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转世神狄,成为仙界裱糊匠 > 第3章绛帐相遇
  回到彭泽县城,王捕头就恢复了正常模样,和他交谈狄秋发现这个王捕头知道刚才他们一起登高的事情,但期间说了什话,他都一无所知。
  
  
  那似乎的确是某种特殊的手段。
  
  
  在衙门前,有一些衣着打扮十分华贵的人,衙门的捕快分列两旁,紧紧盯着,顺便驱散着想要围过来看热闹的人,生怕出什事。
  
  
  离得近了,狄秋掀开马车帘子,看了看那些等在衙门外的人,他一眼就认出,这些人是从北方来的。
  
  
  这是这个时代辨别人们来自何处的小技巧,北方人多穿丝绵,南方人多穿丝麻。
  
  
  但这个技巧并不算实用,只是一个常识性质的总结,真要分辨起来,还是需要听口音和看生活习惯才能更加准确。
  
  
  但狄秋能一眼知道这些人是从北方来,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那名女子给予的信息,召自己回京的圣旨不日便会到达彭泽县;其二,凭借转世狄公的记忆,他直接认出了人群中的一个人。
  
  
  “老爷,老爷!”
  
  
  县太爷的马车还是很惹人眼球的,狄秋刚下马车,那名北方汉子高喊著“老爷”的名字就冲了过来,跪在了他的面前。
  
  
  狄秋知道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的本名跟对方其实是一个辈分的,但是他现在是狄公,受到狄公记忆的影响,那熟悉的人影,还有这几声熟悉的高喊,都触动着他的内心。
  
  
  “狄春啊,自京师一别,已有六年了啊,你看着应该成熟了不少,可怎就哭了出来呢?”
  
  
  面前哭喊的汉子名叫狄春,是狄府的管家,年纪看起来并不算大。
  
  
  虽然这六年他并未在狄公身边,算算时间,他其实已经在狄府当了八年的管家。
  
  
  “老爷,您,您瘦了不少……”
  
  
  “彭泽的日子是清苦了一点,比不得京师,但一日两餐,也没落下过……狄春啊,家还好吗?”
  
  
  “唉,老爷,从您来彭泽以后,京师的狄府被皇上查没,府上的仆人走的走、散的散,我跟着大老爷回了并州老家,这六年就在老家做些打杂的活儿。大老爷心善,但他身子骨不好,经常想您,就怕您回不来。”
  
  
  “光远他们呢?”
  
  
  “大少爷调任扬州,二少爷被派往杭州,三少爷,三少爷他……”
  
  
  狄秋脑海浮现出狄公的记忆,那是三子狄景晖。
  
  
  “三少爷的贪污案被揭发,您被之前他就已经入狱,您来彭泽没两个月,皇上又将他从魏州提进了京师,一年以后,三少爷就……”
  
  
  狄秋心一紧,他闭上了眼睛,双手握拳,但很快他又恢复了过来。
  
  
  在狄公的记忆,他这个第三子确实贪婪成性,是有取死之道,但到底是亲生儿子,不悲痛是不可能的。
  
  
  但现在,还有更要紧的事情。
  
  
  “狄大人,圣旨已至,望您尽快接旨。”
  
  
  “哦,有劳上差在此等候,请入大堂,臣这就接旨。”
  
  
  宦官的声线具有很高的识别度,这位也不例外,一套接圣旨的活儿走了下来,狄秋也对现在朝堂的官制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
  
  
  他原本身为宰相的官服、印绶,全都伴随着圣旨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宣读圣旨这活确实是宦官要做的,不过,这支送圣旨的队伍,真正的话事人并不是这位宦官,而是一位女官。
  
  
  狄秋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位宦官,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另一位和这名宦官站位平齐的女官身上。
  
  
  这位女官身上的礼衣装饰不多,整体偏干练,身上的配饰也并没有多少,在整支队伍中看起来并不起眼。
  
  
  但狄秋通过前世狄公的记忆能够很明确地分辨出这位的身份。
  
  
  “肖统领,您随圣旨到此,可是……”
  
  
  这位肖统领抬手制止了狄秋继续出声询问,用清亮的嗓音对左右宦官说道:
  
  
  “你们退下吧,我有话要和阁老详谈。”
  
  
  “是。”
  
  
  等到宦官退下,肖统领才拱手道:
  
  
  “阁老,我这次前来是受陛下指派,前往岭南执行要务,同时也奉命保护使者来至彭泽。”
  
  
  “有劳肖统领了。”
  
