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学校
  入冬之后,黑土地冻结实了,生产队也不用再上工。
  村民的日子过的悠闲又无聊。
  所以当村里要修建一个学校的消息传出来,效果跟某家的炒菜锅炸了差不多。
  建学校的好处多啊。
  娃娃们能识字是次要,最主要是有人能看孩子了,这样每家每户就不用再调出一个劳动力专门照看孩子,可以去上工了。
  上学的学费,和上工分到的粮食来比,不值一提。
  所以当村长正式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得到了全村人双手双脚的支持。
  其中李翠最是兴奋。
  竟然还破天荒的哼起了小曲。
  宁建民好笑道:“不就是去上个学吗,有那么高兴?咱家二蛋你又不是不知道,就算上一辈子学,也就是个种地的。”
  “你这做老子的咋对儿子这么没信心?”
  李翠没好气的瞪了宁建民一眼,并没有多生气。
  宁建民觉得更稀奇了。
  以前的李翠,要是听到别人说二蛋一个字不好,那都要跟人大闹一顿的,护犊子的很。
  “你到底在高兴啥?”
  “傻子!”
  李翠嗔视丈夫一眼,神秘兮兮的关上门,压低声音道,“既然咱们村里要建学校了,那肯定需要老师啊,这老师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我娘家妹妹刚从公社高中毕业,文化程度高的咧,教孩子正好!”
  宁建民嗤笑,“公社高中毕业咋了,君君她还是大学毕业呢!”
  “你到底是站在哪一头的!”李翠双手叉腰,一脸不悦。
  见妻子生气,宁建民赶紧道:“我当然是站在你这头的,我也希望小姨子能当上老师,可重点是你觉得咱们村长会愿意吗?
  一来这是咱们村里的学校,肥水不流外人田,咋可能让别村里的人当老师?
  二来,君君的学历在这里摆着,村长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君君,咱们家君君要是当上了老师,小姨子是绝对不能再当的,好事咋可能都要咱们家占了,别人家不愿意呢。”
  李翠知道宁建民说的对,但她不能接受。
  小姑子哪有从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妹子亲啊。
  “我不管,这老师必须得我妹子来当!你必须给我想办法!”
  宁建民犯了难,“我哪有办法啊?爹娘对君君一向偏心眼,有这样的好事,他们咋可能让别人占了?”
  李翠一把推开宁建民,“我就知道,我嫁给你那么多年,还给你生了一个孩子,可是你的心还不跟我一道!
  我告诉你,这件事你要是不给我个解决办法,我就回娘家!”
  说完,李翠不顾宁建民的阻拦,推开门大步走了出去。
  宁建民急的抓耳挠腮。
  他怎么解决啊!
  ……
  “叔叔,我们出去玩啊!”
  午后,圆圆睡醒了午觉,趁着宁君不注意,跑进了宋川的屋子。
  看着脸上睡出了印子来的小姑娘,宋川眼神柔和,他弯腰把圆圆抱起放在自己膝盖上,双手环着她把手里的东西写完。
  “等我十分钟。”
  “好!”
  圆圆安静的窝在宋川怀里,眼睛随着宋川手里的钢笔尖移动,看着一个个完整漂亮的字体从笔下诞生出来,圆圆不知不觉看呆了。
  等到宁君发现圆圆不见,准备过来逮人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幕。
  一大一小坐在桌前,午后温暖的阳光从窗户投射在他们身上,为他们周身镀上了一层金光。
  宁君微微一笑,慢慢退出了屋里。
  院子里,宁老太拉住宁君:“这小宋每天都在干什么呢,不是看书就是在写东西,一瓶墨水够他用的吗,我听说那玩意老贵了。”
  宁君憋笑:“那不如娘你去和宋川说,要他省着点?对了,我看那些黑乎乎的木炭就不错,你给宋川弄去点?”
  宁老太没好气的瞪了老闺女一眼,“我哪敢!”
  小宋的脾气是真不错。
  但他专注起来的时候,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她都不敢上前打扰呢。
  不对,在这个家里,也就小外孙女和老闺女能随时随地进去。
  “娘,宋川是个文化人,他懂的东西比我还多的多呢。”
  “啥,比你这个上大学的人还厉害?”
