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没一会,他上了后座,贾东旭也已经踩着踏板,手扶着车把,旁边站着抱着棒梗的陈碧华,满满的仪式感。
  “东旭,出发!”
  “好嘞,哥!”
  贾东旭脚下一蹬,三轮车一下就跑了起来,没毛病。
  “媳妇,下午等着我买肉回来啊,咱们晚上整点好的来吃。”
  “哎!我等着。”
  今天还了三大爷的利息后,还能剩下两分,在加把劲接一单,就能下馆子吃面条,在给加肉加蛋,还不得吃美了。
  呼啦啦的把一大碗面条吃完,连带汤水也给喝了,舒坦。
  贾张氏也杀到了,一听情况后,当场就想把手里的鞋底往儿子脸上招呼。
  李治国接话说:“傻柱,这两天你干啥去了,都不见人影。”
  秦淮茹疑惑的问:“什么挣不挣钱的?”
  “没啥事,过段时间就正常了。”
  “也没啥,就三两大肉面加了个煎蛋,这不蹬三轮费体力吗。”
  贾张氏拿起鞋底上前又给贾东旭来了几下,这才被易中海给拉开了。
  “贾东旭,说好的每天一毛八,哪能拖到明天啊,那明天又是新的一毛八了。”
  “吃了一个米糕,去钓鱼的时候提前买的,花了六分钱,那是我以前买菜的时候攒下的。”
  傻柱晃着网兜,今天不用去医院了,能回家早点歇着。
  不过他已经收藏了一些放在空间里,留着当个纪念,整个京城,他手里的面粉票最多,最齐全。
  或许李治国真的有财运,又或是贾东旭否极泰来,这不,李治国刚下车,忽然就有吃完油条的顾客要搭车了。
  这会,他吃了豆浆油条后,也没忘给岳母和小京茹打包了一份回去。
  贾张氏一下挣脱开,大声嚷嚷着:“东旭,你接着说,下午干啥去了,要是说不清楚,妈不打你,让你哥打你。”
  忽的,前院那边好像传来了吵闹声。
  “妈,我给你和京茹买了油条,还是热乎的。”
  “好嘞,大哥,这收您两毛。”
  已经过了中午饭点,他挣了三毛,花了两毛八,这还余下两分呢。
  陈碧华掀开门帘走了出来,手里拿着碗筷,家里已经吃过饭了,没等到东旭买的肉。
  “老贾家也算是出息了吧,这都是靠你呢。”
  李治国人麻了,这兄弟还能处吗?
  李治国这就只能走回院里,谁知在中院就见到带着小关响的岳母。
  “等等,贾东旭,你中午吃的啥,居然花了两毛八。”
  只好求助问:“哥,这咋算钱?”
  李治国纠正了一番,得给东旭兄弟留点面子。
  ……
  李治国抱着儿子没走,起早了,今儿没啥事,正好在院里唠嗑,日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哎呀,东旭,你也太顾自个儿了。”
  “东旭,你哥也在这里,当着大伙的面,说清楚,你这一天都干啥去了。”
  陈碧华有点担心了。
  李治国没多说,聊起来太复杂了。
  “师傅,北滨河公园走吗?”
  李治国觉得傻柱是没戏的,不会带孩子啊,加上有工作,没那么多时间。
  贾东旭大方的承认了,他都记不起上次下馆子是哪年哪月,挣钱了,总得吃顿好的吧。
  贾张氏又想冲上去打人,她现在是光荣的工人阶级,打个不争气的儿子,街道来了也说不了什么。
  在场的都没啥事,当然得一起去了,到了连廊那里,李治国回头看了一眼,正好看到贾张氏掀开门帘从贾家出来,这也是个看热闹的主。
  伙计很快端着一大碗面条过来,现在生意可没以前好做了,要面票啊,不收还不行,他们也得拿着面票到粮店去换粮。
  陈碧华也傻眼了,别人老何家,当初一辆车,两个人换班,半天功夫就能挣一块多呢,她家东旭出去一天,连一毛八都没有?
