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伙食是真不错,有粥、白面、豆浆、咸菜、鸡蛋、油条、凉拌黄瓜丝,还给炒了一个热菜,啥家庭敢这么造啊!
  他简单的吃了一些就饱了,胃不好的人尤其不能暴饮暴食。
  如今农村已经到了初级合作社的阶段,这是人民公社的前奏。
  昌平那边如今就多达一千零三十四个合作社,如今昌平还不属于京城管辖。
  而农业合作化,总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刚建国那会的劳动互助组、在到初级社、高级社,最后条件成熟后,才是人民公社。
  本意是集中起来办大事,跟老大哥看齐,实现农业集体化、规模化、机械化,让农业创收后,用于支援工业建设。
  周区长问出了众人的疑惑。
  “你多准备点饭盒,把菜全装在饭盒里,分开装,一桌准备八个菜,到楼上包房里吃。
  “李主任、大娘主任,各位领导,欢迎来视察工作。”
  见到区长这么问,李主任一点也不慌,要论做账,高手在这儿呢。
  周区长带来的会计在看过之后,就摇头表示没有问题。
  好吧,这些顾客大多都是商户,陈雪茹通知过来看热闹的,有购买力,不算是托儿。
  吃喝了一会,李治国就问:“光军、捡娃,你们几个在二店上班还习惯吧。”
  这会计心里苦啊,本来还说来挑毛病立功的,结果这账本比他平时做的还要好很多,这特么遇到高手了。
  时光匆匆,转眼到了月底最后一天,李治国到了丝绸店开小会议,顺便整理账本。
  “好的,李经理,我会把队伍带好的。”
  “对的,那边也卖堂食,有炒菜。是马连生马师傅掌勺。”
  等到明年完成了高级公私合营改造,确定了定息与股份之后,他就可以撒手不管。
  “还有啊,姐夫有十几万的存款,就是一辈子啥事不干也吃不穷。”
  今天的聚会,因为人太多,大伙也想来看看院子,就安排在家自己做,不下馆子了。
  “嗯,你做的不错。”
  “你们好啊!”
  他疑惑的看向小老婆,难道事先安排了别的托儿。
  “我没问题,全力支持公私合营。”
  “好的李经理,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
  “很好啊!”周区长满意的点头。
  主任难得拿出烟来发了一支,平时基本不抽,但今天着实有点紧张。    “到丝绸店,毕竟这边才是第一家。
  “也不看看我们姐夫是谁,街道干部、丝绸店的公方经理,还有这三进大院,别处还有房产呢。”
  主任能坐上这位置也不是白来的,清楚这其中的分寸。
  李治国不介意把福利拉高一点,就说中午吃饭,其实完全可以取消的,那么在给予福利后,该处罚也得处罚,不然队伍就不好带了。
  “这个可以有,有利于我们做宣传。”
  “李经理,这个月店里的开支有点大,二店的十几个员工的工资,还有大食堂那边的装修采买,绸缎备货等等,这些都是以往没有的成本。”
  “李治国,你觉得我先带领导们去小酒馆,还是到丝绸店?”
  最后到了内堂,众人落座后,陈雪茹就把账本拿了出来,公私合营了,查账也是正常的。
  周区长不解的指着窗口那边。
  何大清还真有点不适应,曾几何时,院里一天天不上班,好吃懒做的坏小子,摇身一变,竟然成了他的领导
  “嗯,来看看情况。老何,你呢以前是大厂的主厨,比我更清楚怎么办食堂。
  李治国回到店里,传递了街道办的精神后,就装模作样的在柜台里看账本,写工作计划,时间也好混。
  “哎哟,这么多姐姐带着你还找爸爸啊。”
  李治国轻咦一声,前门大食堂到了,不是没生意,而是生意太特么好了。
  但现在丝绸店成了街道的企业,员工成了集体户,就能有定量了,但只能一人,没办法解决全家的户口。
  周区长回话说:“我有点不是太明白,能不能让我也打一次菜?”