  “对,这种人就是天生爱学习,在知青点的时候,人多嘈杂,他想学习也没有那个环境,如今到了我们家,好不容易才能爽快的学一场,我们自然要如了他的意。”
  “他是咱们家的恩人,别说就这点小要求,就算是要顿顿吃白面馍,我也给他做!以后要是有人再去打扰小宋,我饶不了他!”
  宁君笑着点头,拉着宁老太进屋唠嗑去了。
  屋里。
  宋川朝窗外看了一眼,会心一笑。
  十分钟后,宋川等墨迹干了,小心的装进信封,藏在一本书里,准备有机会去镇上寄出去。
  “叔叔,你能教我写字吗?”
  宋川抱着圆圆出了大门,沿着小路走了一会,忽然听到圆圆说道。
  他一怔,“圆圆想要学写字?”
  “恩!”
  圆圆重重点头,她也想要有一支能写出漂亮字体的笔!
  “好,等叔叔回去送你一只。”宋川点头。
  圆圆高兴极了。
  这个时候阳光正暖和,村里的人也出来晒太阳,看到了二人。
  他们认识宋川,是住在老宁家的那个知青,听说还救了圆圆。
  圆圆可是宁老太和宁老头宝贝疙瘩的宝贝疙瘩,这个知青也算是走了狗屎运,有老宁家在身后罩着,他的日子绝对过的滋润。
  “宋知青,带着圆圆出来玩啊?”有人热情的朝宋川打招呼。
  宋川淡漠的点了点头,连停下都没停下,径直走远。
  村民:……
  这人也太傲了,和他说话都不搭理!
  也是宋川的运气不佳,跟他说话的这人是村里有名的大喇叭,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半个村子,宋川的名声从“那个俊俏的知青”变成了“没有礼貌心高气傲的城里人”
  这是后话了,宋川带着圆圆在村里闲逛,不一会就走到了村头宽敞的一片空地上。
  据说,这里就是建学校的选址之一。
  另一处,在一个缓坡上。
  村民们一致认为,学校应该修建在这片空地上。
  一来,是地势原因。
  二,就是这边离着村里比较近,缓坡那边距离村里有些远。
  宋川见这边空间大,地上也没有杂物,不会绊倒孩子,就要放下圆圆让她自己跑跑,谁知圆圆却使劲往上缩着两只脚,就是不沾地。
  “叔叔,我害怕!”
  圆圆的声音听起来有一丝颤抖。
  宋川立刻把她抱起来:“害怕什么?”
  圆圆紧紧搂着宋川的脖子,小手指了指地面,又飞快的收回来。
  宋川疑惑。
  这地上没有虫子啊。
  而且从这段时间他和圆圆的相处来看,这小姑娘的胆子比普通孩子要大一些,面前的空地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异常,圆圆在害怕什么?
  宋川沉思片刻,抬起脚朝前走去,耳边骤然响起圆圆的尖叫。
  “叔叔不要!这里有水!”
  “水?”
  宋川愈发不解,这空地上连积雪都没有,又哪里来的水呢。
  “下面有大河,大河里好多的水,轰隆隆,浪花这么大!”圆圆伸着小胳膊比划了一下,眼中有几分恐惧。
  这话要是被别人听到,肯定会觉得是小孩子在说胡话。
  这地底下怎么会有大河,还轰隆隆的,有浪花,他们村里的大河都平静了好几年了,别说浪花了,连稍微大的暗流都没有。
  但宋川面色却严肃起来。
  难道圆圆说的是地下河?