  “还能是啥,肯定是他偷懒了吧。”
  “伙计,来碗大肉面在加个蛋。”
  而粮站收上票之后,按规矩是要集中销毁的,所以也没有存货。
  “东旭,这啥情况啊。”
  阎埠贵急忙插话,痛心疾首,你当自个儿是李治国啊,敢这么造。
  秦母已经听说了女婿被叫醒的事,刚还在跟院里的大妈们埋怨贾东旭和何大清呢。
  贾东旭满头大汗的到了座位上,随手抽出一双筷子,拿在手里,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啊。
  “好嘞!”
  就去前门火车站,那里晚上也有旅客,适当涨点价,拉个两三趟,能顶半天。”
  易中海不知道啥时候来的,见贾张氏动手,连忙上前把人拉住。
  “你个不争气的东西,你老娘我在厂里才花了一毛二,就俩白面,一份大白菜,你居然又是肉又是蛋的,凭什么啊,看我不打死你。”
  李治国这会出来上厕所,这个点,厂里上班的,也该回来了。
  “不是,这都几点了。”
  相当于两天收一毛八,如果贾东旭还不上就拿三轮车抵债。
  李治国打算立一个鸿运当头的新人设,以后院里有什么好事,第一个就会想到他。
  陈大嫂也是感慨,这还真的多亏了坏小子帮忙。
  阎埠贵一听,就觉得妙啊,这可以试探一下贾东旭有没有藏钱。
  李治国感慨了一番,又聊了会,就回去补觉了,不然过会又得吃午饭,还没消化呢,对胃不好。
  阎埠贵担心起来,这才第一天难道就要失手了。
  大妈们当然希望贾家日子不好过,没啥坏心思,就不想别人过得好。
  傍晚,四合院里!
  阎埠贵已经在前门看了好几次,还没见贾东旭回来,这是真卖力啊,肯定挣大发了。
  “啊,这就赚两毛钱了啊,都能买两斤棒子面了。”
  “李治国,你说贾东旭不会没挣到钱吧?”
  “李哥儿,东旭他还没回来。”
  李治国一直都挺照顾岳母的,将心比心,这不是亲妈啊!
  “那感情好,你等着吧。”
  等他们俩买了一篮子鸡蛋回来,前院依旧不见三轮车。
  家里的鸡蛋消耗大,一个月得买十几斤,五毛一斤,都是土鸡蛋,个头小,算下来差不多五分一个。
  “好了,打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店老板收了钱票后,乐呵呵的把人送走。
  我没敢钓太久的,就是一时忘了时间,见天色不早就赶忙出去拉活。
  “你们慢走。”    傻柱目送自行车远去后,又愣了一会,才回过神来。
  这顾客没还价,刚旁边这大兄弟都给算明白了。
  连秦淮茹都发现了反常,觉得不对劲。
  “哦!”秦淮茹懂了,笑着到厨房帮忙,正好给煎两个鸡蛋。
  那会我不就饿了吗,就去吃了饭,然后就剩两分钱。”
  夜里,也不算晚,七点多还不到八点,大冬天的天冷,李治国打算在院里溜达一圈就回去睡觉。
  秦淮茹早就能熟练骑自行车,载着自家男人又往回走,没一会,在胡同里遇到傻柱了。
  李治国挑了张单独的桌子就入座了,因为食油管控,油条也涨价了,另外还要面票,所以生意没以前好。
  “哎,你看又费钱,妈都吃过早饭了。京茹在屋里写作业。”
  加油干,家里媳妇等着他买肉回去,还有三大爷等着收利息。
  贾东旭绷不住哭了,这还有天理吗。
  “三大爷,我没说明天不给啊,明天给你三毛六,一分不少。”
  贾东旭更激动了,瞧瞧,这是什么运势,第一单就是两毛。
  “东旭,咋回事啊!”
  “嗨,肯定出啥事了。”
  傻柱也说:“贾东旭,你也没太没用了,我就每周日出去跑一天都能挣两块钱呢。”
  等人上了后座,贾东旭就乐呵的叫喊着:“哥,你快去吃早饭吧,别饿着了。”
  李治国心想,东旭兄弟这么拼命?想给蹬三轮的前辈们造成压力?在五五年就卷起来?
