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穿书后男主为我打天下 > 第八十五章
  王超着实是被楚霁的命令给为难住了。
  但无论怎样,他身为工官长,就必须完成应尽的职责。
  早上的议事一经结束,王超便命人将卓御史的论作全数找了出来。
  沧州虽非文化昌盛之地,但卓询之乃当世之大儒,想要找全他的书并非难事。
  一个上午的时间,王超的桌案上便堆满了书卷案牍。
  这些书册皆是由字迹清隽者誊抄所得。
  书册漂亮,其造价更是漂亮。
  也就是官府之中,否则任谁家中也别想能够随意拿出。
  若是在平日,王超少不得要抽出一卷来仔细品读。
  可是现在,看着桌案上堆得小山似的论作,王超只觉得难以言喻地头疼。
  是痛并快乐着。
  这别说是一个月的期限了,便是将全城的书生召集起来,笔耕不辍,日夜誊抄,也至少得两个月才写得出五百份来。
  瞧着倒是个细碎的折磨人的功夫。
  若是旁人,王超或许会怀疑这是上司对他的蓄意报复。
  但楚霁绝不会如此。
  楚大人行事光明磊落,从
  不以权势钱财压人。
  他向来主张言路畅通,偶尔与府衙中人意见相左时,也是温和淡然地摆事实讲道理。
  只有一次,一人质疑秦纵将军乃是南奚国人,不可为沧州大将时,楚大人发了大火。
  那是楚大人第一次那么疾言厉色。
  可即便如此,楚大人也并未在事后采取不光彩的手段。
  后来,秦将军率军大胜大阙,俘虏其上将军后,那人羞愧难当,亲至州牧府给楚大人和秦将军负荆请罪。
  因此,王超认为,楚大人此举,或是大有深意。
  偏偏这时候,他又想不出其中的关窍来。
  愁啊!
  王超无法,只得先召集工官署的所有闲着的官员和匠人。
  凡是字迹尚可的,都来抄书。
  按理说,此时召集全城书生来誊抄书卷是最快捷的。
  而且,这抄的还是卓大人的著作。
  就算不给工钱,也会有大批读书人自愿报名。
  但王超有一种莫名的直觉,若是他此时选择了这么劳民伤财的法子,楚大人必会失望。
  正如王超所想,楚霁听闻王超并未贸然召集城中书生抄写书册,的确让他觉得此人是个可用的人才。
  日后或许可堪重用。
  他自然可以大剌剌地将活字印刷引入,但若是所有事情都被他一人握于手中,不利于培养下属的能力。
  他日后所辖绝不会囹圄于沧州之地。
  但政治上的人才却只有杨佑一人。
  黄均也质素尚可,但毕竟年纪不小了。
  刘为和赵恒的职位他倒是打算动一动。
  楚霁正做着规划,忽地纪安一脸喜色来报。
  “少爷要的东西做出来了。”
  是曲辕犁。
  因着楚霁三不五时地就要询问一番曲辕犁的研制进度,是以,工官署里头旁人虽都在抄书,这一项的研究却不曾停止。
  东西一做出来,工官署里的匠人便实验了效果。
  确认可行后,王超也丝毫不耽搁,连忙就叫人将图纸给楚霁送了来。
  也实在是这几日他抄书抄得头脑涨,只盼着楚大人看了这曲辕犁后,也能在抄书一事上指点他一二。
  楚霁闻言大喜,放下手中毛笔便接过图纸。
  他到底是没有亲历过农事,来到大雍后又是楚家三少这样的身份,自然就更不可能接触过农田里的事务。
  直到上次和秦纵到东郊农场去种土地,他才发现此时耕地所用的器具还是直辕犁。
  直辕犁的缺点只要是上过初中历史课的全都知晓。
  它的操作不够灵活,在耕地时回转困难。然且,它起土费力,效率低下。
  楚霁发现之后一面检讨自己不应远离了百姓生活日常,一面赶紧下令让人研制曲辕犁。
  毕竟,他再是学霸,机械研究这事儿也只能交给专业的人做。
  他只能根据自己学习过的相关知识,提供一些方向思路。
  终于,这曲辕犁算是造出来了。
  “很好,就叫王超按照这图纸加紧赶制一批,务必在春耕之前完工。”楚霁吩咐道。
  纪安闻言微囧,开口提醒道:“少爷,整个工官署都还在抄书呢。”
  楚霁轻笑一声:“那你便先命人将这图纸刻在石板上,刻好之后给王超送去,让他亲自监工,拓印出一百份来。”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拓印便是雕版印刷的前身,再往后才是活字印刷。
