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开局就截胡 > 206.第206章
  第206章
  “记下了。”刘光天拿着一个本子,这不读书了,反倒学会了写笔记。
  “行,明天八点半叫我从院里出发,然后把七十个学生分别安排到四个粮站去卸货。
  只要你好好干,过两年,我给你找个好工作。”
  他能给学生找到更好的兼职,但如果连扛大个都坚持不下来,那还是算了吧,意志力不坚定,留在社里也没用处。
  “哥,我听你的。”
  刘光天刚才已经见识到了,这哥哥竟然跟那么多粮站的领导都相熟。
  拍了拍手,说:“我就打个样,只要肯干,无论是读书还是卖力气,都能挣到钱吃饱饭。
  “李哥儿,您这是带学生来体验生活啊。”
  但只有一次机会,没得挑,比如进了某小厂,除非工厂倒闭,或是有关系被调走,不然就得在里边工作一辈子。
  李治国直接来了一场即兴演讲,不忘拍了拍梁启超的马屁!
  学校门口,几十个学生认真听着,眼神里有光。
  李治国不仅身体素质超强,之前还开出过《五形拳》,豹的爆发力、虎的根骨、鹤的精形,蛇的气息,以及龙的神性。    区区几袋粮食,根本不算个啥。
  无论那种情况,她都得罪不起,而且还指望给她家丫头安排广播员的工作岗位。
  李治国觉得还是别那么麻烦,省得多解释,一劳永逸吧。
  今天你所受的苦,都将成为你明天的人生财富。
  不过她不止一个孩子,小的那个还是能读的。
  因为从医学上来说,年龄越大,睡眠越少,不趁着年轻时多睡,老了就睡不着了。
  但没有一个学生退缩,穷就是对意志力最好的锻炼,尤其是这时代的穷学生,就没几个娇气的。
  “天生的,没办法,我身体挺好,就是胃不行。”
  “你真能让我家那丫头参加广播员培训班?”
  刘光天被吓到了,没想到天天在院里躺着的哥哥,竟然是天生神力。
  但要记住了,无论工作高低,认真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你们代表的是我们勤工俭学社的脸面。”
  “这,好吧!”
  唐冬琼四十多岁了,也是吃过苦的,这会并没有可怜的情绪,只是觉得不妥。
  事先已经谈妥,拉粮的货车已经到了,直接就开工。
  李治国心想,难怪了,于海棠没考上高中,最后怎么当的广播员,是遇到培训班了啊。
  我们是少年,我们就应该勇于体验,勇于尝试,勇于拼搏……为建设国家而奋斗终生!”
  这会所有学生在看他时,眼神全都变了。
  “你说补习啊,这可以啊,到时候我自己挑人。
  有始有终,李治国今儿把学生们带了回去,结果他们是最先到学校的,在门口等了一会,另外三组也回来了。
  只能等街道那边的消息,不过我听说,过段时间街道会安排广播员培训班,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拿到名额。”
  当两个窝脖儿在车厢上站直了把第十代粮食放上去后,都被吓到了,这是实打实的五百斤,不打折扣的,甚至还略有超出。
  两个窝脖儿对望一眼,只能照办,一袋袋的小心往上加粮食。
  就像之前他下乡遇到的杨广安,初中毕业后,去参加了两个星期的培训,就可以去公社小学当老师了,只是运气差遇到大锅饭,最后去了食堂管后勤。
  “勤工俭学意义重大,这些吃过苦的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更加用功。”。
  最少的两个女生,合力跑了六趟,挣了一毛二钱,每人六分。
  唐冬琼也跟着说:“李治国,你是吃啥长大的啊,太强了。”
  无论哪个年代,能持续性的肩扛二百斤,都属壮汉。
  李治国又说:“今天,红星高中勤工俭学社团正式成立,你们是第一批社员。
  李治国看到了也没特殊对待,挣钱哪有容易二字。
  这状况已经引起了围观,连粮站的周主任都跑来了。
  当即,他挽起了袖口,在众人疑惑的眼神中走到了货车旁边。
  “甭废话,上粮。”
  李治国微笑着,心想,当你们扛上粮食的时候,就会敬我如敬神!
  “哥,你也太能耐了。”
  车上两个卸货的窝脖儿认识李治国,京城的窝脖儿都是串联的,尤其喜欢去小酒馆,花个七分钱就能上桌喝一杯,还不美了。
  当然也要分地形和地域,像蜀州那边全是大山,爬坡上坎的,几个村子都找不出一个能挑三百斤的,蜀道难啊。
  等她翻开后一看里边内容,就惊呆了,她这学生竟然是前门街道办的干部,并且级别还不低。
  原剧秦京茹在公社干活,一天就挣八个工分,约合八分钱,要看生产队的总收益,多的一个工分能值两三分,最少的不到半分钱。
  “李哥儿好!”
  李治国不打没把握的仗,这一拳三十年功力,拿什么挡!
  唐春燕正在洗菜,她现在倒是会一点简单的厨艺,比如煮个面条,面是她从娘家带来的干面。
  伴随着五袋粮食落在李治国肩膀上,众人都惊呆了,这看不出来啊!