  “可不是吗,这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淮茹,别忙着回去,带我到春桥副食店,家里没鸡蛋了,这会去买点回来。”
  “老嫂子,使不得,在怎么说也不能打人啊否。”
  等回到家里,秦淮茹有些慢半拍的说:“治国,贾东旭好歹以前也是工人,年纪轻轻就去蹬三轮,也不怕人笑话啊。”
  “嗨,就那边医院,你知道的。”
  李治国站出来主持公道,直接说:“现在的问题是没挣到钱,但三轮车还在啊,让东旭再出去加个夜班就是了。
  贾东旭这话一出,众人都懵了,却也不是太吃惊,因为这是有前科的啊。
  贾东旭一脸为难,谁让下午失手了。
  “贾东旭这下算是找到出路了,兜兜转转的,最后蹬上了三轮车。”
  因为发行时间短,总共就一年零几个月,加上面粉精贵,所以能留下来的极少,尤其其中一市斤面值的,更是稀罕。
  “各位姐姐,我这运气,那还用说,老何家蹬三轮,是我给开的封,这不赚大钱了吗。
  “等贾东旭啊,我每天得找他要一毛八的利息。”
  “我刚看他载着你出去的,怎么样有生意吗?”
  阎埠贵就是敢要这个钱,也不违规,因为借条上写的很清楚,他二月三号借一百元给贾东旭,二月四号贾东旭归还本金加一毛八利息。
  孙二娘眼红了,她跟贾家一直不对付。
  “得,那你忙吧,东旭,加油干啊。”
  贾东旭连忙躲到李治国背后,这院里能挡住他老娘的只有这哥哥了。
  许大茂说着风凉话,他当过贾东旭的师傅,教过放电影,知道东旭兄弟的德行,做事三分钟热情,除了钓鱼。
  “李治国,那贾东旭真出去蹬三轮了,这能行吗?”
  “哎呀,天杀的啊,你怎么没掉进冰河里,叫你去蹬三轮挣钱,你下了馆子就跑去钓鱼,老贾啊,你看看啊,这就是你的好儿子!”
  “给,不差钱。”
  李治国带着人赶到了,难不成第一天就出状况?
  阎埠贵抢着说:“贾东旭不给利息,这不合规矩了。”
  “吃过早饭就当零嘴了。”
  李治国把贾东旭拉到前面来,问:“下午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你干嘛去了?”
  “哟,李哥儿来了啊,还是老规矩,两根油条一碗豆浆加糖?”
  因为之前面粉票使用起来实在不方便,现在发行的面票已经有按两算的小面额,颜色也不同,之前是蓝色,现在是红色。
  “妈,我,我……”
  结果小关响一直黏着他,得,这没法睡了,带儿子玩吧。
  “我哥才不会打我。”
  “治国,何家这两天是不是出啥事了?”
  “东旭真去蹬三轮了?”
  “东旭,你这也太不争气了,别说你老娘,换我也想打你。”
  “行了,光骂人有什么用,要讲道理。”
  贾东旭身上一分钱也没了,兜比钱都干净。
  李治国随即去了公厕,等出来后,正好遇到媳妇回来。
  李治国挥了挥手,心想,只要东旭兄弟保持住这份热情,在把脑子好好练练,搞清楚京城各个地方的位置,能估摸算出距离。
  贾张氏瞬间炸了,抄起半成品的鞋子,上前就打在贾东旭脸上。
  贾东旭支支吾吾的,最后还是说了,“我上午就挣了三毛,这还是不熟悉路,有两趟活没谈成。
  李治国开口说:“不急,这还早,老蔡他们不是也没回来吗。”
  傻柱今儿一大早就知道贾东旭买了他家的三轮车。
  “淮茹,你这么想就不对了,思想上出了问题,劳动光荣,私下里笑笑就是了,别拿出去往外说。”
  李治国又问:“东旭,你晚饭吃了吗?”
