食来到了齐国。
  
  “大王您知道现在天下人心的归向吗?”郦食其果然是说客中的高手,见到齐王田广,劈脸便问。
  
  田广一脸蒙逼,回答道:“不知道啊!”
  
  “如果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否则齐国可就不保了。”郦食其危言耸听地说道。
  
  田广一听,不免心中一惊,问道:“那现在天下的人心到底归向谁呢?”
  
  “这您都不知道?现在天下的人心都归向汉王刘邦啊!”郦食其回答道。
  
  “先生何出此言?”田广听了,感到非常困惑。
  
  “大王不妨听我一一道来。”
  
  “愿闻其详。”
  
  “当年汉王刘邦和项王项羽兵分两路向西攻秦,在义帝面前曾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称关中王。后来刘邦先攻入咸阳,项羽却背弃盟约,不让他在关中称王,而让他到汉中为王。”
  
  “后来,项羽借迁徙之机派人暗杀了义帝,刘邦闻讯,立刻发兵攻打三秦,出函谷关为义帝守孝,召集天下的军队,拥立以前六国诸侯的后代。”
  
  “每当攻下城池,刘邦便立刻给有功的将领封侯,缴获到的财宝也分赠给士兵,所以天下英雄豪杰都愿意为他效劳。正因如此,诸侯的军队纷纷投靠,蜀汉的粮食源源不断送来。”
  
  “反观项王,背弃盟约坏了名声不算,还杀死义帝,陷自己于不义。最让手下人不满的是,将士们打了胜仗得不到奖赏,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爵,不是项氏家族人员得不到重用,攻城得到的财物,宁可堆积起来,也不肯赏赐给大家,这样的人,还有谁愿意为他效力呢?”
  
  
  “正因如此,天下有识之士都去归附刘邦。刘邦率带自己的军队,平定了三秦,占领了西河之外大片土地;攻下了井陉,杀死了成安君;击败了河北魏豹,占有了三十二座城池,所到之处,无往不利,简直是有如神助啊!”
  
  “现在刘邦已经据有敖仓的粮食,堵塞了大行要道,扼守住蜚狐关口,大王您还是趁早归附汉王吧,那样齐国的社稷便能够保全下来。假若不及时归附汉王,随时都有被消灭的危险。”
  
  听了郦食其连恐带吓的一番话,眼看韩信在旁边虎视眈眈,田广和田横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归附刘邦。
  
  满以为任务已完成,可以向刘邦交差了,也不急于一时回去,于是郦食其便天天跟田广饮酒作乐。
  
  听说郦食其前往齐国劝降,韩信觉得非常纳闷,因为刘邦没有将此事向他通报,更没有阻止他攻打齐国,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韩信攻下赵国,兵力已大胜从前,再加上刘邦为了监视和控制韩信,又把心腹曹参和灌婴调给了韩信,正所谓人强马壮,打下齐自然不在话下。
  
  正在韩信为打与不打为难之际,他身边的谋士蒯通出来献计。
  
  这个蒯通才学甚高,观人、辨势有独到的眼光,当初项梁准备攻范阳时他便站出来,凭三寸之舌先说服范阳令,再向项梁求情,使范阳等十五城直接投降项梁,没有动刀动枪,使这十五城免遭战争劫难。
  
  眼看韩信有放弃攻打齐国的念头,蒯通觉得不妥,便对韩信说道:“大将军您想想,攻打齐国原本就是汉王的意思,现在他却悄悄派郦食其去齐国劝降,也没有将此事告知与您,是不是另有打算?”
  
  “再者,郦食其不过是一介书生,仅凭他三寸之舌就能说降拥有七十多个城池的齐国么,还不是仰仗您大军压境的威力?”
  
  “大将军您奋战一年,前前后后只不过是取得五十多个城池而已,如果不去攻打齐国,七十余城的功劳便让郦食其一人独占了,难道您转战数年,就甘心让一介儒生占这么大的功劳么?既然汉王并没有下令大将军停止攻打齐国,正是出击的大好时机啊!”
  
  听完蒯通的一番谈话,韩信觉得很有道理,他意识到刘邦明显在耍花招,就是想绕过他兵不血刃地拿下齐国,到时跟他一点毛线关系都没有。可问题是,郦食其能劝降成功,还不是仰仗自己这个强劲的军事后盾?
  
  况且,即使齐国降了汉,仍是一方割据势力,如果有一天形势变了,齐同样会去降楚。倒不如趁他们投降时疏于戒备,攻下齐国,一来可免除后患,二来可壮大自己的实力。
  
  主意已定,韩信便立即率军渡过黄河,突然向历下的齐军发起猛烈进攻。此时的齐军因齐汉已议和,一点防备都没有,很快便溃不成军。在历下消灭了齐军的主力之后,韩信又迅速率军扑向齐都临淄。
  
  田横、田广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吓呆了,他们认为是郦食其在出卖自己,便对郦食其说道:“既然你说攻打齐国不是汉王的意思,那好,如果你能让韩信停止进攻的话,就让你活,不然的话就烹了你!”
  
  郦食其何等聪明,他知道,即便是自己出去求韩信,韩信也不会停下来,倒不如留个美名,于是他大义凛然地说道:“做大事的人从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别人责备。老子是不会替你们去求韩信那小子的!”
  
  没办法,田横、田广只好烹杀了郦食其,然后领着残兵败将向东逃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