  “再来五袋!”
  最生猛那个学生跑了七趟,每次三袋,挣了四毛二,已经够一周的菜钱。
  李治国直接站到了自行车后座上,让刘光天和方明根扶住了自行车,别把他摔了。
  “李,李社长,天生神力啊!”
  李治国扛着十袋粮食,在周主任和一群人的跟随下,去了后边粮食仓库,结果到了门口,因为粮食太高,进不去。
  “共勉!”
  “是在等岗位,街道那边在尽量安排,我家孩子不喜欢读书。”
  打刘光天几岁时,这哥哥就在院里躺着了吧,没见锻炼过,这怎么就这么大力气呢。
  “谢谢社长!”
  唐冬琼真没看出来,班里同学就你气色最好,听说顿顿都吃白面,打两三个菜,比她都吃得好。
  “李同学,你刚说得太好了。”
  想当年他也是从当学徒工出身的,为轧钢厂流过汗,挥洒过青春啊!
  “唐老师,那个,我的身体不太好,以后可能会经常请病假,我不在的时候,就让何雨水当代理班长。”
  “李,李同学,请病假是好事,养好身体最重要,你看要不要安排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到你家去补习?”
  等同学们散了后,几个老师围拢了过来。
  两个窝脖儿在车厢上边,抬起一袋粮食就放到了李治国的肩膀上。
  你们当中以后有干部,有工程师,有医生,有科学家……
  方明根连忙叫喊了一嗓子,他是事先安排的托儿,气氛组的成员。
  李治国摘下搭在肩膀上坎肩,这个是用来遮面粉的,随手递给旁边的一个女生。
  唐冬琼有点尴尬,她一个高中老师,还是班主任,竟然没把自家孩子教好,去年落榜没考上高中。
  一般男性一天是十个工分,女性一天六到八个工分。
  勤工俭学的学生们也懵了,他们这位骑自行车戴手表,顿顿吃白面的社长,要亲自出马?
  “唐老师,要不我下周请假,去帮你家孩子联系一下工作岗位,她倾向于进什么单位或是工厂?”
  “同学们,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唯独不会有扛大个的,但人生每一次劳作,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治国催促说:“别愣着,上粮!”
  “唐老师,那我要请一个月假了,我跟街道的人挺熟的。”
  李治国戴上坎肩,略微低着头,把后脖子露了出来,这也是窝脖儿的由来。
  “得嘞!”
  或许有了他打样,激发了学生们的斗志,没到中午,一车粮食就卸完了。
  不过粮食比较重,一人扛不动的,可以两人协作。
  “谢谢社长!”
  李治国也不多说了,别鸡汤喂得太多,虚不受补,有同学都要累倒了,吃饭要紧。
  因为粮食进了多少粮食,最终都要收回多少定量或粮食,所以进货的粮只多不少。
  “你身体不好?”
  “勤工俭学考大学。”
  “好嘞,这就结算。”
  这就能看出,农业时代,靠卖力气的时候,男女的差距。
  车上两个窝脖儿傻眼了,万一累出好歹,他们就倒霉了。
  “唐老师,听说你家孩子也在等岗位?”
  不是不想叫外卖或是下馆子,白面票不够用。
  你们都是从初中脱颖而出的高中生,即将步入大学的殿堂。
  以后每个星期日的上午或下午,都会有勤工俭学活动,会根据各位的情况进行分工,周六会提前公布各个勤工活动以及分配名单。
  李治国把自行车交给刘光天推着,他也跟着一起走,带了一支队伍去了王府井店,不远也不近。
  班主任唐冬琼也跟着一起的,这支队伍有七个本班学生。
  学生们都累得不轻,但脸上却洋溢着笑容,每人都挣到钱了。
  “啊!”
  李治国本来担心学生会扛不住,谁其中其中竟然有个猛人,一次扛了三袋粮食,这是五十斤一袋的。
  我已经联系了新华书店和综合图书馆等地方,会有整理书籍等轻松活。
  三四百斤属于罕见,五百斤属吹牛,可称天生神力。
  “早啊,春燕!”
  现在岗位是紧张,但对于城市待业青年,只要熬时间还是能等到工作的。
  “唐老师,这是我之前的工作证,因为读书的原因,目前停薪留职。”
  老蔡小半天能扛十趟,挣八毛钱,实属强人了。
  李治国都给安排妥当了,等社团办起来,在申请一个场地,偶尔给社员开个会,说点心灵鸡汤,这更妥了。
  唐冬琼有预感,她做人的底线,会一退再退,挡不住糖衣炮弹。
  当然也有体弱的,手不能提肩不扛,要两人协作。
  “得,认识就好。来,给我上粮,我也试试这活到底累不累人。”
  转眼到了周日早晨,李治国又起了个大早,这说什么也要开始请假了。
  “再来四袋。”
  有事你让何雨水通知我,她跟我一个院里的,就跟我妹妹一样。”
  日上三竿,李治国睡到自然醒,总算感觉又回来了,这才是生活。
  李治国趁着这功夫提到这事,巧了不是。
  当然不是绝对,抓俩女生是读书的,不是专门干农活的,这从工分上就区分了。
  唐冬琼败退了,你都是街道干部了,比大学生转正后的级别还高,这还跑来读什么高中,不是闹着玩吗,难不成家里有矿?
