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 第172章基因剪刀
  第172章基因剪刀
  张伟的核苷修饰解决了mrna突破免疫系统的问题后,钱院士所提到的基因编辑技术,就成了mrna疫苗研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
  说是难点,并不是做不到,而是做起来很困难,需要消耗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找病毒抗原并不困难,可要将这段抗原所对应的基因序列单独进行编辑,以当时的基因技术而言,的确是有些困难。
  举个例子,新型冠状病毒的目标抗原是病毒的刺突蛋白,所以只要将刺突蛋白的mrna序列剪下来作为模板,就能获得所需要的mrna原液,从而制备出相应的mrna疫苗。
  但是如何将这段刺突蛋白的mrna序列,从病毒的基因中剪下来,就需要很多很复杂的实验,最终能否成功还得看一些运气。
  人类在七十年代发现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这种物质,这种酶可以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对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
  说人话就是,这种酶可以将基因片段切开。
  从此以后人类便有了基因编辑技术。
  但是使用核酸内切酶来切割基因片段,有一个致命性的缺点,那就是准确性和效率都很低。
  首先就是核酸内切酶经常无法进入到靶细胞,也就是说我想切基因片段的时候,十几刀切下去,却一刀没切中。
  与之相比灭活疫苗在研发的过程中,成本肯定是有优势的,病毒灭活的技术都用了几十年了,非常的成熟,成本也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
  其次就是人类的基因中,每隔500个碱基才能有一個靶点进行切割,也就说不是你想切多长就切多长,必须得500个碱基才能切一刀。
  如果我能够改进一下基因编辑技术,或者说我可以研发出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降低mrna疫苗的研发成本,国药能不能考虑投资mrna疫苗的研发?”
  八十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了锌指蛋白,这种蛋白可以跟核酸内切酶连接,进而发展出了锌指核酸酶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实现dna的定点切割,精度上大大的提高。
  “你要研发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三位院士同时一惊。
  最后还是价格因素,锌指蛋白价格很贵,一次实验差不多要花掉5000美金的锌指蛋白,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也玩不起这种实验。
  从这方面考虑,国药不愿意花钱投入到mrna疫苗技术,也是有理有据的决策。
  张伟却没有放弃,他开口说道:“现用的基因编辑主要采用的锌指核酸酶技术,虽然这项技术已经用了二十年了,但的确有很多缺点,会提高mrna疫苗研发的成本。
  “孟主任,你放心,我既然敢提这件事,肯定是有思路的。”张伟一脸淡定的说。
  你要是想要600个碱基的片段,只能去切1000的,600个碱基的那一刀切不了。
  其次就是核酸内切酶的准确性太差,就比如我要切的是这一段基因片段,但最终切下来的是另一端基因片段,又或者是切多了或者切少了。
  再考虑到张伟是二十岁便能在《科学》上发表文章的天才学者,说不定是真的有法子,研发出新的基因编辑技术。
  但是这种技术同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锌指蛋白会影响特定核苷酸序列的识别和结合,也就是说不是你想切什么就是什么。
  无论是切不到,或者是切不准,都是极其影响效率的事情。更何况使用这种方法来编辑基因,成本还挺高的,不是家里有矿的,根本玩不起!
  过去几十年的基因编辑技术,也都是依托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研究的,所有的基因编辑研究,都是想办法提高核酸内切酶的精准度。
  三位院士也觉得张伟是在吹牛逼,但看到张伟这副淡定的模样,又觉得张伟或许并不是无的放矢。
  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人类使用的都是这种基因编辑技术。
  这种基因编辑技术放在mrna的疫苗研发上,便会出现做几百次实验,都得不到抗原所对应的基因序列的情况,等于是几百万美元花出去,连个水漂都没见到。
  ……
  钱院士解释的很清楚,现场的也都是专业人士,能明白国药集团的顾虑。
  孟鹤鸣也赶紧劝道:“张伟,基因编辑技术也不是说研发就能研发出来的,现有的锌指核酸酶技术用了二十多年了,也没见有新技术出现,这种事情要从长计议,可不能说大话!”