  
  “阁老,随我而来的千牛卫皆是千牛备身,我不能将他们派给您做回京的护卫,但陛下召您回京心切,此次察查要案风险巨大,您切记要小心行事。”
  
  
  “多谢肖统领提醒。”
  
  
  狄秋躬身行礼,但被肖统领近身扶住,借着这个功夫,一枚木牌被送进了他的衣袖口袋之中。
  
  
  “大人,这是神行符,乃是千牛备身的制式装备,岭南多瘴气,我们带着它执行公务,只为有备无患。”
  
  
  听对方这说,狄秋啥时便想明白了对方的用意,于是直接夸赞道:
  
  
  “肖统领做事心思缜密,此番公务完成,看样子距离升迁不远啊,到时在朝堂之上,还望肖大统领多多帮衬便是。”
  
  
  “诶,阁老说笑了……清芳公务在身,既然已经送到,我便不再久留,大人也尽快启程,一路小心。”
  
  
  “我也需要抓紧收拾行李,恕不远送。”
  
  
  两人互相见过礼,肖清芳便大步朝衙门外走去。
  
  
  望着这位肖统领的背影,两世记忆一同涌入脑海。
  
  
  肖清芳?
  
  
  肖清芳这个人物是在电视剧中塑造出来的,说是后人杜撰,并不为过。
  
  
  狄秋盘算了一下,他对老爷子的话也有了全新的理解:
  
  
  “他传我异梦神通,要我行走仙、人两界,难道说,即使是有了信息差,也不一定能在这个世界行走自如?既然如此,为何老爷子只传我异梦神通却不传我战斗方面的仙术呢?”
  
  
  狄秋在大堂之中来回踱步,思忖著接下来的每一步。
  
  
  “老爷子是仙人,那三清山或许就是他的道场,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西游的菩提老祖?仔细想想,那山村之中有樵夫神女,他唱的半阙词又是满庭芳,如此说来,那异梦神通,就是传说中须菩提的一梦千年?”
  
  
  联想到了那异梦之术,他又觉得哪怪怪的。
  
  
  须菩提点化自己,目的是什呢?
  
  
  换句话说,他点化这个过去只是勤恳为官的狄仁杰,令他转世为现代人间的自己,目的是什呢?
  
  
  狄秋想到了另一位这个时代的知名人物,袁天罡。
  
  
  难道说,这涉及到了道统之争?
  
  
  不对不对……不能这简单的理解,掺和上了这一段时间的王朝更替,联系到了女帝和大唐盛世,这件事绝对不会这简单。
  
  
  “他要我辅佐女帝,女帝……”
  
  
  在前世狄公的记忆,这位震古烁今的女帝,其实没有显露过太多的手段,除了性格上的阴狠毒辣,利用风闻她罢免了许多宰相,任用酷吏维持朝堂稳定,还喜欢豢养内卫鹰犬给自己办事……
  
  
  “老爷,老爷?”
  
  
  思绪纷杂之间,狄春的呼喊将他从思考中拉回。
  
  
  这狄春六年不见,怎的还是和往日一样莽撞。
  
  
  “老爷,那边宦官催的紧,您赶紧收拾,咱得马上启程。”
  
  
  狄春也知道自己打扰了自家老爷,但他还是硬著头皮将话语说完。
  
  
  “马上启程?还未到傍晚……肖统领呢?”
  
  
  “您是说那位女官吗?她已经带着千牛卫先行离开了。”
  
  
  千牛备身和千牛卫的服饰非常相似,寻常人并不能完全分辨其中的细节问题。
  
  
  “我知道了,去我房收拾行李吧。”
  
  
  “是。”
  
  
  “马上启程,有些着急啊……”
  
  
  ……
  
  
  事实上,狄秋他们一行人并没有乘坐马车赶路,虽然也没能见识到仙界久负盛名的“乾坤挪移之术”,但他乘坐的官辇却是有着非常奇特的“神行”效果,据说是经过朝中的方术大师加持过的。
  
  
  官辇是一种独特的轿厢式四轮车,其动力来自于轿厢下方连接四轮的轴承,轴承上镌刻有方术符文,大唐时期沿旧制铺设的官道在女帝建立的大周朝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方术的运行下,在官道路引的辅助下,这驾官辇的速度是极快的。
  
  
  一天一夜的时间,狄秋他们来到了距离长安不远的绛帐县。
  
  
  因为路途颠簸,狄秋虽然和狄春有聊过家事,但主要还是应付在赶路上,路上途经住宿地时,他实在熬不住困意径直睡去,却没想到他并没有回到人间,一觉醒来还是要登上四轮官辇,往长安急行。
  
