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穿书后男主为我打天下 > 第三十九章
  沧州城外的流民听见允许他们明日进城,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一路上过着漂泊无依、无水无粮的日子,到哪个城池都被拒之门外。
  这一路,他们也的确是忍够了。所以,在听到攻破城门的蛊惑时,他们也不可避免地心动。是啊,只要进了沧州城,他们就能有活路了。但他们都只不过是普通的民众,骤然要他们拼杀性命攻城,心里还是有些发憷,这才没有进行动作,打算再观察一番。
  可是,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暴动,居然这么快就被平息了。原本沧州士兵,如神兵天降一般将那些冲上去的人围住时,他们就已经害怕了。更不要说,他们虽然被这些骑马的人挡住了视线,但空气中弥散的血腥味还是昭示着,有人死了,而且还数量不少。
  他们害怕了。他们甚至都已经不奢望能进入沧州城了,他们只祈求,这城里的大人看在他们没有一起上去攻城的份上,不要也杀死他们。
  可谁知道,城墙上的那位大人,居然说同意他们进城!单是那位大人一声令下,城门就打开了,他们也知道,这位大人在沧州是能说了算的。
  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不过就是在城外再待一夜而已,他们什么样的日子没有经历过?现在只要熬过了这一夜,就能进城了!虽然沧州是出了名的穷,但是只要进了城,哪怕是去沿街乞讨,也总是个能活命的法子。
  现在是夏天,夜里其实一点儿也不冷。他们想着,只要忍一忍,挨一挨,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这一夜,总不会太难过的。
  这些流民并不知道,楚霁让他们明日再进城,倒不是因为什么别的,而是因为他看见这队伍中,许多老人、儿童和女子都已经快要坚持不住了,更何况里面应该还有不少病人。沧州城不小,从东城门走到新建的村庄,少说也要走上一个时辰。别说是这些身体弱的了,就是队伍中那些许多日子不曾吃饱饭的青壮,也不一定能受得了。
  倒不如先将人安置在城外,休整一夜。
  城门口的尸体和血污已经被清扫干净,那些跟着发起暴动的人,一部分被戴上镣铐,押进了沧州城;一部分却被士兵看守着,困在墙角。
  月光之下,流民或三三五五地聚集在一起,或一个村子的人单独划出一小块地。他们忍着渴和饿,一眼不错地盯着城门,生怕那高大的城门再次紧闭,断绝他们唯一的生的希望。
  城门外还是守着那些骑高头大马的士兵,有些骇人。但最骇人的,还是站在城门正中的那位黑袍将军。明明只有他一个人没骑着马,却偏偏看着比那些骑马的士兵,还要有气势。
  “娘,我好饿。”一个小童小声地哭着。因为被那些士兵挡着,他又人小身子短,并没有看见杀人的场景。但流浪的这一路,还是让他懂得了很多事情。现在这旷野之上凝滞的空气,还是让他发自本能地害怕。所以,即使是饿到肚子里住不住地绞痛,他也只敢小声地和娘亲说。
  他的娘亲搂着自家孩子,泪流不止。她只能小声地说:“明日进城就有吃的了,就再也不会饿肚子了。”这是在安慰孩子,也是在安慰她自己。她也不知道进了沧州城能不能吃上饭,他们孤儿寡母的,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才能活下去。
  但不会说话的小婴儿可不懂得这些。人群之中突然爆发出一声婴儿的啼哭,让这肃杀的城郊,突然显出几分混乱,也显出几分生机。
  抱着孩子的女子惊慌失措,尤其是她看见城门口的那位将军朝着他们的方向瞥了一眼,连忙上手捂住孩子的嘴巴,生怕惹怒了那位大人。
  孩子是饿哭的,肚子一直难受着,哭声当然止不住。王柳一狠心,咬破了手指,挤出些血珠喂给孩子。孩子抱着手指吮吸,渐渐安静下来。
  她这才能分出心神看向城墙根。那里,被一群士兵看守着的人里,就有她的丈夫。他们家,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原本,他们只不过是燕州城内普通的三口之家。虽然朝廷苛捐杂税不断,但她丈夫为人勤快,又有一把子力气,所以日子也还算能过得下去,又添了个孩子,更是给日子添了些喜气。可是,三个月前,说是朝廷的一位大人看中了村子的风水,竟然要把村子里所有的人都迁出去建庄子!他们反抗不得,只能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
  一路流浪,他们两个大人尚且难挨,更不要说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了。也是因为这样,她家丈夫才会受了蛊惑,决心哪怕是死,也要撞开沧州城门,给她们娘俩找个能安身的地方。
  这下,她们娘俩明天是能进沧州城了,可是,他可怎么办啊?会不会,就被捉去给杀了!她不敢再想,只能抱着孩子默默地哭着。
  人群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便会不时地传来小小的骚乱声。这些声音在旷野上被无限放大,让本就惶惶的众人,更加胆战心惊。
  突然,城内传来车轮的滚滚之声,喧闹极了,将城门外的死寂彻底打破。
  他们看见一个好看的青年走出城门,可不就是方才站在城墙上下令的那个人吗?只见他走到那个可怕又高大的将军身旁,似乎在说着什么。
  那位青年的身后还跟着许多人,这些人倒是没有那种吓人的气势,反而很像是城里普通的百姓。他们将车上的大缸合力搬了下来,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城门口。
  就在众人又疑惑又害怕的时候,那个将军用在场说有人都能听见的声音说道:“所有人,排成十队,过来领粥!”
