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玄幻小说 > 重生北齐之我也要当皇帝 > 第十五章:造酒计划(下)
  第二天早上一起来,高肃便去市场上买了一堆制酒用的原料和工具回来。
  
  
  不过回来以后,高肃并没有着急忙慌地制酒,而是把“穿越大礼包”的玉米和红薯拿出来在院子种上了。
  
  
  其实这个事儿高肃一直记着呢,只不过之前住在大庄严寺不方便。
  
  
  这也是当初高肃打定主意要搬出来的原因之一。
  
  
  必须得找个私密的住所把玉米和红薯种上!
  
  
  一般来说,玉米和红薯的生长期是3—4个月。
  
  
  到时候自己就能给南北朝的人带来一点小小的粮食丰收的震撼了……
  
  
  嘿嘿,这事儿,不急!
  
  
  ……
  
  
  把玉米和红薯在院子种上以后,高肃便开始正式忙活制酒的事儿了。
  
  
  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古代人喝酒的口味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
  
  
  喝过纯正米酒的人应该了解,那玩意儿和白酒、啤酒什的区别大了去了。
  
  
  如果你直接把现代的白酒、啤酒制出来给南北朝的人喝,估计大概率会被一口吐掉,并伴随着“好辣”、“好难喝”、“比尿还难喝”之类的评价。
  
  
  南北朝的人一般喝什酒?
  
  
  简单举几个例子:
  
  
  比如用黍(大黄米)酿造的“桑落酒”,这也是后世李白最爱喝的酒之一。
  
  
  比如用稻米(糯米、粳米)酿造的“九酝春酿”,这是曹操最爱喝的酒。
  
  
  比如用葡萄酿造的“葡萄酒”,这是曹丕最爱喝的酒。
  
  
  比如用高粱酿造的“夏鸡鸣酒”,这是当时普通老百姓最爱喝的酒。
  
  
  比如用糜子酿造的“襟米酣”,这在古代属于烈性酒。
  
  
  再比如用小麦酿造的青州春酒、酚酒;用粟(小米)酿造的粟米酒、粟米炉酒。
  
  
  还有加胡椒、干姜、五加皮等浸泡而成的胡椒酒,这属于可以用来养生的“药酒”。
  
  
  ……
  
  
  高肃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让这个时代的人喝到口味更好的酒。
  
  
  因为说到底,南北朝的酿酒技术还是太落后了。
  
  
  就拿“葡萄酒”来说吧,这时候的酿造技术是很粗糙的,哪像现代似的,都能细分成好多种类。
  
  
  事实上直到元朝,葡萄酒的酿制技术才获得了极大发展,在自然发酵的基础上,完美结合了酒曲发酵和蒸馏法,甚至当时官方都出了相关的制作标准。
  
  
  这种情况下制出来的葡萄酒,肯定比南北朝时期的葡萄酒好喝得多。
  
  
  另外后世的金人在制酒方面也挺有经验的,他们酿造出来的“金澜酒”口味醇厚、清洌甘爽,是当时金王朝的宫廷御酒,不少文人都写诗称赞过。
  
  
  再有像花雕酒、西凤酒、绍兴黄酒……
  
  
  出名的酒种类多了去了。
  
  
  以及状元红、女儿红、蓬莱春等大名鼎鼎的酒品牌,后世都喝出花来了。
  
  
  明清时期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中国古代酒文化的顶峰,像什黄酒、果酒、配制酒、串香酒、谷物烧酒……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喝不到。
  
  
  比如清朝时有一种御用酒叫“玉泉旨酒”,这种酒以糯米为基础原料,加了豆、麦曲、花椒、酵母、箬竹叶、芝麻等物,绝对是一等一的好酒,乾隆和嘉庆都非常喜欢喝。
  
  
  现代那些营销出来的好酒,做得都不一定有那精细。
  
  
  当然,高肃肯定没本事把这些名酒都造出来。
  
  
  但身为一名优秀的“考古学者”,高肃确实对古代的制酒技术有比较深的研究。
  
  
  一来高肃在制酒材料的选用上肯定更为广泛且“大胆”。
  
  
  二来高肃在制酒过程中对温度、时间、水质等因素能进行更好的把控。
  
  
  三来……
  
  
  反正高肃的秘技手段多了去了。
  
  
  如此一来,酿制出的酒在口感和品质方面肯定更为优良。
  
  
  ……
  
  
  说干就干!
  
  
  有了思路,行动上肯定不能耽误!
  
  
  一般来说,在古代酿酒大概需要7—10天。
  
  
  周期不算长,挺合适的。
  
  
  自己可以同时酿制多种酒,到时候也能比较一下。
  
  
  另外在酿酒的过程中,还得抓紧把开食肆的前期准备工作定下来。
  
  
  等到酒酿好了,食肆差不多也能开了。
  
  
  完美!
  
  
  对于高肃打算酿酒这件事儿,母亲张氏除了一开始询问了两句,就再没说过别的。
  
  
  至于高肃开酒肆的计划,张氏的态度更是只有两个字:
  
  
  支持!
  
  
  在张氏看来,儿子已经长大了,能够撑起一片天了。
  
  
  再加上她一直对儿子心存愧疚,因此只要儿子愿意折腾,她绝对不会说一个“不”字!
  
  
  现在高肃白天酿酒时,张氏就一个人在厨房练习厨艺,她也想要为儿子的“事业”出一份力!
  
  
  对于张氏来说,儿子高肃就是她的全部。
  
  
  尤其这次大病痊愈后,张氏感觉儿子好像各个方面都成长了不少。
  
  
  按照那位刘大夫的说法,要是没有儿子高肃,自己的病恐怕也好不了。
  
  
  一想到儿子为了自己的病,整天翻阅医书,而且上山采草药的时候还摔伤了,张氏就心疼不已!
  
  
  现在张氏并不指望自己的生活能有什起色,她只盼著儿子高肃越来越好。
  
  
  如果能像儿子想得那般,食肆开张后红红火火,倒也不枉儿子最近这辛苦了。
  
  
  当然,张氏最盼望的,还是现在的皇帝高洋哪天能够想起还有高肃这个“大侄子”,别管大小的能随便给个官职、爵位。
  
  
  若真如此,张氏也能张罗著为儿子寻一门像样的亲事,毕竟高肃今年都十五岁了。
  
  
  在张氏看来,那天“荥阳郑氏”那个叫郑芷惜的小姑娘就很不错:
  
  
  模样好,身世好,看着心眼也好。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妥妥的良配。
  
  
  有一天晚上,张氏还梦见儿子高肃和那个叫郑芷惜的小姑娘成亲了呢!
  
  
  难道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结果巧的是,做完那个梦没两天,那个叫郑芷惜的小姑娘竟然自己找上门来了……
  
  
  附注:现代“白酒”一词专指谷物蒸馏酒,属于行业标准用语,古代文献中出现的“白酒”其实指的是“米酒”,不是一个概念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