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平靖 > 十二章骑虎不下
  脚步在继续。
  
  
  路程在缩短。
  
  
  离目的地也越来越近了。
  
  
  李周想:“词也陈了,诗也念了,消息也传播了”。
  
  
  “路上这出大戏也该落幕了吧”。
  
  
  搁这西天取经呢?
  
  
  只能说,“理想很骨感,现实更丰满”。
  
  
  你以为刚才的吟诵诗歌就是结束了吗?
  
  
  no
  
  
  你觉得骑虎难下是吧。
  
  
  那怎办呢?
  
  
  不要下就好了嘛。
  
  
  《红楼梦》有首《好了歌》。
  
  
  什是好?
  
  
  好就是了,了就是好。
  
  
  现在还没好,自然事情也就没了。
  
  
  在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丙戌这天。
  
  
  此时来看热闹的人,他们的心态已然又发生了变化。
  
  
  看热闹是基本的,不变的,一贯的。
  
  
  但是要求还可以再提。
  
  
  既然你已经立下人设,并且不遗余力的在维护它。
  
  
  想让它生根发芽,期待它茁壮成长。
  
  
  那我们就可以继续给它提供肥料啊。
  
  
  你有冤情。
  
  
  你诉说过。
  
  
  你慷慨激昂过。
  
  
  你温情脉脉过。
  
  
  但是,还有很多品质是你没有的。
  
  
  我们愿意把这些品质统统都打包送给你。
  
  
  只要你敢接,只要你能接得住。
  
  
  我们就会毫不吝啬的送给你。
  
  
  吃瓜群众们不介意在众目睽睽之下塑造一个神。
  
  
  或者一个拥有完美品格的人。
  
  
  你说什?
  
  
  已经够了,装不下了。
  
  
  再多就假了,那不行。
  
  
  现在并不是完全由你说了算了。
  
  
  你得“顺应舆情,与民同乐”。
  
  
  于是又有一个声音响起。
  
  
  它初时很微弱。
  
  
  但它很符合大家的心愿。
  
  
  渐渐地,就汇成了一道呼唤的河流。
  
  
  你必须得听到。
  
  
  由不得你不听。
  
  
  你还必须答应。
  
  
  众志成城,这声音的河流自然也流进了李周的耳中。
  
  
  “在家既为孝子,在外则为忠臣”。
  
  
  “既有春晖之思,岂可无忠义之句”。
  
  
  这句话一听就是出自某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文人之口。
  
  
  但人民群众欣然接受,并化作群众恳切的呼声。
  
  
  忠臣孝子,忠臣孝子。
  
  
  孝子的人设你立了,忠臣的人设也得有。
  
  
  这样才完美嘛。
  
  
  忠义之门,忠烈之家。
  
  
  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忠字。
  
  
  你既然是李家唯一的男丁。
  
  
  又代表李家走在前面当头开路。
  
  
  那这个忠义忠烈的总结还得你来。
  
  
  李周有些慌了。
  
  
  看来搞得太过火了。
  
  
  本想见好就收。
  
  
  看样子这是没完没了啊。
  
  
  他想装听不到。
  
  
  但是声音越来越大。
  
  
  他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可是大街上熙熙攘攘,水泄不通。
  
  
  只有人来人往,没有地洞可钻。
  
  
  看着群众们期待的眼神。
  
  
  看着读书人嘲笑的目光。
  
  
  没奈何,只好服从命令听指挥。
  
  
  咱再来一首。
  
  
  天可怜见!
  
  
  希望是最后一首!
  
  
  既然我国诗词是宝库,那再次信手拈来又有何难?
  