  他把圆圆放在不远处的大树下面,叮嘱圆圆等他一会,不要乱跑,圆圆听话的点头。
  宋川跑到空地上,直接跪下来,耳朵贴紧地面,仔细聆听。
  安静。
  没有任何声音。
  宋川直起腰来,眉头微皱。
  地下河距离地表会有一段距离,如果不借助专业设备,是不可能听到的。
  光凭一个幼童的话,就报告上级的话,上级肯定不会相信。
  宋川回头,就见圆圆正在背对着这边蹲在地上,手指戳着地上的蚂蚁窝。
  他心中暗自发笑,竟然相信了一个孩子的童言童语。
  但心底却又有个隐隐的声音在告诉他。
  地下河,不是不可能存在的。
  地下河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地表水渗透地下,亦或者是有地下泉眼。
  水流沿着细小裂隙流动,长年累月的溶蚀冲刷,裂隙逐渐增大,形成地下孔道,随着时间推移,地下水量不断增加,形成地下通道,当发展到一定地步,底下水流就发展成为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河,河段可长达十几千米,有的甚至可以行船。【1】
  若是在地下河通过的地表上修建学校,地表变薄,人们常年在这上面活动,一旦下陷,后果不堪设想。
  宋川眼神晦暗不明。
  片刻后,他猛地站起身来,大步走到圆圆身边一把抱起她。
  “走,我们回家!”
  走到半路上,正好碰到宁君出来找他们爷俩。
  见宋川身上沾了泥土和雪水,她疑惑的问怎么了。
  宋川没有瞒着她,把计划要修建学校的空地下面可能有地下河的猜想告诉了她。
  本以为宁君也会笑话自己,相信了孩子的童言童语,但谁知宋川却看到宁君脸色猛变。
  “这真的是圆圆说的?”
  “对。”
  “我们现在就去公社!”
  宁君转身快步往家里走。
  她闺女的本事她清楚的很,那是有“火眼金睛”的啊。
  她说有地下河,那一定有地下河!
  三人回到家,宁君把圆圆交给宁老太照看,去村里唯一有自行车的人家借了车,和宋川冲到了公社。
  但张河今天有事请假了,宁君见不到比较高级别的领导,能见上面说上话的都不相信宁君和宋川。
  他们嘲笑道:“地下河?我活了三十多年,只在书本上见过这三个字,这种玩意咋可能有,还在你们村?
  别说胡话了,快走走,这里是公社,再胡说八道就逮起你们来!”
  说着,就把宁君和宋川推搡出了公社,关上了大门。
  宁君这个暴脾气,撸起袖子就要上前理论,被宋川紧紧拉住。
  “别去了,和他们是说不清楚的,等你那位师兄来了之后再说吧。”
  “可他请了半个月的假,后天学校就要打地基了,根本来不及啊!”
  宁君着急的正是这一点,要是打了地基,破坏了地表,就会将危险又增大了一倍。
  宋川沉思片刻,抬头看着宁君的眼睛道。
  “那我们,就先劝动村长!”
  ……
  “啥,学校要改位置?为啥啊村长,那片空地不行吗?”
  村委里,村干部们齐刷刷的看向老村长,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改变主意。
  老村长慢悠悠的抽了一口旱烟:“昨晚老宁家的老闺女和他们家的那个知青来找我了,说咱们选中的那个地方下面,有条地下河,要是在上面建学校的话,一两年可能安全,但时间一长,必定出问题。”
  地下河?
  多新鲜一个词啊。
  “村长,他们有证据吗?要是没证据的话我们是不会相信的!”
  “就是,那块空地多好啊,地方大,还平坦,就在咱们村里,要是换到那处缓坡上,工量大不说,还离着村远,孩子们来来回回多辛苦啊。”
  砰!
  老村长的烟管敲在桌子上,冷声道:“辛苦?读书是辛苦的事吗?要是他们连这点路都受不了,还念什么,不如早点回来种地!”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一个个的在想什么,那块空地是老林家的,他给了你们好处费吧,要是学校建在他们家的地皮上,村里是要每年给他们使用费的。
  几年之后,他们家要是提高使用费,咱们总不能把学校再拆了,就必须按照他说的做。”
  村干部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低下头来不敢说话。
  老村长冷哼一声,“我决定了,学校就盖在缓坡上,谁要是嫌路远,那就别让娃娃去上学!”
  他冷冷扫了众人一眼,叼着旱烟慢腾腾离开。
  不出两日。
  学校要改地址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槐花村。
  当听说,老村长之所以要改地址,是因为宁君和宋川的时候,村民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