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穿书后男主为我打天下 > 第一百二十九章
  楚霁召杨佑议事,还真是因为今日有八百里加急的密信传回。
  杨佑双手接过两封密信看了起来。
  从皇帝现在所在的蜀州传回的密信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贴身照顾皇帝的孙常侍,因着需要“解药”的缘故,他已然和楚霁安排在太医院的太医精密联系在一起;另一个便是潜在大司农贾业成身边的谋士宦汲,向楚霁报告贾业成以及阿史那钜的动向。
  近来楚霁命人给皇帝体内的慢性毒喂了点解药,看着倒是又好了不少,贾业成和阿史那钜便越来越坐不住了。因此,孙常侍和宦汲两人的密信几乎一日都未曾间断过。
  “贾业成给皇帝下毒了?这对于主公来说倒是好事,日后不论做什么都师出有名了。”杨佑一目十行,速度极快地看完密信,又给出了分析。
  “自然,贾业成和阿史那钜狼子野心,竟敢毒害陛下。楚霁身为人臣,怎能不为吾皇尽忠,挥师东进,以清君侧?”楚霁话里满篇的忠君,面上却是戏谑。
  杨佑显然也是这个意思,只是“现如今益州未定那个,秦将军还未回来,皇帝若此时没了,只怕要起大乱子。”
  “放心,”楚霁摩挲着腰间的虎牙珮:“我已命太医院的人手,无论如何吊着皇帝的命,让他死在该死的时候。”
  楚霁神色温柔,语气淡然,可说话的内容却足够残忍。无论如何吊住皇帝的命,那便是不管不顾赵协如何痛苦不堪,只要人还有一口气喘着便是。
  但杨佑却不觉得楚霁太过狠辣,若是想为人君者,没有这份狠心决绝又如何成事?更何况,赵协犯下的罪孽罄竹难书,本就不值得同情。
  至于楚霁要的师出有名,不仅是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更要紧的是列土称王,形成强有力的政权领导。
  按照楚霁的想法,便定国号为楚,称楚王,划定沧、胶、云、益和奚五州为大楚国土。
  楚霁本不想另外再修建王宫,省得劳民伤财,卓询之却不同意。在某种意义上,王宫作为礼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必定得修建,而且还得修得巍峨耸立,不可侵犯。
  卓询之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楚霁考虑过后,准备把原本沧州境内的大雍皇帝行宫改制为楚王宫,如此倒也方便些。
  从赵协的祖父起,便是处处搜刮民脂民膏的糊涂皇帝,下令在大雍十六州各处修建行宫,以便皇帝出巡游玩起居,即便沧州西北苦寒,皇帝从不曾巡幸至此,但也不得不依照皇命修建行宫。
  楚霁自到沧州赴任后,因着这是皇帝留下的,以他身份立场倒是拆不得。
  现如今,这座行宫反而便宜了他,只要稍加改制,便能作为楚王宫使用。
  只是楚霁也言明,不必太过奢华,合乎规制即可。卓询之这下倒是没有反对,他有预感,楚霁不会在这沧州的楚王宫里久留,终归是要到盛京去的,现下也不必太过铺张。
  百官的任命名单杨佑也正在筹备罗列着。
  这其中的复杂之处,便是楚霁要改原本的三公九卿制改为三省六部制,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最高长官分别为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同为宰相,分管起草、审议和执行君王的诏令,现有的秘书处也并入三省之中,三省官员相互制约,也与皇权形成制约。
  六部分为吏、户、礼、兵、刑、工,每部辖四司,共分为二十四司。
  按照楚霁的意思,再将大小官员分为九品,每品又有正从之分,一改大雍以俸禄评定官职的旧俗。
  一品文官为虚衔,再往下的尚书令为正二品,为百官之首,楚霁有意让杨佑领受此职。
  一品武官只设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元帅人选,楚霁不做他想,唯有自家现在还远在南奚的秦小将军。
  其余的文武官职各有品级,亦设立公侯伯子男各级爵位,但爵位只得降级承袭,直至最后收回。也就是说,男爵不可承袭,公爵在第五代时也要被收回。除此以为,无论是何爵位,均不享食邑封地,只是虚爵而已,如此也能大大地减少土地兼并和独占一方的情况。
  杨佑听到此也不由得一愣:“主公的两位哥哥和秦将军也是如此吗?”
  楚霁点点头,楚家众人和秦纵也不例外。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他们是楚霁最亲近的人,必须要以身作则。两位哥哥楚霁会予以公爵,同样是承袭四代,子孙后代若是再想封爵荫荣,便也只能自己建功立业。
  至于秦纵,他会是楚霁钦点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唯一的实权一品官,凌驾于百官公爵之上。天下兵马大元帅楚霁只设这一朝,未来无论何人,最高只能官至骠骑大将军。
  天下兵马大元帅是楚霁对秦纵的偏爱和补偿,但往后不设此职,是因为此职地位超然,为了防止武官兵权太甚。
  “卓大人说,他不想领礼部尚书,他年纪大了,”杨佑又想起这个颇为头疼的问题,干脆抛给楚霁。
  礼部掌管一国典制、祭祀和外交,最主要的是楚霁要推行科举,此事也要由礼部负责。卓询之是当世大儒,冲着他名头来的学子不少。
  楚霁倒是能理解卓询之,他从大雍的官场斗争上好不容易保全自己,此时想急流勇退也是常理:“那便由他的儿子卓范担任亦可。”
  这不是什么难事,但这个答案显然没叫杨佑松一口气:“主公,卓大人说他想担任太子太傅,等着日后为主公好好培养继承人呢。”
  楚霁这下才懂了杨佑的为难,他和秦纵哪里生的出什么太子来?