  
  很快他找到了一首很契合此情此景的诗词。
  
  
  原诗就是明朝人写的,只是时代晚了一百多年。
  
  
  明朝嘉靖年间的大忠臣杨继盛的《就义诗》。
  
  
  诗是这写的: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李周虽然奉行拿来主义,但是也不好意思都拿来。
  
  
  还是要像拿前面那首近代名人所写的诗一样。
  
  
  拿来之后略作修改。
  
  
  前面不好改,那就改后面。
  
  
  他把“生平未报国”改成了“家世受国恩”。
  
  
  把“留作忠魂补”改为“留待日后补”。
  
  
  杨继盛的原作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认为自己一生没有报效国家,实在惭愧。
  
  
  只能留待死后了化为忠魂再图报效。
  
  
  但是李周在此时此地既有和他相同之处。
  
  
  也有与他不同的地方。
  
  
  杨继盛是濒临死亡时候的就义诗。
  
  
  自己却还没死。
  
  
  只是在去衙门投案自首的路上。
  
  
  未来还有时间,事情可能还会有转机。
  
  
  不能放弃生的希望和信念。
  
  
  再者,杨继盛临行时没有老母相送。
  
  
  但是自己的身后却有母亲在紧紧相随。
  
  
  母子连心,自己又如何忍心能吟出像“留作忠魂补”这样决绝的诗词呢。
  
  
  这岂不让身后的母亲感到痛苦?
  
  
  还有,就李家的家庭背景而言。
  
  
  李周的父亲李显早年从军,追随朱元璋从濠滁一直到应天。
  
  
  期间经历了多少惊涛骇浪,经历了多少苦战恶战。
  
  
  最终他马革裹尸,殁于云南的战场上。
  
  
  周显可以说是明朝开国立业的一分子。
  
  
  为大明的开疆拓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献出他宝贵的生命的同时。
  
  
  也把自己那金吾卫百户的官职留给了儿子继承。
  
  
  金吾卫百户虽然官职低微,但说起来却十分荣耀。
  
  
  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企及的。
  
  
  甚至连进入金吾卫也得经过一番考验。
  
  
  虽然他目前面临羽林锦衣等卫的挑战。
  
  
  但是,直到现在它还是今上最信任的卫所。
  
  
  承担着守卫皇城最核心区域的任务。
  
  
  连据说要谋反的蓝玉都说,其他的卫所都摆布已定。
  
  
  就是金吾卫还没有掌握在手中。
  
  
  李家父子两代都在金吾卫供职。
  
  
  自然可称得上是“家世受国恩”。
  
  
  如果运气好的话,可能李家这个实权的百户还可以再传几代。
  
  
  传到杨继盛写《就义诗》前后的正德嘉靖年间。
  
  
  到那个时候,明朝已经开国一百五十年了。
  
  
  卫所制度不出意外的朽烂了。
  
  
  卫所百户的权力自然无法与国初相比。
  
  
  若是李家的运气再好一些。
  
  
  那就如记载明史的史书所总结的那样。
  
  
  某某家族“与国始终”。
  
  
  祖先和大明一起兴起。
  
  
  然后一代代的传承。
  
  
  到最后与走进历史的明朝一同没落。
  
  
  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无疑,李周这首诗改的又不怎样。
  
  
  虽然贴近自身实际,但是毕竟不符合格律要求。
  
  
  少不得又被那人群中的文人墨客揶揄痛批一番。
  
  
  但普罗大众觉得还不错,于是这个忠臣孝子的人设总算完整的建立起来了。
  
  
  似乎该有的都有了。
  
  
  连走在旁边的王祥和跟在后面的姚氏母女都大感满意。
  
  
  王祥暗中更是连连称奇。
  
  
  没想到周哥儿大病一场,怎变成穷措大?
  
  
  说出的话斯斯文文的,让人听不懂。
  
  
  但又带一股酸气,不如以前明白爽快。
  
  
  自己虽然不太明白他说的话。
  
  
  但是有一点却是懂得的。
  
  
  那就是如今文贱武贵,要想长保富贵。
  
  
  还得靠自家的武艺和手的家伙。
  
  
  得找机会好好劝劝他。
  
  
  没想到李周的一句话就把他这番心思吹到爪哇国去了。
  
  
  “祥哥儿你看,那是不是周家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