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662王振大太监的修炼之路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春正月,明宣宗朱瞻基驾崩,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正统。
  大明开启了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的统治。
  
  朱祁镇在即位之前,宫中传言,说要立襄王为帝。
  
  这时,张太后听闻了这样的谣言后,召集群臣,指著皇太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君!”
  
  朱祁镇这才顺利登基。
  
  由此我们就知道,这个张太后,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朱祁镇继位的时候,年仅九岁。
  
  此时,朝廷的形势是:主少国疑。
  
  众臣便请张太后垂帘听政。
  
  张太后不允。
  
  不过,她虽然没有垂帘听政,国事仍旧掌握为她的手中。
  
  张太皇太后的地位尊崇,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
  
  她还三天两头把一个人叫去骂一顿,这个人就是王振。
  
  王振,大明第一专权太监。
  
  他能够成为权力这么大的人,和他的能力没有关系,和他的才华也没有关系,只有一样有关系——太监的行业。
  
  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的行业,自从竖刁自宫服侍齐桓公后,我国就有了太监这个行业,专门在皇宫里服侍皇帝和皇帝的大小老婆们。
  
  既然是服侍皇帝和皇帝的后宫女人了,那么,他们就接触到了帝国最有权力的人了。
  
  我们知道,越接近心脏的地方,得到的血液就越多。
  
  而能够与皇帝接近的太监,也就最有机会获得权力。
  
  王振就是这样获得权力的。
  
  他的出身和能力,要是没去当太监的话,就是泯然众人。
  
  他是蔚州一个落第秀才,也就是说,屡次考试也考不上的秀才。而秀才,是没有资格当官的,所以,他很落魄。
  
  他为了维持生计,在一家私塾里教书,后来又做了教官。
  
  他一直想出人头地,却一直中不到举人、进士,所以,读书人走的这条路,他注定是没办法走通了。
  
  在走不通仕途的这条路下,他又想着出人头地,所以,他选择了一条捷径:自阉入宫。
  
  武林中人,据说敢于自宫的人,往往就能练成绝世神功——葵花宝典;而现实中人,敢于自宫的人,就往往能够成为权力的拥有者——太监。
  
  永乐末年,王振入宫当了太监,史书上没说明是什么原因使得成为太监的,但史称王振“狡黠”,说明他很善于伺察人意。或许,正是这一点,使得他能够成为太监。
  
  太监,在皇宫里,那是很高的地位,因为,不是自宫了,就能够成为太监的。在皇宫里面,要经过层层的挑选,由少监、中监,最后才是太监。
  
  皇宫里面,大多数的是少监和中监,要想成为太监,那是少数的人。至于成为大太监,如十二监的顶头太监,那整个皇宫里,就只有十二个人了。混到这种程度的太监,那才是威风的太监。而十二监里面,最威风的是司礼监和御马监,一个拥有帮皇帝披折的权力,一个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力。
  
  新
  也就是说,在数万个太监里,想混出头,只有那么几个人。
  
  王振就是这几个人之一。
  
  他入宫后,朱瞻基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朱祁镇。
  
  这时的宫中,有很多宦官,在朱瞻基朝,皇帝更宠爱的太监是金英等人,还轮不到王振。
  
  王振利用他的识字,成功成为了陪伴皇太子读书的太监。
  
  他等待着机会的到来,那就是:朱祁镇的当皇帝。
  
  而他一遇到英宗,便如鱼得到水一样,谁也离不开谁了。
  
  他这个等待并没有多久,因为朱瞻基只当了十年皇帝,就驾崩了。
  
  公元1435年正月,朱祁镇即位,次年改元正统。
  
  这时的朱祁镇,年仅九岁,不能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
  
  朱祁镇是离不开玩伴王振,但问题是权力在张太后手中,他重用的人是内阁大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王振想要获得权力,必须要继续熬,熬到张太后去世!
  
  他继续熬著,终于熬到了张太后的去世,朱祁镇迎来了权力,于是,王振越过原司礼太监金英等人,出任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太监。
  
  司礼监是明代宫廷里十二监二十四衙门中最重要的一个,它总管宫中宦官事务,提督东厂等特务机构,替皇帝掌管内外一切章奏和文件,代传皇帝谕旨等,由于此职事关机要,历来都由皇帝心腹宦官担任。
  
  之后,随着“票拟”制度的形成,皇帝最后的裁决意见,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称为“批红”。奏章经过“批红”以后,再交内阁撰拟诏谕颁发。
  
  而司礼太监就掌握了“批红”大权,实际上就成了皇帝的代言人。
  
  王振在皇帝旁边,又善于察言观色以迎合皇帝,常常利用皇帝深居简出、和外廷官接触少的弱点,欺上瞒下,假传谕旨或歪曲篡改谕旨,以售其奸。
  
  王振把这样一个重要官职交给王振,这就为他日后擅权开辟了道路。
  
  不过,王振想要获得绝对的权力,还需要搞倒三个人,那就是三杨。
  
  三杨都是前朝元老,威望很高,王振自知难与匹敌,开始还不敢放肆,他采取了两面派手法,等待时机,再行窃权。
  
  为此,他对三杨百般殷勤,毕恭毕敬,极尽谄媚之能事,以讨得他们的好感。
  
  有一次,朱祁镇与小宦官在宫廷内击球玩耍,被王振看见了。
  
  第二天,王振故意当着三杨等人的面,向朱祁镇跪奏说:“先皇帝为了球子,差点误了天下,陛下今天复踵其好,是想把国家社稷引到哪里去!”他装出一副忠心耿耿、十分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样子。
  
  三杨听了,深受感动,慨叹地说:“宦官当中也有这样的人啊!”
  
  王振每次到内阁去传达皇帝的旨意,都装得十分恭敬和小心的样子,总是站在门外,不入阁内,深深感动了三杨。
  
  后来,王振再来传旨时,三杨打破惯例,特把王振请到屋内就坐。
  
  王振就此迷惑住了三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