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和番茄已经长得有杨晚小腿高了,有些更是结了花骨朵,要不了两个月便能结果。
  
  到时候就能吃上青椒和番茄了,杨晚吞了吞口水。
  
  她看向长势良好的小葱,惊喜道,“三叔,这小葱也能吃了!”
  
  杨三有些诧异,他没见过这些东西,自然不知道什时候能吃,
  
  “我见它长得矮小,还以为不能吃呢。”
  
  杨晚笑着解释,“小葱就是这样,这时候吃最好,可香了!”
  
  杨三走过去,拔了好几把,杨晚见状连忙拦住,
  
  “三叔别拔!”
  
  杨三疑惑道:“你不是说能吃了?不拔怎吃?”
  
  “不用连根拔,掐一些嫩叶就行,它之后还会长出来。”
  
  “蒜苗也是,下次想吃掐些叶子就成。”
  
  “这些个东西种出来可都是宝贝,咱们得多种些留种,到时候分给乡亲们一起种!”
  
  虽然她空间种子很多,但不能随便拿出来,如今既然种出来了,种子便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杨晚又去种土豆的地方看了看,土豆植株长得很茂盛,想来要不了多久就能成熟。
  
  土豆跟地其他菜不一样,它可以作为主食,在这个遍地饥荒的年代,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杨晚郑重道,“三叔,若是可以,这一片的土豆一定要精心侍弄。”
  
  “它产量极高,再过个两三个月就能丰收,届时你便会明白它的价值。”
  
  且土豆生长周期短,一年能种两季,会大大减轻饥荒的问题。
  
  杨三点头,也不多问,侄女儿一向聪明,又跟着李夫子识字读书,见多识广也是应该。
  
  杨晚心情很好,掐了些葱段和蒜叶,递了一些给杨三,
  
  “三叔,给,不管你做的什菜,将这葱段切细,出锅的时候撒一些,味道会香不少。”
  
  杨三接过,两人商量起扩大种植的事来。
  
  杨晚算了算,“三叔分得五亩地,我家有六亩,一共有十一亩地。”
  
  “但这些地是官府租给咱们的,咱们属于是佃农,种的东西也是定好的。”
  
  “若想自己做主还是得将地买下来。”
  
  杨晚心一横决定将这十一亩地全买了,“三叔,我借钱给你,回头你将分给你那五亩地买下来,”
  
  杨三很是心动,买了地便有了立足的根本,可五亩地少说也得三十几两,这不是笔小数目。
  
  二嫂家刚买了宅子和马车,家中应是没多少钱了,自己再借岂不是拖累人?
  
  “晚晚,要不再缓一缓?等三叔有钱了再买?”
  
  杨晚知道他担心什,解释道,“三叔不用担心,我家有城酒楼的糕点生意,进项稳定,不缺钱。”
  
  “你只管放心买,我保证,不出一年,买地的银子会全部挣回来。”
  
  杨三一咬牙,“成!我这就去找村长问问。”
  
  杨晚点头,“等地的粮食收了,这十一亩地全种上葱蒜辣椒啥的,夫子那十五亩地全种上土豆。”
  
  “三叔是尝过味的,好坏你肯定清楚,这些东西只要种出来就不愁销量。”
  
  “我城又有铺面,到时候就用来卖菜,咱们只挣不亏!”
  
  杨三越听眼睛越亮,别的他不会,但种地他在行啊。
  
  生意他不会做,但只要把地种好了,保证菜的质量,晚晚就一定能带着他挣钱。
  
  杨三嘴巴咧到了耳后根,浑身干劲十足。
  
  杨晚道,“三叔待会来我家一趟,我把银子给你,连同我家那六亩一块儿买。”
  
  买地还是大人出面比较稳妥,她自己又分不清地的好坏,容易被骗。
  
  杨三专业一些,可以根据地的好坏适当谈谈价格。
  
  两人谈妥之后各自回了家。
  
  借钱买地这种大事,杨三也是需要跟林氏商量的,他虽然觉得妥当,也得听听媳妇的意见不是?
  
  回到家,把想法跟林氏一说,林氏的反应果然和他料想的一样,
  
  “咱们欠了二嫂家那多人情,这次又借这多钱,会不会给二嫂家造成负担啊?”
  
  杨三仔仔细细将杨晚跟他说的话又复述了一遍,又跟林氏说了些体己话,
  
  “巧娘,这次断亲,咱家所有银钱都舍了出去,若没有二嫂她们帮扶,咱两都要饿肚子了,”
  
  “自你跟了我,一天好日子都没过过,爹娘那边打心眼看不起我,我这次便发了狠,定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林氏笑了,嗔怪地看了他一眼,“我担心的又不是你做不好,是借那多钱这事。”
  
  “咱们虽是亲戚,感情深厚,但有些事还是得分清,你去的时候让明韬帮你写个借条,摁下手印知道不?”
  
  杨三咧嘴笑了,蹭过去亲了林氏一口。
  
  如今这个家就他们夫妻二人,天天都在过二人世界,除了没孩子冷清了些,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
  
  林氏一开始还会害羞慌乱,如今倒是习以为常了,她推了杨三一把,
  
  “早去早回,别又在二嫂家蹭饭,家煮的饭再不吃完可就坏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杨晚这边,自然也将买地的事说与众人知晓,大家反应挺平淡的,就应了一声,随她折腾去了。
  
  杨晚扯起嘴强笑:真是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买地的事进行的很顺利,建州地广人稀,有些地方的地荒著都没人种,
  
  如今大批难民进建州定居倒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杨三和杨晚家的地属于中等品质,一亩地需要七八两银子。
  
  好在官府念在他们是新落户的,又一下子买的多,便宜了不少,按每亩地六两银子卖给了他们。
  
  杨三揣着地契出来的时候,心竟对建州生出了归属感。
  
  回到家中,杨三将自家地契交给林氏放好,揣著剩余的地契去找了杨晚。
  
  “晚晚,这是地契和剩余的钱,你收好。”
  
  杨晚接过,借着袖子的掩盖将东西放进了空间。
  
  “三叔,你回去跟乡亲们透露一下种地的事,地的粮食收了之后先别急着种其他东西。”
  
  “这事虽然还早,但也得先提前打个招呼。”
  
  “咱们争取明年让所有乡亲都买上地,这样在仓河村也算站稳脚跟了。”
  
  杨三点头应下,笑得高兴。
  
  他买地这期间跟官府打听过,佃农租种官府的地虽然都规定了种什,交多少粮食,
  
  但若自己想种其他的也行,交的粮食按以往的惯例换成银钱交上去便行。
  
  这就意味着可以带着乡亲们一起种那些新奇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