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大明:朱允炆登基,劝老朱早死! > 第7章南北榜案的深层含义!
  古城出租屋面的冷轩瞥了一眼旁边的手机。
  
  
  看到是‘萧叔叔’的备注,停下敲打键盘。
  
  
  连忙接通电话,“你特要死啊?莫名其妙的就挂断了,你让为父很担心你知不知道?”
  
  
  “妈的,不知道还以为你在国外出什事情了...”
  
  
  冷轩忍不住吐槽了很多。
  
  
  另一边的萧然默默的听了五分钟,“好了,你这个不孝子差不多得了,事出有因我也没办法。”
  
  
  “到底是什事情?”
  
  
  “工作上的麻烦,现在解决了,没事了,我们继续说说小说的事情,对了你现在有空吗?”
  
  
  冷轩看了看电脑屏幕,“现在写的是明天的更新内容,算是有空吧!”
  
  
  “那就好,我们继续说说南北榜的事情,之前你说朱元璋很生气,这种事情为什生气,毕竟刘三吾没有什问题,南方学子确实强啊!”
  
  
  萧然直入主题,明天可能就看到科举成绩了,需要了解一下。
  
  
  “这个比较复杂,你对这些不清楚,不知道是正常的,朱元璋很生气是因为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来看,这件事确实很离谱。”
  
  
  “怎说?”萧然也慢慢的对这些事情来兴趣了。
  
  
  没办法!
  
  
  靠这个保命,要不然没有几年好日子了。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认真分析了元朝覆灭的原因,认为吏治腐败,特别是官员贪污是主要原因,‘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
  
  
  “但洪武年间,贪污始终不断,各级官吏贪赃枉法之风盛行,较之元末并未有多大改善。”
  
  
  萧然插了一句,“朱元璋杀贪官污吏我听说过,杀的老狠了!”
  
  
  “那何止是狠,从古至今,除了朱元璋,就没有第二个人这样杀官员,郭桓一案,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死,脏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史,系死者数万人。”
  
  
  “但史治腐败依然屡禁不止,这使得朱元璋认识到,严刑重典并不能杜绝腐败,应该从体制上解决问题。”
  
  
  萧然想了想,“我对大明了解的不多,但是我印象中,大明的贪污腐败一直很严重啊!”
  
  
  “是,洪武一朝还好,朱元璋的威慑力在,其他人不敢太过分,到大明后期更严重。”
  
  
  “明初,关于官员异地任职的法令就已颁布了,‘定南北更调之制,南人官北,北人官南’。”
  
  
  “洪武四年吏部拔选时,‘南北更调,已定为常例’。”
  
  
  “后由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而详细制定而成《大明律》,确立了‘流官注拟,并须回避本贯’的原则。”
  
  
  “官员异地任职作为遏制官场腐败的重要体制,无疑为朱元璋所看重。”
  
  
  “他甚至在此基础上规定,严禁官员娶当地女人做老婆,还不许官员们在当地买房。”
  
  
  “这样可以避免攀亲带故,遏制官场腐败,维持良好的官场风气,实现政局的平衡,维护统治的长期稳定,防止像元朝一样人亡政息。”
  
  
  “南北榜之争的发生,会试贡士皆为南人这一结果,走向了一个极端。”
  
  
  “南方人如果单一把持政局,违背南北更调的初衷,会打破官场的南北平衡,易带来新的史治腐败,给刚刚建立的明王朝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这对于老谋深算,一直倡导通过打击史治腐败来维护王朝统治的朱元璋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听完的萧然是无比震惊,没想到还有这方面深层含义。
  
  
  “没想到还和贪污腐败这种事情有关系,政治确实太难了,我这种人不适合,完全想不到啊!”萧然由衷的感叹了一声。
  
  
  “要不然朱元璋凭什当皇帝,开创一个二百多年的王朝。”冷轩劈啪啦敲打一下键盘,继续说道:“明朝初期,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恢复和发展,但皇族、勋戚、官僚和地主阶级是最大的受益者。”
  
  
  “而广大底层的劳动人民仍然过着被奴役、被剥削的痛苦生活,生活极其艰难。”
  
  
  “因此,明初的农民起义遍布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十来个省份,规模大的有几十万人。”
  
  
  “而陕西沔县的这次起义恰恰发生在洪武三十年正月初,也就是南北榜之争的这一年。”
  
  
  “南北榜案的北方学子们无法接受调查结果,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们更纷纷抨击,南北方的对立情绪空前尖锐。”
  
  
  “而朱元璋要求恢复与发展生产,渴望有恢复生产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陕西农民起义恰恰发生在南北榜案之前,如果北方地区民间起义之乱后,高高的庙堂之上也发生了混乱,这不但会丧失掉一大批北方士子的心,引发北方与南方的割裂,更易引发北方混乱的连锁反应。”
  
  
  “这样的政治代价是王朝的统治者不愿意看到的。”
  
  
  “朱元璋需要从顶层设计上来保障北方士子参与王朝政治的机会,最后的南北榜之争的残酷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萧然恍然大悟,“这样说来,刘三吾和南北榜事件死的人都是政治牺牲品,其实他们没有什错。”
  
  
  “对,你可以这样理解,政治没有对错,只是权衡利弊罢了!朱元璋的的狠辣手段,为了大明稳定,杀这些人肯定是不会犹豫的。”
  
  
  之前萧然觉得朱元璋有点小题大做,但是带入朱元璋的视角,这一切好像都是合情合理的。
  
  
  “在洪武一朝确实不能当官,太惨了。”萧然庆幸自己是朱元璋的孙子,不是大明的官员。
  
  
  朱元璋也没有多少日子好活了。
  
  
  朱允炆登基,自己也跟着享福,问题是帮朱允炆稳住局势。
  
  
  “南北榜案中,清明耿直的刘三吾和重新审定这次考试成绩的官员坚持北方士子的考卷确实不如南方士子的好。”
  
  
  “这下激怒了朱元璋,作为皇帝,朱元璋把握全局的稳定。”
  
  
  “他认为,只有采取非常手段,才能平息北方知识分子的不平,安抚北方举子之心。”
  
  
  “于是乎,朱元璋采取极端措施,打击廷臣的反对势力,对考官和调查成员严厉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