  
  狄秋估摸著,这异梦神通恐怕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能施展,但不知道这段时间那边的世界是静止还是怎样的。
  
  
  这天半夜子时,官辇在绛帐县的驿馆停下。
  
  
  因为有宦官随行,并且他们来时也是从绛帐县走的,所以绛帐县城的城门就不需要狄秋他们担心,宦官们就解决了这件事。
  
  
  其实绛帐距离长安已经不远了,但夜已深,而且这地方平时往来商贩甚多,的确是中转的好去处。
  
  
  关于停在绛帐,宦官们给出了理由:一来官辇的方术符文需要补充元气;二来一路行至此处,人困马乏,总是要休息的。
  
  
  狄秋很顺从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就在绛帐县歇息。
  
  
  有些巧合的是,来自阁臣张柬之的信函也到了绛帐,算算时间,这封信函要比圣旨晚了四天多才发出,那位假扮驿站差役的张府家仆,受张柬之的指示,就等在绛帐县。
  
  
  那家仆从官辇的装潢和通过的城门判断出这是南边来的钦差队伍,那就是他要等的狄秋等人,于是,这封信函就来到了狄秋的桌案上。
  
  
  狄秋命狄春送来了蜡烛,在这夜深人静之时,他才开启这封来自老朋友的信函。
  
  
  张柬之原来是监察御史,是前世狄公在还当宰相的时候举荐为阁臣,于是就被提拔成为了凤阁舍人,也可以说是当朝宰相。
  
  
  这六年来朝局变动相当频繁,曾经女帝身边的红人一个接一个被她清理,唯独张柬之以老好人的姿态时常伴君左右,并且先后送走了权倾一时的来俊臣、崔元综、陆元方、周允原、王璇、娄师德等人。
  
  
  这些人有的被罗织罪名贬谪戍边,有的干脆被冠以谋反之名身死族灭。
  
  
  官场如沙场,几度宦海沉浮之间,唯独张柬之依旧屹立内阁,甚至没有给任何人机会“检举揭发”他的问题,足可证明张柬之为臣的本事。
  
  
  这一次,张柬之的信函写的就是女帝召回自己的全部经过。
  
  
  天授元年,武则天登基称帝,大唐改国号为周,与突厥重修于好,但好景不长,突厥可汗身患重病而死,其子吉利仓促上位不能服众,两国边境战事再起。
  
  
  适逢突厥可汗吉利派出议和使团前往长安,准备结束纷争令双方握手言和,及至议和使团进京朝拜,女帝大宴群臣,为表和亲诚意,女帝下旨将翌阳郡主嫁予吉利可汗为妻,随赠巨甚。
  
  
  然而,当天深夜便有三件噩耗传来,作为日常辅佐女帝处理政务的宰相张柬之,听到了全程。
  
  
  其一,宴会结束当晚便匆匆带着翌阳郡主离开长安的议和使团为歹人所杀,翌阳郡主及其护卫队尽皆惨死,尸体也遭人毁容无法辨认。
  
  
  其二,长安城外一处土窑失火,其内之人都被烧得面目全非。
  
  
  在这一点,张柬之着重提到女帝接连询问了禀报的千牛卫将军数次,将细节全部问询清楚,他原以为这件小事可能关联着什重大干系,但奇怪的是,这之后女帝就不再过问此事。
  
  
  其三,从北面边境地区来的塘报也在此时抵达长安,边境守军在沙漠中搜寻到了突厥议和使团的尸体,据推测,他们在十天前就已经全部遇害。
  
  
  而张柬之给出了他的推测,进京朝拜的使团众人就是凶手假扮,而议和使团本应由甘南道游击将军李元芳负责护送,而使团和护卫全部阵亡,只有护卫队长李元芳下落不明,于是,他便同时启奏女帝,通缉李元芳。
  
  
  但使团被杀一案牵扯甚广,稍有不慎,两国便战火重燃,于是,张柬之进言,“整备边事以防突厥来犯;选得力重臣迅速侦破此案”。
  
  
  因此,狄仁杰的名字就摆在了女帝的桌案前。
  
  
  “怀英兄,女帝其实早有想法唤你回朝,当日朝堂之上,我不过是顺势而为之,此番查案危险复杂程度非比寻常,你可要小心再小心啊!”
  