  杨佑今日的用意,也是叫他必须要好好考虑这个问题。
  说实话,在见到秦纵之初,楚霁有想过,要是秦纵能归顺于他,待日后事成,自己干脆便封他为太子,叫他继承皇位。
  楚霁暗自挑眉,现在这想法只怕是行不通了。
  “莫说太子太傅,太傅卓先生也当得。日后,总有继承人给老先生练手的。”楚霁笑眯眯地结束了话题,又命人将杨佑好好地送出去。
  杨佑也理解楚霁,他自己和姜木便是这样,这辈子注定是没有子嗣的,只是他们二人比起楚霁和秦纵要自在多了,毕竟未来,这么多兄弟拼杀换来的安稳王朝,需要有一个能让他们心服口服的继承者。
  但杨佑始终相信,二人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否则也是太小看这两位了。
  自己实属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了,杨佑摇摇头,寻自家爱人去了。
  *
  秦纵领兵入棘阳关后,除却战死的南奚士兵,共有七万人降了秦纵。南奚士卒几乎所有人自从军起便听说着秦帅的传说,又见识了秦少帅远胜于秦帅的能力,早就不满南奚王室压迫的他们,几乎没有迟疑地就选择了归降。
  接下来的事情便好办很多。
  按照他一开始定下的行军路线,蒯民领兵五万南下去夺渔阳城,截住南奚军队的退路,白鑫领八万兵马北上,与南奚的主力部队交战,而秦纵亲率四万兵马,取最近路,直往南奚王廷而去。
  如此安排众人皆无异议,但白鑫却显得有些受宠若惊。
  “将军,我乃是云州降将!”直到军令下达到白鑫手中,他依旧有些不敢置信。
  将军一共领兵十七万,却将近半数的兵马交付于他,还是最重要的和南
  奚主力交战的任务,这叫白鑫如何敢当。
  秦纵却摇摇头:“云州已属主公,你便也是主公帐下大将。你与南奚交战多年,对其北部的了解甚至在我之上,你是最佳的人选。”
  其实,秦纵从一开始便是信任白鑫的,张舜之既然能将人亲自推荐过来,必然不会自己找死。但若是没有荣泰宁来降那一晚,白鑫的肺腑之言,秦纵也不会将八万大军尽数交到他手上。
  白鑫凭借着自己的赤忱耿直获得了秦纵百分百的信任,也为自己的未来铺上了锦绣青云路。
  对于秦纵的话,白鑫感动万分:“末将一定誓死拿下南奚,必定不负主公和将军所托。”
  拿下南奚并不是什么难事,南奚虽还有近二十万兵马,但萧彦早就尽失民心,若不是因为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被大雍流放至此的“罪人”,在大雍的待遇只会更差,他们才不会为了萧彦卖命。
  现如今是秦帅的儿子回来了,他们就知道,南奚真正的救星回来了。有秦少帅在,那么就不会让萧彦再继续对他们实行惨无人道的统治,也定不会让大雍再欺辱压榨他们。
  所以秦纵一路打过去,一路便有人归降。待他打开南奚王廷的大门时,手下兵马已有三十万之众。
  荣泰宁已经被秦纵放了出来,他口中渔阳的老焦、鑫阳的老吕此刻都策马立于秦纵身侧,随秦纵一同来到萧彦王宫外,蒯民他们几个知道将军此刻心绪驳杂,没有跟着秦纵一起过来,主动捉拿萧氏王族,处理起城中的事务。
  眼前的王宫早就变了模样,比秦纵曾经见到的更大上数倍不止,尽管战火已经让他破败颓唐,但在颓墙处依稀可见其曾金粉为饰,极尽奢华。
  宫中早已空无一人,太监宫女听说王廷被破的消息,早就卷起金银跑路,连地砖缝隙里镶嵌的宝石也不曾放过。萧彦被婉仪公主下了药,没有生育的能力,自然也就没有子嗣,至于他的那些后妃们,在萧彦得知城破的一瞬间,便被他尽数杀了,大约是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便提前让人给他陪葬。
  “少帅,我们去把萧彦捉出来!”荣泰宁憋屈了许久,此时也是憋着一口气要发泄。
  “不必。”秦纵轻拉缰绳,踏雪似有所感,站在了王宫的中轴线上。
  秦纵望向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承运殿,那里是文武百官议事之所。萧彦是从庶出的位子一步步爬上来的,此生最放不下的便是他君王的权势地位,此刻必定坐在那张龙椅上。
  秦纵没再说话,踏雪带着他沿着中轴线,向着承运殿飞驰而去。
  三年了,该做个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