  “好,大家都辛苦了,去食堂吃饭吧。
  就要为后来的社员做好表率,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啊!您要扛粮食,这不好吧。”
  “李哥儿,你今天没去上课?”
  俩窝脖儿愣了一下,这有点猛了啊,一袋粮食五十斤了。
  “当然有,不过无论男女,入社的时候都要扛一次粮食,不愿意的就淘汰了。”
  ……
  别的孩子也跟着叫喊起来,从众心理,不就是这样吗。
  “李治国,你是要请长假,这不好吧,开学才几天?”
  一般正常的窝脖儿是扛三袋,像蔡全无那样天生体格壮实的,一次扛四袋。
  有时候工作岗位要看运气,也是靠谱的。
  周主任,我这一趟两毛钱,结算吧。”
  这不是啥问题,他直接低下身,蹲着马步就过了仓库大门,到了里边略微发力,就把十袋粮食给卸在了粮食堆里。
  身体不好的,现在也可以退出,以后看情况安排轻松的勤工活动,就这些了,行动吧!”
  李治国就扛了这么一趟,足够了。
  “我是胃病,已经好些年了,之前在厂里是病退的。
  中间数的男生,挣两毛钱左右。
  “好,这就出发!”
  现在是新社会了,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李治国讪讪笑了笑,属于基操。
  哪怕只卸了一袋,两分钱也必须结算,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因为读书是所有劳作中最不辛苦的一项,所以同学们,努力吧,希望到了大学,我还能在勤工俭学社,见到你们的身影,与君共勉!”
  唐冬琼叹息说:“我家那丫头不愿意当工人,想找一个轻松的岗位,像是广播员、图书管理、电话员、记录员这些。
  “还要四袋?”
  保管每周都有活动安排,到时候挑几个领头的带队就是了。
  关键这人还是以生病闻名的李治国,这不是扯淡吗。
  带上刘光天去了学校门口,七十号学生已经在等着了,不光如此,还来了几个班主任,那就更省事了。
  同学们情绪激昂,感觉喝了一碗鸡汤,浑身都是动力,恨不得再去扛几袋粮食,也纷纷后悔,刚才干活的时候还不够卖力。
  唐老师,你放心,我在家也会自学,勤工俭学这边也不会耽误。
  周主任在粮站干了几十年,不是没见过猛人,但能扛十袋粮食进仓库的,绝对是第一次。
  唐冬琼败退了,特事特办,别人都是干部了,考不考大学都无所谓,何况只是读高中。
  “李治国,还有别的活动吗,女生卸粮食,一次两次还好,多了会扛不住。”
  周主任当即就叫来会计,把两毛钱给了李治国。
  最大的问题是队伍里的两个女学生,也咬牙在抬粮食。
  李治国至少有十年没有干过重活,今天要破例尝试一把,带病扛粮。
  且正常箩筐在设计上,装满粮食就是五六十斤,两个箩筐加起来一百斤出头,才是正常青壮肩膀能承受的舒适区。
  以后会有更好的勤工俭学活动,但今后无论是谁,只要加入社团,都要先体验扛大个的活动。
  他把队伍一分为四,跟着又说:“卸一袋粮食两分钱,卸完当场结算工钱,如果少给了,我负责去追回。
  李治国抖了抖肩膀,二百五十斤,没啥感觉。
  李治国没急着走,第一天要刷存在感,在社员心中树立伟光正的形象。
  唐冬琼就知道这个学生没那么好带,这样请假,她也要承受很大压力的。
  两个窝脖儿迟疑了。
  还有,前边那个叫刘光天,跟我一个院里的,今年没考上高中,落榜生,他给我当个联络员,负责跑腿联系勤工活动。”
  “走你!”
  “社长好样的,勤工俭学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
  “哎!您稳住了。”
  唐老师,竟然这样,那我就正式请假了,回头你帮我补一个假条,先请一个月,我身体略有好转就带病来上学。
  等到了地方,李治国让伙计把主任叫了出来,本来是周日,但只要来粮食,主任就得来。
  第二天上学,勤工俭学社的事就在学校传遍了,还有几十个贫困生听了也想入社,自己跑来找李治国,结果才知道别人请了假。
  唐冬琼疑惑的接过证件,一看封面就愣了一下,怎么是前门街道办?不该是红星轧钢厂吗?
  李治国松了口气,要是这班主任不行,他就申请转班,再不行就转校,总有法子解决,就是麻烦,现在算是最好的情况了。
  “走,回学校,食堂准备了饭菜。”
  心想要是都像你这么扛粮食,半天跑十趟,不得挣两块钱,一天四块,一个月下来,比八级工的工资还高,吓人了啊!
  这还要除掉排队卸粮的时间,不然翻倍都不止。
  “没上啊,我请假了,在家自学。”
  李治国解释了一句,就放水漱口,睡好了也要活动活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