  “淮茹,就是贾东旭今天出去蹬三轮了,他早晨买了何大清的三轮车……”
  别人来给他带孩子,顺带照顾全家的生活起居,比保姆还尽责,又不发工资,那肯定要对人好一点。
  许大茂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带着酒气,是刚回到院里。
  “哟,三大爷,你这鬼鬼祟祟干嘛呢。”
  秦母接过油条先回家去了,不然当众吃不下去啊。
  贾东旭一脸狂喜,但他有点懵,那地儿隐约知道,可不清楚距离啊。
  傻柱把碗筷一放,就想去看热闹。
  “你们在说贾东旭啊,他还没回来吗?”
  这算计没毛病,每天不给利息就扣三轮车,闹到街道去也没去,因为总共就写了一毛八的利息。
  ……
  贾东旭手里还是有一斤多面票的,这不有时候一大爷给白面的时候,他就把面票扣下来攒着,就盼望着哪天下馆子能用得着。
  “李哥儿,您走好。”
  中午在家吃的,饭后,小京茹又忙着补作业去了,今儿周五,下周一元宵节就得报名交作业,快来不及了。
  “秦姐,你们这是去那儿啊。”
  店老板一看是这位爷来了,赶忙堆起笑脸,别人可是街道干部,而且脾气大啊。
  就是运气不好,转悠了好久都没拉到客人,只好先回来了。”
  “希望东旭真能赚到钱吧!”
  贾东旭早晨就吃了一个窝头,但感觉浑身都是劲,一小会功夫就到了菜场外面的油条店。
  至于说买三轮车剩下的二十块,已经被媳妇拿去了。
  院里大妈们若有所思,看来以后遇到啥事,都要拉着坏小子一起,别人运气好啊,沾点光都能过好日子。
  李治国摇头说:“三公里多点,起步价一公里算一毛,每超出一公里多算五分,你收两毛。”
  陈碧华也一脸喜色,终于,东旭也开始挣钱了。
  “没毛病!”
  “那就两毛。”
  “贾张氏,你别冲动,先听东旭把话说完。”
  “不是,东旭,你忙活一天都拿不出一毛八,上午那会不就挣两毛了吗。”
  “我,我钓鱼去了。”
  另外别偷懒,年纪轻轻,也别老想着下馆子什么的,没准真能过上好日子。
  李治国有点头疼,感觉他也有责任,没把兄弟们带好,这钓鱼是他起的头,但他差不多半戒了,最近迷上了下棋。
  正巧傻柱也拿着碗筷出来,家里老爹和叔叔都没回来,他带着妹妹,当然得洗碗。
  傻柱说得含糊,都不好解释了。
  阎埠贵一脸乐呵,每天都赚钱,这能不高兴吗。
  李治国解释了一番,又说:“肯定挣钱了,上午第一单就是两毛,三大爷你慢慢等吧。”
  “得,回头在聊。我跟你秦姐去买点东西。”
  从今年开始,之前的面粉票废除了,改成面票,并且已经过了最后使用期限。
  李治国有点懵,让他动手,这不好吧,他一向手黑,呸,是手重啊!
  “妈啊,我自个儿挣的钱,咋不能吃顿好的啊,我都多久没吃过肉了。”
  “来咯,大肉面加蛋,收您两毛八,外加三两面票。”
  今儿东旭拉车,第一单就赚了两毛钱,一天下来那还得了。”
  那徐慧真需要的是一个全天二十四小时能随叫随到,任劳任怨,还得会带孩子的男人。
  “哎,这好。”
  贾张氏好久没在院里骂过人了,可实在忍不住,买三轮车她把养老钱都搭进去了。
  我以前用的鱼钩还在,就花了两分钱买了鱼线,蹬着三轮去郊外找了鱼竿。
  贾东旭被众人看着,硬着头皮解释说:“我不是中午吃了面条,有点撑着了吗,就想找个地儿歇息会。
  阎埠贵率先支持,“对,就是这么个理儿,只要有三轮车,啥时候出去都能挣钱。”
  贾张氏点头,“东旭,听你哥和三大爷的,现在就去火车站,今天没挣到五毛钱,不准回来。”
  (本章完)