  现在在大雍,拓印暂且只用于复制石刻图案,并未拓展到文字领域。
  工官署里,王超正头也不抬地奋笔疾书着。
  这一卷他自幼熟读,倒背如流。
  因此,即使不对照着书册,他也能将全文默出来。
  只有一样要格外小心——可千万别写错了字。
  否则这一张纸便彻底废了。
  提着一口气,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将这一卷写完,王超搁下毛笔,将竹纸与书册放在一起进行校对。
  看着两张纸上的字迹,王超心中不知缘由地生出些许感慨。
  这些誊抄而得的书卷,皆字迹不俗。然美则美矣,却终究不是卓大人亲自手书的原版。
  听说卓大人素喜书法,亦精于此道。其字迹很有当年迟悔先生之风。
  可惜,他远在这沧州,虽读书万卷,却也未曾有幸见过卓大人的真迹。
  兀自遗憾了一会儿,王超按下心中的惋惜,再次琢磨起楚霁的命令来。
  “曲辕犁”图纸早几日便送了去,可至今楚大人也没有什么指示,也不知能不能让楚大人满意。
  正冥思苦想之间,外头突然有一下属进来禀报:“楚大人送了曲辕犁图纸的石刻来,命您先行将这图纸拓印出一百份来。”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匠人都是现成的。
  王超心里正烦乱着,随意挥手道:“让底下的匠人去做便是。”
  下属却道:“楚大人吩咐了,这批图纸尤为重要,需得大人亲自监工才是。”
  王超闻言,叹了一口气。
  也罢,抄书抄得他手都要断了。
  出去换换心情也是好的。
  今日阳光极好,天气已然稍有转暖的趋势。
  微风拂面,也不再是刺骨的寒。
  拓印坊中,一名匠人正做着准备工作。
  王超站在那石刻旁,用目光描摹着曲辕犁的图纸。
  顾名思义,这犁与寻常的耕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犁。
  当日楚大人找他过去,便言明想要他改造原本的耕犁。
  要求他将原本的犁辕从长直改为短曲。
  王超虽不明所以,但还是根据楚霁的要求进行了的整改。
  一开始的改造自然是失败的,犁辕的形制骤然改变,让耕犁本身失去了平衡,反而比原本更加的费力。
  可楚大人却坚持要这么改,和他们一起寻找合适的长度和曲度。
  果不其然,在经过近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制造出了更为省时省力的耕犁。
  更为要紧的是,楚大人命他们在辕头处安装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
  有了这个犁盘,原先耕犁难以调头和转弯的缺点便消失了。
  可楚大人却还是没有完全满意。
  他还要求新型耕犁能控制耕土的深浅。
  有了前面犁辕改造的成功,众人谁不信服?
  当即热火朝天地研究出来。
  前几日,符合楚大人要求的曲辕犁终于做了出来。
  因为耕犁上负责耕地的部分是犁铧,他们便在犁铧旁边添加了一个可以调节犁铧的犁评。
  除此以外,又在耕犁的底部安装了犁建,可以将翻耕出来的土推到耕犁的两侧,自然形成田垄的同时,还能让耕犁的前进更顺畅。
  现在看来,楚大人应该是十分满意的。
  王超还在沉思,工匠便已经开始了动作。
  裁好的相应大小的薄宣纸已然被稍稍浸湿。
  匠人将其敷在石刻之上,又用刷子轻轻敲打宣纸。
  匠人的手法十分老练纯熟,因此,不一会儿宣纸便于石刻严丝合缝地贴合在一起,细微之处亦清晰可见。
  选用的宣纸质量极薄,在日光和风的作用下很快变得干燥。
  此时,匠人用一把刷子蘸取墨粉,动作轻柔,用力均匀地在宣纸上边拍边刷。
  此时,拓印便完成了。
  黑底白图,哪怕是最为细弱的线条也显得流畅极了。
  拓印坊中的其他人都在忙着抄书一事,就连眼
  前的这一位匠人也是王超临时抽调过来的。
  可即便如此,拓印的工作也进行得极为顺利。
  按照这个速度,一百份的拓印,一天足以。
  要是书籍上的字也能这么拓印下来便好了。
  王超看着匠人熟悉的动作又叹了一口气。
  等等!
