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354元稹与那些女子
  我始终觉得,元稹是个深情的人,因为,他要是真的薄情的话,他不会去写《莺莺传》,不会去纪念自己的初恋,不会去为莺莺立传!
  
  只有深情的人,才会在多年后,深情地回忆初恋!
  
  他在《莺莺传》,用动情的笔墨描写崔莺莺:“垂鬟接黛,双脸销红”,“颜色艳异,光辉动人”。
  在传记的后面,写了崔莺莺转嫁他人,而张生遗憾不已,写下诗歌:“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张生,也就是元稹,徒留无限遗憾。
  
  元稹又另外作《会真诗》,诗歌写得非常长,也写得非常的动情。
  
  崔莺莺,虽然最后没能和元稹在一起,但得元稹如此深情为她立传,亦可无恨矣!
  
  所以,许多人说元稹薄情,我看到的,不是他的薄情,而是他的深情!
  
  至于元稹对他妻子韦丛的情深,就更是令人动容了!
  
  唐德宗的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岁的元稹。
  
  这是一桩很大政治成分的婚姻!
  
  韦夏卿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会有大好前程,而元稹则是想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
  
  这样政治成分下的婚姻,按道理不会幸福。
  
  但是,元稹和韦丛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
  
  韦丛,她不仅贤惠端庄、还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他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元稹留下来几首那时期的诗来看,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贫的生活。
  
  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
  
  元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上晋升的途径,却没想到韦丛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子、体贴的娇妻。
  
  婚后的元稹忙着科试,家中的家务全是韦丛一人包办,而婚前她是大户人家的千金、父亲疼爱的小女儿,婚后却成了操持家务的普通女子。
  
  唐宪宗的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
  
  此时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然而,爱妻却驾鹤西去,留下诗人无比的悲痛。
  
  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自己身萦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务,无法亲自前往,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
  
  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又写了三首悼亡诗,这就是最负盛名的《遣悲怀三首》。
  
  元稹对妻子一直有着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他与韦丛同苦七年,却在他飞黄腾达的时候离开了他,跟着他,只有吃苦,没有享福!
  
  所以,多年后,元稹仍然四年妻子不已,下五首《离思》,其中第四首就是“曾经沧海”那一首,其中前面两首,也写得非常好,回忆和妻子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特别的感人: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𥮾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他回忆妻子照镜子的娇容,回忆自己没起床,看着妻子梳妆的情形
  他是当上了宰相,他是拥有了荣华富贵,可是,那和妻子幸福过小日子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唯有深情,才能做出如此深情的诗来!
  
  【新
  也让我深深的感慨:人生,真的不要去追求更高的目标而忽略了身边的幸福!因为,只有珍惜了身边的幸福了,人生才会真的幸福!而那些忽略身边幸福而去追求高目标的人,等他达到目标了,才会发现,那些曾经不去珍惜的幸福,再也不会回来了!
  
  元稹在妻子亡故后,认识了才女薛涛,再次陷入了深爱中。
  
  他和薛涛的爱情故事是唐文艺界最出名的爱情故事之一,虽然充满了遗憾,没有结果,但反而更有“余味”,令人深感遗憾。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制作的“薛涛笺”一直流传到至今。
  
  她才貌过人,不但聪慧工诗,而且富有政治头脑。虽然他身为乐伎,但心比天高,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达官贵人。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
  
  他久闻蜀中诗人薛涛的芳名,所以到了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
  
  薛涛一见元稹,就被这位年仅三十一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
  
  俩人议诗论政,情谊渐深。
  
  在薛涛的支持下,元稹参劾为富不仁的东川节度使严砺,由此得罪权贵,调离四川任职洛阳。
  
  从此,俩人劳燕分飞,关山永隔。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
  
  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著一份深情——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俩人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情诗了。
  
  薛涛从此迷上了写诗的信笺。
  
  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她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
  
  薛涛把对元稹的思念刻骨铭心,全都写进了诗里
  她朝思暮想,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然而,元稹是不会娶她为妻子的,因为,回京后的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他了!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目的——做上宰相!
  
  所以,他的续妻,必定是个官宦人家,必定不能是个乐籍女子!
  
  薛涛在听闻元稹续娶了官宦人家女子裴淑后,她没有后悔,她很坦然,没有一般小女子的寻死觅活,也没有写下悲伤后悔的诗句。
  
  她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但她的内心却开始坚守着一方净地,与尘世再无瓜葛
  公元831年,元稹在武昌节度使任所猝然离世。
  
  白居易听闻后,悲伤万分,写下《祭微之文》。
  
  薛涛听闻后,什么话也没有说。
  
  无语,是对元稹的再无挂念,还是修道感悟,尘世的八风再也无法让她心动?都无从知道!只是,她知道,让自己脱下红裙,穿上道袍的那个男子,他叫做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