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富矿 > 第677章愚昧
  刚刚还在哭哭啼啼的随行人员见状第一个冲了上去,“医生,我们赵总怎么样了?”
  “病人的颅压已经降下来了,别打扰他,让他休息吧!”医生道。
  杨东升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
  一间单人病房内,赵副总躺在病床上,脸上戴着氧气面罩,胳膊上打着点滴,虽然仍然在昏迷中,但是气色好了很多。
  “杨总,我刚才问了一下医生,赵总至少明天才会醒,你们在这等着也没用,还是叫大家都回宾馆休息吧!”
  杨东升转脸一看,原来是海西市领导也跟着到了医院,之前杨东升一直担心赵副总的情况,没注意到人家。
  杨东升跟对方握了握手,表示了感谢,然后冲四周道,“留下两个人在这守夜,其他人都回去吧!”
  回了宾馆,杨东升迷迷糊糊中一直到天亮的时候才睡着,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半上午了。
  出了房间,发现大家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海西市方面对此毫不奇怪,刚上高原的都会有这么一个适应过程,他们特意把早餐时间都推迟了。
  正在吃饭,一人兴冲冲的跑到杨东升身边道,“杨总,赵副总醒了!”
  来到医院,赵副总也在吃饭,看起来胃口还不错。
  “老赵,感觉怎么样了?昨天你可把我们吓得不轻!”有人给杨东升、杨淼搬来了椅子,杨东升顺势坐下。
  “这些年每天上下班都是坐车,锻炼少了,搁以前哪会出这事!”赵副总拍了拍自己的肚子。
  随着这一拍,赵副总的肚子顿时一阵颤抖,他确实该多锻炼了。
  “你们先出去一下!”杨东升冲屋内其他人摆了摆手。
  待屋里只剩下两人后,杨东升清了清嗓子道,“老赵,我昨天考虑了一夜,北方分公司的任务确实有些太重了,我想把青、藏两省的业务都交给南方公司……”
  还没待杨东升说完,赵副总几乎是从床上蹦了下来,“杨总,我能行的!您看我现在……哎呦!”
  赵副总捂着头,蹲了下去。
  “老赵,别激动,别激动,赶紧躺下!
  杨东升没想到杨槐竟然给了赵副总这么大的压力。
  赵副总前后只在床上躺了一天,就坐不住了,抱着氧气罐参加了接下来的整个行程。
  海西市将整个柴达木盆地最荒凉,最贫瘠的土地都给了东升食品,总面积近十万平方公里,另外还有大片的荒山需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海西市再向南就没法走了,别说铁路、机场,甚至连个像样的公路都没有了。
  当年如果交通条件允许,物资充足的话,我们直接就能把某国灭了。
  好在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东升矿业拿到矿产的条件之一,也是修公路。
  杨东升顺便看了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
  这次青省之行,杨东升收获了煤矿、铜矿、锂矿、钼矿、钴矿、钾盐矿、硼矿、铅锌矿等一系列矿产。
  其中仅海西就有锂资源两百万吨以上,硼矿储量上千万吨,铅锌储量三百万吨以上……
  另外青省的煤炭储量也非常不错,总量达几百亿吨,其中炼焦煤占相当大的比例。
  不过杨东升不准备在青省大规模采煤,青省的煤运到东部的成本太高了,这些煤还是直接弄到东部开采。
  杨东升只准备少量开采,仅满足本地使用。
  离开青省省会西市,杨东升一行又马不停蹄赶往藏省省会萨市。
  萨
  市的海拔将近4000米,比海西还要高一大截,但是经过这几天的适应之后,杨东升反倒觉得呼吸不像之前那么困难了。
  见面之后,杨槐第一句话就问,“老赵没事吧?”
  “本来有事,但是听我准备把青省划到南方分公司手下后,突然就没事了!”
  适逢7月,萨市的白天气温只有30度上下,但是海拔高,湿度低,体感非常舒适,今天正好又是一个大晴天,天空湛蓝湛蓝的好像一块蓝宝石一样。
  杨淼下了飞机,就蹦蹦跳跳的,可是没跑几圈,又捂着脑袋回来了,“头疼!”
  杨槐早就准备好了氧气罐,马上叫人拿给杨淼。
  机场距离萨市市中心仍然有几十公里,汽车行驶在崇山峻岭当中,沿途一片荒凉的景色,杨东升明显感觉汽车动力严不足。
  海拔每升高一千米米,发动机功率就会下降8%至12%,到了四千米高度的时候,发动机功率基本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左右。
  他们平时自己坐一坐车还没什么,但是矿用机械、农用机械一旦达不到功率,那可是要耽误生产的。
  其实在青藏高原这种高海拔地区,最好的选择就是使用电力驱动的设备,电机是不需要氧气的。
  可是电力技术现在还不成熟,还是只能用柴油机。
  柴油机想上高原,要解决增压问题,要解决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导致的散热困难问题。
  好在这些东西东升重工一直在研究,他们在搞的活塞式重油航空发动机,说白了就是研究怎么把柴油机拿到高空使用。
  杨淼趴在车窗上,好奇的看着窗外。
  只见路边几个人推着一辆平板车正在艰难前行,车上载着帐篷、衣物、餐具等一大堆东西。
  领头的是一个中年男人,此外还有一个中年妇女,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两个稍小一些的女孩,一个看不出多大年龄的老妇人,这些人长的都是黑瘦黑瘦的。
  他们推着平板车没走多远,然后在路边排成长列扑到地上,双手双脚都向前伸直,爬起来之后,向前走两步,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
  对于旁边呼啸而过的汽车,连看都不看一眼。
  “这些是磕长头的!”杨槐指了指几个人手上好象木屐一样的东西道,“看这磨损程度,恐怕得磕了好几个月了。”
  前世杨东升看过很多作品赞颂这些磕长头的人,认为他们虔诚,做的事很神圣,可是杨东升只看到了愚昧。
  那三个孩子正是上学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