  十口大缸上的盖子被一齐掀开,一股米汤的香气席卷了整片空地,将原本骇人的血腥气全部压制了下去。一闻见这味道,饥肠辘辘的流民不由得狠狠地咽着口水,争先恐后地就要扑上前去。
  这时,原本守在城门口的沧州骑兵有序地排开队伍,在城外的空地上用身体分出十个通道来。众人看见这些健壮的士兵和马匹,顿时安静了下来。十条长队有序地排起,偶尔有人发生了冲突,也全都被士兵及时制止。
  当他们真的捧着碗,领到了升腾着热气和香味的米粥之后,才真正有了实感。他们已经多久没有喝到一口热的了?是从皇帝强征了他们的村子建别业开始的;还是从家乡发大水,当地官员不闻不问,逼得他们背井离乡开始的……太久远,也太痛苦了,以至于他们将这些记忆和着血泪,咽下了肚,不愿再去回想。
  王柳抱着孩子,终于轮到了她。她诚惶诚恐地接过碗,这才发现,那是满满一碗的米粥,是大米熬出来的,稠厚香甜的米粥。
  “这位大姐,您先喝着,给孩子熬的米糊糊一会儿就好。待会儿您再抱着孩子去那边领。”包子脸的少年满眼带笑地说着,这正是收到楚霁命令,调了粮食过来的纪安。
  流民都是严重营养不良的,母乳喂养小孩几乎不可能,所以只能先让孩子喝米糊糊。小婴儿喝的米糊糊要额外磨成细粉再熬煮,所以还要再等一会儿。
  听见这话,她空洞麻木的眼睛里,终于是又留下了眼泪。她家汉子正是糊涂啊,这沧州城内的大人,是多好的一个人,不光给了她一碗米粥,就连孩子的吃食也考虑得这么周到。可他们呢?居然听信谗言,还骂这沧州城的大人是狗官。
  “不用这么麻烦。我这米汤,她也能喝,没那么娇贵。”王柳说道。
  “您不用推辞。楚大人一早就下了令,务必事无巨细,考虑周全。孩子只喝米汤营养跟不上,还是喝些米糊糊好。”
  “楚大人?”王柳面露疑惑。
  纪安朝着城门口一指:“那就是我们家楚大人。”
  王柳顺着方向看过去,原来就是那位下令允许他们进城的大人!他居然就是沧州州牧,楚大人。他亲自带着人过来,安置他们这些在旁人看来命如草芥的流民!
  又是一番千恩万谢,王柳抱着孩子回到了空地。捧着粥,先小心地给孩子喂了一口米汤,看着孩子满足的小脸,她才自己喝了一口粥。
  一边喝着,一边流泪。她知道,能有安身之所,又有这一碗粥的恩情在,她不应该再有什么其他的奢求了。但楚大人这样善良,这样为他们这些流民考虑,她竟然又升起了一丝渺茫的希望——要是楚大人能不杀她家汉子,该有多好啊!她一定做牛做马报答楚大人的大恩!
  流民之中,像王柳这样想的,并不在少数。
  他们家里的顶梁柱,都是受了蒙骗,才想要冲进沧州城的。在他们朴素的思想里,根本也就不想过什么“把金子仍在水里听响”的日子。他们只是宁愿舍了自己的性命,也想要家里人找个能安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