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修真小说 > 九品带刀捕快 > 第四十四章暗流、身世
  江南府的早晨艳阳高照,和煦的日光肆意挥洒,照在身上暖意洋洋;两千之外的京城却是阴云密布,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天地间皆是白茫茫一片。
  
  一间宽敞明亮的书房,屋内摆放了数个火盆,烧得通红的木炭散著无穷无尽的暖意,将冬日的严寒尽数驱散,仿佛身处暮春四月。
  
  剑眉鹰鼻的靖王懒洋洋的斜靠在坐榻上,手中拿着一卷书册,看得津津有味。
  
  “咯吱、咯吱——”
  
  踏雪而行的匆匆脚步在屋外渐渐响起,随即被门外的护卫拦下。
  
  “殿下,我家主人正在读书,吩咐任何人都不可打扰。”
  
  “我也不行吗?”
  
  来人的脾气不大好,声音透过单薄的窗纸传进书房,言语中除了恼怒之外还带着几分兴奋:“我有大事和皇兄商量,你赶紧去通传一声。”
  
  “让他进来吧。”
  
  靖王端起小几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向外屋的侍从吩咐道:“给他上一杯热茶。”
  
  屋门被人推开,一股沁人骨髓的寒气顺着撩起的门帘缝隙吹了进来,肆无忌惮的穿过外厢来到书房中,使得屋内的温度骤降。
  
  斜靠在坐榻上的靖王轻声笑骂:“赶紧滚进来,把门带上。”
  
  进屋的青年约莫二十出头,生得粗眉阔口,原来是与靖王一母同胞的四皇子瑞王。
  
  他脸上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抖了抖身上的积雪,将大氅脱去交给身后的侍从,伸手探向榻前的火盆。见靖王没有反应,瑞王一屁股坐在榻上,伸手将他手中的书册抢走。
  
  “皇兄,都什时候了,你还有心思看书?”
  
  “怎?天塌了?”
  
  手中的书册被抢走,靖王缓缓抬起头来,脸上依旧笑意十足。
  
  见靖王仍旧是满不在乎的模样,瑞王气哼哼的说道:“既然皇兄不在乎,那当我没来过。”
  
  说着他长身而起,扭身便要离去。
  
  见瑞王生气,靖王这才直起身来,正色道:“不就是太子大清早被父皇叫去问责了吗?有什大惊小怪的。”
  
  瑞王停下脚步扭过身来,嘴小声的嘟囔著:“原来皇兄都知道了。”
  
  “二十步以内不得有人,否则格杀勿论。”
  
  靖王向端茶进来的侍从吩咐一声,脸色变得肃穆起来。
  
  别看瑞王平时举止粗鲁,便在他皇帝老子的面前也有些浑不吝,但在靖王面前却乖巧的好似小猫一般。见靖王不再嬉笑,瑞王知道他有重要的事情吩咐,连忙小心谨慎的在靖王面前站好,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见瑞王如此拘谨,靖王连忙劝慰道:“不必如此,都是自家兄弟,坐下来叙话。”
  
  闻言,瑞王缓缓坐下,只是上半身挺得笔直。
  
  见他正襟危坐,靖王心中暗暗点头,缓缓说道:“太子被问责并不意味着太子被废黜,我们还需小心行事,免得让人抓住把柄.....”
  
  他二人在书房中商量了许久,随后瑞王匆匆告辞。
  
  积雪覆盖的养心殿前,身披明黄大氅的太子正缓步离开,原本来时一幅哭丧表情的脸上早已换了颜色,苍白的脸上微微露出几分血色。
  
  虽然他的脸上格外平静,看不出有什端倪,只是他不停颤抖的双手显得他此刻的心情并非如脸上一般平静。
  
  养心殿中,一名约莫五十余岁,身着深紫色官袍的大臣从偏殿中缓缓走进御书房,向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躬身行礼。
  
  “屈相,你以为如何?”
  
  平日威严十足的皇帝此时一脸倦意,看着摆放在面前的奏折和账册,不知在想些什。
  
  被称作“屈相”的大臣脸上不见有半点波澜,语气有些谨慎:“陛下,此乃陛下的家事,外臣岂敢开口。”
  
  见他不肯表态,皇帝的眼中闪过一道怒意,沉吟片刻才缓缓说道:“皇家哪有家事。如今太子行为不端,朕十分痛心。
  
  更何况你也不算外人,令尊是当朝太后的兄弟,是朕的国舅,说起来你也是朕的表兄弟。
  
  若不是若云当年死活非要嫁给王将军,如今朕还是你的妹夫......”
  
  说道此处,皇帝脸上露出了几分忧思,似乎陷入无尽的追忆之中,只是屈相仍束手站在原地,沉默不语。
  
  不多时,皇帝缓过神来,望着面前的屈相缓缓说道:“太子之事,你有什想法尽管开口,朕恕你无罪。”
  
  “那微臣就斗胆直言了。”
  
  屈相又是一礼,稍稍沉吟才缓缓说道:“太子殿下是我楚国的储君,不可轻动,更何况这些年西秦在我国边境不断挑起纷争。不如稍作惩戒,观其言行后再定夺。”
  
  “爱卿所言甚好。”
  
  听到屈相老臣谋国的建议,皇帝轻轻点头,轻声叹息:“也好,朕就再给他一次机会,望他知道自省。”
  
  君臣二人商议完太子的事情,皇帝脸上的阴沉稍微舒缓:“对了,老国舅的后事都料理完了?”
  
  “承蒙陛下的关心,先父的后事都处理完了。”
  
  屈相缓缓拜倒在地:“微臣请求丁忧。”
  
  听闻他要辞官,皇帝长叹一声:“如今国事繁杂,屈相身为朕的右相,怎能忍心弃朕而去,此事以后休要再提。”
  
  屈相却不肯起身,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微臣只怕有人参奏臣不孝。”
  
  “我看谁敢参你!”
  
  皇帝脸上的怒色一闪而过,随后带着和煦的笑容快步绕过桌案,走到他身前伸手虚扶:“屈相请起。”
  
  “谢陛下!陛下的厚爱微臣无以为报,必将肝脑涂地为陛下分忧,为大楚国出力。”
  
  屈相连连叩首谢恩,这才慢慢起身。
  
  见他起身,皇帝在书房中轻轻踱步,突然抬起头来问道:“说起来王小六也算破案有功,你说朕该给他安置个什差事?”
  
  听到皇帝问话,屈相小心翼翼的回道:“王小六是微臣的外甥,微臣不便建言。”
  
  皇帝见屈相的言行愈发的谨小慎微,脸上不由露出几分笑容:
  
  “王小六是你的外甥不假,也是朕的表外甥,所谓‘举贤不避亲’,屈相有话尽管说。”
  
  “那微臣直言,王小六并无功名在身,外放州县并不合适,不如命他去六扇门做事,也不辜负了他一身武艺和破案的本领。”
  
  “也好,朕也听说他的功夫不错,负责京城治安的总捕头正好退了下来,待他回京之后,朕便封他为六扇门京城总捕头。”
  
  “微臣代王小六谢过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