  “嗯,这不学弈想你了吗,知道今天你要来。”
  “李,李经理,你来了啊。”
  “这也很好啊!”
  李治国又四处看了看,觉得都没啥问题,最后到了楼上大厅,屏退了左右,让陈雪茹带着儿子在旁边玩。
  ……
  周区长也饿了,正好吃顿便饭,到群众中去视察一番。
  之后就是喝茶打牌,瞎聊了,家庭聚会,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他本来想走自助餐的模式,但转念一想,现在不是用餐盘,所有的菜混到饭盒里就分辨不出来了。
  陈雪茹迎了上去,李治国随即也跟着到了,这是夫妻店啊。
  “好,这也打了饭菜了。”
  李治国指了指墙上的标语,上面写着公私合营、干净卫生、杜绝浪费、杜绝颠勺。
  何大清做菜多少年了,从来没出过问题,这点还是有信心的。
  “那可不,我刚问过大娘他们了,在姑爷家就没见过粗粮,顿顿不是大米粒就是大白面,天天能吃上肉呢。”
  就像他从来没给主任送过礼,只是偶尔让小老婆给主任媳妇送点布料、衣服什么的,无伤大雅。
  食堂提供免费的蔬菜汤和开水,在那边自取。”
  “爸爸,抱抱。”
  何玉梅抱着小学弈,一行人去了不远处的前门大食堂。
  陈雪茹不缺钱,听男人的就行。
  除了老张,另外还有两个会计,分别负责二店和大食堂,以及李治国从街道挑选过来的总账会计和出纳。
  不过凡事没有绝对,小数量是能操作的,就是麻烦。
  桌上剩下的很快被收走了,这也不叫剩,只能说没吃完。
  但对外,我们丝绸店是赚大发了的,必须起到试点的作用。”
  到了店里一看,装修得很好,各种绸缎堆积如山,还有各种成品的衣服,而且看起来顾客也挺多。
  他这才问话说:“玉梅,小酒馆那边的食堂也是明天开业对吧。”
  “好的李经理!”
  街道按正常的接待费用来结算,酒水就算了,中午喝酒影响不好。”
  这会散会后,他很快拿到了正常的利润账本,很不错,但也有几处有点小问题,在他亲自修改之后,不就妥了吗。
  随即一行人参观了丝绸店,以及后院原本的裁缝店,有十几台缝纫机,还有专门负责量体裁衣的老师傅,规模算是大的了,要养这么多人可不容易。
  “没问题啊,中午要在食堂招待吗?”
  也为了杜绝土地兼并,以及拉开贫富差距等问题,最后搞得也挺好的,就是人性太复杂。
  周区长觉得拿着个饭盒这么聊天,有点影响不好。
  李治国完全可以找老蔡询问,或是自己去看看,但在这节骨眼上,还是算了吧,能知道点那边的情况就行了。
  “那好,明天前门大食堂开业,街道和区里的领导都会来视察,所有人都要打起精神,谁犯错,我就处罚谁。”
  没一会,几个领导拿着饭盒走出了打饭窗口区,这感觉挺新奇,可又觉得有点多此一举?
  “李经理,你干嘛要把每个菜分开来打,不能集中到一起?”
