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玄幻小说 > 三国这些事儿 > 袁绍巧取冀州
  随着孙坚赶跑董卓,关东群雄互相撕破脸的暴力混战正式开始。
  
  
  当混战真正开打的时候,很多小军阀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规划,曹操的很多战略也都是荀彧给出。
  
  
  但是袁绍早就明确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冀州。
  
  
  他要做第二个刘秀,这也是为什当初离开洛阳的时候,他直接奔冀州,没有像袁术那样跑回老家汝南郡的真正原因。
  
  
  但是袁家之前的故吏韩馥已经在冀州掌权一年多,有了一定的势力。
  
  
  文有: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武有:曲义
  
  
  介绍下韩馥,韩馥,字文节,颍川郡人。
  
  
  颍川韩氏,世为着姓,同族的韩棱官至司空;其孙韩衍,桓帝时为司徒。韩韶、韩融亦见诸记载,与同郡陈、荀齐名(伏膺儒教,经明行修)
  
  
  韩馥在出任冀州牧前担任御史中丞,也是朝廷高官。
  
  
  董卓控制朝政后,为了拉拢关东士大夫,先是追授平反了当年党锢之祸的元勋陈蕃、窦武,恢复了他们的爵位,随后又外放了一批士大夫去关东任职。
  
  
  有名气的比如说韩馥、刘岱、孔、张、孔融、应劭、张邈等,其中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剌史,张为南阳太守,孔为豫州剌史,张邈为陈留太守。
  
  
  韩馥以豫州人的身份执掌冀州,除了拉拢当地的河北豪强,更迫切的需要同乡的帮助。
  
  
  比如与韩氏俱出颍川,有乡党之交的荀氏、郭氏(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荀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冀州是当时第一大州,实力雄厚,眼看天下大乱,韩馥也有了割据一方的想法。
  
  
  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韩馥接到信件,居然问下属:今当助袁氏邪,助董卓邪?
  
  
  治中从事刘子惠曰: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
  
  
  讨伐董卓之战背后是冀州、豫州、兖州联手对抗控制司隶校尉部的董卓!
  
  
  韩馥所在的冀州如果不出兵,关东联军的声势将大幅削弱。
  
  
  讨董之战结束后,关中联军一拍两散,韩馥与袁绍开始计划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二人还招募曹操“参与劝进”,被曹操断然拒绝(太祖拒之)
  
  
  韩馥与袁绍派遣前任乐浪郡太守张岐等带着他们的提议到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
  
  
  刘虞厉声斥: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污。
  
  
  你们这些地方大员,不去尽心尽力为皇帝效劳,却策划这种逆谋之举!
  
  
  韩馥不肯放弃,又请求刘虞主持尚书事务,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刘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入匈奴,韩馥这才作罢(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欲奔匈奴以自绝;绍等乃止)。
  
  
  韩馥的野心可见一斑。
  
  
  忽悠刘虞不成后,韩馥与袁绍很快就因为利益激化了矛盾。
  
  
  袁绍控制的渤海郡并不受韩馥节制,在讨伐董卓之初,两人的关系就很紧张。韩馥对袁绍很防备(馥意犹深疑于绍,每贬节军粮,欲使离散)。
  
  
  韩馥甚至派兵监视袁绍府邸,限制袁绍的行动(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兴兵,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
  
  
  袁绍也不是善人,暗地也在图谋韩馥的冀州,谋士逢纪献策:
  
  
  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可密要公孙瓒将兵南下,馥闻必骇惧。遣辩士为陈祸福,馥迫于仓卒,必可因据其位。
  
  
  以外军胁迫韩馥,同时派能言善辩的人让韩馥主动让出冀州控制权。
  
  
  袁绍同意,马上写信给公孙瓒(绍然之,益亲纪,即以书与瓒),
  
  
  瓒遂引兵而至,外托讨董卓,而阴谋袭馥。
  
  
  韩馥此时并没有乱阵脚,但是内部的一支军队反叛,削弱了他的信心。
  
  
  谁呢?
  
  
  后来帮助袁绍取得界桥之战大胜的名将曲义(馥将曲义反畔,馥与战失利)。
  
  
  袁绍趁机与曲义结交(绍既恨馥,乃与义相结),注意哈,史料这用的词是“相结”,曲义本质上和曹操手下的臧霸是一类人,是半独立的小军阀,这也为曲义、袁绍两人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
  
  
  但真正压垮韩馥的是他的统治根基:颍川世家。
  
  
  韩馥内外交困,袁绍见时机已到,遂派外甥陈留人高干以及颖川人荀谌等前去劝韩馥。
  
  
  荀谌出身豫州颍川,与韩馥为“乡”。在游说活动中,荀谌无疑是最核心的人物。袁绍派遣韩馥的“乡亲”前来劝降,对韩馥的心理打击不言而喻。
  
  
  荀谌随后发表了著名的灵魂三问:
  
  
  君自料宽仁容众,为天下所附,孰与袁氏?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又孰与袁氏?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与袁氏?
  
  
  韩馥回答:我不如他。
  
  
  荀谌接着劝说:勃海虽郡,其实州也。
  
  
  今将军资三不如之势,久处其上,袁氏一时之杰,必不为将军下也。且公孙提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夫冀州天下之重资,若两军并力,兵交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
  
  
  袁绍不甘居你之下,一旦和公孙瓒联手,你还守得住冀州嘛?
  
  
  夫袁氏将军之旧,且为同盟(韩馥是汝南袁氏的门生)。
  
  
  当今之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必厚德将军!
  
  
  韩馥素来性情怯懦,因而同意了荀谌的计策(馥素性恇怯,因然其计)。
  
  
  真的是因为怯懦嘛?
  
  
  韩馥已经有了谋逆的举动,有这种想法的人会胆怯?
  
  
  但是内有曲义叛乱,外有袁绍、公孙瓒两大枭雄逼迫,更关键的是其真正信赖、视为依仗的颍川的乡党已经抛弃了他!
  
  
  他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还在劝他: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为啥要把冀州让给袁绍!
  
  
  韩馥内心当然不舍得让,但是形势比人强啊,谁知道真打起来,手下这些颍川士人会不会把他卖了呢?
  
  
  不敢奋力一搏的韩馥最终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招牌开始不断放出光芒,袁家的声望、底蕴、能量在当时没有一个世族大家可以单独对抗!
  
  
  交代下韩馥的结局:袁绍手下有一名都官从事朱汉,曾经遭到韩馥的冷遇,一直耿耿于怀。韩馥失去大权后,朱汉借故派兵包围了韩馥的住所,手持利刃,破门而入。虽然事后袁绍杀掉了朱汉,但恐惧的韩馥还是离开了冀州去投奔张邈。有一天,在张邈府上,韩馥见袁绍派来一个使者,使者对张邈附耳低语。韩馥心中惊恐,于是借口上厕所,用书刀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