  三位院士互相对视了一眼,最终依旧是钱院士开口问道:“张伟老师,你所说的基因编辑技术的新思路,该不会是利用转录激活因子,激活基因的转录能力吧?”
  “钱院士也看过这方面的文献?”张伟笑着问。
  “我看过一些文献,国外已经有这方面的研究了。”钱院士点了点头,接着对王董事解释道;“有一种黄单胞杆菌,是植物中常见的病原体细菌,也是水稻白叶枯病最主要的成因。
  这种黄单胞杆菌可以分泌一种蛋白质,这是一种转录因子,可以结合宿主基因组,并激活其转录的能力。
  所以便有科学家希望利用这种转录能力,激活基因表达,从而达到基因编辑的目的。若是能够将这种转录因子与核酸内切酶融合的话,将会带来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
  王董事点了点头,大致算是明白过来,随后他开口问道:“这个项目做起来,应该并不简单吧?”
  “当然不简单了,我也只是在国外的一些文献中提起过,可能有若干的团队,在国外大企业的资助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国内的话应该还没有人做这个领域的研究。”钱院士开口道。
  下一秒,众人的目光都望向了张伟,仿佛在询问,这种高难度的项目,你真能做得成么?
  张伟依旧是淡定如斯,他开口说道:“我既然提出来,肯定是有把握的。”
  “真是初生牛不怕虎啊,我这么年轻的时候也像张伟老师这样,浑身上下都是闯劲!但科研这种事情,可不是靠嘴巴说有把握,就能做出来的!”钱院士笑着提醒道。
  “要不这样吧,给我半年的时间,半年之后,我请王董事和三位院士再来一趟,看看我的成果。如果到时候成果确实能入得了各位的法眼,那么mrna疫苗这个项目,国药集团可就不要再推辞了。”张伟开口道。
  “半年?时间够吗?”这次提问的是王董事,他接着说道:“我虽然不是科学家,但我也知道,科研这种事情是急不得的,做实验也需要时间。
  张伟老师,不如把时间定的宽松一些吧!反正一款疫苗的研发,动辄就要花费十几年,也不急于这一时。”
  “王董事,你放心好了,我这个人做科研,最大的特点就是快!我说半年出成果,就半年出成果!您要是不信,我可以立军令状啊!”张伟信誓旦旦的说道。    “没这个必要,咱们这里又不是军营,立什么军令状啊!”王董事赶紧摆了摆手。
  这种事情,就算是立军令状,也没有什么处罚依据,国药跟清大是两个不同的单位,连罚酒三杯都做不到。
  即便王董事认为张伟是在吹牛,也只能做足了人情世故,摆出一副期待的表情,开口说道:“那我就期待张伟老师的研发成果了。”
  ……
  送走了三位院士,张伟便被孟鹤鸣叫到了办公室里。
  “伱确定要做这个项目?我刚刚查过了一些资料,利用转录激活因子进行基因编辑的想法固然可行,但目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孟鹤鸣开口道。
  “我做了,就不是理论层面了。”张伟自信满满的说道。
  “这个项目难度很大!”孟鹤鸣接着提醒道。
  “不放一颗大卫星,怎么套住国药集团?总得让他们投mrna疫苗的研发吧!”
  “其实关于mrna疫苗的研发,你完全不用着急,你的论文才刚刚发表,那些制药企业还都处于观望阶段,没有企业来投资很正常。”
  “能不急嘛,我还想快点拿诺奖呢!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是谁来着,劳伦斯-布拉格吧!他25岁就拿到了诺奖,我这都二十了,还有五年!”张伟笑呵呵呵说道。
  “劳伦斯-布拉格拿诺奖,是1915年!那时候还是科学的蛮荒时代,能跟现在比么!”
  孟鹤鸣话音顿了顿,接着道:“再者说来,你做科研,不得花钱?资金从哪来?总得跟学校申请吧!这也得需要时间。你没有必要把自己逼的太紧,还立什么半年的军令状!”