  “瞧瞧姑爷家过的才叫日子,一顿早饭就这么多花完,还剩这么多。”
  第二天,李治国一大早就去了街道办,还得跟主任碰个头,以免有什么意外。
  “明白,那就六荤两素,在给一盆汤。”
  他哪天开会说抛开这部分的开支,那是表面上说的,背地里还有一套,账本都做好了。
  最后在下一个窗口购买主食,这个要给粮票了。
  带孩子到店里实际上是违规的,但偶尔带来也没啥。
  “李主任,你选的这家试点办得很好啊,公私合营不到一个月,就把利润给扩大了。
  “那好,所有人都听着,我会不定期来视察,如果没出问题,年底给奖励,但谁出了问题,就给谁处分。”
  李治国笑着把儿子抱起来,吃了早饭就在院里遛个弯。
  主任心里有底了,盈利上涨,还开办了前门大食堂,那多好。
  李治国跟了出来说:“玉梅,你也跟着去食堂看看。”
  “好的,李经理。”随即何玉梅把知道的消息都汇报了。
  李治国这边都回答得很稳妥,他对公私合营的研究已经很通透了,应该不至于留下什么把柄。
  李治国主要是担心,小关响在前门大街这边露脸太多次,容易被人猜出来,就先缓缓。
  哪怕大企业分配了福利住房也不行,要很大的单位,一年才有那么点户籍指标。
  “保证做到,后厨都有我盯着的。”
  主任,您放心,账本我都做好了,盈利比上个月还高,陈雪茹那边这月没分红,我把开支给挪到后边在结算,但也有备用账本。”
  几个新进城的都很高兴,以前在农村就只听说过粮票,没见过。
  李治国说完之后,又跟这边的领班叮嘱了一番,这人是直接从一个酒楼挖来的。
  李治国心想,这就是公私合营的好处,换了以往商户们虽然招员工,但不敢招农户,因为别人在城里买不到粮食。
  周区长还没进店,就觉得这地方选得好,前门大街旁边,地方显眼。
  李治国知道稳了,那边的小打小闹,根本就不是这边前门大食堂的对手。
  因为都是公私合营,换了岗位,也能继续上班。
  “嗯,那就好!”
  等到店里一看,何大清带着员工们正在备菜,每天中午不光丝绸店的员工要吃饭,还有街道办和居委会也在这边吃,共用食堂。
  不过据我所知,还有丝绸二店和食堂,这两家的经营目前是什么情况?”
  李治国说着就把饭盒递了进去。
  李治国也不急,因为让何大清提前备了,如果领导不吃,他自己也吃得下啊。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饭点,主任就提议说:“区长,各位领导,我们到大食堂去看看吧,别让那边的师傅等久了。”
  李治国笑着说:“问题不大,抛开二店和大食堂,我只要利润的账本,把超出的非正常开支全部压到后面去,然后用几个月的时间来抹账,不超过年底就是了。
  “也好,那就去看看。”
  “李经理,这是什么打饭流程?”
  饭后,等收拾好,李治国索性给二店的乡亲们开了个短会,以街道干部的身份,传达一下公私合营的精神。
  “主任,那我先过去了啊。”
  就看上了别人的态度好,有服务意识,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妈,名叫崔晓红,长得一般,但工作能力很强。
  李治国当即让领班送来几个饭盒,然后就跟着打饭的队伍往前走,速度贼快。
  管不了那么多了,这边一行人进了大门,就见里边虽然人很多,但丝毫不影响打饭的速度,就是看起来怪怪的。
  “对,丝绸店已经交过税了。”
  因为按时间算,丝绸店以及街道和居委会的人,没那么快都赶过来,难不成都是干饭人?
  李治国解释说:“区长,这事说来话长,要不,我们到楼上去边吃边说。”
  公私合营我们算的是年利润,陈经理这边也先压一压,这个月的利润先不分了。
  他大大方方的把操作说了出来,他是街道干部啊,自己人。
  他立即掏钱给打了一份,在窗口就能看到里边大盆,就这一个菜。
  “区长,这事让李经理来回答。”
  崔晓红原本在酒楼干得好好的,可谁让李经理给的太高,又是正式工,就只好过来了。
  “行,就这么着吧!”
  最重要的是让乡亲们看到她在城里过得有多好,以后传回去,不得有面儿啊。
  “区长、李主任,这里是最贵的荤菜窗口,今天卖的是黄豆烧肉,一毛五一份,如果是炒肉丝,只要一毛三。”
  “咦!”
