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修真小说 > 武周仙缘 > 第292章水车
  “见过如意道友!”
  李修远稽首回礼。
  头顶又有着一道金光冲出,落地化作一个满面富态的大胖子,头大脖子粗,肚腹滚圆,面容和李修远有着几分相似。
  “贫道石道人见过道友!”
  李修远亦然稽首回礼。
  如意道人、石道人都是李修远分化出来的三尸元神,神念一体,知道李修远的心意,稽首一礼,各自化光离开。
  “如今多了两个分身行走天下,能够解决天下间的一些灾祸,也更能够尽快的了解一些世上的真实民情。
  只有深处百姓中间,才能够真正的体悟真实的民意、民情、民需,高坐庙堂之上,看一些凑章什么的,却是雾里看花,不甚真切。
  唯有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脚踏实地,心系百姓,才能够急百姓之所急,知百姓之所需。
  等了解了事实,才能够对症下药,解决民生疾苦。
  只有把百姓放在心中,真心实意的解决了百姓的疾苦,这天下就能够稳如磐石,任大浪滔天,灾祸连绵不绝,也不会动摇社稷的根基。”
  离开帝都郊外。
  李修远继续行走,很快离开了帝都郊外,附近方圆百里,都有雨水灌溉,能够解一时之急,但是想要真正的解决旱情却是极为困难。
  如今唯有大河中会有水,想要把大河之上引入各处,是个极为困难的工程。
  纵横的许多小河的河道,都已经干涸。
  李修远坐在地头,心中思索着,该如何解决这样的事情。
  想要依靠修行者施法,显然是不太现实,大多修行者,都是修行大道,为求长生,,少有得道之人会停留红尘中。
  这样的事情,还是需要普通人的普通方法解决才能够长久。
  “有了!”
  李修远走了数千里之路,询问过许多百姓,发现他们并没有可以用来灌溉的工具,很多时候,都是依靠着人力一桶、一桶的担水来浇地。
  这些水都是杯水车薪,起不到什么作用不说,还会耗费大量的物力人力。
  “真正有着智慧、天赋、聪颖的人都拜入仙门,忙着去修行,去降妖伏魔,却是没有多少人俯下身子来研究普通人所需要的东西。”
  李修远心中明白,对很多掌握着秘术的修行者而言,念动咒语,就可以招来大水,自然不会去费心思再研究其他。
  “大周各地,地势并不平坦,有的地方多丘陵,有的地方多大山,高低不平,若是想要把大河之水引入各地,办法很多。
  可是以现在的条件,能够做出来的只有水车!”
  水车,灌溉工具,充分利用水力发展出来的一种运转机械。
  水车也叫天车,车高10米多,由一根长5米,口径0.5米的车轴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
  每根辐条的顶端都带着一个刮板和水斗。
  刮板刮水,水斗装水。
  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的运动惯性缓缓转动着辐条,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升上去。
  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农田里。
  一般大水车可灌溉农田六、七百亩,小的也可灌溉一、二百亩。
  它使耕地地形所受的制约大为减轻,实现丘陵地和山坡地的开发。不仅用之于旱时汲水,低处积水时也可用之以排水.
  “幸亏我以前是个网文小说的作者,看过不少小说,也写过一些,更是翻阅了不少的资料,对水车这个东西非常了解。”
  李修远笑了笑,以前他喜欢看历史类型的小说,而几乎每一本历史小说中,都会出现水车解救万民的故事。
  看得多了,自然对这个东西有了了解。
  如今凝聚元神,往日看到的东西,都能够清楚的如同掌中观纹一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呼风唤雨能够解决一时之旱情,而水车却是可以彻底的解决。
  需要寻个百姓,把这水车的制作方法传下去,然后也把这水车的制作图纸,告知给女帝,以国家之力来推广。”
  身子一晃,李修远离开田地,到了一条大河旁边,大河中河水激荡,滚滚东流,很多百姓都拿着扁担,从河中担水。
  “老乡,这么一直担水太慢,我有一方法,可以让大家不用这么累,轻轻松松就能够灌溉数百亩地。”
  李修远在一个修行的老农面前停了下来,聊着天。
  “能有啥办法,从老一辈开始,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世上有那么多的聪明人,要是真有办法,早就被人想出来,还等着你这个小年轻。”
  老农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额头上皱纹纵横,随意的坐在了地上,大口的喘着气,大汗淋漓,用衣衫扇着风。
  “老乡,还真有办法,我是个读书人,见天干物燥,大地旱裂,就翻阅古籍,寻找办法,还真让我找到了。
  古籍中记载有着一种工具,叫做水车,制作简单,凭着水车,就能够轻易的把大河之水灌溉入田地中。
  你若是不相信,我这就给你制作一辆水车。”
  老农仍是百姓,附近的许多百姓,也都是坐在一起歇息,闻言多有不信者,但也知道李修远是出于好心,倒是没有人出言嘲讽。
  寻了材料,李修远当着众人的面,在河边开始制作着水车。
  第一次水车。
  大家都凑热闹,围着观看。
  李修远也是全神贯注,怕出现了什么纰漏,每一步都是很仔细,可是到了最后,仍是失败,整个水车丑陋不说,转动起来,还非常的不稳。
  刚刚上水,就听得哐当一声,散架的落在地上。
  “小哥儿,有这工夫,不如多担些水,你看看,还是不行吧?
  听我一句劝,自古以来,多少聪明人,要是有好办法,早已经想到。”
  李修远并没有气馁,第一次做,有些细节上的失误,也属于正常,“老乡,咱们不用妄自菲薄,谁说今人不如古人啊?
  咱们一代更比一代强,大河长浪推前浪!
  我也是第一次做这个水车,不太熟悉,但是肯定能成!”
  围着的老农们休息够了,憨厚笑着,“你做吧,若是真能做成,那可功德无量的事情,我先去担水了,希望老天爷保佑,能够多少有些收成,不然的话,一家子人都只能喝西北风了。”
  李修远笑了笑,没有多做理睬,再次在心中梳理了一下制作水车的步骤,一步步的按照标准,反复的揣摩。
  用了足足半天。
  第二辆水车终于完成。
  李修远把水车放在一个沟渠旁边。
  哗啦啦!
  水车转动,水流注入沟渠中。
  借助着水力,水车不知疲倦的转动起来,不久之后,沟渠中,有着水流缓缓的向着远处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