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齐第一诸侯 > 第二十七章深意(上)
  “我岂是看不明白,我就是看得太清楚,才知道胡人无法匹敌,杨家唯一的生路是投降,而不是负隅顽抗自寻死路!”
  杨蒙心里如此说着,嘴上却道:“依赵公所言,胡人一旦回来,我们岂不是必败无疑?”
  “你......简直朽木不可雕也!”赵文景气得手抖,刚刚捻起的棋子扔回盒子,“不可力敌,难道还不能扬长避短吗?
  “正面厮杀拼不过,那就不要出去野战,依靠坞堡坚守不好?”
  杨蒙暗暗深吸一口气,赵文景每回跟他说话都没好脾气,这让在杨家手握大权,一向是横着走的他分外憋闷。
  ......
  “照你这么说,坚守坞堡的确是仅有的选择。”
  听罢李清菡一番煞有介事的分析,李蒹葭稍稍认真了些,“可坞堡不是那么好坚守的。
  “从来没有拿过兵刃,也没有跟人厮杀过的乡下民夫,在身边没有足够多正规军压阵的情况下,面对胡人的百战锐士,只怕是连几轮强弓齐射都抗不下来,很容易就会崩溃。
  “杨家坞堡虽说颇为坚固,但城墙毕竟矮小了些,优势不那么大,给不了青壮太多安全感。
  “夫战,勇气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三军不可夺其气,青壮一旦被胡骑的气势压制,莫说区区几百人,纵有千人亦不顶用!”
  ......
  杨蒙看着赵文景,口若悬河地道:“除此之外,乡下农夫虽然吃苦耐劳,但性情散漫,缺乏组织与纪律,更做不到令行禁止。
  “胡人只要进攻,青壮们死伤一些人,必然阵脚大乱,乃至抱头鼠窜,莫说我们这小小坞堡,就算给他们一座坚城都没法据守!”
  赵文景拍案而起,有心喝骂,但转念一想还是坐了回去,目光投向老族长。
  他身为外人实在不好做得过火,必须要卖老族长一个面子。
  老族长知道杨蒙的意思。
  对方笃信依靠自身力量无法战胜胡人,这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基于现实的考量。
  老族长也明白杨蒙的打算。
  既然杨家无法抵御胡人报复,那唯一的生路就是投降,从此为石勒鞍前马后。
  至于昨日杀伤胡人带来的麻烦,并不是不能解决,把错过都推到杨宁头上,将其丢给胡人泄愤,再拿出钱粮布帛赔偿胡人的损失就是。
  这么做,很可能保住杨家,但也可能仍旧无法消弭胡人怒火,那么迎接杨家的还是覆灭之危。
  杨蒙之所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无非是认为这么做成功的可能性,远大于杨宁战胜胡人反扑的概率。
  当然,杨蒙未尝没有私心。
  只要杨宁不在了,杨蒙就能顺理成章继承杨家家业。
  对杨蒙而言,这是一石二鸟之策。
  老族长脸色难看,但他并没有如赵文景期望的那样,立即驳斥、否定杨蒙的言辞,把杨蒙痛骂一顿。
  说到底,杨蒙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既然有道理,作为杨家家主,老族长就得考虑更多问题。他个人虽然不愿臣服于胡人,但世道丧乱,时势凶险,他得替家族多想想。
  投胡虽然屈辱,却好过族人死绝。
  若是大势没有崩到眼下这种程度,但凡朝廷还能指望一二,老族长绝不会考虑投胡的可能性。
  可现实不是朝廷没法指望吗?
  现实就是,杨家即便跟胡人拼得全家死绝,都得不到半点支援,甚至朝廷都不会知道这件事,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半壁江山都丢了,朝廷还要夺走祖逖的兵权,他们会在意区区一个县乡家族?
  昨夜,老族长跟杨宁说,能不能挡住胡人反扑是对他的考验,事若不成就不谈其它,这是肺腑之言。
  此时此刻,老族长的沉默让赵文景十分失望。
  他本打算拂袖而去。
  但想到一直在不停做事的杨宁,他又没有动弹。老族长的难处他当然能理解,于是他决定做些什么。
  按捺住心头的恼怒,赵文景沉声道:“以某观之,杨四郎必能战胜胡人反扑,他的练兵之法很有讲究。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倘若杨四郎依照常法练兵,三日之间绝对无法让青壮形成战力,那才是自取灭亡之道!”
  杨蒙不服:“有什么讲究?在下怎么看不出来?”
  赵文景本已打算好好说话,但一看到杨蒙那张令人生厌的脸,他就压抑不住内心的暴躁,当即嗤笑一声:
  “要是你都能看出来,天下就没有愚夫了!”
  ......
  李清菡看着李蒹葭认真地道:“杨四郎今日练兵,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解决了姑姑担忧的几个问题。
  “其一,杨四郎早晨让青壮们大喊口号,且一喊就是一个时辰,这看似不着边际,实则用处在于两个字:提气!
  “普通百姓与军中士卒的差别,首先就是气势。士卒气势强,而百姓气势弱,强弱有别,双方没交手之前,胜负其实已经分出。
  “想要抗衡胡人悍卒,青壮们必须要提升己方气势。
  “杨四郎以保护家人为由,让青壮们变得愤怒激昂,但这种愤怒不可能十二个时辰保持,所以他要让青壮们吼出来,不停暗示自己。
  “暗示的多了,青壮们下意识就会相信那十六个字,气势便有了。”
  李蒹葭寻思片刻,重重点头:“现在回想起来,吼了一个时辰后,青壮们确实变得更有奋武之气。”
  ......
  赵文景目光如电地道:“其二便是组织与纪律的问题。
  “杨四郎编排什伍,安排伍长什长,这不算什么,精妙的地方在于,杨四郎让青壮们以什伍为单位干活。
  “若是站在那里什么都不干,什伍编排了也无用,众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角色。
  “而让青壮们活动起来,让他们在干活的过程中随时保持群体行动,就能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什伍意识。
  “普通青壮知道自己要听谁的,明白自己要跟谁一起行动,伍长什长清楚自己要约束部属,整体性便磨练出来了。
  “有了什伍,组织与纪律随之诞生。”
  老族长听得连连颔首,他也看出了这些门道,并认为杨宁的做法很有效果。
  杨蒙则是恍然大悟,同时意识到不好,他之前是真没领会到杨宁的用意,现在想通了杨宁的谋划,顿时深感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