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战国七雄风云 > 第六章长平之战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年幼的太子赵丹即位,是为赵孝成王。由于赵丹年幼,赵国大权落入到了其母亲赵威后的手中。
  
  
  赵威后时期,赵秦联盟已经破裂,曾经强大的齐国也走向了衰弱,秦国一家独大。为了能够对抗秦国,赵齐两国达成了和解恢复了关系。
  
  
  公元前264年,赵威后去世,毫无政治经验的赵丹被迫亲政。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企图将韩国上党郡与韩国本土拦腰截断,从而吞并上党郡。
  
  
  消息传到韩国,韩桓惠王十分害怕。因为如果秦军向南攻击,韩国将有灭国的危险。紧急之下,韩王派遣阳城君前往秦国请罪,希望能用上党郡来换取秦国的高抬贵手。
  
  
  镇守上党郡的郡守冯亭得知韩国的行动后,他不愿意投降秦国,但也没有力量来抵抗秦军,于是召集上党郡当地贵族商议对策。
  
  
  经过一番商议,大家都觉得实力比较强大的赵国可以对抗秦军,而且还可以将矛盾转移到赵国,韩国就没有了灭国的危机。
  
  
  说干就干,冯亭马上派人前往赵国,向赵孝成王提出愿意无条件将上党郡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见完冯亭使者后,心面拿不定主意,他内心希望接受上党郡,毕竟这有十七座城池,但心又没有底,毕竟毫不费力的得到这多城池,必然会招来秦国的报复。
  
  
  思来想去他找来了平阳君赵豹商议,赵豹认为冯亭之所以不听从韩王的命令将上党郡交予秦国,反而冒着得罪秦国的危险将上党郡献给赵国,那是他想将矛盾转嫁到赵国,从而削弱赵国实力,保存韩国的目的。
  
  
  但赵孝成王并不认同他的观点,于是又找来了平原君赵胜和大臣赵禹商议。赵胜、赵禹不知道出于什心思,他们两个人一致的认为应该接受上党郡。给出的理由是出动百万大军,年复一年的不断攻打也不一定能够得到一座城池,现在不出任何力量就能得到十七座城池,这好的机会不能丧失。
  
  
  赵胜、赵禹的话很显然正符合赵孝成王的心思,但他心中有一个疑虑,那就是如果接受上党郡势必会导致秦国的不满,到时候肯定会率领军队来攻打赵国,到那时赵国应该怎对付?
  
  
  赵胜于是给赵孝成王提出了一个建议:可以让大将廉颇率领一支军队前往抵抗秦军,虽然白起能征善战,廉颇无法与他对敌,但廉颇打坚守战,对付秦军是绰绰有余的。
  
  
  听完赵胜的话,赵孝成王心中有底了,马上派人前往上党郡册封冯亭为华阳君,命令赵胜前去接受上党郡的土地,又派遣将军廉颇率领一支军队驻守在长平,抵挡秦军的可能攻击。
  
  
  秦国得知自己费钱费力夺取的上党郡,最后被赵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手,心很不爽。于是秦军放弃攻打韩国,转头命令左庶长王龁带领一支军队攻打上党郡。
  
  
  上党郡百姓听说秦军要来了,吓得纷纷向赵国境内逃亡,赵国也在这时率领一支军队来接应他们。
  
  
  公元前260年4月,秦军在将军王龁带领下攻打赵国长平,赵孝成王派人要求廉颇出城接战,秦军先锋侦察军遇到赵军,被赵军击败,但赵军裨将茄在混战中被杀死。
  
  
  6月,秦军继续攻击,很快突破赵军防线,杀死赵军四名都尉,赵军两个重要据点二樟城、光狼城被攻破。
  
  
  两次交战,使赵军意识到与秦军战斗力的差距,廉颇下令在赵军军营周围修筑起防御围墙,企图与秦军打坚守战。
  
  
  秦军看正面突破不了,于是转到赵军西面,杀死赵军两名都尉。
  
  
  秦军突破营垒后,廉颇不得已再次率军后退至地势更加险要的丹河东岸修筑营垒,继续与秦军对峙。
  
  
  赵军坚守营垒不与秦军交战,这让赵孝成王很不满意,多次派人前往前线敦促廉颇出兵交战。
  
  
  其实在赵军第一次战败的时候,赵孝成王曾经召集过大臣楼昌、虞卿等人来商议过对策,当时赵孝成王想过自己亲自率领军队与秦军决战,但楼昌提出了反对,他认为不如派遣一名大臣前往秦国议和。
  