  
  看完信函中的最后一段话,狄秋沉默良久,他深吸一口气,感受到了某种不可名状的压力,索性合上信函,将另一份公文开启。
  
  
  那是来自千牛备身的情报,公文外盖有女帝徽印,而这份情报随狄秋的行程而来——他的行踪不仅掌握在内卫的手,也必定在歹人的监视之中。
  
  
  而面前的这份公文,详细描述了案犯李元芳在灵州出现的经过:他流窜至灵州,再次犯下重案,连杀多名前去缉捕的差役。
  
  
  这一夜,不平静啊。
  
  
  拿起毛笔,铺开宣纸,狄秋在纸上分别写下“李元芳”、“突厥使团”、“灵州”的字样。
  
  
  他发现自己的手握笔很稳,书法行云流水,笔顺之中颇具神韵。
  
  
  这时,狄春推开房门进来送茶水,这一举动让狄秋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思考上,而是转过身,看到了已经知道自己又莽撞冒失而有些手足无措的狄春。
  
  
  “狄春啊,你回并州之后过得怎样?”
  
  
  “老爷,小的,小的过得其实还算好。”
  
  
  笑地闲聊著,狄秋没有责怪狄春,而顺手接过了对方递来的茶杯,温热的茶水冒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狄春啊,空守狄府六年,委屈你了。”
  
  
  “不委屈的,大老爷心善,能让我在府上有口……”
  
  
  说着,他声音就小了下去。
  
  
  狄秋没有多说话,只是端起茶杯轻啜一口。
  
  
  而狄春听到他的那句话,眼泪就控制不住扑簌簌地往下掉,他哽咽道:
  
  
  “老爷,您果然是神仙老爷,什事儿都瞒不住您,这六年,我,我也确实没做什伺候人的活,大老爷家有夫人在,丫鬟仆役都不缺,三位少爷都各有去处,只有我,我打小就在狄府长大,是老管家一手带大的,除了您,我也没别人可侍奉了。”
  
  
  狄秋点点头,轻轻拍了拍狄春的肩膀,安抚着他的情绪,嘴也说着:“没事了,以后都会好起来的。”
  
  
  实际上,狄春跟着圣旨一起来,他其实也大概猜到了事情的始末。
  
  
  狄家在并州也是高门,被贬彭泽之后,他们就得与自己做好切割,尤其是三子狄景晖被提至京师诏狱,如果再与自己保持联系,那说不定就更加加深了女帝的猜疑。
  
  
  事实上,女帝倒不会真地猜疑一个已经被贬的官员家世,但……朝堂上的这些官员吧,一个个的都想着怎钻营,怎进步,在已经被贬的人身上多踩几脚,那都是家常便饭的事。
  
  
  这不,还有个御史监霍献可,指了名地要让女帝杀掉被贬彭泽的狄公,好让自己能够恃宠上位。
  
  
  都是混官场的,对狄家的诸位来说,明哲保身才是正举。
  
  
  狄秋摇了摇头,他能理解狄家人的做法,但也对女帝一朝的政治生态有些烦躁。
  
  
  这次回朝探案,不仅有各方掣肘,前路也更是危机重重。
  
  
  想到这,狄秋也没了兴致继续安慰狄春,挥手让狄春自行离去,就在房间踱起步来。
  
  
  这次探案不会那顺利,老爷子传他的异梦神通也不能在这个时候使用。
  
  
  也就是说,他现在还不能从前世狄公的梦境中醒来,他必须要等待一个安全的时机。
  
  
  但狄秋看过那个电视剧,他姓狄,狄仁杰也姓狄,对这位自己本家姓氏的文惠公,狄秋也关注过不少,更是反复看过好几次关于狄仁杰的电视剧。
  
  
  他还记得,在绛帐驿馆的这个夜晚,会发生一些事。
  
  
  忽然,房间中的蜡烛熄灭,狄秋暗道一声来了,但他面色不显,假意走向门口,装作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一副要去找仆人重新点上蜡烛的样子。
  
  
  这时,房间中的蜡烛又一次亮起。
  
  
  烛光摇曳的倒影,在正门前,投射出了两个人的影子。
  
  
  狄秋转回身,一名气质非凡、身材健硕,面相俊秀的男子,正端坐在自己书写宣纸时座位的对面。
  
  
  对方将一顶带着红缨的帽子轻轻搁置在桌上,大马金刀地坐着,刻意地想要展示自己的威武,但憔悴苍白的面孔,更加突显那一对神采奕奕的清朗眸子。
  
  
  他正默默地看着自己,带一点审视的意味。
  
  
  “你是谁。”
  
  
  狄秋用非常淡定的语气说着这疑问句,他平静地将双手背在身后,微低眼眸,一身正气,不偏不倚地回应着对方的凝视。
  
  
  那一瞬间,好似将遇良才,一眼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