  众人再次移步,李治国也跟着,心想过会就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做新型人民大食堂。
  再往前就是半荤的炒鸡蛋,这个只要八分钱一份。
  李治国介绍说,“区长好,大食堂准备了多个窗口,每个窗口只卖一个菜,打饭的人从这边过去。
  “你在说说那边的情况。”
  “雪茹,账本你收好了,这会陪我去食堂转转。对了,明天就别带学弈过来了。”
  秦淮茹今天很高兴,虽然中午这顿饭花了不少钱,可也收了不少礼物。
  周区长见什么都没问题,随后又问了些公私合营后可能遇到的困难等。
  “当然可以!”
  后面几个体验的领导也都打了菜,自个儿掏钱。
  而丝绸一店上个月利润这部分,在昨天核算完之后,就已经按公私合营的比例提前交过税了。”
  何玉梅私下里没少跟那边的人交流,尤其是会计赵雅丽,一直想跳槽都这边来。
  陈雪茹笑着,跟着就出去找儿子,却是让何玉梅给带着的
  众人都是算账的,一听就觉得可行,只要陈雪茹这月不分红,这肉就是烂在锅里。
  但是呢,也要做到我这边提的要求,都写到墙上的。”
  “晓红,明天就看你了啊!”
  这院子也好啊,几十间房,难怪晚上不开灯会迷路。
  “这样,区里的领导大概十点过来,我这边拖一会,就带到丝绸店,完了中午正好到大食堂。
  男同志们一桌,有老丈人和三叔,以及七个光字辈,加上李治国,正好十个人凑一块。
  上午十一点过,掐着点似的,李主任带着区里的领导,呼啦啦一大群人到了店里,居委会的大娘主任也陪着一起来的。
  李治国跟着就说:“丝绸二店这个月主要进行的是装修和员工培训,刚开业不久,盈利情况也很不错,账本在这儿。
  “你去吧,关于你病休的事,都不提,领导也不知道。”
  有相关人员当场给予了确认。
  小关响伸出手,粘爸爸胜过粘着妈妈,谁让妈妈白天不在家呢。
  李主任介绍说:“周区长,这位是李治国,街道委任的公方经理;这位是陈雪茹,丝绸店的私方经理。”
  至于现在,关键时刻还是得出现的,毕竟当了公方经理。
  跟着就是五分钱一份的烧豆腐,三分钱一份的粉条子,还有两分钱一份的大白菜和土豆。
  “习惯的,每天中午还给送饭来。陈经理还给我们办了入职手续,就能到粮站换粮票呢。”
  菜价从高到低,荤菜一毛三,半荤菜八分,素菜的价格有五分、三分和两分。
  因为前期投入的资金,是从街道申请来的,所以最开始的盈利要用于还账,目前还没有计入总账本里边。”
  周区长带了会计来的,在看过账本后就小声嘀咕了一番。
  另外白面和米饭都是五分,窝头是三分。
  另外走套餐模式也不行,因为有些人就吃一个素菜,这怎么套?
  所以就改成了对应窗口模式,增加速度,也不会出错。
  对于这点,李治国就拿不准了,因为现在有不少领导那是真正的刚正不阿,一分钱便宜不占的大有人在。
  “明白!”
  会计老张犯难了,这要他怎么把账本给做漂亮点。
  二店的人嘀咕起来,看着剩下的这些吃食就眼馋。
  很快到了中午饭点,摆了三桌,菜品很丰盛。
  李治国又说:“至于前门大食堂,今天才刚开业,我和陈经理商量的是,至少等营业一周之后,再来单独核算盈利和成本,等这个月月底会上报街道。
  里边的大妈直接说了句,“一毛五。”
  我让街道和居委会的人去吃饭,你呢让丝绸店的员工过去,这么多人打饭打菜,场面也够大了。”
  主任心想,反正上面领导来检查都会提前通知,这没啥影响。
  别的不说,光算账的队伍都挺庞大
  随即一行人就上了楼,李治国让领班通知后厨上菜。
  一行人到了一间摆放有三张饭桌的大包间,服务员很快就往桌上摆放了饭盒,主食这些也送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