  
  大臣虞卿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现在秦军正在势头上,是不可能与赵国议和的。现在不如派遣一名使者携带金银珠宝前往楚国、魏国求援,组成对抗秦国的联盟,这样秦国惧怕三国的实力,就会同意与赵国议和。
  
  
  赵孝成王听完后,采纳了楼昌的建议,派遣了郑朱为使者前往秦国议和。
  
  
  秦国为了麻痹赵国,防止赵国与其他诸侯联盟,同时也为了争取时间做军事准备。高调的接待了郑朱一行人,向各国展示秦赵两国和解达成了联盟。
  
  
  各国看到秦赵组成了联盟,也都纷纷取消了救援赵国的心思。秦国看到目的达到,于是增加军事力量全力对付赵国。
  
  
  刚好这个时候,赵孝成王对廉颇的怯弱不战十分不满,秦国派遣大量间谍在赵国散播谣言,说廉颇老了,能够对付秦国军队的只有马服君的儿子赵括。
  
  
  这个时候的赵国,名将乐毅刚刚投奔赵国不久,对赵国还没有完全归附。而名将李牧还很年轻,还没有什名气和经验。
  
  
  所以,当赵孝成王听到这些传言后,确实也没有什选择。死马当作活马医,赵孝成王立即召见赵括,询问赵括对战争有什想法。赵括表示如果秦军主帅是白起的话,可能不好对付其他人不在话下,这也正好符合赵孝成王的心思,于是当即拍板任命赵括代替廉颇领兵对抗秦国。
  
  
  任命年轻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去替代名将廉颇,明白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十分错误的决定。但此时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已经听不进去其他言语,一意孤行的要任用赵括与秦军决战。
  
  
  公元前260年7月,赵孝成王将赵国最后的二十万兵力交给了赵括。赵括到达前线后,首先将赵军部分将领全部撤换,将廉颇制定的作战方针和军法全部推翻,并率领军队主动向秦军发起攻击。
  
  
  而秦国得知赵国撤换了老将廉颇,改由年轻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为帅,也偷偷的将名将白起派往前线领导秦军决战。
  
  
  白起针对赵军急于与秦军决战的心理,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法,假装抵挡不住赵军的猛烈攻击,不断向后撤退。当赵军进入到秦军包围圈后,白起命令一支25000人的军队绕到赵军后方,切断赵军的退路。然后又命令一支5000人的骑兵从中间将赵军切为两段,并切断赵军后勤补给。然后不断派出轻骑部队骚扰赵军,使得赵军疲惫不堪产生心恐惧。
  
  
  赵括意识到自己已经中了秦军计谋,马上下令停止主动向秦军进攻,加强防御力量,等待时机突出重围。
  
  
  当时秦赵两国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将全国的力量投入到了战场。秦昭襄王亲自前往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及附近地区)征调粮草和兵员。赵国也多次前往各国请求支援粮食和军事援助,但大都被拒绝。
  
  
  公元前260年9月,赵国主力被困46天粮草断绝,大量兵士饿死,为了争夺仅剩不多的食物,相互之间残杀,其情景不能直视。
  
  
  赵括见到此情况,知道率领大军突出围困是不可能了。他召集各将领分为四支军队四处突围,希望能让部分兵士突出重围保存赵军余脉,但秦军防御很紧密,经过四五次的轮番冲击,丝毫未能打开突破口,大量的赵军兵士死在了秦军的乱箭下,主帅赵括也在混乱中被秦军射杀。
  
  
  失去主帅的赵军顿时没有了主心骨,场面一度混乱,赵军为了活命纷纷放下兵器向秦军投降。
  
  
  接下来秦军必然会趁赵国空虚,长驱直入,一举消灭赵国。如此众多的降军,加上赵人勇猛顽强的性格,让秦军主帅白起产生了杀心,为了防止中途发生不必要的叛乱,白起在某天晚上将曾经勇猛善战的赵军埋没在某个黄土中,只释放了240个年幼的小兵士回到赵国报告赵军失败的消息。
  
  
  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赵国举国震惊,赵国陷入沉痛与恐惧的气氛中,曾经那个勇猛顽强的军队不复存在,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统一途中最后一个障碍就此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