  方才我的脑子里闪过了什么?
  王超瞪大了眼睛,三两步踉跄着走到石刻旁。
  惹得工匠狐疑地看了他两眼。
  可此刻,他却无暇顾及。
  要是书籍上的字也能这么拓印下来便好了!
  王超只觉得醍醐灌顶,灵台清明。
  难怪楚大人要求他亲自监工,这是在给他指点迷津呢!
  既然想到了方法,王超便迫不及待地就要实施。
  正好趁着还在拓印坊中,做起来也更方便些。
  书籍连篇累牍,若是每一页皆以石板雕刻则太过耗费。
  王超想着,不若便选用纹质细密的木材。
  用枣木即可,随处可见,造价低廉。
  待下属呈上了枣木板,王超便干脆自己动起手来。
  将自己誊抄好的一页贴在木板上,王超握住刻刀,根据每一个字的笔画雕刻起来。
  不一会儿,枣木板上便出现了刻好的文字。
  正好那边的图纸拓印正在等待风干,他便让匠人照着拓印的方法将文字复制下来。
  匠人这些天原也都是在抄书,自然知道此事的重要性。
  他见王超这样,丝毫不敢含糊地就动起手来。
  原本瞧着那匠人拓印图纸的动作极为流畅,一会儿便拓好了一张。可现在,王超只觉得等待的时间那样漫长。
  终于,在王超第八次忍不住背着手在坊中踱步时,工匠的一句“好了”让他停住脚步。
  王超下意识地忽略了工匠略显凝重的语气,兴奋地接过宣纸。
  下一秒,他看着黑乎乎一片的宣纸顿时如遭雷劈一般的愣在原地。
  纯白的字迹虽然清晰,但当这乌墨铺满纸张之时,这一张书页实在称不上好看。
  这若是寻常的图纸一类,用此方法拓印倒也并不十分怪异。
  但书册向来是白纸黑字,这黑纸白字实在是有失风雅。
  这叫他如何能交差?
  匠人见此,也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样子的书页自然是不行的。
  他又要回去抄书了。
  王超听见这一声叹息,勉强将神志从失望中抽离,一把抓住匠人的手臂。
  “有没有办法能把它便成白底黑字?”
  匠人摇了摇头。
  可王超显然是不肯死心,他又问:“就没有人做出过白底黑字的拓印吗?”
  匠人刚想要摇头,忽然又想起了什么。
  “还真是有。”
  王超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去年秋天,楚大人曾命人送来一个画册要拓印出来,因着要的并不急,所以便先紧着旁的做。”
  王超点点头,他记得此事。
  那画册上画的是楚大人弹棉图,至今还未全然拓印好呢。
  因着楚霁并不急着要,署里又忙着曲辕犁的事情,他倒是没怎么关注那画册。
  “原本已然拓印出一些了,但有一日秦将军入拓印坊有事,恰好瞧见了印好的那些。”
  “秦将军觉着我们拓印出的楚大人不够好看。”说到这儿,匠人显然也是有些无奈,他继续道,“您说说,这黑底的图能好看到哪里去?”
  王超一边点头,一边做洗耳恭听状。
  “几日过后,秦将军竟亲自送来了一块石板,上头便刻着画册的第一幅。他让我们用墨汁均匀涂抹石板上凸起的部分,而后覆上一层宣纸,再用刷子在纸被上轻轻一刷。这揭下来之后,竟然着墨的部分便是楚大人的模样,那才叫一个栩栩如生呢。”
  “那秦将军是怎么做到的!”王超连忙追问。
  “他是将画纸反贴在石板上,将画的空白部分雕去,只留下着墨部分。他说,我们平日里用的石刻都是按照图形线条向下雕刻的,但他却是让图案凸起于石块表面的。”
  王超原是兴奋地听着的,可他突然皱起眉,严肃道:“你们坊中,怎可将大人送来的画册随意外借?即使是秦将军也不可例外。”
  匠人连忙请罪:“大人容禀,我等并未私自将画册给了秦将军。那是秦将军自行雕刻出来的,倒与画册上的一般无二。我等想着秦将军地位尊荣,身份特殊,因此才并未追问。”
  王超这才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他手底下的人坏了规矩便好。
  秦将军之于楚大人来说,分外不同,自有旁的法子能拿到画册。
  这样想着,王超倏忽又高兴起来。
  他已经想到快速誊写出书卷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