  “核苷修饰的项目,不还有结余款么!你们昨天还都盯着我这点结余款呢,现在就忘了?我呢也正好借着这个新项目,把结余款都花了,到时候也省的你们惦记了!”张伟回应道。
  “你现在要做的是基因编辑,就你那点结余款,能做几次实验?别的不说,像是现有的锌指核酸酶技术,做一次实验成本就要5000美金打底。”
  “转录激活因子是黄单胞菌分泌的,黄单胞菌很常见,路边找个枯黄的草叶子,说不定都能采集到,成本没那么高!”张伟依旧是一副乐呵呵的表情。
  “但一样得用到核酸内切酶吧?一样得用到其他试剂吧?说不定你实验做到一半,就会发现要用到某种昂贵的试剂才能进行下去!”
  “没事,到时候跟学校申请呗!我去讹顾校长,他好意思不给?咱们清大一年几十亿的科研经费,多给我花点怎么了!”张伟没心没肺的说。
  “一年几十亿的经费,还能都花在你头上?其他人不做项目了?”
  “其他人做的项目,能拿诺奖?”
  张伟一句反问,孟鹤鸣顿时一脸无语。
  你能拿诺奖,你牛逼!
  张伟仍旧是一脸笑嘻嘻,开口说道:“孟主任,就让我先做一做,试一试嘛。您是知道的,我这人又懒又怂的,要是后面项目做不下去,都用不着您开口,我自己就停下来了!
  可万一我要是把新的基因编辑技术给做出来,那可是重大的科研成果,整个生物科学的研究都会掀起一场革命,到时候光是卖专利,咱们清大就赚翻了!”
  ……
  八十年代时研发出来,并且一直使用的锌指核酸酶技术,是第一代的基因编辑技术,也是当时普遍使用的技术。
  钱院士所提到的转录激活因子,是第二代基因编辑技术,这套技术到了2010年左右,才被研发出来。
  这种技术也是基于核酸内切酶所研发出来的技术,由于构建过程比较繁琐,操作难度也要比第一代技术大的多,需要有一定实验技能的操作员才能实施操作。
  而且这种第二代的基因编辑技术,比较容易脱靶,现实操作中效率不超过25%,也就是说进行基因编辑的时候,每四刀切下去,才能命中一刀。
  这样的效率,真到了做实验的时候,其实是很令人捉急的。这意味着实验员得准备四份样品,才能确保有一份样品可以命中靶细胞。
  运气差一些的话,每一份都是那75%的脱靶概率,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四份样品全部脱靶的概率,也高达31.64%。得准备八份样品,才能确保有90%的概率命中靶细胞。
  跟第一代的基因编辑技术相比,这第二代技术已经算是革命性的飞跃了,但这并不是张伟的目标。
  当钱院士提到转录激活因子的时候,张伟顺便也就放了这颗烟雾弹。
  张伟要做的,其实是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
  也就是crispr-cas,俗称“基因剪刀”!
  前两代的基因编辑技术,都是在核酸内切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但第三代的基因剪刀不同,这是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理论。
  在细菌的基因组内,有一段重复序列,被称之为crispr,这段序列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细菌的诞生。
  而这段序列的就是细菌与病毒斗争的免疫武器。
  当细菌发现病毒入侵时,crispr就会生成一种名叫cas9的酶,从而形成一套名为crispr-cas9的免疫系统。
  这套免疫系统可以直接将入侵病毒dna序列直接切除掉,从而起到抵御病毒入侵的作用。
  我们正常了解到的免疫系统,都是根据抗原产生抗体,然后再起到免疫效果。
  而这种crispr-cas9,则是直接针对入侵者的dna,把入侵者的dna直接切碎,自然也就将入侵者消灭在了萌芽当中。
  这正是基因剪刀的原理,既然crispr-cas9直接切断dna序列,那也就意味着可以用这种技术,来切割基因片段。
  我想要那段基因,直接用crispr-cas9去切一刀,不就万事大吉了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